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讲义《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态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

5.知道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知识网络】

(定义: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

fl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OTC〕

规退卜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C

〔将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CJ

「构造:玻璃泡,细管,刻度

汨商;十)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u皿皮仃]使用前:要现察里程和分度值

I使用1(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侧

[使用时:壁和底部(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

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渡

但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不断财

[特点:温度不变,需吸热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熔点和凝固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说明: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态(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体温度的高低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彳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蒸发1〔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I作用:吸热有致冷作用

汽化和液化

汽化两种方式J达到沸点

广计I不断吸热

%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震器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升华和觥华V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要点诠释:

(1)固、液、气特征表:

状态形状体积

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

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

(2)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加热加执遇冷

冰一►水空》水蒸气一►水

t遇冷

要点二、温度及其测量

I.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

度规定为100℃,0℃和100C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方法: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三、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一汽化吸热,

固态.液态.气态

.凝固放热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2.晶体和非晶体:

(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熔化(或凝固)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蒸发和沸腾:

(1)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

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要点诠释:

(1)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

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

(2)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

热温度不变。

(3)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凝华现象:霜,树挂、窗花的形成过

程。

要点四、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然界中的水循环:一部分雨、雪、冰雹、露、雾和霜吸热后发生汽化或升华,成为水蒸气;另一部

分汇入河流、湖泊、大海,或者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然后经过蒸发重新散发到空气中。这样水在自然界

中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2.高压锅的工作原理:锅内气压升高,沸点随着升高。

3.电冰箱的制冷原理:蒸发器里吸热汽化,冷凝器里放热液化。

4.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采取将氢气液化的方法减小燃料的体积。

(2)火箭的整流罩的表面做的十分光滑,在外表面上涂上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在火箭或返回式卫

星与空气摩擦升温时会迅速熔化和汽化,从而吸收大量的热,使整流罩的温度不再升高,从而保

护了火箭或卫星。

(3)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而减小了正、背面的温差,

保障了航天器的正常工作。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态及其变化

Ci.有一块奶糖、一只铁钉、一瓶酒、一张木凳、一瓶浓药和一只粉笔盒等六样物体。请将这些物体

进行分类,并说明你这样分的理由。

【答案与解析】答案一:按能否食用分类。一类是能食用的:奶糖、酒;另一类是不能食用的:铁钉、

木凳、浓药、粉笔盒。

答案二:按物态分类。一类是液体:酒、浓药;另一类是固体:奶糖、铁钉、木凳、粉笔盒。

答案三:按金属非金属分类。一类是金属:铁钉;另一类是非金属:奶糖、酒、木凳、农药、粉笔盒。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种即可。

【总结升华】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分类情况不同,可以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也可以按是否食用分

类;还可以按晶体、非晶体分类;按导体、绝缘体分类;更可以按金属、非金属分类等等。所以本题答

案是不唯一的。

举一反三:

【变式】(多选)下列物质既具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的是()

A.玻璃B.氯气C.水D.铁板

【答案】AD

类型二、温度及其测量

▼2.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____图是体温计,分度值是,甲、乙两温度计的

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温度

物质

凝固点C沸点C

水银-38.8357

酒精-11778.5

水0100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思路点拨】掌握温度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案】(1)热胀冷缩;(2)甲;0.VC;38.5℃;-5℃;(3)酒精;酒精在-88.3℃时仍处于液态,而

水银已经凝固;水银;水银在100℃时仍处于液态,而酒精已经汽化。

【解析】①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根据图中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可

以判断出甲是体温计,乙是寒暑表。读数时应注意分度值,以及数据的“零上”与“零下”。③因为南

极的最低温度为-88.3℃。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酒精温度计。沸水的温度为

100℃o所以应该选沸点高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水银温度计。

【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察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择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测量需求选择

合适的温度计。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而且还知道水银的价格比较昂贵,甲苯比较便宜,酒

精是最便宜的。综合考虑,如果要制造能测铅的熔点的温度计,应选用来做;要制造能测沸水

类型三、物态变化

(秋•淮南期末)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

B.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

【答案】D

【解析】A、衣橱中放的樟脑丸逐渐变少,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该选

项不正确;B、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

象,该选项不正确;C、冬天教室玻璃内侧形成的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

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正确;D、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

氧化碳,升华要吸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热传递,水蒸气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人工

降雨的原理,该选项正确;故选D。

【总结升华】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答案】C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凝

固点是℃,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温度/°C

【思路点拨】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及凝固的特点。

【答案】乙;80℃;固液共存

【解析】(1)由图可见,乙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乙物质是

晶体;(2)图中线段过程为凝固过程,对应的温度为凝固点,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第lOmin结束,

持续了5min,此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第8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因此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总结升华】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区别,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

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不断变化。

举一反三:

【变式】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填“熔化”

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ro

温圉也

【答案】凝固;80

5.(•句容市一模)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

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水在常温下,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

温度是水此时的沸点;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初温、质量多少都没有关系。

【答案】A

【解析】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

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

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

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以及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

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

定是:O

几种物质的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甲i

三§三

物质沸点(℃)物质沸点(℃)

水100甘油290

煤油150酒精78

【答案】酒精

类型四、实验探究

如图1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较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

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12345678910

水温/℃.・・92939495969798999999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错误之处:。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填“甲”或“乙”)

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4)根据记录在图3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0(给

出一种原因即可)

(6)在图4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

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

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沸点

酒精78℃

水100℃

煤油150℃

【思路点拨】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答案】(1)①读数时视线斜视;②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部相接触(2)乙;不变(3)99℃(4)

【解析】(1)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而图中斜视了;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

壁和容器底。而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部相接触。(2)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

程中体积增大。所以乙图是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时要不断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