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下列与杂交瘤细胞的获取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利用振动、电刺激等物理方法直接诱导细胞融合B.可利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杂交瘤细胞C.利用了细胞增殖、细胞膜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生产单抗2.对下列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①一个从没有吃过梅子的人,吃到梅子时会分泌唾液;②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③“谈梅生津”指人没吃到也没看到,只是听他人讲梅子就分泌唾液。A.①②③过程都属于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B.①②③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但三者的感受器不同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③过程的调节D.反应过程中发生Na+内流,使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膜内侧Na+浓度高于膜外侧3.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出现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D.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4.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某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为人体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B.若图1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C.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2所示行为发生在b点之后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作用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将DNA和RNA分别染成红色、绿色B.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可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HCl和酒精混合液漂洗根尖D.通过比较自来水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6.化疗药物长春碱能够与微管蛋白结合阻碍纺锤体形成,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春碱在细胞分裂间期发挥作用,阻止蛋白质合成B.癌症是由细胞中多个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C.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可维持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D.长春碱不能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7.下列关于酶和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B.酶促反应都需要ATP供能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D.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8.(10分)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正在发生的反应有A.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动作 B.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C.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D.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持续降低二、非选择题9.(10分)同学们利用葡萄汁进行发酵实验时,发现有一瓶葡萄醋的风味非常独特,猜测里面可能有一种特殊的醋酸菌,为分离出该菌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葡萄压榨成葡萄汁密封后会产生酒味,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该发酵过程要注意进行排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向发酵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会观察到灰绿色。(2)同学们为了将这种特殊的醋酸菌分离出来,使用________________法将发酵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得到比较纯净的菌落。接种过程中,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根据培养出来的菌落的发酵效果选出合适的菌种。为了反复使用这些菌种进行发酵,同学们使用______________法对细胞进行固定化,该方法常用的载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等。10.(14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_______。(2)图中兴奋引发的突触传递过程①→④中,信号传递方式是_______。(3)为证明细胞内Ca2+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有同学提出以下的实验思路:施加能使Ca2+通道关闭的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Ca2+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该实验思路是否可行?说明理由_______。11.(14分)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科学家发现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_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图中的某种细胞器,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但是功能不完全相同,该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4)若图示细胞表示乳腺细胞,用同位素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培养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____A.c和fB.c和dC.a和eD.a和d(5)若图示细胞表示口腔上皮细胞,现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值(填“>”,“=”或“<”)____________S/2。(6)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度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__________。(7)图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写图中1-5数字)12.胡萝卜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胡萝卜素的多种生产方式中,使用三孢布拉氏霉菌进行发酵生产的方法,以及产品的高纯度、无毒副作用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平板划线法纯化三孢布拉氏霉菌,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其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的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_。(2)常用___________法进行活菌计数,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3)不同的材料选用的提取方法不同,根据胡萝卜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常用__________法提取胡萝卜素。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4)提取的胡萝卜素样品通过_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确定是否提取到胡萝卜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诱导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的物理方法有振动、电刺激等,A正确;B、由于观察细胞染色体需要对细胞解离等处理,细胞已死亡,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杂交瘤细胞,B错误;C、利用了细胞增殖、细胞膜流动性等原理,没有用到基因重组,C错误;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专一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后才能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错误。故选A。2、D【解析】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①是生来就有的,是非条件反射,②③是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A正确;B、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①过程刺激种类是味觉,感受器在舌尖,②过程刺激种类是视觉刺激,③过程刺激种类是听觉,B正确: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谈梅生津”分泌唾液的调节过程,C正确;D、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但钠离子浓度还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三个过程反射的种类,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进行解答。3、B【解析】
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质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合真核生物核基因,细胞质基因不遵循,A正确;B、如果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性状,则后代可能只有2种表现型,B错误;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且机会均等,C正确;D、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时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正确。故选B。【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易错点是B选项,两对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反应。4、C【解析】
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A错误;B、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B错误;C、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C正确;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于图1中的a点时,D错误。故选C。5、B【解析】
部分观察类实验的试剂及现象:观察内容检验试剂现象淀粉样品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脂肪样品苏丹III和苏丹IV脂肪变为橘黄色或红色还原糖样品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样品双缩脲试剂样品变为紫色DNA与RNA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试剂DNA变为绿色;RNA变为红色观察线粒体健那绿染液线粒体变为蓝绿色CO2的检测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的检测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染色体的观察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详解】A、用植物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与RNA,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染色剂将RNA染成红色,A错误;B、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可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B正确;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HCL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根尖,漂洗应选用蒸馏水,C错误;D、生物机体维持pH稳定是多方因素影响,通过比较自来水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不能直接推断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重点考察教材中的实验的选材和实验现象,属于基础知识记忆和运用层次的考察。选择材料和方法时应注意对实验的结果和现象的影响。6、A【解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于前期,而化疗药物长春碱能够与微管蛋白结合阻碍纺锤体形成,说明该药物在细胞分裂前期发挥作用,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化疗药物长春碱在细胞分裂前期发挥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牵引染色体运动,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A错误;癌症是由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B正确;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不变,C正确;长春碱不能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也会作用于正常增殖的细胞,因此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D正确。7、D【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特性有:(1)高效性:与无极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3)需要温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pH值。高温、过酸或者过碱都会导致酶因变性而失活,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详解】A、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糖核苷酸,A错误;B、有些酶促反应需要ATP供能,有些不需要,如蛋白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的水解反应,B错误;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反应的进行,C错误;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越快,D正确。故选D。8、A【解析】
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肾上腺素的作用: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3、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详解】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各个动作的协调进行离不开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才能完成高难度动作,A正确;寒冷直接刺激冷觉感受器,使其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经过垂体后叶释放的,C错误;在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进行比赛的过程中,代谢加快,心跳加快,因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会上升,D错误。二、非选择题9、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发酵(无氧呼吸)的过程会产生CO2,会使发酵罐的气压过大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酒精灯火焰附近能形成无菌区,防止接种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包埋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酶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漏出,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详解】(1)酒精的产生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CO2,使发酵罐的气压过大,所以要注意排气;酒精和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灰绿色。(2)分离菌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酒精灯火焰附近能形成无菌区,防止接种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所以接种过程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3)对细胞固定化采用包埋法,包埋法的材料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点睛】本题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为材料,考查其原理,同时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固定化细胞,需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10、电位差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不可行,Ca2+通道阻断剂存在的条件下,增加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无法改变细胞内的Ca2+浓度,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不会变化【解析】
分析图可知,冲动传到突触前膜,触发前膜中的Ca2+通道开放,一定量的Ca2+顺浓度梯度流入突触小体,在Ca2+的作用下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外排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为胞吐。被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触发受体改变构型,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导致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为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1)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Na+通道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2)图中①→④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突触传递的过程,因此信号传递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施加Ca2+通道阻断剂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能够反应细胞内Ca2+浓度较低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在Ca2+通道阻断剂存在的条件下,增加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无法改变细胞内的Ca2+浓度,不能反映细胞内Ca2+浓度较高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因此实验方案不可行。【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识记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题图准确作答。11、糖蛋白
(或蛋白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核糖体)14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4A小于增大2、3、5【解析】
分析图示:1表示内质网,2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3是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线粒体。图中①~⑤表示LDL-受体复合物通过胞吞最终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消化的过程,并且有用的养分被细胞吸收,没用的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图中⑥-⑨,衰老的线粒体进入内质网并与溶酶体结合,衰老的线粒体被水解,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细胞器功能。【详解】(1)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因此囊泡膜表面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核糖体合成)→1(内质网加工和运输)→4(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溶酶体。(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因为高尔基体还参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4)分泌蛋白首先出现在核糖体上,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后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变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因此b和d相同,c和f相同。(5)口腔上皮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与交通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正版及答案解析
- 专职安全生产c类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职护理学基础单招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监理员考试题库试卷及答案解析
- 汽车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西藏安全员c证题库要求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通信安全员安全生产技术科目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
- 中韩民航服务质量对比分析报告
- 质量月报范本
- FZ/T 52051-2018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复合短纤维
- 【精品】2020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考试题
- 日本产业发展及文化讲义课件
- 派车单(标准样本)
- 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2021年版(原文格式版)
- 浦东机场手册
- JGJ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 山区二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共60页)
- 小学生符号意识与模型思想的发展与培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