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综合探究题试卷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鞍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综合探究题试卷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鞍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综合探究题试卷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鞍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综合探究题试卷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鞍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综合探究题试卷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鞍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综合探究题试卷测试卷及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关注到饮食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出健康。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__,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①]___,在此部位中,唾液里的___会将该营养成分分解成麦芽糖,所以当我们细嚼米饭时会觉得有甜味。(2)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④]___,在此部位中含有由[⑤]___分泌的能促进脂肪消化的胆汁、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等多种消化液。(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__。(4)小红最近在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你建议她应该多吃__层的食物。(5)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__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合理运动和__。(6)下图中A-E表示人体消化道各部位,则D是__,可反映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填甲、乙、丙)。2.下图是三种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小明的早餐是三个馒头,在上图的三个器官中,能分泌消化液参与早餐消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2)某人经常感到腹腔的右上部疼痛,经检查确定是上述三种器官中之一发生了病变,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____(填序号)。(3)B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它可以消化蛋白质、_____和淀粉等营养物质。3.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________,该器官主要由________组织组成,其中含有的消化酶主要是___________。(2)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其分泌的消化液______(填“有”或“无”)消化功能。(3)图中⑧是_________,长约1.5米,它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__。(4)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_________中进行,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二、实验探究综合题4.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中所示血管为_____,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_____。(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_____血。(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内被利用。5.如图所示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曲线AB段表示_____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曲线发生BC段变化时,呼吸肌______,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_____。(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点______,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______。6.下图是呼吸系统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呼吸道中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密切,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1中[③]____(填名称)应处于________状态。(2)人体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了肺泡,肺泡的数量非常多,如图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样的结构有利于__。(3)图3中曲线BC段表示_____,其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气压的值_____大气压。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______(选项:扩张/回缩),导致肺内气压_______,气体不易进入。三、实验探究综合题7.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通的管道。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三种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1)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_____。(2)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血液中的_____细胞能将病菌包围、吞噬,它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3)图中_____(填“甲”或“乙”或“丙”)管壁最薄,流速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4)若该图表示的是小肠的三种血管关系,饭后0.5小时,丙内血液的葡萄糖含量比甲内的更_____(填“高”或“低”);若该图表示的是甲状腺的三种血管关系,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图中的_____(填“甲”或“乙”或“丙”)。(5)某老师身体健康,血型为AB型,他可为_____血型的失血者供血。8.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小腿腓肠肌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部分动力,常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共有四个腔,其中肌肉组织最发达的是[]_______,能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入______血管中。(2)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是______(动脉血/静脉血),流入图1中心脏的[]_________中,再经[]_________将这些血液泵入肺动脉。由肺静脉流回心脏的是______(动脉血/静脉血)。(3)人类直立行走后,心脏远离地面,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下,腿部血液返回心脏变得更加困难。如图2,人在行走时,腓肠肌交替__________。其中腓肠肌处于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状态时,能挤压血管,推送血液;同时__________能防止血液倒流,两者配合不断推动腿部血液流回心脏,这个过程与心脏泵血有异曲同工之妙。9.下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_____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________。(2)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________循环。四、实验探究综合题10.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可通过尿液、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主要成分甲(g/100mL)乙(g/100mL)水9995~97蛋白质0.030葡萄糖0.10无机盐0.721.1尿素0.031.8(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_。该结构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为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___________作用,形成原尿。(2)原尿经过__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上表所示为健康人原尿与尿液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由表可知___________是尿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3)人体除了排出尿液这一途径外,还可通过___________排出汗液,在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发挥作用。11.读图理解如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系统是________系统,C系统是________系统。(2)在B系统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_____,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②进入B系统时,膈肌处于_______状态。(3)氧气从B系统通过③过程进入C系统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____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___________。(6)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②④⑤⑥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____。12.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下面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下图中的3表示肾小囊内壁,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成分液体A(克/100毫升)液体B(克/100毫升)液体C(克/100毫升)蛋白质7.200.00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40尿素0.030.031.80(1)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它有_____组成(用数字表示)。(2)分析左体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应是_____,取自于图中的[____]_____位,是经过[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3)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若____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4)假若1、3的部位发生病变,6内的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_____。(5)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是因为______,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说明_____。五、实验探究综合题13.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但有些人仍置若罔闻,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图1中的_____(填字母)造成的。(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但是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红灯停”的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3)大多数司机在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司机在观察时,光线进入眼球后刺激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视神经传递到_______中枢产生视觉。(4)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不能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2中的_______(填数字序号)。不能完成缩手反射是因为______不完整。(5)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他未受损的神经中枢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6)正常行走的路人,因为“醉酒”司机的不正当驾驶受到惊吓时,大脑皮层促使______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说明___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共同调节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14.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逐年增多,青少年预防近视要从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开始。如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②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请写出②的名称_____,④的名称_____。(2)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_____上,这个信息通过_____传到_____,形成视觉。(3)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眼球的①_____凸度过大,形成假性近视,可通过佩戴_____透镜加以矫正。(4)人从明处到暗处,瞳孔会变_____,瞳孔的大小变化由_____调节。(5)有人患了夜盲症,这可能与体内缺乏维生素_____有关。15.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洒者驾驶不稳,神志不清,还可能会“闯红灯”,更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如图冋答下列问题:(1)我们会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射活动?_____(填写简单反射/复杂反射).能够感受“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_____]_____结构.(2)“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图中的[_____]_____造成的.(3)下面是甲乙二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情况:甲:眼睛失明,医生检查其眼球正常,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乙: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以下能正确表示他感觉痛的传导通路的是_____A.A→B→C→D→EB.A→B→C→F→⑤C.E→D→C→B→AD.E→D→C→F→⑤(4)过量饮酒有害于神经系统的健康,酒后驾车还会出现交通事故,甚至丧命.请你为机动车司机们写一条劝告语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淀粉口腔分解淀粉的酶(或唾液淀粉酶)小肠肝脏蛋白质二吸收合理膳食(或均衡膳食)胃乙【分析】从图中可知:①口解析:淀粉口腔分解淀粉的酶(或唾液淀粉酶)小肠肝脏蛋白质二吸收合理膳食(或均衡膳食)胃乙【分析】从图中可知: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⑤肝脏、⑥大肠。【详解】(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是大米、面包、薯类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2)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⑤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具有乳化脂肪的功能。胰腺和肝脏都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分别通过胰管和胆管流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4)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粘膜下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第二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5)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某人为达到减肥目的,去医院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但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给出建议:平时应注意合理运动和合理膳食(或均衡膳食)。(6)从营养物质的消化可以看出,A是口腔,消化淀粉,曲线乙可以表示其消化过程,D是胃,消化蛋白质,曲线丙可以表示其消化过程,F是小肠,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甲可以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所以B是咽,C是食道,G是大肠。【点睛】解答此类题型时,既要熟知平衡膳食宝塔中的每层食物的作用,又要熟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缺少任意环节都会给解题带来麻烦。2.BCA胰液脂肪【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首先明确消化腺的名称.由图可以看出:A是肝脏;B是胰腺;C是唾液腺.【详解】(1)馒头的主要解析:BCA胰液脂肪【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首先明确消化腺的名称.由图可以看出:A是肝脏;B是胰腺;C是唾液腺.【详解】(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小肠内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里面含有消化淀粉的多种消化酶,淀粉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2)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基本与胃相对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区.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能够将比较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如果此处发生病变,将影响脂肪的消化.(3)胰腺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管进入消化道.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点睛】掌握消化腺的名称和功能是解题关键。3.⑤胃肌肉蛋白酶①④⑥④肝脏无大肠维生素⑦小肠【解析】【分析】图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解析:⑤胃肌肉蛋白酶①④⑥④肝脏无大肠维生素⑦小肠【解析】【分析】图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详解】(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其中⑤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其中含有的消化酶主要是蛋白酶。(2)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①唾液腺、④肝脏和⑥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其中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囊储存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无消化功能。(3)图中⑧是大肠,长约1.5米,它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但无消化功能。(4)从图中可以看出⑦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有小肠腺分泌的肠液,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流入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小肠,利于消化食物;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而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点睛】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要正确识图。二、实验探究综合题4.毛细血管慢小肠静脉线粒体【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解析:毛细血管慢小肠静脉线粒体【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详解】(1)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图中所示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慢。(2)分析图示可知: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水、营养物质和氧气等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故经过物质交换后,流出的是静脉血。(4)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5.吸气舒张变小B相等【解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解析:吸气舒张变小B相等【解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1)曲线发生AB段变化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肺的容积增大,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2)由图看出曲线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AB是吸气过程,BC是呼气过程。因此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B点还是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6.膈肌收缩一气体交换呼气舒张大于扩张增大【分析】图1中,①是鼻,②是气管,③是膈肌,图2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c是解析:膈肌收缩一气体交换呼气舒张大于扩张增大【分析】图1中,①是鼻,②是气管,③是膈肌,图2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c是吸气过程,d是呼气过程,图3中,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详解】(1)图2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是吸气。吸气时,③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容积扩张,肺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2)肺泡的数量非常多,如图2所示,肺泡壁很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也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使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3)图3中曲线BC段表示呼气,其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的值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当我们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的压迫使胸廓无法顺利扩张,肺不能扩大,导致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肺的状态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及肺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注意理解。三、实验探究综合题7.心脏白乙高乙AB【分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解析:心脏白乙高乙AB【分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解答即可。【详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2)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病菌吞噬,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3)乙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最薄,流速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甲是肠动脉、丙是肠静脉,从小肠出来的是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若该图表示的是小肠的三种血管关系,饭后0.5小时,丙肠静脉内血液的葡萄糖含量比甲肠动脉内的更高;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若该图表示的是甲状腺的三种血管关系,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图中的乙毛细血管。(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某老师身体健康,血型为AB型,他可为AB血型的失血者供血。【点睛】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8.④左心室主动脉静脉血①右心房②右心室动脉血收缩和舒张C静脉瓣【分析】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解析:④左心室主动脉静脉血①右心房②右心室动脉血收缩和舒张C静脉瓣【分析】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图1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左心室。【详解】(1)心脏共有四个腔,其中肌肉组织最发达的是④左心室,左心室的收缩要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流经途径最远。左心室能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中,再由主动脉流入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组织、器官。(2)血液由左心室泵入进入主动脉,流经各级动脉,然后流经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在毛细血管处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静脉血流入各级静脉,流向上、下腔静脉,因此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是含氧少的静脉血,上、下腔静脉内的静脉血流入图1中心脏的①右心房中,完成体循环;再经②右心室将这些血液泵入肺动脉,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血液由肺动脉流入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的动脉血,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因此由肺静脉流回心脏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3)人在行走时,腓肠肌交替收缩和舒张,腓肠肌的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其中腓肠肌处于图2中的C收缩状态时,腓肠肌绷紧鼓起,能挤压血管,推送血液;同时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两者配合不断推动腿部血液回心脏。【点睛】此题注意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情况等知识。9.肺血红蛋白左心房A体【分析】心脏的结构包括B左心房、D左心室、A右心房、C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在心脏的结构中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间有动解析:肺血红蛋白左心房A体【分析】心脏的结构包括B左心房、D左心室、A右心房、C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在心脏的结构中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间有动脉瓣,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详解】(1)肺循环的路线是:C右心室→肺动脉→E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进行运输,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由D流出到达F,若F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四、实验探究综合题10.肾脏①滤过(过滤)肾小管乙乙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乙中葡萄糖和蛋白质为0)皮肤【分析】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解析:肾脏①滤过(过滤)肾小管乙乙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乙中葡萄糖和蛋白质为0)皮肤【分析】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详解】(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位.图中①是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过滤作用,形成原尿。(2)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样品乙中蛋白质和葡萄糖的值都是零,所以样品乙是尿液;样品甲中既有蛋白质又有葡萄糖,所以样品甲是血浆。(3)人体除了排出尿液这一途径外,还可通过皮肤排出汗液,在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发挥作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11.消化循环肺收缩气体扩散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两)肾脏肾小球④【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解析:消化循环肺收缩气体扩散静脉血变成动脉血2(两)肾脏肾小球④【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尿、排汗等人体的生理过程。【详解】(1)分析图可知:食物由消化道进入A系统,因此A系统是消化系统,C是消化后的食物经过①吸收后进入C系统,因此C系统是循环系统。(2)分析图可知B是呼吸系统,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B呼吸系统中,然后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②肺的通气进入B系统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完成吸气动作。(3)外界的氧气从B呼吸系统通过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C循环系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总是从含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扩散,在肺泡内氧气向血液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里扩散,直到气体达到平衡为止。气体经过肺泡处的交换后,含有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毛细血管,所以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2次。因此,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是泌尿系统,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从而随尿排出。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肾小球。(6)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图中②⑤⑥都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④是排遗不属于排泄。因此,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②④⑤⑥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④。【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的八大系统及系统间的关联性。12.2、5原尿[2]肾小囊13滤过重吸收胰岛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人的排尿反射受大脑的控制解析:2、5原尿[2]肾小囊13滤过重吸收胰岛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人的排尿反射受大脑的控制【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图中,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囊内壁、4出球小动脉、5肾小管、6集合管;表格中液体A血浆、液体B原尿、液体C尿液。【详解】(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1肾小球、2肾小囊、5肾小管。(2)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液体B含有葡萄糖,但是不含有蛋白质,液体B应是原尿,取自于图中的2肾小囊部位,是经过1肾小球和3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胰岛素由胰岛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若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使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因此,原尿中的葡萄糖在流经肾小管时又全部回到血液的生理过程称为重吸收。若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假若1肾小球、3肾小囊壁的部位发生病变,6内的尿液液体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5)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是因为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说明人的排尿反射受大脑的控制。【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排出过程,尿的形成,肾单位的结构特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五、实验探究综合题13.B条件大脑皮层视网膜视觉④或⑤反射弧脑干肾上腺神经【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解析:B条件大脑皮层视网膜视觉④或⑤反射弧脑干肾上腺神经【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图1中:A大脑、B小脑、C脑干。(2)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2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详解】(1)小脑位于脑干脊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醉酒”者走路不稳是因为B小脑被麻醉。(2)条件反射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因此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过程中,参与该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3)眼的成像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4)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说明有感觉到外界的反应,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和③神经中枢正常,不能缩手可能发生损坏的是⑤效应器或是④传出神经。(5)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他未受损的神经中枢部位最可能是脑干。(6)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作用,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正常行走的路人,因为“醉酒”司机的不正当驾驶受到惊吓时,大脑皮层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说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共同调节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点睛】掌握脑的组成以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的作用等是本题解题关键。14.角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晶状体凹大虹膜A【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解析:角膜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晶状体凹大虹膜A【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中①是晶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