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熔化和凝固(原卷版)_第1页
初中物理复习:熔化和凝固(原卷版)_第2页
初中物理复习:熔化和凝固(原卷版)_第3页
初中物理复习:熔化和凝固(原卷版)_第4页
初中物理复习:熔化和凝固(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热现象

课时1.2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物理素养

物理观念:能够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以及不同状态物质相互转化时的特点;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

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

点和沸点,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

通过对物质形态和变化的学习,初步形成物质观念。

物质及其应用。

科学思维: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够分析综合、归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纳总结出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及吸、放热规律;尝试在观察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

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能够引用证据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

关现象。

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

科学探究: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

有关现象。

节,会用简单的物理图像描述数据,根据图像特点对实验结果

1.1.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

做出解释;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能够按照实验操作获得实验数

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

据。

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物态变化等实验,了解物理概念是建立

识。

在观察、实验基础上形成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认真的

科学态度;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冰雪熔化、蜡烛燃烧等)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冬天水管冻裂、冰凌等)

2.特点

(1)熔化吸收热量;

(冬天雪熔化时更冷、吃雪糕凉快)

(2)凝固放出热量;

(北方冬天菜窖内常放几桶水)

知识点三、固体熔化实验

1.实验器材及作用:

(1)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2)玻璃棒:使物体受热均匀;

(3)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4)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2.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3.选用较小的固体颗粒的优点:

A.小颗粒固体受热更均匀;

B.温度计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得温度更准确;

4.试管在水中的位置要“适当”:

A.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

B.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5.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A.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均匀;

B.固体颗粒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6.实验中,必须做到“两测一看”:

指实验中要测量记录物质温度及加热时间和观察物质状态;

7.会根据实验数据会作出物质熔化时温度一时间图像:

先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8.实验现象:

(1)海波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9.实验结论: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特别提醒

1.熔点与物质的种类、压强和是否含有杂质等因素有关;

(1)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2)冬天,结冰的路面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2.在寒冷的北方,冬天测气温常选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凝固

点比水银的低;

3.灯丝用鸨来做,是因为鸨的熔点高;常用锡焊接电子元件,是因为锡的熔点低;

4.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5.已知物质温度,如何判断晶体状态的规律:

(1)晶体温度低于熔点时,物体为固态;

(2)晶体温度等于熔点时,物体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物体为液态;

晶体非晶体

定义有熔点的固体无熔点固体

熔点有无

小小:

/0

71

图像

r)f/min

0ithX/min

熔化

1.AB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固态;

整个过程,持

2.BC段: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

续吸热,温度

特点共存;

升高;

3.CD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液态;

4.熔点为TO℃;

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吸收热量

凝固点有无

77C7rt

4\c

r„B\\

图像_____।______i।__\".

0G//min//min

凝固

LAB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液态;

整个过程,持

2.BC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

特点续放热,温度

3.CD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固态;

降低;

4.凝固点为TO℃

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放出热量

问题探究

问题一:物质三态

【角度1】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典例1]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图为物质三态的分子模

型。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处应分别为()

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物态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距离有无固定体积有无固定形状

①很大③有有

液态较大较大④无

气态②很大无无

甲乙丙

A.甲;很小;很大;有固定体积B.乙;很小;很小;有固定体积

C.乙;很大;很小;无固定体积D.丙;很大;很大;无固定体积

方认点星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非常大,所以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

【变式1-11

水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下列物体中是水的气态形式的是()

A.白气B.水蒸气C.雾D.霜

【变式1-2]

如图示意图形象的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oooooO

OOOOO

00060O

oooooO

oooooO

甲乙丙

A.丙是气态B.乙是气态C.甲是气态D.甲是固态

问题二:熔化和凝固

[角度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现象

【典例1]2023年12月初,山西迎来了入冬后的首次大范围降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到

10cm。相关部门及时在路面抛撒了“融雪剂”,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出行安全。积雪消融的

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

加法点

U固态成液体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变式1-11把一杯水和一杯花生油分别放在略低于它们熔点的低温环境中。在它们凝固的

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上部开始凝固

B.水从底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

C.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底部开始凝固

D.水从上部开始凝固,油从中部开始凝固

【变式1-2]在高寒地带,从人的口中喷出的“白气”会在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个过程是

()

A.液化B.凝华C.疑固D.升华

【角度2】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及应用

【典例2】目前市场上家家用电冰箱所用的制冷剂影响臭氧层的是()

A.氨B.二氧化碳C.氟利昂D.氢

〃法直接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变式2-1】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型。青铜器铸

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料化为铜液是凝固B.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C.铜液冷却成型是凝固D.铜液冷却成型需要吸热

【变式2-2】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

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B.先汽化吸热,后液化放热

C.先熔化吸热,后汽化吸热D.先熔化放热,后汽化放热

问题三:固体熔化凝固实验

【角度1】实验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装置

【典例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必须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A.0cm12345刻度

t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B.20_1Q_Q___1Q_20—IQ4Q5060.ZQ__80.SO100实验用温度计

C.356378940I2体温

D./

方队点展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冰熔化的温度为0℃

【变式「1】探究“固体熔化规律”实验时,小东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对于这个装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计

匚试管

石棉网

酒精灯

A.可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B.在组装此实验装置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

C.可以探究一切固体的熔化规律

D.能够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

【变式「2】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温度计

14■水

」——蜡烛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C.温度计的玻璃泡应碰到试管底部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说明烛蜡没有确定的熔点

【角度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典例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

A.实验时,不直接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

热,这样做的好处是晶体受热均匀

B.图乙中,晶体的熔化过程是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晶体放热

C.图乙中,晶体在D点时是液态,在G点时是固态

D.由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均为50℃

方W避

C.该物体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minD.该物体在BC段,温度不变,但仍然持续吸

【变式2-1】小明选用两种物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甲图为实验装置,

乙图是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由图乙知,A物质是晶体,B物质是非晶体

C.由图乙知,第4min时A物质处于固态

D.由图乙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时间为6min

问题四:晶体和非晶体

【角度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典例11某种液态物质在放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物质在固态

时的熔点约是(

,温度(。0

80

60-\

0102030时间(分钟)

A.40℃B.50℃C.60℃D.70℃

厅法直接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熔点等于其凝固点

【变式1-U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上温度FC,n

0410时间/min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固态

C.物质的初始温度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变式1-2]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irun

A.甲对应石蜡,乙对应海波B.甲在ab段停止吸热

C.甲在第7min时是固液共存态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角度2】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

【典例2】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

哪个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AOAtt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不能熔化

【变式2-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是()

A.是否为金属B.熔化时温度是否变化

C.软硬程度D.是否会熔化

【变式2-2]

以下属于非晶体的物质是()

A.固态水银B.玻璃C.固态酒精D.固态氮

强化训练

【基础强化】

1.以下有关石蜡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是一种晶体B.石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C.使用大块的石蜡进行实验探究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石蜡的熔点为48℃

2.冰在熔化过程中()

A.吸收一定的热量,温度升高B.吸收一定的热量,温度不变

C.放出一定的热量,温度降低D.放出一定的热量,温度不变

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

A.雪花不是晶体B.玻璃是晶体C.岩石不是晶体D.海波是晶体

4.关于熔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在一定温度下熔化

B.晶体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C.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

D.晶体的熔点跟凝固点相同

5.对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最初看到的现象是()

A.混合物温度不变B.混合物温度立刻升高

C.混合物温度立即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

6.2024年春节期间,我国部分地区下起了“冻雨”,“冻雨”是下落的雨滴结成的冰形成

的,这一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凝固C.液化D.熔化

7.几种物质的熔点如下表所示,由表中的数值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物质水银(固)铜酒精(固)鸨铝钢纯铁

熔点/℃-391083-117341066015151535

A.纯铁掉入钢水中一定能够熔化

B.水银温度计在气温为40℃的地方不能使用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

D.用铜锅冶炼钢是可以的

8.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

是()

A.凝固和熔化B.液化和升华C.凝华和熔化D.凝固和汽化

9.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松香B.冰C.玻璃D.石蜡

【素养提升】

10.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两

套装置的烧杯中都装了相同质量的水,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相等体积的固体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