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评估(健康评估课件)_第1页
影像学检查评估(健康评估课件)_第2页
影像学检查评估(健康评估课件)_第3页
影像学检查评估(健康评估课件)_第4页
影像学检查评估(健康评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像检查评估

掌握X线常用检查方法及各种X线检查、超声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了解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学习要求概念:是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信息及实施以影像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科学。检查方法:X线、超声、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新的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检查第一节X线检查基础知识X线临床应用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的方法及检查前准备X线检查的防护X线临床应用的基本原理穿透性:X线波长很短,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对人体组织器官进行透视和摄影,从而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及病灶。X线的穿透性是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氢化钡等),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较长的肉眼可见荧光。荧光效应是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当X线照射到涂有溴化银的胶片后,使它感光而产生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在胶片上形成黑白影像。感光效应是X线摄片检查的基础。电离效应:当X线进入人体发生电离,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改变,这一特点是临床放射治疗的基础,但可使人体遭受损害,因此,进行X线检查时,应注意防护。X线成像基本原理自然对比当X线照射到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密度高、组织厚的吸收X线量多,在荧光屏上呈暗影,在X线胶片上呈白影;而密度低、组织薄的吸收X线量少,在荧光屏上呈亮影,在X线胶片呈黑影。这种利用人体组织和器官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异来形成明显对比的影像,称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按密度高低,依次分为骨骼、软组织(包括肌肉、软骨、体液、实质器官等)、脂肪和含气组织四大类。

人体组织密度与X线阴影的关系表组织结构密度X线阴影透视摄片骨、钙化组织高黑白软组织中暗灰白脂肪组织较低较亮灰黑含气组织低亮黑人工对比借助一些密度高的物质(如硫酸钡、碘剂等)或密度低的物质(如空气等),引入被检查器官或周围间隙,人为造成器官和组织的密度差异,使之产生明显对比而显影,称为人工对比。X线检查方法及检查前的准备普通检查:透视、摄片

特殊检查造影检查透视

透视是利用荧光效应,对被检查部位直接观察,是X线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方便、经济、快速得出结论、可转动病人的体位,可以多方位动态观察器官。缺点:难于观察密度差不明显的器官及厚度大的部位,不能显示细小的病灶,影像欠清晰,且无法留下客观的永久记录,而且照射时间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临床应用:胸部检查、胃肠钡透或心血管造影等。检查前准备:应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指导病人检查中需要配合的姿势。病人应脱去检查部位厚层的衣服及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如发夹、金属饰物、膏药、敷料等,以免影像受到干扰。摄片

摄片是利用X线的感光效应,在胶片上形成黑白影像的检查方法。优点:其对比度、清晰度较好,不受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影响,可作为客观记录保存,便于病人复查时对照。缺点:检查范围受胶片大小的限制,不能观察器官的动态改变。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胸部、腹部、四肢、头颅、骨盆及脊柱等部位的检查。检查前准备:向病人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指导病人在检查中的配合;除急腹症外,腹部摄片前应清洁肠道;创伤病人摄片时,应减少搬动,以免增加组织的损伤;危重病人摄片时,必须有医护人员的监护。特殊检查

包括体层摄影、软X线摄影、放大摄影等。自CT等新的现代成像技术应用以来,现已很少用。造影检查造影检查是将造影剂引入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中或其周围,使之产生明显对比的一种检查方法。造影剂分类

高密度造影剂:钡剂主要应用于消化道的造影。碘剂应用于支气管、胆囊、心血管、静脉肾盂等部位造影。低密度造影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常用于脑室、眼球后、椎管、结肠、膀胱、膝关节等部位造影。造影方法

直接引入法:口服引入法;灌肠逆行引入法;体表穿刺进入法等。间接引入法:也称为生理排泄法。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引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经某一器官排泄,暂时停留在其通道内,使器官显影,如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静脉尿路造影等。造影检查前的准备了解病人有无造影检查的禁忌证。检查前向病人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等。凡需用碘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必须提前做碘过敏试验,过敏试验阴性者才能进行造影检查。碘过敏反应判断及处理

碘过敏的表现:头晕、面潮红、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皮疹。重者可有惊厥、喉水肿、肺水肿、周围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心脏停搏等。处理:休息,吸氧,必要时使用脱敏药。重者应立即停止检查并进行抗休克、抗过敏抢救和对症处理。胃肠钡餐造影前的准备检查前3天禁服X线不能穿透的及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检查前1天,无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一晚12点后禁水、禁食。有幽门梗阻者检查前应排出胃内容物。如需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小肠,先用增加胃肠道张力、促进胃肠蠕动的药。如需要显示粘膜上微小病变时,可肌注抗胆碱药,以便降低肠道张力,易于观察。钡剂灌肠检查前的准备检查前1天摄少渣半流质饮食,下午至夜间饮水1000ml左右。如作气钡双重造影者,检查前1晚服泻药导泻。检查当天禁早餐。检查前2h清洁灌肠。静脉肾盂造影前的准备检查前3天禁服重金属药物。检查前2天无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晚服用泻药或清洁灌肠。检查当天禁早餐,限饮水6h。检查前排空小便,并做碘过敏试验。支气管造影前的准备痰多者检查前3天每天体位引流排痰并服祛痰药。检查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前禁食6h。精神紧张者检查前1h给少量镇静剂。心血管造影前的准备检查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及在穿刺部位备皮。禁食6h以上。检查前为患者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及准备好其他抢救设备及药品。指导病人一些配合动作如深吸气、憋气、用力咳嗽等。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前的准备造影时间以月经干净后3~7天为宜,检查前3日禁性生活。检查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前1晚服泻药导泻,必要时进行清洁灌肠。检查前排空膀胱、备皮及冲洗道。脑血管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检查前抽血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前禁食4~6h。检查前在穿刺部位常规备皮。检查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X线检查的防护屏蔽防护:用铅或含铅的物质作为屏障,如铅屏风、铅墙等可以吸收过多的X线。距离防护:通过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距以减少X射线曝射量。病人的防护:合理选择X线检查方法,控制检查次数,准确选择照射部位及范围。工作人员的防护: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放射防护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认真执行保健条例。测试题1.X线的哪种特性对人体有损害作用

A.穿透性B.荧光效应C.感光效应

D.电离效应E.以上均不是2.人体组织中密度最高的是

A.骨骼B.组织C.脂肪D.气体E.体液3.透视检查前的准备以下错误的是

A.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B.指导病人检查中做好配合的姿势

C.脱去检查部位厚层的衣服

D.去除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

E.膏药、敷料不必去除

答案:1.D2.A3.E4.硫酸钡主要用于

A.支气管造影B.脑室造影C.胆囊造影

D.消化道造影E.静脉肾盂造影5.下列X线检查方法属于常规检查的是

A.透视、摄片B.体层摄影

C.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D.磁共振

E.造影检查6.X线透视的优点不包括

A.经济简便B.可随意变动病人体位

C.可作复查时前后比较D.能及时得出诊断性结论

E.可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

答案:4.D5.A6.C测试题7.下列属于摄片优点的是(多项选择)

A.可作永久性记录B.可作研究对比

C.影像清晰D.可进行器官运动状态的观察

E.应用范围广泛8.关于摄片检查前的准备,正确的方法是(多项选择)

A.向病人解释摄片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B.进行暗适应指导

C.拍胸片时须屏气

D.创伤病人摄片时尽量减少搬动

E.腹部摄片勿清理肠道9.属于低密度造影剂的是(多项选择)

A.空气B.氧气C.硫酸钡D.二氧化碳E.碘剂

答案:7.ABCE8.ACD9.ABD测试题影像检查评估

呼吸系统X线检查评估

呼吸系统X线检查方法1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2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3

呼吸系统X线检查方法X线透视X线摄片CT检查磁共振检查主要用于纵隔、胸壁、大血管疾病的检查,多方位成像,立体观察病变。

应用较为广泛,可行平扫、增强扫描、高分辨率薄层扫描。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常用体位有后前位及侧位,必要时还可摄斜位、前弓位等。简单、快捷、经济、动态观察,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正常后前位、侧位胸片正常男性胸部后前位X线表现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

气管与支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约10~13cm,宽为1.5~2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向下延伸,分为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经过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

肺(1)肺野: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的较透明的区域,分为上、中、下三野和内、中、外三带。(2)肺门:肺门影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和投影。后前位胸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左侧比右侧略高1~2cm。(3)肺纹理:由肺血管、支气管和淋巴管等组成,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状阴影,且逐渐变细,一般肺野外带几乎显示不清。

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野的划分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主要由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淋巴组织、神经组织、胸腺和脂肪及结缔组织构成。纵隔分区示意图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支气管改变主要是阻塞,部分阻塞可引起肺气肿,完全性阻塞可形成肺不张。弥漫性肺气肿肺不张呼吸系统常见基本病变X线评估肺气肿X线表现:两肺野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变直;双侧横膈低,肋间隙增宽;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常见病因: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尘肺等。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肺部基本病变1、渗出性病变

是肺部急性炎症的主要表现。X线特点:表现为病变部位密度稍增高,呈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肺部渗出性病变(左上肺炎)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肺部基本病变2、增殖性病变

为肺部慢性炎症在肺组织内形成的肉芽组织而产生。X线特点:表现为密度较高、边缘清晰、呈梅花瓣样阴影。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肺部基本病变3、纤维化为肺部急性或慢性炎症的后果和愈合表现。X线特点:表现为密度高、边缘清晰的条索状阴影。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肺部基本病变4.钙化多为病变愈合的一种表现。X线特点:表现为密度与骨骼相似的致密阴影,边缘锐利,可呈斑点状、星芒状或团块状。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肺部基本病变5.肿块常见于肺部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X线特点:表现为密度如增殖性病变的团块影。肺肿块毛刺征呼吸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肺部肿块

良性肿瘤X线表现:密度增高,多有完整的包膜,呈边缘光滑的球形肿块,一般无坏死。恶性肿瘤X线表现:肿块边缘呈分叶或毛刺状,轮廓模糊呈结节状或球形肿块,病灶中心坏死常呈密度减低区。肿块(周围型肺癌)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肺部基本病变6、空腔与空洞(1)空腔为肺内原有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支气管扩张)。X线特点:一般腔壁较薄、腔内无液平面、周围无渗出性病变。(2)空洞为部分肺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X线特点:表现为大小与形态不同的透光区,空洞多有液平面,周围常有炎性渗出。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薄壁空洞(肺结核)厚壁空洞(肺脓肿)呼吸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气胸

X线表现:肺组织被压向肺门,胸腔上部或外侧肺纹理消失呈透亮区,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膈下移、肋间隙变宽。常见病因:胸壁外伤、胸部手术、严重肺气肿等。左侧气胸少量积液:患侧肋膈角变钝,能随呼吸或体位改变而移动。中等量积液:胸腔下部呈均匀致密阴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大量积液:患侧胸腔广泛呈均匀致密影,肋间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常见病因:胸膜病变。胸腔积液呼吸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

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左肋膈角变钝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循环系统X线检查评估循环系统X线检查方法1循环系统正常X线表现2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3循环的检查方法

透视

摄片心血管造影心脏后前位X线摄片循环系统正常X线表现(1)升主动脉

or上腔静脉(2)右心房(一)正位片1、左心缘(1)主动脉球(2)肺动脉段(3)左心室段2、右心缘相反搏动点(一)正位片1、左心缘(1)主动脉球(2)肺动脉段(3)左心室段2、右心缘(1)升主动脉

or上腔静脉相反搏动点(2)右心房循环系统正常X线表现心脏右前斜位X线摄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