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了西晋的是()A.鲜卑 B.羯 C.匈奴 D.氐2.历史上的东晋定都于()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咸阳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南朝”开始于()A.司马睿建立的东晋B.刘裕建立的宋C.苻坚建立的前秦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4.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情景。对这一情景表述正确的是()A.加剧了南方社会的混乱B.使南方的生产技术迅速超越了北方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D.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5.中国人形容某个地方富庶时,用的词往往是“江南”,如“塞上江南”。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温暖、湿润B.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C.兴修水利D.土地肥沃,便于耕种6.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兴修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③实行麦稻兼作④实行精耕细作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8.我国人民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9.某博物馆要求选出能够体现东晋南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应该当选的是()ABCD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1)材料一中的“本业”是什么意思?东晋、南朝时期,“本业”有哪些成就?(2)材料二体现了南朝时期哪个行业的发展?(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启示。

1.C2.C3.B4.D[解析]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而北方由于战乱,经济发展受阻,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选D。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6.D7.A8.A9.D10.(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2)手工业(或制瓷业)。(3)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开发江南。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③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④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启示: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情分析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教学目标通过对文字、图片等史料的分析,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重点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它给西晋带来的影响如何?导入: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播放视频《江南美景》。出示学习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语: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感知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学习:1.简述西晋灭亡和东晋建立的史实。2.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3.你们听过“闻鸡起舞”的故事吗?故事主人物是谁?他对东晋有什么贡献?4.东晋灭亡后,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哪些王朝?疆域最大,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的是哪个政权?为什么说“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会迅速发展?整理史实: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2.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口诀:开荒修水利,牛耕稻麦肥。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3.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教师过渡语: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但是,从东晋南朝开始,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这一时期江南经济会迅速发展?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探究体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史料探究、体验感悟探究主题:江南经济的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西汉)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宋书》(南朝)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得到开发?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农业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南方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⑤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今天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哪些启示。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结束语:三国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政权分立、相对动荡的时期。然而,就在这样的分立和动荡之中,南方经济得到了初步开发,开启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了解北朝的历史和社会特征。通过史料探究,突破重点,进行主题学习。【巩固检测迁移运用】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南朝是公元420年开始的()A.我国南方地区并有的四个朝代

B.我国南方先后相继的四个朝代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

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等地得到快速开发

3.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

B.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北方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良田D.推广屯田制SHAPE学生完成课后检测练习,教师矫正反馈。所学知识巩固检测,迁移运用。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本课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及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二、课程标准知道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动乱对社会经济所起的破坏作用,培养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中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内迁各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每一个民族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今日江南美景

教师:看到美丽的江南风景,你想到了什么?生试说。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人、亲人为什么要到南方去打工?(生试说)教师:今日的江南繁华美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那么什么时候南方地区得到开发?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下面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问题:西晋建立的时间?统一全国的时间?教师: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从而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由于内迁的各民族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最终导致了各民族的反抗,最终西晋被什么人所灭?(生说)教师: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混乱的局面,一度出现了十六国并存的局面;南方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问题:东晋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教师:晋元帝时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重要官职多被王氏占有。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由于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鼓励生讲述相关的成语故事)教师:383年,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混乱,南方在东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称为南朝。强调:1、南朝疆域最大的是哪朝?2、南北朝实力对比中,哪朝处于劣势?教师:南朝实力虽然处于劣势,但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展示:《北人南迁图》教师:这一时期政治局面的特点是:“长期分裂,政权并立”。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出现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高潮。展示: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教师:《史记》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学生:地广人稀,生产生活水平落后,商业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很低。教师:《宋书》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学生:物产丰富,在丰收的年分,一年的粮食收成可以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给天下人穿用。教师: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学生: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教师: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一: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小组一: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小组二: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小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