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训练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期中综合训练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期中综合训练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期中综合训练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期中综合训练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1.zēngjī2.铮铮蔑3.BB句语序不当,应该把“践行”和“提出”位置互换。不是缺少宾语。据此,答案为B。4.BA.彬彬有礼:指文雅而有礼貌。此处指他向观众和评委鞠躬的礼貌之举,使用恰当;B.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写字的姿势,不恰当;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此处突出她神态的自然,符合语境;D.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此处指究竟是真正有才华还是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终会露相,使用恰当;5.B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第一处,用雨后的菌子比喻数量多,容易得到,因此用“俯拾即是”;第二处,形容对自己的认识有个逐步的过程,因此用“抽丝剥茧”;第三处,形容最后得到结果的过程,因此用“水落石出”;故选B。6.DA.有误,艾青,原名蒋正涵;B.有误,《鱼化石》是艾青在1978年重返诗坛之后久被压抑的情感的释放,是诗人“归来”之后吟唱出的一曲独具特色的歌。作为咏物诗,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C.有误,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7.长风破浪会有时沉舟侧畔千帆过千里共婵娟蜡炬成灰泪始干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人迹板桥霜雾凇沆砀水满陂塘豪兴徜徉8.苏轼9.示例:一轮圆月高高地悬挂在寂静的夜空,洒下一片清辉,拂拭着朱红色的楼阁。星移斗转,夜深了,月光低低地泼洒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辗转反侧的我,我因为思念亲人、不能与亲人团聚而久久不能入睡。10.示例一:舒缓低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含蓄地写出了苏轼想回朝廷施展抱负,又畏惧党派之争,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的困惑;还有他与弟弟不相见之久,心中无限的思念。作者的情绪是沉郁的,所以朗读“欢饮达旦”应用“舒缓低沉”的语调。示例二:热切高昂。“何似在人间”写出了苏轼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告诉自己在地方上做官可以有所作为的乐观心态。“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苏轼意识到既然不能团圆是人生的常态,不再悲观,让明月捎去自己思念的豁达心境。所以朗读“欢饮达旦”应用“热切高昂”的语调。(言之有理即可)11.(1)示例:铭记历史(过往),民族要奋发复兴。(2)BCAD(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根据画线句中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可得“铭记历史(过往)”与下联“勇追激流”相对,都为动宾短语;根据画线句中的“中华民族要奋发”可得“民族”,与下联“青年”相对,都是名词;根据画线句中的“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可得“要奋发复兴”,与下联“应自强不息”相对,都为动宾短语。故上联为:铭记历史(过往),民族要奋发复兴。(2)本题考查选择论据。“志当存高远”意思是人应当怀有高远的志向。“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A.论述的是挫折有利于人成才;可充当“论不屈不挠”的论据;B.表达了作者自信乐观的精神,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赞美;可充当“志当存高远”的论据;C.陈胜的事例表现了他远大的理想与志向;可充当“志当存高远”的论据;D.欧阳修克服种种困难而读书,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意志;可充当“论不屈不挠”的论据。12.日光或许、也许这于是,就13.(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2)(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14.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15.鼓励民众出游招募灾民做工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景:日光;(2)句意: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或:或许、也许;(3)句意: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是:这;(4)句意: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乃:于是,就。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先,在……之前;后,在……之后。(2)日,每天;役,役使;夫,人。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首先明确:二者心境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他们看到美好的景色如“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时,就“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当面对恶劣的环境如“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时,便“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他们的心情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淡定的心境。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乙文“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可知,范仲淹在吴中大饥时,首先发粟及募民存饷,开仓放粮并招募灾民服役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接着他纵民竞渡,让吴地百姓喜欢的竞渡活动开展起来,太守还每日在湖上设宴,从春天到夏天,居民都空巷出游。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百姓在娱乐活动中缓解饥荒带来的愁苦情绪,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消费,带动经济的流通。同时,他又召诸佛寺主首,告知他们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通过大兴佛寺土木之役,招募灾民做工,为灾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从而缓解饥荒的困境。据此可得:鼓励民众出游和招募灾民做工。参考译文:【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他进也忧虑,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16.步行回家

徒步返校压抑愧疚17.C18.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通过“泪无声息地淌下来”,生动地表现出“他”看到母亲辛苦劳作后的心疼、愧疚等复杂情感,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19.这句话开篇引出故事,表现“他”的逃避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反映师生关系。20.①勤奋于学,不再偷懒(不再逃避,不再厌倦),因为看到拼尽全力支撑整个家,对他满怀希望的母亲。他不能也不允许自己再愉懒。②目标明晰,满怀憧憬,因为母亲如雨润百谷一样,在他心中种下了坚忍不拔的种子,他要活得有出息,方不负母心。③勇敢前行(勇敢坚强,积极进取),不再恐惧(不再彷徨),因为母亲满怀力量的鼓励话语,让他想做勇敢无畏的男子汉。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概括。第一空:第⑤段提到“他坐最后一辆班车回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行驶的车辆。他只好步行回家”,因为镇子没有车了,所以只能步行回家。故填写:步行回家。第二空:第⑮段“他抹去眼泪,没伸手去门墩下拿钥匙,也没去田里喊母亲。他扭头就朝学校的方向走去”,第⑯段“他明白路上已经没有汽车了,只能徒步去县城时,那他也不想回头”,表明“他”决定徒步返校。故填写:徒步返校第三空:第①②段讲述了“他”向王老师撒谎称自己病了要回家看病,王老师答应了。因为“他”是个普通学生且从未请过假,王老师相信了他。第③段进一步说明了“他”撒谎离校的原因,一是谷雨将至想帮母亲侍弄庄稼,二是厌倦了密不透风的学习生活想逃避。这一阶段“他”的心理是压抑的,从第④段“班里后面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令他感到窒息,他像鸟儿一样要冲出樊篱”可以看出,高考的压力让“他”感到压抑,想要逃离学校。故填写:压抑。第四空:第⑦段“走到小河边,他借着月光看见田地里有一个背影。那背影正弯腰将一株幼苗放进坑里,然后埋好扶正踩实”,第⑧段“他寻思,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他心里忽然一颤”,第⑨段回忆母亲培育红薯苗以及打算谷雨前栽完自家红薯去卖苗,根据第⑪段中的“泪淌了下来”和第⑬段中的“泪无声息地淌下来”,母亲为了挣钱供养他读大学。她没日没夜劳作,而自己因为高考的压力感到压抑,想要逃离学校,而感到愧疚。故填写:愧疚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C.根据第⑩段中的“他小跑着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推门,纹丝不动,他的手触到了一把铁锁。他明白了,田地里干活儿的正是自己的母亲”可知,他是到家之后才明白在田里干活的是自己的母亲;18.本题考查人物描写。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通过“泪无声息地淌下来”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他”内心复杂的情感状态。“无声息地”这一修饰,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沉内敛。“他”看到母亲为了家庭如此拼命,自己却曾逃避学习,内心充满对母亲的心疼和愧疚,这种情感在无声的泪水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心理变化,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19.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构方面:引出下文,为后文“他”的回家经历以及一系列心理变化和成长做铺垫,开启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内容方面:刻画人物,表现出“他”此时想要逃避学校生活的心理状态。他以生病为由请假回家,暗示了他对学校学习生活的厌倦和压力感,如文中提到的高考倒计时令他感到窒息等。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王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王老师轻易地答应了“他”的请假请求,显示出王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以及对学生身体状况的关心。“他”的请假行为直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情节从学校场景逐渐转向家庭和乡村场景,为后文“他”看到母亲辛苦劳作以及自身的转变埋下伏笔。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中第④段提到,之前的“他”厌倦了密不透风的学习生活,想逃避,“班里后面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令他感到窒息,他像鸟儿一样要冲出樊篱”。而在经历了回家看到母亲辛苦劳作后,文末第⑱段,“他说自己好了,永远不会得懒惰病了”,这表明“他”不再逃避学习,变得勤奋起来。

从第⑫段“也只有母亲才会这么拼命!村里小卖部一袋化肥比镇上贵5角,母亲就去镇上买。别人家都是夫妻一起干农活儿,可他爸爸在外地打工,家里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扛”可以看出,母亲拼尽全力支撑整个家,对“他”满怀希望。这种付出让“他”认识到自己不能再偷懒,要努力学习。一开始“他”只是一个普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后来第⑱段“他又似自言自语,雨生百谷,自己这枚种子已经发芽,就等着长叶、开花、结果”,表明“他”有了清晰的目标,对未来充满憧憬。

第⑬段“她自己即使吃糠咽菜,也要挣钱供养他读大学。她没日没夜劳作,就是要他有出息……”,母亲如雨润百谷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在“他”心中种下了坚忍不拔的种子。“他”明白了要活得有出息,才不负母亲的一片苦心。之前“他”对高考倒计时感到恐惧,想要逃离,而后来第⑰段“他一个人在赶路,却没有一丝恐惧。母亲说,男子汉肩头有两盏灯,只要一直勇敢向前走,这两盏灯就不会灭”,可见“他”变得勇敢坚强,不再恐惧。

母亲满怀力量的鼓励话语激励着“他”。母亲的话让“他”想做勇敢无畏的男子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再彷徨,勇敢前行。21.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22.文章首先阐述了人文精神和科技的关系,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接着从“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这三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化论点,总结全文。23.(示例)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人文精神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境界;多读优秀的作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意近即可)2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能在标题、首段、文中和末段出现,也有的文章没有直接给出中心论点,需要我们去归纳概括。根据首段“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科学与人文历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同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大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可知,作者提出了观点: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