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操作指南_第1页
内部审计操作指南_第2页
内部审计操作指南_第3页
内部审计操作指南_第4页
内部审计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审计操作指南TOC\o"1-2"\h\u20444第1章内部审计概述 336751.1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目标 3241381.2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497091.3内部审计的标准与规范 423458第2章内部审计组织与管理 4153152.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4250252.1.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5320392.1.2内部审计职责 585372.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培训 5142782.2.1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5309442.2.2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5164122.3内部审计计划与资源配置 5173392.3.1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 55322.3.2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611225第3章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 6324603.1审计准备与审计方案制定 6228173.1.1审计准备 6176053.1.2审计方案制定 6300503.2审计实施与证据收集 778373.2.1审计实施 7288353.2.2证据收集 7216603.3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发布 74352第4章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 7326624.1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7293134.1.1风险评估方法 781754.1.2风险评估步骤 8323904.2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评价 84614.2.1内部控制设计 8245144.2.2内部控制评价 8326944.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8242804.3.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 8325474.3.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步骤 9135944.3.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注重点 97905第5章财务审计 935735.1财务报表审计 933745.1.1审计目标 9299695.1.2审计程序 9276315.1.3审计内容 977335.2财务管理审计 1070315.2.1审计目标 1075225.2.2审计程序 10186205.2.3审计内容 1063515.3财务风险审计 10168705.3.1审计目标 1029775.3.2审计程序 10278025.3.3审计内容 1010141第6章运营审计 11213706.1采购与付款流程审计 1154096.1.1审计目标 11114286.1.2审计程序 1131086.1.3审计内容 1123656.2销售与收款流程审计 11220376.2.1审计目标 1177596.2.2审计程序 1119996.2.3审计内容 12229046.3生产与存货管理审计 12317336.3.1审计目标 12184986.3.2审计程序 1265236.3.3审计内容 1220259第7章合规审计 1238767.1法律法规合规审计 12218647.1.1审计目标 12133687.1.2审计范围 13301117.1.3审计程序 13327197.2内部规章制度合规审计 13323237.2.1审计目标 13213267.2.2审计范围 13114327.2.3审计程序 13312567.3反洗钱与反贿赂审计 1372997.3.1审计目标 1339677.3.2审计范围 13308537.3.3审计程序 1417780第8章信息科技审计 1473838.1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 1465408.1.1审计目标 1488338.1.2审计内容 14131378.1.3审计方法 14171558.2数据分析与审计 14158678.2.1审计目标 14157758.2.2审计内容 14248298.2.3审计方法 15297478.3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风险审计 15220388.3.1审计目标 15254828.3.2审计内容 15206758.3.3审计方法 1531630第9章绩效审计 15189999.1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 15158199.1.1绩效评价方法 1577679.1.2绩效评价指标 16320159.2项目绩效审计 1623719.2.1项目绩效审计目标 16120949.2.2项目绩效审计程序 16211089.2.3项目绩效审计内容 1627049.3部门绩效审计 1665179.3.1部门绩效审计目标 16127439.3.2部门绩效审计程序 1765959.3.3部门绩效审计内容 173880第10章审计质量保证与改进 17982110.1审计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171542510.1.1评价标准 172534310.1.2评价方法 17120710.2审计质量保证措施 181232810.2.1完善审计制度 181759110.2.2强化审计人员培训 181032710.2.3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181017510.2.4保持审计独立性 181641710.2.5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 181301510.3审计质量改进策略与实践 182664310.3.1改进策略 18754210.3.2实践措施 19第1章内部审计概述1.1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其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1)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保证其有效性和适当性;(2)提供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服务,为组织决策提供支持;(3)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4)识别潜在的改进领域,推动组织持续改进和发展;(5)保证组织的合规性,降低违法违规风险。1.2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包括:(1)评价: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2)咨询:为组织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协助解决运营和管理问题;(3)监督:监督组织内部各项制度的执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4)培训:开展内部审计知识培训,提升组织内部员工的审计意识和能力。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组织价值的提升:通过内部审计,发觉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等方面的不足,提升组织价值;(2)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有助于保证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活动符合既定目标,降低偏离目标的风险;(3)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内部审计揭示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4)降低违法违规风险:内部审计保证组织合规性,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损失;(5)推动组织持续改进:内部审计识别潜在改进领域,为组织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支持。1.3内部审计的标准与规范内部审计的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包括《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标准》等;(2)我国审计署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3)各行业内部审计协会或专业组织制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4)组织内部制定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内部审计活动可以保证其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为组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第2章内部审计组织与管理2.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职责2.1.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设置,保证其客观性和权威性。机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直线管理原则,即内部审计机构应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2)统一领导原则,即内部审计工作应在企业内部实行统一领导;(3)专业化原则,即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1.2内部审计职责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进行评价;(2)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业务活动和信息系统进行审计;(3)为企业提供独立、客观的咨询和建议;(4)协助企业改进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和提升价值。2.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培训2.2.1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职业道德,遵循公正、客观、保密等原则;(2)专业素养,具备财务、审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3)沟通能力,能够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4)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建议。2.2.2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计划,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培训内容包括:(1)内部审计专业知识;(2)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3)新兴技术及其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4)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2.3内部审计计划与资源配置2.3.1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应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风险状况和资源配置,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安排。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重要性原则,优先关注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风险点;(2)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重点;(3)灵活性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审计计划。2.3.2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应合理、充足,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审计计划合理分配审计人员;(2)财务资源配置,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所需的经费;(3)技术资源配置,为内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4)信息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传递机制。第3章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3.1审计准备与审计方案制定3.1.1审计准备在进行内部审计前,审计人员需进行充分的审计准备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工作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2)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标。(3)查阅相关法规、政策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4)选派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5)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审计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3.1.2审计方案制定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目标:明确本次审计的目的和预期效果。(2)审计范围:界定本次审计涉及的业务领域、部门、期间等。(3)审计方法: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如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4)审计程序:制定具体的审计步骤,包括审计前期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编制等。(5)审计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3.2审计实施与证据收集3.2.1审计实施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应按照审计方案开展以下工作:(1)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明确审计时间、地点等。(2)开展现场审计,运用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3)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了解其意见和建议。(4)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查明原因和责任。3.2.2证据收集审计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基础,审计人员应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证据收集方法包括:(1)书面证据: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文件、记录、报表等。(2)口头证据:向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询问,获取相关信息。(3)实物证据: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实物资产、设备等。(4)外部证据:向第三方获取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据。3.3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发布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体现,应遵循以下要求:(1)审计报告应客观、公正、清晰、简洁。(2)报告内容应包括审计背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发觉、审计结论和建议等。(3)审计报告应附有相关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4)审计报告应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及时编制,并提交给被审计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5)审计报告的发布应遵循企业内部规定,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运用。第4章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4.1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4.1.1风险评估方法本节主要介绍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座谈会、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风险。4.1.2风险评估步骤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目标;(2)收集与风险相关的信息;(3)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4)确定风险等级;(5)制定风险应对措施。4.2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评价4.2.1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保证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所有业务领域;(3)重要性原则: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风险;(4)有效性原则:保证内部控制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制定内部控制策略;(2)设计内部控制流程;(3)制定内部控制制度;(4)分配内部控制职责;(5)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机制。4.2.2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2)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3)查找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4)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4.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4.3.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4.3.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步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风险评估;(2)制定审计计划;(3)实施审计;(4)编制审计报告。4.3.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关注以下方面:(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合理性;(2)风险管理过程的完整性;(3)内部控制措施的适当性;(4)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的可靠性;(5)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第5章财务审计5.1财务报表审计5.1.1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审计旨在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要求。5.1.2审计程序(1)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及内部控制;(2)检查财务报表项目及账务处理是否合规;(3)评估财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和适当性;(4)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重大事项和异常情况;(5)确认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合理性。5.1.3审计内容(1)资产负债表审计;(2)利润表审计;(3)现金流量表审计;(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审计;(5)财务报表附注审计。5.2财务管理审计5.2.1审计目标财务管理审计旨在评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及风险控制,保证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5.2.2审计程序(1)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及内部控制;(2)检查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3)评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分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5)评价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业绩。5.2.3审计内容(1)预算管理审计;(2)资金管理审计;(3)成本管理审计;(4)财务风险管理审计;(5)财务信息系统审计。5.3财务风险审计5.3.1审计目标财务风险审计旨在评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揭示潜在风险点,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依据。5.3.2审计程序(1)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2)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3)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4)检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5)提出财务风险防范和应对建议。5.3.3审计内容(1)流动性风险审计;(2)信用风险审计;(3)市场风险审计;(4)操作风险审计;(5)合规风险审计。第6章运营审计6.1采购与付款流程审计6.1.1审计目标本节旨在通过对采购与付款流程的审计,评估企业采购活动的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保证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6.1.2审计程序(1)了解和评估采购与付款流程的控制环境;(2)测试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环节;(3)分析采购价格、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经济性和效率性;(4)检查付款流程的准确性、及时性及与供应商的对账情况。6.1.3审计内容(1)采购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2)供应商选择和评估流程;(3)采购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4)采购价格、质量、交货期的控制;(5)采购发票的审核、审批和付款流程;(6)与供应商的对账和结算情况。6.2销售与收款流程审计6.2.1审计目标本节旨在对销售与收款流程进行审计,评估企业销售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保证企业收入的及时回收和风险控制。6.2.2审计程序(1)了解和评估销售与收款流程的控制环境;(2)测试销售合同的签订、执行和变更等环节的合规性;(3)分析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管理等经济性和效率性;(4)检查收款流程的准确性、及时性及与客户的对账情况。6.2.3审计内容(1)销售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2)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及执行情况;(3)应收账款的核算、分析与催收;(4)销售发票的审核、审批和开具流程;(5)客户对账和结算情况;(6)坏账准备的计提和核销情况。6.3生产与存货管理审计6.3.1审计目标本节旨在通过对生产与存货管理的审计,评估企业生产活动的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存货管理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流动性。6.3.2审计程序(1)了解和评估生产与存货管理的控制环境;(2)测试生产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调整等环节的合规性;(3)分析生产成本、产能利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经济性和效率性;(4)检查存货的盘点、计量、存储、流转等环节的准确性及安全性。6.3.3审计内容(1)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2)生产成本控制与分析;(3)产品质量控制及检验;(4)存货盘点和计量准确性;(5)存货存储、流转和安全管理;(6)呆滞存货的识别、处理和防范措施。第7章合规审计7.1法律法规合规审计7.1.1审计目标法律法规合规审计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评估企业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合规经营。7.1.2审计范围法律法规合规审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情况。7.1.3审计程序(1)收集并分析企业涉及的法律法规;(2)评估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3)检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与法律法规一致;(4)对企业业务活动进行抽样检查,判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5)对法律法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报告。7.2内部规章制度合规审计7.2.1审计目标内部规章制度合规审计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合法、合规、合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7.2.2审计范围内部规章制度合规审计范围包括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合规性。7.2.3审计程序(1)收集并分析企业内部规章制度;(2)评估内部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3)检查内部规章制度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4)对内部规章制度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报告;(5)提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议。7.3反洗钱与反贿赂审计7.3.1审计目标反洗钱与反贿赂审计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反洗钱与反贿赂制度的有效性,防范企业涉嫌洗钱、贿赂等违法行为。7.3.2审计范围反洗钱与反贿赂审计范围包括企业反洗钱与反贿赂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7.3.3审计程序(1)收集并分析企业反洗钱与反贿赂制度;(2)评估反洗钱与反贿赂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3)检查企业业务活动是否涉嫌洗钱、贿赂等违法行为;(4)对企业反洗钱与反贿赂工作的合规性进行评估;(5)对发觉的洗钱、贿赂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第8章信息科技审计8.1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8.1.1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旨在评估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8.1.2审计内容(1)审查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架构、权限分配、操作流程、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方面。(2)评估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检查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冗余或不足的控制环节。(3)检查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评价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实施。8.1.3审计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2)运用流程图、控制矩阵等工具,分析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3)通过测试控制活动,评价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8.2数据分析与审计8.2.1审计目标数据分析与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潜在的业务风险,为审计决策提供依据。8.2.2审计内容(1)收集并整理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管理数据等。(2)运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觉异常波动、潜在风险等问题。(3)结合业务背景,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为审计结论提供支持。8.2.3审计方法(1)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如数据分析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大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2)结合业务知识和审计经验,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挖掘,发觉潜在问题。(3)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沟通,核实数据分析结果,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8.3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风险审计8.3.1审计目标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风险审计的目标是评估被审计单位网络安全的现状,揭示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促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完善。8.3.2审计内容(1)审查被审计单位网络安全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2)评估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检查是否存在安全漏洞。(3)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风险,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8.3.3审计方法(1)运用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进行安全检测。(2)通过模拟攻击测试,评估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实际效果。(3)结合业务流程,分析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第9章绩效审计9.1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9.1.1绩效评价方法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目标导向法和标杆管理法。通过对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全面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绩效水平。9.1.2绩效评价指标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分为四类: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流程指标和学习与成长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财务指标:利润率、资产回报率、成本控制率等;(2)客户指标: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客户忠诚度等;(3)内部流程指标:生产效率、质量合格率、创新程度等;(4)学习与成长指标: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投入、信息系统建设等。9.2项目绩效审计9.2.1项目绩效审计目标项目绩效审计旨在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9.2.2项目绩效审计程序(1)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2)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时间、人员和资源;(3)收集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4)开展现场审计,核实项目实施情况;(5)编制项目绩效审计报告,提出改进建议。9.2.3项目绩效审计内容(1)项目立项的合理性;(2)项目预算的编制与执行;(3)项目进度的控制;(4)项目质量的保证;(5)项目风险的管理;(6)项目成果的评估。9.3部门绩效审计9.3.1部门绩效审计目标部门绩效审计旨在评估部门工作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促进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管理。9.3.2部门绩效审计程序(1)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2)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时间、人员和资源;(3)收集部门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4)开展现场审计,核实部门工作情况;(5)编制部门绩效审计报告,提出改进建议。9.3.3部门绩效审计内容(1)部门职责的履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