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

一、字音字形

修润(run)生疏(shu)商酌(zhud)恳

切(ken)

譬如(pi)朦胧(meng)累赘(leizhui)别扭

(niu)

拖沓(ta)妥帖(tie)丁卯(mao)遗

嘱(zhti)

不耻下问(chi)以身作则(zu6)诲人不倦(hui)颠

沛流离(dianpei)

寨(zhai)撵(nian)扛着(kang)驿路

(yi)

迷茫(mang)陡峭(qiao)露宿(1(1su)竹

蔑(mie)

简陋(lou)悠闲(you)修葺(qi)晶莹

(ying)

折损(zh6)菌子(jun)喷香(pen)恍惚

(huanghu)

香气四溢(yi)揽(Idn)失意达观契

约(qi)

监督(du)排解(ji。循环(xiin)卸却(xi

e)

如释重负(shi)海阔天空(ku6)悲天悯人(min)德

馨(xln)

苔(tdi)痕鸿儒(ru)案牍(dii)甚蕃(f

an)

淤(yu)泥濯清涟(zhuo)亵(xig玩隐逸

(yi)

二、词语解释

躬行君子:身体力行的君子。躬,亲自。

学而不厌:学习而不满足,比喻非常好学。厌,满足。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诲,教导。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

方音。

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

人之师表: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正心修身:端正心思,修养品性。

付之一笑:指一笑了之,形容不屑于理会。

感慨系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

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

平易自然:文中指文字浅显易懂。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损:损失。文中指对方行礼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

愉快。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

漫无边际。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三、文学常识

1.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作者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来表达自己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一一要证明的观点

论据一一证明观点的依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证明论点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

2.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3.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

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

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代表作有《爱莲

说》《马说》。

四、作家作品

1.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教育家、文学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

话集《稻草人》等。

2.彭荆风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多描写边

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

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3.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

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

表人物。其著作大多收在《饮冰室合集》。《最苦与最乐》就出自

这本集子。

4.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

白”。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秋词》

《陋室铭》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5.周敦颐

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

百姓所爱戴。

五、写作背景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

散文家。他的散文平实朴拙,叙事记人时能写出人物的文化内涵与精

神品格,将敬重之情融入笔端。代表作有《负暄琐话》等。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因工作关系,二人有多年的交往,亦师亦友,

感情深厚。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

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叶老的追思和景仰之情。

2.《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是中国当代作家彭荆风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初发

表于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

因工作需要,他长期生活在云贵高原,写了许多反映少数民族地

区民风的文章。彭荆风说,1977年初春的一个下午,他正在读《宋

诗选》。宋代大诗人陆游那美妙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那

样令人神思遐想,也有力地撞开了他记忆的闸门,使他想起了从前

在边地山林行走时,遇见的许多美丽的梨花林以及有关的人和事;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冲击着自己,于是他立即伏案

疾书,3个小时便完成了《驿路梨花》这篇小说的创作。

3.《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一般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

史期间在当地居住的简易房子。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

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

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

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

写了《陋室铭》一文。

4.《卖油翁》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

节。题目是编者加的。《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运用史传叙事技巧

写成的笔记小说,里面的每则故事短小精悍,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

不刻意褒贬,语言简洁,形式灵活,风格平易闲适,不仅具有文学

价值,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爱莲说》

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

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

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六、文章主旨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

先生待人宽厚、严谨自律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

思仰慕之情。

2.《驿路梨花》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

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

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3.《最苦与最乐》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

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

得到真正的快乐。

4.《陋室铭》

作者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对象及日常生活等的描绘,极力表

现“陋室”不陋,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爱莲说》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

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

的厌恶。

七、艺术特色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时间很长,

了解他的很多事迹,但作者仅选取了“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

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品德,以小见大,

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②叙述平实,明白如话。文章语言平易自然,既没有堆砌华词

丽句,也没有运用过多的修辞;既没有精致的描写,也没有深沉的

抒情。所用大都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平实质朴,细致恳切,

却表现了真挚深沉的情感,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2.《驿路梨花》

①构思巧妙,引人入胜。本文叙述了“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巧设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次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不是。第二次

误会:“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那个十四五岁的哈尼小姑娘是主人,

她又不是。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

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两次误会、三次悬念,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叙述中还运用两次插叙追溯往事,一是借瑶

族老人之口讲述自己得到哈尼小姑娘帮助的事,二是借梨花妹妹之

口讲述解放军建造茅屋及梨花照料茅屋的事。作者通过悬念和误会

的安排和展开,插叙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②写景抒情,以花喻人。作者三次描写梨花。第一次描写梨花

盛开,以自然环境的美烘托小茅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中。第

二次写梦见梨花,是虚写,以梨花的洁白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第

三次写到梨花,人花并提,以大自然之美衬托人物精神之美。这样

行文,可谓新颖别致,匠心独运,堪称寓情于景之妙笔。

3.《最苦与最乐》

①论证严谨,思路清晰。纵观全文,对于人生的苦乐观,作者

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

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

章论证有力。结构十分严谨。

②语言凝重简洁,表意丰富。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人生的苦乐

观,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

文的凝重风格。运用排比、设问等句式,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及俗

语,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本文

语言既简洁又表意丰富。

4.《陋室铭》

①托物言志,层层铺垫。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先以有仙

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不陋,进而引出文章主旨

“惟吾德馨”。再从陋室环境清幽、主人交往之人不俗及日常生活

高雅等方面极力证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的“德馨”。最后

将陋室与古代贤士的住宅相比,并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证明了“陋

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②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本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整齐,读来

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从句式上来分析,作品巧用四字语、五字

语构成骈句,言简意赅,虽非韵文,但均在偶句上押韵,音韵和谐,

意蕴丰富;从修辞角度来看,作品运用对偶、对比、引用等修辞手

法,读来如行云流水。整齐美与错落美并存,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和文学艺术价值。

③反向立意,构思巧妙。本文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

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

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主

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

“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对“陋室”的“陋”做了彻底

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

4.《爱莲说》

①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

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

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

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②巧用衬托,主题鲜明。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

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的品格高

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

形象。

八、文言文

(一)《陋室铭》

1.单字释义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斯:这;陋:简陋

(4)惟吾德馨惟:只;德:品德;馨:能散布很

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上:蔓延到……上

(6)草色入帘青入:映入

(7)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儒:旧指读书人;

鸿:大

(8)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9)可以调素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阅金经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1)无丝竹之乱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舌L:

使……受到扰乱

(12)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劳:使……感到

劳累;形:形体、躯体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②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标志,不

2.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

住)就显得神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

上青色。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8)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爱莲说》

1、单字释义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

(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

泥;染:沾染(污秽)

(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而:

但;妖:艳丽

(5)中通外直通:贯通;直:笔直

(6)不蔓不枝蔓:横生藤蔓,名词用作动词;枝:

旁生枝茎,名词用作动词

(7)香远益清益:更加;清:清芬

(8)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靠近赏玩;亵:亲

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隐居避世。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