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单元综合测试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B.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更的确定因素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影响种群密度的变更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更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而年龄组成才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A错误;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可干脆影响种群密度,是种群密度变更的确定因素,B正确;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密度可在肯定范围内上下波动,D错误。2.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可以依据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料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C.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种群在志向条件下,在肯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渐渐增大解析:样方法也能用于调查活动实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来预料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在志向条件下,在肯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J”型增长无K值。3.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A为诞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诞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解析:由图可知,A为诞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诞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D为年龄组成,其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D正确。4.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J型所示增长仅确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C.bc段种群增长速率渐渐下降,诞生率小于死亡率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解析: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点是比较形象直观,缺点是不够精确,J型曲线是在食物足够、无限空间、无天敌的志向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确定种群增长快慢;S型种群增长速领先增大后减小,在c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bc段种群增长速率渐渐下降,但诞生率仍旧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数量增加;K值是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诞生到性成熟须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终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D)A.该种群10月份的诞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更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渐渐削减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诞生到性成熟须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诞生时间也许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诞生率可能为0,A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更,C正确;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导致诞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密度减小,D错误。6.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A.当种群数量为eq\f(K,2)时,种群诞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记重捕法的调查结果偏大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料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D.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解析:当种群数量为eq\f(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仍增加,故种群诞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依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试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正确;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料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C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D正确。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记(记)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C.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养分级可能不同D.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诞生率,不影响死亡率,A错误;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纳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同种生物幼年与成年的食性不同,可能处于不同的养分级,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属于同一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8.某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密,风景美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但演替方向不变D.该岛屿的群落演替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解析: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正确;旅游等人类活动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初生演替经验的时间长,D错误。9.在“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更”试验中,视察到血球计数板(图1,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B.试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C.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解析: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A错误;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试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B正确;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mm,C错误;在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D错误。10.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C)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全部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人类活动可以随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限制解析:人类活动只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不会超过其他全部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许多是有益的,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但不能确定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就是人类不能随意地限制方向。人类活动在变更群落演替方向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对环境的爱护有利,C正确、D错误。11.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许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亡。下列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易发生变更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解析: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争夺食物等,A正确;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B正确;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更,C错误;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正确。12.生物爱好小组对某湖泊及周边湿地范围内的某种鸟持续调查,某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年份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2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鸟类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然后计算增长速率B.2002~2024年间,该种群增长始终呈“J”型增长C.2012~2024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D.生态系统中,该种群的K值约为2008年时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鸟类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A错误;据表分析,种群的增长速领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2012~2024年间,种群增长速率始终大于0,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C错误;2008年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大约是eq\f(K,2),所以说该种群的K值约为2008年时种群数量的两倍,D正确。13.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探讨,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C)A.确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主要是诞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得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更的数据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实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复原解析:确定种群数量变更的因素主要是诞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社鼠的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记重捕法获得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更的数据,B正确;由图可知,在秋冬季节,社鼠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实力高于雄性个体,C错误;由图可知,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复原,D正确。14.在生态学探讨中,依据探讨目的通常采纳特定的探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用样方法探讨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B.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草原的黄鼠的丰富度D.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探讨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解析:固着在岩礁上贝类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探讨其种群密度,A正确;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正确;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草原的黄鼠的种群密度,C错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探讨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D正确。15.假如采纳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全部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全部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全部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C正确。16.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更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削减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碳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完成的,在本题中生物群落包括丝瓜、昆虫和分解者等,A错误;统计种群密度要统计样方内全部的个体的数量,B错误;由题干和图可推断甲、乙两种昆虫为捕食关系,由于图象仅显示二者的数量关系,而单位个体的质量或能量未知,无法计算二者间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甲、乙存在捕食关系,乙数量增加,会导致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削减,D正确。17.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育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更,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D)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解析: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10mL封闭的培育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再由题图中的纵坐标单位可计算K值,该点假如考生不留意,则极易认为D项错误。种内斗争导致最终阶段增长缓慢,A项错误;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可用Nt=N0λt表示,该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模型为“S”型曲线,不能用此公式表示,B项错误;酵母菌培育液的酵母菌数量计数一般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项错误;由图可知,K值约为10×12×1000=120000个,D项正确。18.探讨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更的重要因素B.假如该水体发生富养分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不行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解析:温度和空气都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更的重要因素;由图可知,不同的季节藻类的种类和浓度发生变更,说明一旦发生水体的富养分化,藻大量繁殖,数量增加,藻的种类不肯定增加;夏季该湖中浮游植物种类最多,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可能种类最多;10%~20%的传递效率是指能量或者生物量(近似有机物含量)而不是元素,浮游动物的氧元素还可从空气和水中得来。19.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B)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呼吸作用利用。20.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更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由图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减,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A错误;石头为蜥蜴供应躲避的场所,远离石头使蜥蜴被天敌捕食的概率增大,B正确;读图可知,随着与石头距离的增加,蜥蜴个体数和植物的生物量削减,蝗虫增多,因此,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更的重要因素,C正确;石头旁边蝗虫的数量较少,在草地上放置石头可以限制蝗虫的数量增加,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探讨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养分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探讨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丢失繁殖实力(进入老年)。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由此可推想该鱼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是保持稳定。(2)假如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淌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因为幼年、成年、老年这3个年龄组的个体数均是400,因此这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该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2)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动物的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大,采纳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22.(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肯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24λ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更推想: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3)c年限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渐渐复原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其调整方式是负反馈调整。(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缘由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依据公式Nt=N0λt,可知Na=24λa;该阶段,欧洲兔的种群增长接近于“J”型曲线,如不加限制,大量植被将被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视察图中a→b年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更,可以看到引入狐狸防治兔灾后,袋鼠和欧洲兔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减,说明狐狸在捕食欧洲兔的同时也捕食袋鼠。(3)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4)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数量锐减,但d年后欧洲兔的数量起先回升,可能是因为欧洲兔对该病毒的免疫实力增加。23.(16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爱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复原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复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增加。为爱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爱护区,这属于就地爱护。解析:(1)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某湿地从浅水区向陆地方向的生物分布属于水平结构;一般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样方法。(2)依据种群增长曲线可知,甲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Nt<a时,曲线值低于p,种群增长速率低,种群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简单受到环境影响而消亡;A、B、C三点只有B点的值大于p,种群数量增长;依据曲线特点,可知乙曲线上D、E、F三点中F点趋于稳定,Nt<a时,种群数量大于p,种群数量增长较快。(3)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复原生态系统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复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