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重点初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表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郜分生理变化过程,其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细胞,数字表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A为下丘脑,能调节人体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并能产生冷觉和热觉。B.寒冷环境中,④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加C.人因寒冷而添加衣物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调节③分泌的方式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的调查,对三种乔木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红皮云杉9492.1687.8400白桦13834.2412531.0214034.74红松604.2230721.57105634.21A.该生态系统中红皮云杉、白桦、红松的年龄结构分别是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D.在针阔混交林中因红松的数量多,对群落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所以红松是优势树种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清除感冒病毒只需通过非特异性免疫B.艾滋病病人的免疫系统受损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提高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D.过敏原首次侵入人体即引起过敏反应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这体现了种群在空间上的随机分布C.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自然条件下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B.向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该系统的稳定性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往往不一样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做如图甲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番茄根、芽生长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____________(填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2)甲图中,幼苗将____________(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乙图中B点对应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3)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5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请分析:组别①②③④⑤⑥平均株高(cm)162137514324该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番茄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1)由g×h过程形成的m是_________倍体;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2)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F2代开始,原因是从这一代开始出现____________。(3)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9.(10分)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以高茎纯种豌豆和矮茎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测交三组实验,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三组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_____;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_____。(2)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存在的;③生殖细胞(配子)中只含有_____;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除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外,请再举出遗传学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的一个实例:_____。10.(10分)为积极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界范围内、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___是实现碳循环平衡的重要举措。(3)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了许多有害物质,如铅、汞等,它们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危害人类,有效减少这种危害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4)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主要是遵循_______________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11.(15分)下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图2中的A、B、C、D表示激素。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分化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胰岛样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因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_________,促使下丘脑进行相关调节。在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2)用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会使图1所示的生理活动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图1中体现出的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3)图2中,寒冷环境下激素B以及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能量明显增加,使机体代谢加快,从而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4)据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下丘脑,B为大脑皮层,C为垂体,D为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肾上腺素。【详解】A、产生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B、寒冷环境中,④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从而使机体产热增加,B正确;C、人因寒冷而添加衣物属于行为调节,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D、由图可看出,③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A。2、B【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1)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2)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水平结构: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红皮云杉幼年树比例小于老年数比例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白桦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的比例相近年龄结构是稳定型,红松老年树比例小于幼年树的比例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正确;B、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直结构,B错误;C、红松和红皮云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共存一定存在竞争,C正确;D、在针阔混交林中因红松的数量多,对群落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所以红松是优势树种,D正确。故选B。3、B【解析】1、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一般来自于体外,但是人体的癌细胞也属于抗原。【详解】A、人类清除感冒病毒需要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其中人体消灭感冒病毒的细胞免疫过程是:T细胞在接受相关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感冒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A错误;B、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进而导致体液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引起免疫系统崩溃,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提高,B正确;C、效应T细胞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进而释放出抗原,但不能直接杀灭抗原,C错误;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故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B。4、C【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关系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详解】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A错误;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是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错误;C、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D、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D错误。故选C。5、C【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A错误;B、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C正确;D、正反馈的结果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D错误。故选C。6、C【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详解】A、热带雨林组分多、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A正确;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错误;D、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往往不一样,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色氨酸(2)①.直立②.促进(3)①.不能②.与①组相比,其余各组的平均株高都大于对照组【解析】分析题图甲,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IAA不能发生横向运输,只能极性运输。琼脂块中的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分析题图乙,A点对根的促进作用较大,对芽的促进作用很小;B点对根芽的促进作用相似;C点对根有抑制作用,对芽没有作用。【小问1详解】生长素是色氨酸的衍生物,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小问2详解】甲图中,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光,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向下运输,促进幼苗的生长,幼苗将直立生长,乙图中B点对应浓度对应两曲线的交点,该交点位于横轴上方,对根、芽的生长均表现为促进效应。【小问3详解】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水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番茄幼苗的生长情况。第①组使用清水处理,为对照组。分析结果可知,与①组相比,其余各组的平均株高都大于对照组,只能看出油菜素内酯对番茄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其他植物激素,考查对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作用及其作用特点的理解。明确植物的向光性机理及其作用两重性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①.三②.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①.1/8②.性状分离(3)红:白=1:1【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cde是单倍体育种,cgn是杂交育种,ch是多倍体育种,cf是诱变育种。【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可知,g是二倍体,h是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四倍体,杂交后生成m是三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级,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2详解】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则c的基因型为AaBbDdFF,经过①自交后,按分离定律分别计算四对基因的子代,再相乘,所以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是1/2×1/2×1/2×1=1/8;由于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杂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从F2代开始。【小问3详解】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可育的花粉只有b,而卵细胞有B和b两种,比例为1:1,因此该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1:1。【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9、(1).杂交、F1的自交(2).测交(3).成对(4).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5).摩尔根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1)孟德尔以高茎纯种豌豆和矮茎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F1测交的实验,按照“分析现象→提出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的基本步骤,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孟德尔的三组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F1的测交,因为能够根据测交实验的后代判断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根据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可知: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殖细胞(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除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外,摩尔根在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时,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实验方法。【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假说——演绎”法及其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明确“假说——演绎”法实验的基本步骤,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明确测交实验的优点。10、(1)①.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2)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②.二氧化碳排放(或“碳释放”或“化石燃料的燃烧”)③.植树种草(或“碳存储”或“秸秆还田率等措施”或“森林覆盖率”)(3)①.生物富集②.合理利用资源、较少排放、实施垃圾分类、种植能吸收有害金属元素的植物等(4)生态工程的基本【解析】碳循环平衡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存储碳的过程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可以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回到大气中。【详解】(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转变为有机物,再以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转变为CO2回到大气;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获取碳元素可以是光能合成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消费者获取碳元素是以捕食,分解者获取碳元素是以分解作用。(2)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平衡,使大气中的CO2浓度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一方面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来减少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主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保护森林等,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循环平衡的重要举措。(3)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了许多有害物质,如铅、汞等,它们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危害人类;有效减少这种危害的方法有合理利用资源、较少排放、实施垃圾分类、种植能吸收有害金属元素的植物等。(4)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政策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因编辑技术临床试验数据合作协议
- 虚拟偶像IP与教育培训合作运营协议
- 民航物流运输车队委托调度与机场保障服务协议
-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土地使用权及设备租赁综合协议
- 直播电商MCN机构与短视频平台合作推广协议
- 娱乐直播平台用户体验设计师劳务合同
- 《CD制造流程》课件
-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与实施路径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物业费补充协议范本
- 中建测评2024二测题库及答案
- RoHS2.0 HF与REACH法规培训教材
- 【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探究17000字(论文)】
- 股权转让协议(工商局版本)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全国各省市名称大全
- 202305青少年软件编程(图形化)等级考试试卷四级(含答案)
- 光储充车棚技术方案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