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梅山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剥离左后肢传出神经并剪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能证明脊髓的反射功能受脑的神经中枢控制B.刺激右后肢趾部,右后肢收缩,证明脊髓有反射功能C.刺激左后肢传出神经的A端,左后肢收缩,属于反射D.反射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2.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婴儿或某些大脑受伤的成年人可能出现尿床的现象。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A.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B.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C.婴儿尿床和大脑受伤后成人尿床的原因类似D.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3.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 B.白化病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4.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5.线虫的npr-1基因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NPR-1),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导致线虫觅食行为由“独立觅食”变为“聚集觅食”。觅食行为的改变,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受限,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利。针对以上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虫觅食行为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食物匮乏时,npr-1基因频率会提高C.新基因的产生为线虫的进化提供了方向D.这两种觅食行为的存在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6.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相同D.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字母和箭头写出该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_____。(2)该动物是_____(填“雌性”或“雄性”),判断依据是_____。(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A和A、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细胞_____和_____中。(4)图中细胞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是_____。(填字母)8.(10分)下图表示某林科院对某废弃农田最近30年来出现的几种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后,得到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林科院对这几种植物进行调查后绘制的数量统计图属于模型构建中的_________模型。(2)在2010年到2020年这段时间内,该废弃农田中罗汉松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罗汉松和苏铁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该关系是指____________。(3)到2020年,该废弃农田中的植物有高大的乔木、灌木、半灌木以及低矮的草本植物,这说明该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___,该结构的形成通常与植物对______的利用有关。(4)该废弃农田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9.(10分)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泊中引入一些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甲所示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另外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请据下图回答:(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较慢的流入速率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再被破坏,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2)当图甲中的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填“群落”“种群”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若图乙中E种群同化的能量为7.5×109kJ,B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2×108kJ,D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8×108kJ,则A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4)图丙所示为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的数学模型(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若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得数据为________。10.(10分)图甲、乙、丙表示生物细胞中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细胞可进行图__________所示过程。(2)图乙表示_________生物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2次,子代DNA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________(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11.(15分)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来完成下表。反应部位(1)__________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线粒体反应物葡萄糖丙酮酸等反应名称(2)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化学能(3)__________化学能终产物(除ATP外)乙醇、CO2(4)__________(5)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该实验所用的脊蛙是指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由于没有保留脑的蛙做对照组,所以不能证明脊髓的反射功能不受脑的神经中枢控制,A正确;B、剌激右后肢趾部,右后肢收缩,说明反射弧完整,也可证明脊髓有反射功能,B正确;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反射弧来实现,若刺激左后肢传出神经的A端(剪断处)的A端,左后肢收缩,反射弧不完整,该反应不属于反射,C错误;D、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D正确。故选C2、C【解析】根据题意,“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而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控制,因此,婴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不能控制排尿,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完善,能够控制排尿。【详解】A.根据题意,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排尿,因此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A正确;B.人类憋尿的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B正确;C.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大脑受伤后成人尿床是由于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受损,两者的原因不同,C错误;D.根据题意,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正确。3、B【解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详解】A、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反应,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A正确;B、白化病是遗传病,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B错误;C、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C正确;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D正确。故选B。4、B【解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详解】A、灌木种群分布型的变化会引起灌木群落中其他生物的分布发生变化,进而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B、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群落仍然是灌木占优势地位的灌木群落,未出现其他群落代替该灌木群落,B错误;C、大灌木对水分、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的需求较多,种内竞争的结果是使种群均匀分布,C正确;D、由于种子传播距离有限,从而使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而不能远离母株,D正确。故选B。5、D【解析】1、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2、一般而言,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会导致插入或缺失位点以后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影响较大,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只改变一个氨基酸或不改变(密码子有简并性)。【详解】A、线虫觅食行为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B、npr-1基因控制的是“独立觅食”,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大,能量消耗多,不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害,npr-1基因频率会下降;而NPR-1,基因控制的是“聚集觅食”,在食物匮乏时,对线虫生存有利,NPR-1基因频率会上升,B错误;C、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两种觅食行为,有利于线虫在不同的食物环境中觅食,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D正确。故选D。6、B【解析】1、分析题图: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感受器。Ⅰ是突触前膜、Ⅱ是突触后膜。2、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详解】A、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效应器,b传出神经纤维,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A错误;B、由于b是传出神经纤维,所以切断d、刺激b,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正确;C、兴奋在结构c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结构b的传导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C错误;D、Ⅰ处为突触前膜,能够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发生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B→E→A→C→D→F(2)①.雄性②.细胞C的细胞质均等分裂(3)①.D、E②.C(4)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了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小问1详解】图中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原始生殖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结合分析可知,该细胞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B有丝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F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小问2详解】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小问3详解】图中细胞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复制基因A和A、a和a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图中细胞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A和A、a和a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图中细胞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A和a随之分离。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A和A、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细胞D、E和C中。【小问4详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细胞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1)数学(2)①.增长型②.竞争③.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3)①.垂直结构(或垂直分层现象)②.光(4)①.次生演替②.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解析】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2、年龄结构的类型(1)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2)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3)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3、群落的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外貌、②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④具有一定的结构、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⑥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⑦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⑧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4、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5、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小问1详解】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该林科院对这几种植物进行调查后绘制的数量统计图属于模型构建中的数学模型。【小问2详解】在2010年到2020年这段时间内,该废弃农田中罗汉松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说明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罗汉松和苏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该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小问3详解】该废弃农田中的植物有高大的乔木、灌木、半灌木以及低矮的草本植物,这说明该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结构的形成通常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小问4详解】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废弃农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群落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明确群落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相关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9、(1)①.次生演替②.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①.群落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2.4×108kJ(4)P2【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其中食物网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黑藻、苦草等;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蛳、草鱼、罗非鱼;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草鱼、罗非鱼和野鸭;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野鸭。图乙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小问1详解】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小问2详解】图甲中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根据题意分析,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要求A的能量最多,则传递率按20%计算;已知B种群中的能量为1.2×108kJ,D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8×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1.2×108kJ÷20%=6×108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1.8×108kJ÷20%=9×108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7.5×109kJ-6×108kJ-9×108kJ=6.0×109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6.0×109×20%×20%=2.4×108(kJ)。【小问4详解】由丙图可知,害虫的种群数量在N2上下波动,天敌种群数量在P2上下波动,故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N2、P2。【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及群落演替的类型,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并能够根据图乙中的食物链种类和题干要求进行相关计算。10、①.丙②.原核③.边转录边翻译④.1:3⑤.不完全相同⑥.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解析】图甲表示以双链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DNA复制过程,图乙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在转录未结束时mRNA即和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代表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图丙表示细胞核中的DNA转录形成的RNA进入细胞质,与3个核糖体结合,合成肽链的过程。【详解】(1)神经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再进行DNA的复制,可进行图丙所示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图乙转录、翻译同时进行,表示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2次,共得到4个DNA分子,8条DNA单链,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只有最初的两条母链未被标记,子代DNA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3。(4)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中药炮制模拟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市场调查预测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西藏日喀则区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江西省上饶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液化石油气企业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考核试卷
- 棉花加工机械的制造信息化平台建设考核试卷
- 玻璃制造中的光电器件应用考核试卷
- 皮具修理的工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船舶拆除相关法律考核试卷
- 有机肥料腐熟度识别技术规范 -DB37-T 4110-2020 山东
- 2025年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S市某大学宿舍楼工程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13000字(论文)
- 啤酒厂精酿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1 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T-GXAS 530-2023 桑螟防治技术规程
- 桩基础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 《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 课件 第一章 绪论
- 岗位职责会议组织模板
- 《边防检查法律法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