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瘫痪、侍弄、憔悴、诀别、絮絮叨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3.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4.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理解本文主题,感悟母爱和生命。
2.教学难点: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母爱的伟大。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我们的亲人,他们给予我们关爱和支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秋天的怀念》,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展示相关图片或讲述一个简短的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请大家看到课文的题目,“秋天的怀念”,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所蕴含的意义)明确: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感伤的季节,作者选择在秋天怀念,可能与他的经历和情感有关。这个题目给人一种深沉、凝重的感觉,让我们想要去了解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什么。
二、作者背景介绍
1.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史铁生。(展示作者的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的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史铁生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他二十一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的母亲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因肝病去世,当时年仅四十九岁。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
念母亲的文章。(简要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字词积累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生字词。(展示生字词)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
整宿(xiǔ)、憔悴(qiáocuì)、仿膳(shàn)、豌豆(wān)、诀别(jué)、烂漫(màn)、翻来覆去(fù)、絮絮叨叨(xùdāo)。
3.我们来分组朗读这些词语,每个小组读一行。(学生分组朗读词语)
4.下面,我们来具体理解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侍弄:精心经营照管。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瘫痪:形容因某些原因使脚不能走路。暴怒无常:时不时就生气。(讲解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北海的菊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从
“我”的角度概括。(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明确:母亲为了让“我"散心,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因双腿瘫痪不愿去,后来想去了,母亲却已离世。最后妹妹推“我”去
看了北海的菊花。
2.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2):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忍着病痛关怀“我”。第二部分(3-6):“我"同意母亲的央求,准备去
看菊花时,母亲却突然因病离世了。第三部分(7):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心“好好儿活”。
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述的明确:看花。(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细读课文:我和母亲
1.文中双腿瘫痪后的“我"表现出什么特点明确: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易怒、自尊心强、脆弱;“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我"的疾病和自暴自弃,母亲是怎样表现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明确: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悄悄”“偷偷"体现了母爱是理解。细节描写说明母亲哭过,她和儿子一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母亲躲出去,是为了让儿子尽情宣泄心中的痛苦;她偷偷地注意儿子的动静,是害怕儿子伤了自己。
B.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养花了。
C.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十分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说
明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恸,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母亲的这句话朴素简单,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自己虽然遭受病痛折磨,但还是坚强地宽慰儿子。
D.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挡住的不仅仅是窗外的树叶,更是挡住了儿子触景生情、感叹人生的悲苦绝望的情绪。
E.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憔悴"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表现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祥,母亲是多么希望“我"能振作,走出阴影。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因为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渐渐从自暴自弃中脱离出来而高兴得手足无措。从母亲急切的话语中,体现出母亲想让儿子早一点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的心情,母爱之深溢于言表。
F.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微不至,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可谓“爱之深”。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史铁生的生平背景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我们通过整体感知课文,知道了文章围绕“北海的菊花"讲述的故事,以及课文的
结构层次和线索。
3.我们细读了课文中“我”和母亲的相关内容,感受到了母亲对“我"深沉而无私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提问学生,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主要讲述了母亲为了让双腿瘫痪的“我”散心,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起初不愿意,后来同意了,母亲却突然离世。最后妹妹推“我"去看
了北海的菊花,“我”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心“好好儿活"。
2.母亲是如何面对“我”的疾病和自暴自弃的(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母亲的表现)明确: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她总是央求“我”去北海看花;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鼓励“我”;母亲挡在窗前,不让“我"看到落叶;母亲为“我”能去看花而高兴得手足无措;母亲对“我"说话用词非常敏感,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及“我”的伤痛。
二、深入探究
1.本文多处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呢明确: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亲害怕“我”失去生活的勇气,极力鼓励“我"要坚强地活下去的心理,反映了母亲的坚强和对“我”的爱。
2.说一说: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明确:母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却没有告诉“我”,因为她担心“我"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丧失活下去的勇气。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3.结合文章的叙述描写,说说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明确:
她是一位活得辛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的母亲。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苦难。
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
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她是一位无私和坚韧的母亲。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的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韧。
她是一位睿智的母亲。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
4.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明确: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限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5.文中母亲几次要求带“我”去看菊花,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吗母亲为什么要带
“我"去看菊花明确:母亲生前两次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其实是想借此缓解“我"强烈的悲观情绪,让“我”在秋天,在这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
明白生命的美好,从而好好地活着。反映了母亲希望孩子活下去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6.文末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结尾重复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有何深意明确:通过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体现出“我"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7.题目《秋天的怀念》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菊花是母亲坚强、乐观精神的象征,怀念秋天也代表怀念母亲;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同时怀念秋天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三、写作手法分析
1.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明确: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语言质朴平实,却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和她对“我”的爱。同时,作者也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氛围,如“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衬托出“我”内心的悲凉和绝望。
四、主题探讨
1.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身边的母爱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力量)
2.除了母爱,这篇文章还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作者在经历了母亲的离世和自己的病痛后,最终明白了“好好儿活"的含义。那么,你们认为“好好儿活”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