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án)缭绕(liáo)苍劲(jìn)纷至沓来(tà)B.卑鄙(bǐ)彷徨(fáng)蠕动(rú)不知所措(cuò)C.决择(jué)翌日(yì)蛮横(hèng)拾级而上(shè)D.腈纶(jīng)枷锁(jiā)羁绊(jī)霓裳羽衣(chá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生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奔涌之河,生命则是一曲永无止息的奔流之歌。B.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C.连云港籍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阔大开展,气韵沉雄,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间风云变幻的百年秘史,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D.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B.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年。C.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D.《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4.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比喻)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比喻、排比)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设问)D.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反复、对比)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但总体来说应该尽量避免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B.梁衡的游记《壶口瀑布》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作者以游踪(所至)结构全文的框架,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所见)作为文章的主体,并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所感)。C.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和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均取义于此。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其“六义”。6.下列句子排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比如它的名字,是“蜡梅”还是“腊梅”呢?很多人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是“蜡梅”,成都植物园的牌子也写错了。②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③我们可以用黄庭坚的诗注作证,“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④明朝的《花疏》中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⑤但惟其自然,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A.②①③④③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③2③ D.④③②⑤①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7.默写填空。(10分)(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面,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侧面烘托了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霸道凶残的丑恶面目。D.“半匹红绡一丈绫”与“一车炭,千余斤”形成鲜明对比,难怪卖炭翁“惜不得”。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与徐甥师川(节选)黄庭坚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B)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已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曾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标2处)(2分)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③诚能如是④令心意不驰走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句子。(4分)AB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15分)阅读《最后一次讲演》节选,完成下面小题。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②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热烈的鼓掌)……④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⑤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10.“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中的“黑暗”指的是()(2分)A.国民党的反动统治B.列强的殖民统治C.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军阀混战11.文章①段演讲者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2分)文中“你们”“我们”这两种人称交替使用有什么作用?(4分)说说你对第③段“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理解。(4分)14.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演讲》,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3分)(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故乡的熬姜糖明前茶①20年前,他从湖南乡间跑到上海来念大学的时候,母亲硬是在他的背包里塞上几瓶自制的姜糖,让他分送室友。他不解,行李已经很重了,何况,大学同学尤其是上海同学,哪里会吃这么土的东西?他把姜糖拿出来,母亲把糖瓶子又塞回去,如此几番拉锯,搞得父亲不耐烦了,高喝一声:“怎么着,姜糖丢了你这小伢子的脸了?你大学四年的学费,还要家里这姜糖铺子供给呢……”②他逃也似地背着行李,离家东去,坐了近30小时的火车来到上海。果然,初次见面,室友们拿出的家乡土产,从牛肉干到椰子蛋卷,从玫瑰饼到乳扇,从豆沙拉糕到蝴蝶酥,应有尽有。他更不敢把家乡带来的姜糖拿出来,让大家分享了。③在室友眼里,这个小个子的湖南伢子看上去很不好惹,读书很凶,笔记做得像印刷出来的一样整洁,大冬天穿着洗到发白的卫衣在外头跑圈一小时,满头大汗却从来没有感冒过。室友看到他偷偷摸摸,从枕边摸出一个瓶子,夹出一块东西,放进嘴里。每次长跑之后都如此,这,难道是他体力顽强又从不感冒的原因?④某一天,他发现瓶子里的糖少了一大截,一整天都很惶恐:不消说,他的秘密被发现了。在室友眼中,他是小气又内向到不近情理吧,他应该如何向室友解释一个湖南乡下伢子莫名其妙的自尊与自卑感?⑤他正在百般踌躇,却听当晚的卧谈会主题,经人两三次调转话头,渐渐集中在如何鉴赏沈从文先生文学作品的价值。他吃惊地发现,在工科生当中,沈从文的拥趸也多得是,人人会背《边城》中的名句: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翠翠在风日里张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⑦“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⑧“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⑨他们似乎是随心所欲地漫谈,在室友们热烈讨论的时候,他一直静默得像一艘深水潜艇,他明白,他周围的那些均匀愉快的浪头,都在鼓励他:尝试浮出水面吧,看看今晚的月光。⑩良久,良久,大家的议论声里略略有了困意,他清清嗓子开口了:“有人想吃我阿妈做的老姜糖吗?我阿妈说,嚼得姜糖,才知湖南人的血有多热火。你们爱的从文老爹,当年,就是我们湖南伢子,十几岁就出门闯世界去了。”⑪他记得,为了吃他的姜糖,兄弟们不惜去寒冷的水房重刷了一遍牙。姜糖已经潮到能拉出丝来了,隐隐地,还能咀嚼出里面没有剁细的姜茸,他挺不好意思的,然而睡上铺的兄弟宽慰他:“辛烈暖胃,好吃得很。放了寒假,带我们去你老家的镇子上,去沅江边,住一个晚上吧。”⑫直到今天,他依旧感念他的室友们,是他们,不动声色地融化了他身上那层力求自保的冰壳,若无其事地消融了一个小地方孩子的倔强、讷言与自卑。他记得他带兄弟们回乡去,沱江边的古镇上第一次来了那么多大学生。男孩们学习切姜剁姜,他们熬糖,将一大坨温热的姜糖吊在门口铁钩上,用木棍插入,像拉面一样不停地旋转、拉抻,他们被这种游戏一样的活计逗得疯笑,最后,姜糖被放在青石板上再次甩打、冷却,剪成拇指般粗的小块。镇上许多人家有小孩子的,都来买糖,说要沾沾做糖大哥哥们的灵气。晚上,不等母亲开口,左邻右舍的婶娘嫂子们,纷纷抱来了家中最厚最暖的被子,母亲就在吊脚楼上,为儿子和他的室友们打好了地铺。⑬木制的吊脚楼其实隔音很差,躺在楼板上,果然可以听见江水的波涛与打鱼人敲打船帮惊扰鱼群的声音。⑭他记得上铺的兄弟在睡熟之前问他:楼前这条江,就是沈从文笔下的沅江么?他自豪又睡意全无地回答:这是上游的沱江,它会在泸溪镇上汇入武水,武水又会在武溪镇上汇入沅江。我们这是上游来水,比沅江水还要清透活泼。⑮睡上铺的兄弟说:你在这里长大,多让人羡慕。他知道,那话里有真心的勉励,也有鼓舞。15.文章围绕“故乡的熬姜糖”,写了哪些事呢?请根据提示,概括填空。(3分)上大学不愿意带故乡的熬姜糖——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带舍友回自己家体验做姜糖。文中的“他”和“室友”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故乡的熬姜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请从内容、写法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有理有据表达你的认识。(4分)(三)名著阅读(共10分)18.阅读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下面问题。(1)下表是这本书中保尔“成长史”的部分内容提要,请补全A、B两处内容。(2分)第一阶段年少无知惹是生非受尽凌辱①保尔因A______,被开除。②十二岁去车站食堂干活,受尽凌辱和折磨。③后去发电厂当学徒,认识了B______,通过他接受了许多革命的思想。(2)结合小说情节,说说下面片段中的主人公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引发的感想。(4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是伟大的,保尔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理想坚定,英勇无畏;他浪漫温情,也有过挣扎绝望。请结合相关情节,对保尔的英雄形象进行多角度分析。(至少两个角度)(4分)五、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学校将开展以“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联系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一篇演讲稿。题目:青春的模样附: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塞·厄尔曼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要求:(1)立意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2)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18分)1.【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苍劲(jìn)——jìng;B.彷徨(fáng)——huáng;C.决择——抉择;故选D。2.【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A.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不符合“人生就是一条奔涌之河”的语境,使用错误;B.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使用正确;C.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使用正确;D.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使用正确;故选A。3.【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病句辨析。A.不合逻辑,“月光、树影”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发出”前加上“树叶”;C.搭配不当,可将“展开”改为“开启”;D.句式杂糅,“主要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故选B。4.【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C.有误,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结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可知,本句运用了反问;故选C。5.【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A.有误,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但总体来说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方言、文言或生僻词语;故选A。6.【答案】B【解析】【详解】B.这段文字选自作家阿来的《可以生根的爱》。②“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引出“蜡梅”的话题;⑤的“惟其自然”与②的“自然”相衔接;①以“蜡梅”的名字为例具体说明⑤的“并不深究”;③和④按照时间先后分别以黄庭坚的诗注和明朝的《花疏》来证明①中“蜡梅”的正确写法。故选B。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7.【答案】①.天涯若比邻②.气蒸云梦泽③.但余钟磬音④.拣尽寒枝不肯栖⑤.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⑨.选贤与能⑩.讲信修睦【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涯、蒸、磬、衿、庇、颜、睦”等字的写法。8.【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C.有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意思是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把”“敕”“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属于正面描写;故选C。9.【答案】(1)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2)①味美②反思,反省③这,这样④跑(3)A.即使(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B.(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4)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的意思是: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不知其旨也”的句意是: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2)“然后能自反也”的句意是: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省,反思。(3)“诚能如是”的句意是:若能经常如此。是:这,这样。(4)“令心意不驰走”的句意是:使精神不分散。走:跑。【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善(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必(一定)、屏弃(摒除放弃)、人事(指世间的俗事)、尽(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小问4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两文都谈到了学习,但侧重点是不同的。【甲】文首先通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从【乙】文中“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已事”“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等句子可知,本文意在论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独立思考的道理。【点睛】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师川外甥奉议郎: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如果真要能像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15分)10.【答案】A【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位。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在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所以这句话中的“黑暗”指的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答案】11.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来表达强烈的情感。12.用“你们”表达愤懑蔑视之情,直接揭露敌人的罪行及虛伪本质;用“我们”表达作者对人民大众的亲密情感,激励人民团结战斗。交替使用两种人称使得对比鲜明,感情强烈。13.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强大,表达了讲演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有革命必胜的信念。14.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意对即可。)注重语气的使用,要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人民的爱读出来。(二)(20分)【答案】15.①.在舍友面前不敢拿出故乡的熬姜糖;②.跑步回来偷着吃故乡的熬姜糖;③.舍友鼓励他谈出故乡的熬姜糖。16.从他不敢拿出姜糖、偷偷跑步、认真学习、最后邀舍友回家等情节可见他既自卑又自尊、朴实上进的性格特点;从舍友不动声色地鼓励他克服自卑,可见舍友们的善良和聪明。(分析有理有据即可)。17.示例:故乡的熬姜糖是文中组织素材的线索,使得内容组织紧凑;故乡的熬姜糖同时也是表达人物情感、性格的载体,借助熬姜糖,表达了舍友的美好心灵、他的淳朴自尊。(能写出大意即可酌情赋分)【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从第②段“初次见面,室友们拿出的家乡土产,从牛肉干到椰子蛋卷,从玫瑰饼到乳扇,从豆沙拉糕到蝴蝶酥,应有尽有。他更不敢把家乡带来的姜糖拿出来,让大家分享了”可以概括出“在舍友面前不敢拿出故乡的熬姜糖”;从第③段“室友看到他偷偷摸摸,从枕边摸出一个瓶子,夹出一块东西,放进嘴里。每次长跑之后都如此”可以概括出“跑步回来偷着吃故乡的熬姜糖”;④-⑩段写当舍友发现他的秘密以后,晚上讨论如何鉴赏沈从文先生文学作品的价值,真实目的就是鼓励他谈出故乡的熬姜糖,而他也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有人想吃我阿妈做的老姜糖吗?我阿妈说,嚼得姜糖,才知湖南人的血有多热火。你们爱的从文老爹,当年,就是我们湖南伢子,十几岁就出门闯世界去了”。这部分内容可概括为“舍友鼓励他谈出故乡的熬姜糖”。

【16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第②段中“他更不敢把家乡带来的姜糖拿出来,让大家分享了”可以看出他既自卑又有强烈的自尊心的人;从第③段中“读书很凶,笔记做得像印刷出来的一样整洁,大冬天穿着洗到发白的卫衣在外头跑圈一小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从第⑪段中“姜糖已经潮到能拉出丝来了,隐隐地,还能咀嚼出里面没有剁细的姜茸,他挺不好意思的”以及他邀舍友回家的情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因为沈从文的老家也是湖南,所以舍友们以讨论沈从文的《边城》这一话题为突破口,不动声色地鼓励他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用巧妙的方法让他克服了自卑心理,从而表现了舍友们的热情、友好、善良,这也是他们智慧的体现。【17题详解】此题考查标题的妙处。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等。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围绕“故乡的熬姜糖”组织材料,写了他“上大学不愿意带故乡的熬姜糖——在舍友面前不敢拿出故乡的熬姜糖——跑步回来偷着吃故乡的熬姜糖——舍友鼓励他谈出故乡的熬姜糖——带舍友回自己家体验做姜糖”,使得文章内容衔接自然,结构紧凑;从内容上来看,“故乡的熬姜糖”在文中是传递情感的载体,不仅表现了他和父母的热情淳朴,也传递了舍友的善良和友好。他最初因为自卑不敢拿出熬姜糖,后来邀请舍友去老家体验制作熬姜糖,他的转变是舍友帮助的结果。四、名著阅读(共10分)18.【答案】(1)①.往神父的面团里撒烟末②.朱赫来(2)保尔在烈士墓地,想起了英勇就义的战士们。(3)示例:理想坚定: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后,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生活,继续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英勇无畏:保尔不顾个人安危,勇救朱赫来,表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浪漫温情:保尔与冬妮娅纯洁的初恋,让我们看到保尔作为普通人的浪漫温情。挣扎绝望:保尔因伤病失去战斗的能力,无法实现自身价值,于是他用枪口对准自己的眼睛。但最后他战胜了懦弱,重拾生活的勇气。【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识记。第一空,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他因痛恨神父平时虐待他,往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第二空,红军解放了谢佩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保尔去发电厂当学徒结识了朱赫来,朱赫来很友好,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小问2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情节识记。根据选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知,这是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传达了在绝望的命运中仍坚强不屈,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这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回顾相关情节可知,这是保尔在烈士墓前,面对新生的苏维埃,凭吊女战友瓦莉亚的墓地时所说的这段话。【小问3详解】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题干要求:结合相关情节,对保尔的英雄形象进行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根据题干中的“理想坚定、英勇无畏、浪漫温情、挣扎绝望”来分析。如他理想坚定表现在: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他英勇无畏体现在:一天,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了。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走了。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他浪漫温情体现在:他和冬妮娅之间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保尔作为普通人的温情浪漫;他有过挣扎绝望体现在:保尔因为伤病几乎丧失了工作能力,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于是产生自杀的念头。五、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学校将开展以“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联系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一篇演讲稿。题目:青春模样附:青春啊,永远是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