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一、教材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文章中的第二则。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以及个人发展和国家兴亡两个角度来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二、学情分析八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说理散文理解能力还不够。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中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和讨论法,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以及说理散文特点。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文词汇;学习文章中用于各种句式和词类活用;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和说理散文的特色。难点:了解孟子的雄辩、善辩的风格,;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现实困境中奋起。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用ppt向学生展示草原狼和羊的故事。某牧场上狼群出没,经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于是求助政府和军队将狼群赶尽杀绝。狼没有了,羊的数量大增,牧民们非常高兴,认为预期的设想实现了。可是,若干年以后,却发现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数量锐减且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牧民这才明白,失去了天敌,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于是,牧民又请求政府再引进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数量又开始增加,羊毛的质量也提高了。学生思考: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作者作品回顾(2分钟)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主张“仁政”;《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言行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著作。南宋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2.教师纠正在读的过程中读错的字音,给出字词读音及停顿划分,同学们做好标注。傅说(yuè)胶鬲(gé)曾(zēng)益
拂(fú)乱拂士(bì)畎(quǎn)亩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中心论点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20分钟)1.文章中举了哪些例子来分别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分析从哪些方面、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讨论发言明确:“生于忧患”:从人的角度论述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注意“发”、“举”、句子翻译、修辞手法)疏通文义: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修辞手法: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和说理力度。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b.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注意“恒”、“困”、“衡”、“作”、“征”、“发”、“喻”、状语后置句、翻译)疏通文义:人经常犯错误,这样过后才能改正;在内心中有困扰,在思想上有阻碍,这样以后才能奋发;(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修辞手法:句式排比论证方法:道理论证“死于安乐”:从国家的角度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注意“入”、“拂士”、“出”、“敌国”、“外患”、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对仗)疏通文义:(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修辞:对偶,“入”与“出”相对,“法家拂士”与“敌国外患者”相对,使句子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增强其说理性。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方面: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正面论证: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反面论证:作者由个人推广到一个国家,对于国君来说,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进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也就是说,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的磨练。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生于忧患”,避免“死于安乐”呢?同学自由朗读全文明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注意:“是”、“苦”、“劳”、“饿”、“空乏”、行拂”、“所以”、“忍”、“曾”;词语的活用: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翻译;修辞)疏通文义: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修辞:排比,增强文章气势,有一种势不可挡之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学生齐读这句话,读出其势不可挡的气势,以及劝告之意。第二课时(五)探究主旨,化解难点(20分钟)1.结合《富贵不能淫》,品味《孟子》说理散文语言的特点。学生齐读课文回顾内容,思考发言明确: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层递排比,更有气势。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论证缜密,用词准确,具有很强的的逻辑性。2.结合课文,谈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学生朗读课文,讨论发言明确:a.对于个人:要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历经磨难才能取得成功。b.对于国家:一个国家要想处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3.谈谈学习了本篇课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学生相互交流发言例如:a.身处逆境要奋发向上,身处顺境要心怀忧患意识b.人要成功必定要经过磨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善于雄辨、善辩。(六)归纳总结,拓展延伸(7分钟)1.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了文章的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理散文特点,对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及感悟。2.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孟子》中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论证角度。《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七)作业布置(2分钟)1.背诵课文2.归纳文章中重点文言文词语(古今词、词类活用: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七、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六个著名历史人物例证于说理忧人处困境才能奋发:过——改人患困、衡——作征、发——喻苦、劳、饿、空乏正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科大膜技术应用及膜制造课件
- 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主题班会德育教育实施路径
- 精密仪器样品采购与功能测试合同
- 餐饮经营培训
- 财务信息传输保密协议规范文本
- 餐饮连锁店管理合伙协议书
- 无创通气并发症
- 重大车祸经济损失赔偿与保险理赔协议
- 拆除工程安全培训及应急预案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柔性直流输电行业运营规划及发展前景深度分析报告
- 安全产风险管理制度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研提纲
- 小学骑车安全课件
- 公司个人独资章程范本
- 《中国酒类企业ESG披露指南》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玉米淀粉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安徽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预填表(普通类)
- 2025高考全国一卷语文真题
- 诈骗谅解书和退赔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