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冰雪融化 D.铁丝弯曲2.(2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金 B.氧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3.(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B.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4.(2分)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A. B. C. D.5.(2分)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6.(2分)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 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 C.选用节水龙头 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7.(2分)如图所示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8.(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氧气能助燃9.(2分)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在实验室吃零食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10.(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11.(2分)下雨之后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数目增多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分解加快12.(2分)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存在间隔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C水蒸气液化为水,所占体积减小分子间间隔变小D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A.A B.B C.C D.D13.(2分)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的重新组合14.(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氢气+氯气氯化氢15.(2分)“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A. B. C. D.16.(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17.(2分)“中和反应”实验中,同学们使用滴管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滴加酚酞 B.取用盐酸 C.搅拌溶液 D.用完放置18.(2分)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多选)19.(2分)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用量筒量取8mL液体时,俯视读数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mL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C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氢气是一种新型燃料D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A.A B.B C.C D.D20.(2分)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1.(6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①的作用是,步骤③的作用是。A.吸附杂质B.过滤C.杀菌消毒D.蒸馏(4)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能量变化。22.(2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所示。(1)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①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③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④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2)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23.(14分)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或电能。(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在这个过程中是往环境中(填“释放”或“吸收”)了能量。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化学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2)蜡烛燃烧时伴随发生了哪几种能量变化?。下面是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外焰处的火柴梗变黑,内焰及焰心处的火柴梗无明显变化。Ⅱ。。Ⅲ。。Ⅳ。尖嘴冒出的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3)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B.石灰水变浑浊C.火焰上冒黑烟D.棉质芯线烧焦24.(8分)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请回答下列问题。(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b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火焰呈淡蓝色,该气体是。(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①水是由(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4)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25.(8分)请用如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序号或名称填空。(1)仪器d的名称。(2)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3)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4)量取8mL液体时用。(5)某同学加热2~3毫升食盐水,可以使用的仪器是。(6)现称量24g氯化钠固体。请在如图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26.(8分)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1)去除湖水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填序号)。(2)同学们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指出图中一处错误:。②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③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④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得到的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⑤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四、阅读与应用(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7.(5分)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现有①氢气②镁③蒸馏水④氧化镁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矿泉水等七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名称)纯净物都有其固定组成,可用“学科语言”(化学用语)表示。请你写出以上纯净物中你所知道的几个化学用语(化学符号)。28.(9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其实你真的了解SO2吗?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SO2与食品工业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食品蜜饯葡萄酒食糖水果干巧克力果蔬汁最大残留量0.35g/kg0.25g/L0.1g/kg0.1g/kg0.1g/kg0.05g/kgSO2与硫酸工业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硫酸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2循环利用。SO2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空气,可以采取“提高燃煤质量,改进燃烧技术”的措施,对燃煤进行脱硫、固硫处理;还可以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的措施,北京大力推广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国家标准,食糖中的SO2最大残留量为g/kg。(2)葡萄酒酿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3)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含硫物质有S、和H2SO4。(4)硫酸工业生产中,吸收尾气中SO2的物质是。(5)下列措施能减少SO2排放的是(填序号)。A.将煤块粉碎B.对燃煤进行脱硫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D.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冰雪融化 D.铁丝弯曲【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误;C、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铁丝弯曲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金 B.氧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B.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绿色化学能够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新能源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故选项说法正确。D、“绿色化学”是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不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的概念和用途,难度不大,平时课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它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使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4.(2分)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A. B. C. D.【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不能进行加热。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C、滴瓶不能进行加热。D、漏斗不能进行加热。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可用于接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的质量不变。B、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C、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运动到空气中去了。D、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运动越快。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2分)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 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 C.选用节水龙头 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可以防止水的浪费;C、选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会造成水的浪费。故选:D。【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等。7.(2分)如图所示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图示为腐蚀品标志;B、图示为有毒品标志;C、图示为国家节水标志;D、图示为易燃物标志;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图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图标及其意义进行。8.(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氧气能助燃【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解:A、铁呈固态,属于物理性质;B、铜呈紫红色,属于物理性质;C、蔗糖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D、氧气能助燃,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2分)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 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在实验室吃零食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分析】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药品取用的原则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B、为防止发生人身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D、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常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中液体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2分)下雨之后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数目增多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分解加快【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下雨之后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是因为下雨之后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2分)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存在间隔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C水蒸气液化为水,所占体积减小分子间间隔变小D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A.A B.B C.C D.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故选项解释错误。C、水蒸气液化为水,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D、品红在水中扩散,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2分)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的重新组合【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O2H3↑+O2↑;A、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符合一变多,故A正确;B、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后有2个氢分子和7个氧分子,故B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故C正确;D、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的重新组合;故选:B。【点评】本题是有关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观的观点及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对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及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的获取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4.(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氢气+氯气氯化氢【分析】根据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和氧气的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石蜡和氧气的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反应类型,理解基本反应类型的定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15.(2分)“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A. B. C. D.【分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解答】解:“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超临界水”(H2O)就是水的一种状态,还是水分子。16.(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分析】用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与转化进行解题,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答】解:A.天然水一般分为硬水和软水,通过煮沸的方法,故A正确;B.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B正确;C.将氧气压缩进钢瓶中,会导致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误;D.氧气和液氧都是氧分子构成的,分子种类相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知道硬水与软水的转化方法,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7.(2分)“中和反应”实验中,同学们使用滴管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滴加酚酞 B.取用盐酸 C.搅拌溶液 D.用完放置【分析】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完放置滴管,应放置在烧杯中或试管架上等。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8.(2分)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反应的图示可知,所以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B、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B不正确;C、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故C正确;D、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多选)19.(2分)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用量筒量取8mL液体时,俯视读数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mL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C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氢气是一种新型燃料D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A.A B.B C.C D.D【分析】A、根据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量筒量取8mL液体时,读数比实际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C、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放出大量热,不能说明氢气是一种新型燃料。D、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0.(2分)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新物质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它物质,其性质组成均会与原物质不同。【解答】解: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而言的,是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实质的分析,是对生成新物质的理解与探讨,是化学变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1.(6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C(填序号)。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①的作用是A,步骤③的作用是C。A.吸附杂质B.过滤C.杀菌消毒D.蒸馏(4)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2)根据硬水、软水的检验及鉴别、爱护水资源进行分析;(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紫外线能够杀菌消毒进行分析;(4)通过水在太阳的作用下获得能量和失去能量时,水分子运动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2)A、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则不能将硬水软化;B、大量开采地下水会浪费水资源;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故说法不正确。(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紫外线能够杀菌消毒。(4)液态水在太阳的作用下,获得能量,分子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摆脱了分子间的束缚,随着高空中温度降低,凝结成云,再遇冷变成雨或雪返回到地面、河流或渗入地下。故答案为:(1)2.53%;(2)C;(3)A;C;(4)液态水在太阳的作用下,获得能量,分子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摆脱了分子间的束缚,随着高空中温度降低,凝结成云,再遇冷变成雨或雪返回到地面、河流或渗入地下。【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转化等,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22.(2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所示。(1)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填序号)①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③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④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2)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微观解释正确的是B。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步骤分析;(2)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步骤: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再将导管放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2)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种类,故选:B。故答案为:(1)②①④③;(2)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3.(14分)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或电能。(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在这个过程中是往环境中释放(填“释放”或“吸收”)了能量。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热量,生成白色的固体;该化学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Mg+O2MgO或镁+氧气氧化镁。(2)蜡烛燃烧时伴随发生了哪几种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下面是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外焰处的火柴梗变黑,内焰及焰心处的火柴梗无明显变化外焰处温度最高。Ⅱ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蜡烛燃烧产生水。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Ⅳ尖嘴处的白烟可以燃烧。尖嘴冒出的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3)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A.石蜡受热熔化B.石灰水变浑浊C.火焰上冒黑烟D.棉质芯线烧焦【分析】(1)根据镁条燃烧的化学反应分析;(2)根据蜡烛燃烧产物验证的实验探究分析;(3)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识分析。【解答】解:(1)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的固体,反应中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O或镁+氧气氧化镁;光;释放,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O或镁+氧气氧化镁;(2)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则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Ⅰ、实验中外焰处的火柴梗变黑,则说明外焰处温度最高;Ⅱ、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Ⅲ、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Ⅳ、将短尖嘴玻璃管插在蜡烛的内焰处,则说明尖嘴冒出的白烟是没有燃烧的石蜡;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外焰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产生水;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A.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B.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C.火焰上冒黑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D.棉质芯线烧焦,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镁条燃烧机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即可解答。24.(8分)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请回答下列问题。(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b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火焰呈淡蓝色,该气体是氢气。(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①水是由氢、氧(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化学能。(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水氢气+氧气(或H2OH2+O2)。(4)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C。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气体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解:(1)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氧气具有助燃性,打开活塞,说明b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气体燃烧,该气体是氢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还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氧;化学;(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故答案为:水氢气+氧气(或H2OH2+O8);(4)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说法正确;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答案为:C。【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25.(8分)请用如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序号或名称填空。(1)仪器d的名称烧杯。(2)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3)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4)量取8mL液体时用量筒、胶头滴管。(5)某同学加热2~3毫升食盐水,可以使用的仪器是试管。(6)现称量24g氯化钠固体。请在如图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分析;(2)根据集气瓶的用途分析;(3)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4)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5)根据试管的用途分析;(6)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分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该仪器为烧杯;故答案为:烧杯;(2)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3)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药匙;故答案为:药匙;(4)量取8mL液体时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量筒;(5)加热2~6毫升食盐水,可以使用的仪器是试管;(6)现称量24g氯化钠固体,需要用到20g砝码和4g游码;4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即可解答。26.(8分)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1)去除湖水中的泥沙。过滤器的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正确操作的顺序为③①②(填序号)。(2)同学们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②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③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④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⑤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分析】(1)根据过滤器中漏斗的正确折叠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1)图1是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滤纸的折叠顺序为取一张圆形的滤纸,变成半圆形,再对折一次;(2)①图2示过滤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②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③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④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制得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⑤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故答案为:(1)③①②;(2)①玻璃棒;引流;滤液溅出;②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③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④混合物;⑤蒸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原理、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四、阅读与应用(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7.(5分)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现有①氢气②镁③蒸馏水④氧化镁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矿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姐弟车辆财产赠与合同
- 2025租赁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短期劳动合同范本【标准】
- 2025年门面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解除合同的劳动合同法规定
- 2025电梯租赁合同
- 《银屑病样皮炎》课件
- 《直肠癌护理》课件
- 《中国心理咨询发展史》课件
-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边缘人格障碍患者辩证行为治疗的疗效研究
- 化学期中成绩分析
- 江苏省期末试题汇编-04-认识图形(二)(选择题经典常考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 人力资源用工风险与防范一本通
- 用友ERPU8生产制造管理
-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培训
- 《明代染织工艺》课件
- 《品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
-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二模数学试卷(原卷版)
- 大件运输质量信誉考评表
- 村上开无土地证明(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