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1.2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1.2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1.2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1.2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节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方法及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19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探想:人类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类试图用钻井的方法来了解地球内部,但是人类钻井最深处才12,376米,相比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来说,差距太远,还远不能了解我们地球的内部。还有什么方法来研究地球的内部?我国“蓝鲸2号”

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

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方式一:人工钻井苏联卡拉井1970年,开钻1989年,井深12262米1991年,钻至12869米,至今保持世界最深纪录

人工震源车:给地球做”CT”方式二:利用地震波(人工、天然)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依靠地震波为划分依据。地震波的分类纵波(P波)横波(S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同轴

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发生变化地震波的分类分类不同点共同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纵波(P波)较快固、液、气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波)较慢固地震发生时,走在路上的行人和坐在轮船上的人感觉是否一样?思考?【答案】不一样。走在路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坐在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不会感到左右晃动,因为水为液体,只有纵波才能通过。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莫霍界面17km古登堡界面2900km

读图思考:(1)纵波、横波有几次明显的变化?在什么深度上有明显的变化?(2)地震波的波速突然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分别在哪?界面地下深度(千米)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平均)该面以下,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在这里,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地核(E-Core)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Theinnerlayerstructureoftheearth地壳是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厚薄不一,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达70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Crust)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幔Theinnerlayerstructureoftheearth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从莫霍界面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以上,占地球,总体积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Mantle)…

……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软流层Asthenosphere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核Theinnerlayerstructureoftheearth地核: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不能传播横波内核:固态,纵波速度增加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地核(E-Core)外核内核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核Theinnerlayerstructureoftheearth…

……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地核(E-Core)外核内核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圈层名称分界面深度/千米物质形态特征地壳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平均)900

2900

5150固态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固态温度很高,密度、压力很大知识小结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Theouterspherestructureoftheearth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大气圈概念: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组成:气体和悬浮颗粒物,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密度:

随着高度増加而逐渐减小厚度:2000-3000千米作用:1.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2.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氧气。3.大气圈的风、雨、云、雪等现象,与

人类生活息息相关。2、水圈组成:海洋水、陆地水(浅层和深层)、大气水、生物水。作用: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概念:地表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地球上的水中有97%是海洋咸水,3%是淡水地球上约2/3的淡水储存在南北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中生物圈概念: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广义)指生物本身(狭义)范围: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核心部分: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以下200米之间特点:在外部圈层里,质量最小,但是是最活跃的圈层作用: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外部圈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若某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内核

B.地幔

C.外核D.岩石圈2.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为莫霍面

B.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C.丁为古登堡面D.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3.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读图,完成4-6小题。课堂训练课堂训练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km。据此回答1~2题。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5、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D课堂训练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据此回答3~4题。6、岩石圈是指()A.①的顶部B.②的顶部C.①和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7、地震发生时,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摆CC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据此回答4~5小题。8.上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9.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B.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③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D.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课堂训练课堂训练10.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2)2017年9月8日,墨西哥瓦哈卡州沿岸近海海域地震发生在_______圈,由此引发的海啸主要发生在_____圈,流行性疾病主要在_______圈传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水生物读图,完成6~8题。11.①②③④四圈层中最活跃的是A.④B.②C.①D.③12.②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