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内能同步易错题集【高频考点梳理】一、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特点:(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2)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2)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3)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4)热传递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5)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6)注意事项:①热传递是传递热量(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②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即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热传递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1)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2)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必刷易错题集】一、选择题1.(2022•成都模拟)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内能是构成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2022•毕节模拟)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1•南宁期末)下列说法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表示热量的是()A.摩擦生热 B.趁热打铁 C.天气很热 D.熔化吸热4.(2022•杭州模拟)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5.(2022•威海模拟)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6.(2022•沈阳模拟)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的方法是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比其他人大 B.放在阴凉通风处即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内能,降低体表温度 C.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利用做功的方法降低人体内能 D.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7.(2022•盐城模拟)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8.(2022•杭州模拟)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9.(2022•潍坊模拟)过桥米线是有名的风味小吃,食用前将滚沸的鸡汤放入碗中,上罩浮油,食用时将主料米线放入拌食即成。以下有关“过桥米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B.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 C.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D.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10.(2022•广州模拟)小宇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密封注射器内气体的温度。当他快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当他缓慢下压活塞,发现压缩过程中针筒内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忽略分子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快速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的内能不变 B.缓慢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的内能不变 C.快速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对活塞做功 D.缓慢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一定从外界吸热11.(2022•西安模拟)2022年4月19日9点0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顺利返回地面。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要通过一段黑障区,这段时间飞船被烧成一个大火球(如图所示),而船内的三名航天员和设备却安然无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飞船“燃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B.飞船通过黑障区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飞船外壳材料导热性好,可以保护舱内字航员避免被高温灼伤 D.飞船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放出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12.(2022•哈尔滨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创意暖手笔,内装电池,按下按键便会发热,解决了冬天写字时手冷的问题。暖手笔给手保暖的过程中()A.温度从暖手笔传向手 B.暖手笔含有的热量比手多 C.手的内能增加了 D.暖手笔只有发热时才具有内能二、填空题13.(2022•北海模拟)如图所示为我国古老中医疗法—艾灸,用艾条熏烤患者的穴位时,局部有温热感,这是通过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随着温度的升高,艾条中的中药渗入人体的速度会(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14.(2022•长沙期中)神舟十三号在4月中旬返回地球,历时半年的出征,航天员过了在太空中的第一个中国年,也看了北京冬奥会,终于回到祖国和家人的怀抱。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剧烈摩擦引起了熊熊大火。这个过程中返回舱将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15.(2022•安庆模拟)冬天小丽和小亮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分别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小丽改变手内能的途径是,小亮改变手内能的途径是。16.(2022•洛阳模拟)电影《长津湖》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艰苦作战的场景。战士们吃的熟土豆在﹣40℃的严寒中变的像石头一样坚硬,必须用身体捂热变软之后才能吃。“被焐热的土豆”是通过的方式使其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7.(2022•杭州模拟)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方法,后者是通过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能或不能),这是因为。18.(2022•昆明模拟)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由图象还可以反映出它们的一些性质,请任意写出一点。三、实验探究题19.(2022•广州模拟)如图,用打气筒往充气管打气,当充气管内气体的气压升到4个标准大气压时,关闭充气阀,停止打气。往透明发射管口紧塞一个纸团,用力按压发射管的排气阀,伴随一声剧烈的鸣响,纸团被打了出去,发射管内及管口出现大量的“白气”。(1)往充气管打气时,管内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2)剧烈鸣响是如何产生的?。(3)发射管内及管口出现的“白气”是如何产生的?。(4)小凯发现用打气筒往充气管打气时,筒壁温度明显升高,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他提出如下两种猜测:①打气筒内的活塞压缩筒内气体使筒壁变热。②打气筒内的活塞与筒壁来回摩擦使筒壁变热。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来验证哪个猜测是正确的?。20.(2021•广州模拟)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金属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内能。(3)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后,其内能(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能(选填“机械”或“内”)。(4)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说明酒精蒸汽将木塞顶开后,其温度(选填“升高”“降低”“不变”)。13.2内能同步易错题集【高频考点梳理】一、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特点:(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2)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2)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3)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4)热传递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5)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6)注意事项:①热传递是传递热量(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②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即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热传递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1)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2)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必刷易错题集】一、选择题1.(2022•成都模拟)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内能是构成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A、内能是构成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A正确;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B正确;C、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C错误;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答案:C。2.(2022•毕节模拟)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①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②煤炉烧水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③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④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由此可知,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相同的是①③④。答案:C。3.(2021•南宁期末)下列说法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表示热量的是()A.摩擦生热 B.趁热打铁 C.天气很热 D.熔化吸热解:A、摩擦生热中的“热”指的是内能,故A错误;B、趁热打铁中的“热”是指温度,故B错误;C、天气很热中的“热”指的是温度高,故C错误;D、熔化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故D正确。答案:D。4.(2022•杭州模拟)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解:AB、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正确、B错误;CD、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故CD正确。答案:B。5.(2022•威海模拟)有关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此选项正确;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此选项错误;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从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此选项错误。答案:B。6.(2022•沈阳模拟)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的方法是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比其他人大 B.放在阴凉通风处即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内能,降低体表温度 C.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利用做功的方法降低人体内能 D.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解: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温高,体温高,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B、放在通风处,空气会带走人的一部分热量,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内能,降低体表温度,故B正确;C、敷上冷的湿毛巾,湿毛巾会吸收热量,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降低人体内能,故C错误;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答案:B。7.(2022•盐城模拟)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解:A、由图可知,400s时,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40℃,所以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故A正确;B、400s内,热水温度由70℃下降到40℃,下降30℃;冷水30℃上升到40℃,上升10℃,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故B正确;C、实验中不可避免有热量损失,所以热水放出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D、因存在热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又知热水的温度变化△t大,热水和冷水的比热容相同,由公式Q=cm△t可知,热水的质量与冷水质量相比,可能小,也可能相等,也可能大;故D正确。答案:C。8.(2022•杭州模拟)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解: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由于不知它们的初始温度,故无法判定温度的高低,故CD错误;则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故B正确,A错误。答案:B。9.(2022•潍坊模拟)过桥米线是有名的风味小吃,食用前将滚沸的鸡汤放入碗中,上罩浮油,食用时将主料米线放入拌食即成。以下有关“过桥米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B.因鸡汤具有的内能比米线多,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 C.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 D.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温度从鸡汤传向米线解:AC、因鸡汤的温度比米线高,热量从鸡汤传向米线,故A错误、C正确;B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量不是温度,故BD错误。答案:C。10.(2022•广州模拟)小宇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密封注射器内气体的温度。当他快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当他缓慢下压活塞,发现压缩过程中针筒内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忽略分子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快速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的内能不变 B.缓慢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的内能不变 C.快速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对活塞做功 D.缓慢下压活塞时,针筒内的气体一定从外界吸热解:AC、快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对针筒内的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C错误;BD、缓慢下压活塞时,活塞对针筒内的气体做功,使针筒的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同时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针筒内气体温度,所以针筒的气体又向外界放热,最终使针筒内的气体的内能不变,故B正确、D错误。答案:B。11.(2022•西安模拟)2022年4月19日9点0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顺利返回地面。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要通过一段黑障区,这段时间飞船被烧成一个大火球(如图所示),而船内的三名航天员和设备却安然无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飞船“燃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B.飞船通过黑障区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飞船外壳材料导热性好,可以保护舱内字航员避免被高温灼伤 D.飞船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放出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解:AB、飞船通过黑障区时,与大气层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飞船的内能,温度升高,所以飞船“燃烧”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故A错误、B正确;CD、飞船外壳上的烧蚀层是绝热材料,先熔化后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保护飞船,防止舱内字航员避免被高温灼伤,故CD错误。答案:B。12.(2022•哈尔滨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创意暖手笔,内装电池,按下按键便会发热,解决了冬天写字时手冷的问题。暖手笔给手保暖的过程中()A.温度从暖手笔传向手 B.暖手笔含有的热量比手多 C.手的内能增加了 D.暖手笔只有发热时才具有内能解:A、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C、手从暖手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所以常温下和发热时的暖手笔都具有内能,故D错误。答案:C。二、填空题13.(2022•北海模拟)如图所示为我国古老中医疗法—艾灸,用艾条熏烤患者的穴位时,局部有温热感,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随着温度的升高,艾条中的中药渗入人体的速度会加快(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解:用艾条熏烤患者的穴位时,局部有温热感,是因为身体吸收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艾条中的中药渗入人体的速度会变快。答案:热传递;加快。14.(2022•长沙期中)神舟十三号在4月中旬返回地球,历时半年的出征,航天员过了在太空中的第一个中国年,也看了北京冬奥会,终于回到祖国和家人的怀抱。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剧烈摩擦引起了熊熊大火。这个过程中返回舱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解: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时,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克服大气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返回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答案:机械;做功。15.(2022•安庆模拟)冬天小丽和小亮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分别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小丽改变手内能的途径是热传递,小亮改变手内能的途径是做功。解:小丽手捧水杯,水杯温度较高,热量会从水杯转移到手上,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小亮双手搓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会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靠做功改变手的内能。答案:热传递;做功。16.(2022•洛阳模拟)电影《长津湖》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艰苦作战的场景。战士们吃的熟土豆在﹣40℃的严寒中变的像石头一样坚硬,必须用身体捂热变软之后才能吃。“被焐热的土豆”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焐热土豆”的过程中,土豆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土豆的内能。答案:热传递;增大。17.(2022•杭州模拟)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做功方法,后者是通过热传递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不能(能或不能),这是因为二者效果相同。解:使铁屑内能增加的方法:①用力晃动瓶子,对瓶子和铁屑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屑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②将装铁的瓶子加热,铁屑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屑的内能;如果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单凭铁屑温度的升高,不能判断出具体的方法,因为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答案:做功;热传递;不能;二者效果相同。18.(2022•昆明模拟)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不会(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由图象还可以反映出它们的一些性质,请任意写出一点乙晶体的熔点为60℃。解:据图中的温度时间图象可知,当加热至2min时,两种物质的温度恰好相同,所以它们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据图象中的信息分析可知,乙晶体的熔点为60℃,甲的熔点没显示应该高于120℃等;答案:不会;乙晶体的熔点为60℃。三、实验探究题19.(2022•广州模拟)如图,用打气筒往充气管打气,当充气管内气体的气压升到4个标准大气压时,关闭充气阀,停止打气。往透明发射管口紧塞一个纸团,用力按压发射管的排气阀,伴随一声剧烈的鸣响,纸团被打了出去,发射管内及管口出现大量的“白气”。(1)往充气管打气时,管内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大。(2)剧烈鸣响是如何产生的?高压气体喷出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3)发射管内及管口出现的“白气”是如何产生的?管内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会变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白气。(4)小凯发现用打气筒往充气管打气时,筒壁温度明显升高,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他提出如下两种猜测:①打气筒内的活塞压缩筒内气体使筒壁变热。②打气筒内的活塞与筒壁来回摩擦使筒壁变热。请你设计一个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大气大气保护承诺书3篇
- 纺织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考核试卷
-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考核试卷
- 纺织品在运动器材的人体工程学考核试卷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考核试卷
- 【课件】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5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项目管理合同范本
- 2025租赁委托合同协议书范本
- 工程吊顶装修合同书样本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塔吊司机劳务合同书
- 有色金属冶金概论总论
- 砂石料单价编制
- 海藻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promise单元知识要点
- 全陕西师范大学《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 引航梯的位置和标识及保养记录
- 外科学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