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穿井得一人
(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女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像国工©视
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莪⑧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
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④
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莪(kudn)古代的款式。R,同“款”。
1.【甲】文选自《》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居其家穿井()
(2)像国工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4.【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乙】文中,
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6.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1)[甲]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启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乙】昔者曾子©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
人纵直惹。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苫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
母惧,投杆④逾⑧墙而走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费:鲁国的地名。③族,指姓氏。④杼(Zht!)织布机的梭子。
⑤逾:越过。⑥走:逃跑。
【丙】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①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獴②,攫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
年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数(shud多次。②覆(jue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③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B
猴、马猴。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弗圆的一项是()
A.得一人之便/逢入京便
B.昔者曾子经费/收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其母尚织自荐也/荐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人之与狗则年矣/亲贤臣,生小人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
②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9.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在旗的一项是()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10.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
我们应该如何做?
(2022•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去宥◎(节选)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②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住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
日:“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
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
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敢?”对吏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
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④宥然后知,
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除去人的局限,不受蒙蔽。②邻之父:即邻父,邻居老
人,父:对男性长辈的称呼。③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引申为货币、钱。④别:离别、告别,这里引
3
申为去除。
11.甲乙两段选文均选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邻人遽像之()
(2)何朝()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14.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很不高兴,说:“邻居如此危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
B.邻人很不高兴,说:“邻居用心如此险恶,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
C.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邻居如此危险,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
D.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邻居用心如此险恶,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
15.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乙文中齐人“大有所宥”的根本原因是:
(请自己的话概括),国君“甚有所宥”的后果是,以上两例均从
面阐述了的道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对“国人道之”的行为,作者用“不若无闻”来表明他的态度。
B.乙文写邻人“有所宥”,齐人“大有所宥”,国君“甚有所宥”,层层揭示“有所宥”的恶果。
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给人以启示或警醒。
D.甲文中的“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都是乙文中所说的“有所宥”之人。
(2022秋•贵州黔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4
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
真见之,汝贩之乎?”日:“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②而鸟死。路
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
己,召而厚赐之,过买鸟之直十倍矣。
[注释]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怅:遗憾。
(选自《尹文子》)
1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人道之(在路上)B.家无井而出洒次(浇灌、灌溉)
C.将整献楚王(想要)D.过买凤凰之禀十倍矣(同“值”,价值)
18.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2处)。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
19.下面加点的“而”的用法与“经宿而鸟死”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学可不思则罔B.切问助近思
C.后狼止通前狼又至D.有闻可传之者
20.对于传言,甲、乙两文中的宋君和楚王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我
们应该怎样面对传言?
(2022秋•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与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可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苗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
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众犬吠
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
5
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
【注】①南顿:古县名。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
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行:不久。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
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⑦翕赫:轰动、惊动。
21.用'7”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层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
(2)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
(3)因瞋种___________________
(4)间一券余_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24.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
(2022秋•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夔®一足
《韩非子》
6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
一而足矣。'使为乐正②。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三人成虎
《战国策》
庞葱与太子质③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夔(kuiJ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②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
务的官员。③质:做人质。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闻而住之者信不习乎(《论语》)
B.今一人言市有虎,王惇之乎与朋友交而不停乎(《论语》)
C.夫市多无虎明矣而两狼与并驱如故(《狼》)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2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B.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C.夔人也/何故/一是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D.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28.班级开展“对待传言的态度与方法”主题班会,老师先分享了以上三则故事,你觉得老师的用意
是什么?
7
(2022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
荀奉倩①与妇至笃孰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④之。妇亡,奉债后少时亦卒。以是获
讥于世。奉倩曰:“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裴令⑤闻之曰:“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
@此语。”
(《世说新语•惑溺》)
【注释】①荀奉倩:荀粲,字奉倩,颖川颍阴县人。②笃:深厚。③病热:发烧。④熨:贴着。⑤裴
令:裴楷。⑥昧:使……不明。
2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与其家穿井及:—
(2)丁氏可曰对:_____
(3)国人道之道:—
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
B.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
C.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
D.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
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
32.【甲】文宋君听到“国人”讲述的什么传言,他又是如何处置传言?请简要分析。
8
(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流水②。流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
舍®。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⑦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须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表:做标记。②漆水:黄河的支流。③益:同“溢”,涨。④涉:渡。⑤坏都舍:房屋倒
塌。⑥向:从前。⑦导:引导。⑧尚犹:依旧、仍然。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冬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网之于宋君()
(4)丁氏对曰()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5.你喜欢甲文中的宋君吗?说说理由。
36.寓言总是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短的故事之中,甲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理性分析,不能以讹
传讹。乙文中水位已发生变化处,楚人仍沿着先前所做的标记过河,结果损失惨重,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
示?
9
(2022秋•河南平顶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二)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
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
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
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注释】①乐正夔: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
足的动物,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②重黎:古代中国传说中人名,重与黎,为羲、和二氏之祖先。
③六律:即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④五声:指“唇、舌、齿、牙、喉”。
3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家无井而出洒咚溉汲:
(2)国人道之道:
3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9.从《穿并得一人》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从多个角度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
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40.《穿井得一人》中的宋君和(二)文中的鲁哀公有何相似之处?试结合文章分析。
10
(2022秋•湖北孝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
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知
之。“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次其家穿井()
②国人享之()
③快于邯郸()
④市之无虎也明矣()
4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得一人于井中于我如浮云
B.有闻下传之者学通不思则罔
C.国人道夕今邯郸与去魏也远于市
D.耒市之无虎也明矣耒学须静也
4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B.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C.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D.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1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45.仔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乙】两文都谈面对传言的问题,【甲】文中宋君听到传言后,是这样做的:“①-",
【乙】文中从故事结尾“果不得见”说明魏王②(填“真的”或“没有”)听信传言。从两文中,
明白了生活中面对传言我们应该有③的精神。
(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
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
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⑥,远近翕赫⑦,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
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权使用及许可合同
- 林业种植技术与林产品加工合同
- 2025年贵州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与康复》课件
- 全国学子职途规划大赛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策划服务营销教案》课件
- 纺织品检验员证书复习资源获取 试题及答案
- 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的关键设计思路与试题及答案
- 学校国家安全日课件
-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T-COFA 0021-2022 渔用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安全检查和维 护保养要求
- 2025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8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泰安市2025届高三二轮模拟检测考试政治(泰安二模)(含答案)
- DB64-266-2018: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201-250
- 20XX上海嘉定高中高三英语一模试卷
- xxx猩红热ppt课件
- T梁台座计算书
- 建筑施工企业售后服务保障方案
- 01-《数值分析》实验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