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与该歌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南京保卫战2.1935—1936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促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 D.聚焦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3.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上海、广州等中高等学校聚集的城市里,学生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声援北平学生;上海文化界名人联合发表救国宣言,呼吁国民政府倾听学生呼声;华北文化协会提出停止内战,动员全国民众抗日等主张。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救亡运动高涨 B.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卢沟桥事变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 D.国共合作成为民众的强烈呼声4.下面漫画选自《旧世百态:漫画时政》,描绘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沈阳各制旗店赶做清朝的国旗——三角龙旗的情景。它可以用来说明()A.近代中国帝制与共和的生死较量 B.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已严重破坏C.东北人民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无奈 D.日本企图实现“以华治华”的战略5.中国近代某个时期,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唱道:“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歌中“抵抗”的是()A.英法联军 B.满清政府 C.北洋军阀 D.日本法西斯6.1942年,一位国际观察家评论道:“日本在占领区的统治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开始注重与占领区内的地方精英合作,同时加大对普通民众的安抚力度,而对抗日武装力量的打击则更加猛烈。尽管此举的效果尚待观察,但无疑显示了日本在应对中国抗日战争上的新动向。”根据这一评论,日军这一变化的主要意图是()A.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B.分化中国抗日统一战线C.改善与中国人民的关系 D.争取得到地方精英支持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8.卢沟桥事变后的8个月内,日军四次追加临时军费共74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直接军费为59.6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推知()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蓄谋已久 B.侵华战争促使日本国民经济畸形发展C.甲午战争后日本是侵华的主要敌人 D.日本全面侵华遭到中国人民顽强抵抗9.1938年11月30日,日本政府御前会议作出《调整日华新关系方针》的决定。该方针把华北和蒙疆划定为国防上、经济上,特别是有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日华紧密结合地区。这一方针出台的原因是()A.百团大战给予日本沉重打击B.日本确立“以战养战”的侵华策略C.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D.日军开始以掠夺资源为军事目标10.下表为“伪满洲”木材输出年表,单位为元。据此推知,当时()输出地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日本日本本土3414462332565627994993394朝鲜半岛总计中国(含东北)A.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B.日本加紧对东北的经济掠夺C.日本为局部侵华做经济准备 D.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国民党领导人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2.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民主共和国所包含的成分中应该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统一民族和民主革命党的分子。这()A.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B.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13.1936年,漫画家张乐平发表了漫画《一条死龙》。该漫画发表意在()张乐平《一条死龙》A.宣扬反清革命的伟大意义 B.揭露华北事变的事实真相C.扩大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 D.讽刺卖国势力与日本勾结14.如图所示,《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刊行时,以丰子恺的画作(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为封面。这寓意()A.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B.洗雪国耻以展现民族新貌C.彻底革除社会陋俗 D.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期盼15.1937年11月,贝德士等国际友人出于人道主义,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并设立了25处难民收容所。贝德士对侵华日军的暴行作了大量实录与对外报道,并收集保存了各种宝贵的文字资料。贝德士的文献最重要的价值是()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遏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C.为人类树立了人道主义的不朽丰碑 D.为战后审判日本战犯提供了有力证据16.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二、材料题1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在当前情形下,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在此指导下,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材料二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必须迅速建立和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制定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逐步打消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幻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在国统区积极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在政治上号召“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上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及过程(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统一战线的认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面抗战爆发后,中间党派纷纷发表通电、文章、宣言等,“我国已恢复了民国十六年前全民族一致团结以谋民族复兴的精神。这样的全国团结,是保障抗战胜利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个重大的打击”,是“民国开元以来所未见之大统一大团结的好现象”。“全国上下,不分党派,无间朝野,为民族利益计,为自身及子孙计,都应该牺牲其特殊利益、财产、生命,团结一致,共同向战胜暴日的一个目标前进。”——摘编自彭秀珍《试述抗战时期我国中间党派的政治态度与贡献》材料二:全面抗战初期,民主党派抗战活动是非常积极的,他们身体力行,做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以各种方式直接投身于抗日战争的实际斗争中。救国会的许多成员进入陕北、华北、华中等根据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乡建派的邹平乡建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山东游击队对日作战。中国致公党也培养和输送华侨青年回国参加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据统计,在抗战期间,归国参战的粤籍华侨有四万多人。——摘编自闭清《我国各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统一大团结的好现象”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党派对抗战作出的主要贡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在这次事变(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争斗……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材料二: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指出:“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摘编自《八一宣言》材料三: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同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事宜,同意“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基本主张,并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保证。为了尽早实现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还主动积极动员国民党内各种势力停止反蒋,一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得以实现。——摘编自王凤志、钱家慧《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所作的努力,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与会的有刘祥、何宽等华侨20多人。同盟会成立后,海外侨居地的同盟会组织发展如雨后春笋,其中新加坡和槟榔屿同盟会影响最大。据新加坡同盟会负责人张永福记载,当地华侨得知国内要举行黄花岗起义,每十天左右开一次会,进行筹款,到起义爆发时捐献3万多元。得知武昌起义胜利,新马华侨组织演说团、戏剧团,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约2000名华侨直接回国参加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不少华侨万里迢迢回国参政,在各级革命政府中任职。材料二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联合团体。1936年10月新加坡华侨召开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确定今后的首要任务是从自身做起,促成国内各实力派之联合,最终实现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爆发后,不少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1939年6月印尼华侨梁添成离开新婚妻子架机保卫陪都重庆而血溅长空。抗战期间,华侨的捐献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大量侨汇成为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还在大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在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日的决心及恳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的回响。——摘编自任贵祥、李盈慧《华侨与国家建设》(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侨支持祖国民主革命的活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在抗战期间作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可知该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位于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中日军发动了对东三省的武装侵略,使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项正确;卢沟桥事变发生于华北的京津地区,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于华北的山西地区,排除C项;南京保卫战发生于华东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态度的变化主要源于当时民族危机的加深,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以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依据调整自己的策略,D项正确;对待蒋介石态度的变化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转移无关,排除AC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D。3.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当时学生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上海和华北文化界也发出救国呼声,反映出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严重,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发生的,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发生的,此时内战已经停止,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沈阳各制旗店赶做清朝的国旗———三角龙旗”,可知9.18事变后日本积极筹划伪满洲国,企图实现“以华治华”的侵略政策,D项正确;日本积极扶持东北傀儡政权,不是近代中国帝制与共和的较量,排除A、B项;沈阳各制旗店赶做清朝的国旗,无法体现东北人民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D解析:结合“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可知跟九一八事变有关,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抵抗的是日本法西斯,D正确,ABC错误。故选:D。6.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42年(中国、日本)。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面对战争转向长期化的形势,日本侵略者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对其侵华的战略和策略进行了一些调整,采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逐渐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打击和消灭八路军、新四军,也即材料所述“与占领区内的地方精英合作,……对抗日武装力量的打击则更加猛烈”。这样的“一打一拉”目的是分化抗日力量,破坏统一战线,B项正确;“与占领区内的地方精英合作,同时加大对普通民众的安抚力度”是为了稳固控制占领区,不是军事行动,与“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关系不大,排除A项;日本“与占领区内的地方精英合作,同时加大对普通民众的安抚力度”是要收买人心,根本目的是侵略灭亡中国,而非改善与中国人民的关系、争取地方精英支持,排除C、D项。故选B项。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并组织军事力量坚持全面抗战,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不是强调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抗日战争期间,党的革命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贡献,并未反映国民党的抗战贡献,无法得出国共合作抗战取得成效,故D项错误。故选:B。8.答案:D解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的8个月内和1938年期间,军费猛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日本大举侵华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迫使日本政府不断增加军费开支,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全面侵华后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经济的畸形发展,故B项错误;C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9.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随着战争的长期化,为了支撑战争的持续进行,日本确立了“以战养战”的侵华策略,企图通过对中国华北等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所以出台了把华北和蒙疆划定为紧密结合地区的方针,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态度不是日本出台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日军一开始发动战争就有掠夺资源的目的,但这不是此时专门出台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32年至1937年间,从中国东北输入日本及占领区的木材逐年增加,说明日本加紧对东北的经济掠夺,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A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已经开始,排除项;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一词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193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B项;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通过的十大纲领和决定,标志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D解析: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了伪满洲国这一傀儡政权,漫画中的龙指的是伪满洲国,而舞龙者是一群日本人,这讽刺了国内的卖国势力与日本的勾结,D项正确;1936年,日本正在发动侵华战争,该漫画为抗日宣传画而不是反清革命宣传,A项错误;漫画是讽刺伪满洲国而不是华北事变,B项错误,该漫画意在讽刺日本与国内的卖国者,并未直接动员各阶层参与抗日,C项错误。14.答案:B解析:根据“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以及材料中民国二十二年的时间(1933年),可得出此时日本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丰子恺的画作强调通过民族斗争反抗,以洗雪国耻(版图部分的污垢)以展现民族新貌,B项正确。15.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贝德士文献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原始档案史料,为战后审判日本战犯供了有力证据,D项正确;贝德士文献最重要的是其史料价值,对于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直接作用不大,也不能遏制日本侵略扩张,排除A项、B项;贝德士、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的行为为人类树立了人道主义的不朽丰碑,排除C项。故选D项。16.答案:A解析:“1937年11月”“中国”是此题的主要限制词。“主要目的”是此题的关键词,即试题的测试方向,是求答内容。由限制词和关键词可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国正在实行全民族抗战。顾维钧的讲话实际上是希望与会各国对中国的抗战进行援助,故选A项。B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17.答案:(1)背景: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逐渐走向成熟,站在民族立场调整政策;爱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推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得人心。过程:1935年,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及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变化:目标:以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斗争目标;对象:团结对象为联合各被压迫阶级、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分子。影响:壮大人民与革命力量,进一步孤立国民党的统治;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影响中共后世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3)认识:中共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始终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己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共不断根据革命形势,调整革命的策略;统一战线是中共革命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我们应坚持统一战线,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解析:(1)背景:依据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得出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承盾);依据材料“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得出中共逐渐走向成熟,站在民族立场调整政策;从民众角度分析,得出爱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推动;从国民党角度分析,得出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得人心。过程:依据材料“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得出1935年,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及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依据材料“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得出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依据材料“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得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变化:依据材料“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出目标:以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斗争标;依据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得出对象:团结对象为联合各被压迫阶级、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分子。影响:从孤立国民党统治角度分析,得出壮大人民与革命力量,进一步孤立国民党的统治;从革命进程分析,得出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对后世理论以及实践的影响角度分析,得出影响中共后世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3)认识:从人民的根本利益角度分析,得出中共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始终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已任,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中共的实事求是角度分析,得出中共不断根据革命形势,调整革命的策略;从统一战线的地位以及作用分析,得出统一战线是中共革命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我们应坚持统一战线,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18.答案:(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全面激化:民众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民众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2)主要贡献:在财力上大力支持抗战事业;动员成员或民众加入抗日队伍;积极维护全民族抗战的局面。解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1)原因,根据材料一“全面抗战爆发”“全国团结,是保障抗战胜利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全面激化以及民众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据材料一“全国上下……共同向战胜暴日的一个目标前进”可知,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2)主要贡献,根据材料二“做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以各种方式直接投身于抗日战争的实际斗争中”可知,民主党派在财力上大力支持抗战事业;根据材料二“救国会的许多成员进入陕北、华北、华中等根据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乡建派的邹平乡建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山东游击队对日作战。中国致公党也培养和输送华侨青年……事业”可知,动员成员或民众加入抗日队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党派积极维护全民族抗战的局面。19.答案:(1)变化:从反蒋抗日到主张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背景: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2)努力:积极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改编红军;动员国民党内的各种势力一致抗日。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候,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从国家与民族大局出发,及时调整抗日方针,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这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根本的保障。(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变化:根据材料“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争斗…….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日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可知,从反蒋抗日到主张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背景:根据材料“1935年”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努力:根据材料“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同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事宜”可知,积极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根据料“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基本主张,并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保证”可知,发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根据材料“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可知,改编红军;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