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3区域环境概况_第1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3区域环境概况_第2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3区域环境概况_第3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3区域环境概况_第4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3区域环境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3区域环境概况VII度,建设项目区属地壳较稳定区。区内未见第三系出露。第四系堆积物在低山丘陵地带主要为洪积和冲洪积物,洪积物主要出露于冲沟中组成洪积扇和洪积阶地,根据低山丘陵地带洪积物及冲洪积物形成的多级洪积扇及多级阶地可以看出第四纪以来多次间歇式上升的特点。同时在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的部分构造行迹及前第四纪地层,均可说明本区第四纪构造活动在中生代构造活动的基础上仍在继续进行。自有史料记载以来,近场区内记录到1次破坏性地震,即1509年山东日照东海域4.级地震;自1970年至2012年06月,近场区内共记录到ML≥2.0级地震7次,均为2.0-2.9级地震,最大地震为2012年2月28日日照市附近2.7级地震。近场区范围内记录到的地震在空间上呈零散随机分布,地震活动较平静。根据近场区地质构造、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按照地震构造的判定原则,结合不同震级档发震构造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近场区不具备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3.1.8日照是山东省粮食、花生、水产品、蚕茧、烤烟、果品、畜牧、中药材等重要产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是我国北方沿海富水区,年降水量874mm,境内淡水资源近20亿立方米。海洋-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2万多公顷,沿海滩涂5060公顷,近海有鱼类近百种,海水可养殖面积6.67万公顷,是我国四大水产品苗种繁育中心之一。境内野生动物有19目21科109属268种,

兽类有76种,有狐狸、狼、獾、豹猫、豺、黄鼬、刺猬、草兔等;鸟类有17个目,41科,193种,留鸟33种,候鸟69种,旅鸟91种,其中灰喜鹊5万

余只,海边黑尾鸥4000余只。两栖爬行类主要有丽斑麻蜥、山地麻蜥、北滑蜥、石龙子、蝮蛇、东方铃蟾等;虫类58种,其中蛛形纲有东方钳蝎。日照林木资源种类较多,森林覆盖率达30.8%,南方的毛竹、北方的落叶松等都能在这里生长,共有69

科、395种和变种,分布较广的树木主要有杨、

柳、槐及松类、泡桐等,还有许多零星分布的

珍奇树种,如银杏、水杉等。野生菌类植物有粟花、松伞、香茹等、野生食用植物有黄花、山菜、养菜等10余种;药类植物丰富,共有122

科245属422种,普遍应用的就有40科92属97种,

如柴胡、黄茂、丹参、桔梗、黄苓、卷柏等。日照市域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已发现及探明的矿产有铁、金、红柱石、荧石、磷、蛇纹石、橄榄岩、石棉、膨润土、石英砂等几十种,正在开发利用的有金、银、铜、硫、铁矿和石灰石、脉石英、红柱石、荧石、铸型用砂、煤、硫、蛇纹石、重晶石等十几种。其中尤以建材资源为主,且种类多、储量大、质量优。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蛇纹石、红柱石、石棉、黄沙等。日照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已探明储量的主要有石棉15万吨、花岗岩3亿吨、片麻岩5.5亿吨、钾长石24万吨。全市大部分地区均有花岗岩,其中许多裸露地表,是建筑装饰用的上乘材料,主要有五莲红、莒州红、石臼花、七彩石、芝麻

黑等,在国外均享有较高声誉,地质储量约30亿立方米。石灰岩主要分布在莒县西部、北部和五莲县西部,CaO含量在50%左右,是良好的水泥原料,地质储量15亿吨。五莲红柱石为国际稀有矿藏,也是我省唯一的红柱石产地,首次深明储

量215万吨。日照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拥有海岸线99.6公里(含前三岛岸线),浅海水域广阔,负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6万多公顷,滩涂5000公顷,岛礁33个,其中较大的岛屿有平山岛、达山岛、车牛山岛,即“前三岛”。近海沿岸常年表层水温变化范围2.6~27℃;潮流速度1.2米/秒,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充分,近岸海水pH值8.15~8.35,盐度平均为30.12‰。浅海水质肥沃,是多种经济水生生物洄游和繁衍生息的优良水域,有浮游植物50多种,近海盛产鲅鱼、鲳鱼、鳗鲡、河豚、牙鲆、黄花鱼、长短蛸、乌贼、对虾、梭子蟹、鹰爪虾、西施舌、大竹蛏等水产品80多种。①鱼类资源日照近海常见的经济鱼类有43科86种,主要鱼类有鲅鱼、鲈鱼、星鳗、海鳗、鲐鱼、魭鱼、小黄鱼、黄姑鱼、白姑鱼等。其中带鱼、鲅鱼、黄姑鱼、星鳗、马面鲀、鳀鱼、梭鱼、黄姑鱼等鱼类为本地区捕捞的主要品种。但多数鱼类资源都呈衰退状态,捕捞产品小型化、低龄化、低质化已越来越突出。其中有日照文昌鱼保护区。②虾蟹类资源日照近海属于海州湾渔场,是多种虾蟹类的产卵索饵场,主要品种有对虾、毛虾、虾蛄、鹰爪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等。其中有日照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③贝类资源日照市近海贝类资源丰富,主要经济种类有文蛤、西施舌、竹蛏、菲律宾蛤、毛蚶、四角蛤、红螺、牡蛎、玉螺等,其中西施舌、金乌贼为日照特产。其中有海州湾大竹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④其他水产资源除上述三类水产资源外,其他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水产资源还有腔肠动物类的海蛰、棘皮动物类的海参及藻类的石花菜等。3.1.9日照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五莲山风景区、莒县浮来山风景区、国家海滨森林公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素有“中国北方野生杜鹃花基地”和“江北最大野生杜鹃花园”之称的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其中五莲山风景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由五莲山、九仙山两大风景区组成,位于日照五莲县东南,距日照市25公里。莒县浮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浮来山\o"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独特,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是山东省四大地质公园之一,也是日照市第一个地质遗迹保护区。莒县浮来山风景区位于日照市莒县城西9公里,距日照市60公里。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北沿海路北首,她东濒黄海,北临青岛,西接两(城)石(臼)公路,南连沿海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配套。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1992年建园时总面积788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26.7公顷,森林覆盖率73.5%,知名动、植物百余种。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改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现公园总面积公园12000亩,森林覆盖率75.8%。树种结构以日本黑松为主,是日照市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照海域海洋资源丰富,东面和东北海域分别有前三岛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日照市海洋生物保护区(大竹蛏和文昌鱼保护区),二者距离山钢厂区均超过10km,距离均较远,且本项目在沿海不设置任何排污口,对海洋生物保护区影响较小。3.1.10日照拥有灿烂的文化,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我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日照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东海峪遗址位于石日街道东海峪村西北,该遗址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总面积约8万m2,东北部高出周围地面2.5m,当地称为“鳌子顶”,文物均埋藏在地下。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距离山钢均超过12km,山钢的正常生产不会对文物保护单位产生影响。3.2社会环境概况3.2.1日照市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通内陆各省,南接连云港,北依青岛,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日照现辖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总面积5368km2。2014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9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06.69万人,市区面积34km2,规划面积294km2。共53个乡镇,298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出生率22‰,人口死亡率7.13‰,人口自然增长率14.87‰。省内迁入15103人,省外迁入9066人。年末常住人口287.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0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21744元,增长8.9%;经营净收入3697元,增长17.6%;财产性收入681元,增长43.7%;转移性收入3803元,增长8.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2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35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6907元,增长14.7%;家庭经营纯收入4751元,下降0.1%;转移性纯收入802元,增长120.8%;财产性纯收入175元,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48元,增长11.9%。全市总人口281.71万人278.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0.2万,市区面积34km2,市区人口25万,规划面积294km2。共53个乡镇,2989个行政村。岚山区地处山东半岛南翼、鲁苏两省交界,东临黄海,西邻临沂市莒南县和日照市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赣榆县,是2004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港口新区,是新兴港口城市、中国第六个“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日照的城市副中心、临港工业基地。全区辖9个乡镇(街道),417个行政村,海岸线总长25公里;岚山办事处,辖岚山头、汾水、北廓、虎山、前山岛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759平方公里,人口42万。3.2.2改革开放以来,日照市经济快速发展,GDP现价产值由1978年的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61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个和1.3个百分点,居全省17市第三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1%,上半年增长10%,前三季度增长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9.3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11.39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60.64亿元,增长12.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6349元,比上年增长9.3%。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7:52.3:39.0调整为8.6:50.4:41.0,服务业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蓝色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市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770.47亿元,增长13.0%,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7.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9.93亿元,增长12.5%,占GDP的比重达到47.1%。201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实现增加值139.34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增加值69.6亿元,增长3.9%;林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4.6%;牧业增加值32.23亿元,增长2.6%;渔业增加值28.91亿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6.8%。2014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3家,其中,产值过100亿元的7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30.5亿元,增长6.1%;实现工业增加值7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增幅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和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0.4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增长17.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37.2亿元,增长5.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9.0%,制造业增长1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6%。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8.7亿元,增长9.2%。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7.61亿元,增长11.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01%,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269.2亿元,增长12.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521.72亿元,增长12.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4%,超过钢铁行业3.1个百分点,在2013年产值总量首次超过钢铁行业的基础上,领先优势扩大2.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8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钢铁、石化、水泥、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52亿元,下降2.8%。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市5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占70%,有信息化规划的占31%,有服务器的占51%,使用ERP的占10%,开展电子商务的占44%,OA普及率达27%。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50,处于全省平均水平。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装备300个机柜的云计算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入驻用户50家,建成虚拟云桌面终端400个。工业经济效益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5.7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润83.74亿元,增长9.3%,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9.31亿元,增长16.0%;实现利税122.49亿元,增长0.5%。盈利大户增长较快。利润前20名企业共实现利润67.15亿元,增长45.1%;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58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实现利税122.84亿元,增长7.2%。2014年全年生产低速载货汽车90.9万辆,增长17.4%;汽车发动机75.8万台,增长4.6%;自动变速箱107.2万台,增长41.4%;精制食用植物油319.2万吨,增长13.4%;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1.36万台(套),增长6.4%。高耗能产品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粗钢产量1241.3万吨,下降2.1%;水泥产量1171.5万吨,下降9.2%;纸浆产量175.5万吨,下降1.2%。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01.94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06亿元,增长11.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22494元,比上年增长8.0%。2014年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6.21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4.04万人;普通中学100所,在校学生14.07万人;小学310所,在校学生19.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5112人。幼儿园605所,入园幼儿2.87万人,在园儿童8.77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92%,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29%。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772人。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在全省17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日照成绩居第五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80处,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9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2处;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4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有广播电视台3座、5套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19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3.11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46.7万户,下降15.0%,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6.7万户,增长21.0%。无线网络电视用户达到5.8万户。岚山区位、港路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捷。地处中国万里海岸线中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环太平洋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部沿桥地区的主要出海口,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开发区域、鲁南临港产业带核心区、山东省钢铁精品基地所在地。拥有2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5大特色专业港口集群,在建30万吨级码头2个、建成5000-10万吨级泊位19个,港口年吞吐量5000万吨。距城区150公里半径内,有青岛、临沂、连云港三处机场。同三、日东两条高速公路,新荷日兖、坪岚两条铁路和四条国道、省道纵横境内,目前正在建设黄日连盐沿海铁路和晋中南煤炭外运铁路大通道、岚山-仪征输油管道、岚山-东明输油管道,岚山正在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国沿海主轴线、沿桥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临港产业基地。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岚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拥有木材加工、水产加工、食品、石油化工、电力、机械、电子等16个行业,形成了一批代表岚山形象、闻名省内外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通过九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基础设施明显完善,现代产业已占主体地位。港口贸易日趋活跃,岚山港建成5000~50000吨泊位6个,年吞吐能力416万吨,全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已经建成。程控电话交换机5.2万门,成为日照市第一个电话区。建成万吨水厂及110kV变电站,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海陆交通,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地位的确定,使岚山不仅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鲁东南乃至山东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良好的区位优势,对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全区三资企业发展到37家,海外企业4家,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经常性贸易关系。岚山具有良好的气候和环境质量,又有海上碑、阿掖山、海滨松林带、前三岛等人文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3.3区域环境质量概况3.根据《2014年度日照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日照市区SO2、NO2和PM10日均值范围分别为0.032mg/m3、0.040mg/m3和0.079mg/m3,SO2、PM10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NO2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由此可见,日照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1)SO22012~2014年城区SO2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9~0.165mg/m3、0.007~0.257mg/m3、0.005~0.125mg/m3,超标率分别为0.3%、2.2%、0%。岚山区SO2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4~0.167mg/m3、0.002~0.291mg/m3、0.009~0.176mg/m3,超标率分别为0.5%、2.6%、0.9%。(2)NO22012~2014年城区NO2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6~0.101mg/m3、0.010~0.151mg/m3、0.008~0.098mg/m3,超标率分别为2.2%、4.1%、4.3%。岚山区NO2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1~0.081mg/m3、0.005~0.139mg/m3、0.007~0.092mg/m3,超标率分别为0.3%、10.8%、1.7%。(3)CO2014年城区CO日均浓度范围为0.167~3.241mg/m3,超标率分别为0%。岚山CO日均浓度范围为0.182~5.253mg/m3,超标率分别为1.1%。(4)PM102012~2014年城区PM10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25~0.361mg/m3、0.035~0.549mg/m3、0.012~0.484mg/m3,超标率分别为15.9%、31.9%、29.3%。岚山区PM10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8~0.292mg/m3、0.028~0.623mg/m3、0.022~0.405mg/m3,超标率分别为10.8%、32.6%、23.2%。(5)PM2.52013~2014年城区PM2.5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14~0.355mg/m3、0.007~0.215mg/m3,超标率分别为27.4%、24.7%。岚山区PM2.5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7~0.493mg/m3、0.009~0.262mg/m3,超标率分别为32.2%、30.8%。日照市城区和岚山区环境空气2012~2014年自动监测结果表明,城区和岚山区的各项监测因子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PM10、PM2.5超标较为严重,但总体来看,各项监测因子从2012~2013年呈现污染加重趋势,而2013~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呈现改善趋势。根据本次现状监测及评价可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小时浓度及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CO小时浓度和TSP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氟化物小时浓度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一次值”;PM10、PM2.5日均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4%、2.4%,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05、0.01。PM10、PM2.5超标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烟粉尘排放、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多方面原因造成。3.3根据《2014年度日照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主要河流断面青峰岭水库出口、沭河夏庄桥、付疃河大古镇三个断面主要污染物水质分别达到国家Ⅲ类、Ⅳ类、Ⅴ类水质标准,断面水质均符合功能区划要求。市区一中桥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Ⅳ类水质标准,海曲桥、大岭桥、沙墩河迎宾路桥3个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Ⅴ类水质标准,碧霞湖、七彩湖、银河公园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Ⅳ类水质标准。市区地表水断面水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规定的要求。日照水库、青峰岭水库水质主要指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墙夼水库水质主要指标符合地表水Ⅳ类标准,水库水质较往年有所改善。全市8处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国家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生活饮用水质量持续稳定在良好水平。全市8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的所有监测项目年均值均符合功能区划要求,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全年共发布海水浴场水质周报13期,周报统计表明,我市的海水浴场水质优,最适宜游泳率为100%,海水浴场水质在全国名列前茅。本次共组对项目附近地表水进行了布点监测,在龙王河(1#、2#)和孙家村河(3#、4#)上分别布设2个监测断面,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可知:4个监测断面COD、BOD5、总氮均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37、1.12、6.6;氨氮除1#断面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