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西藏林芝地区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西藏林芝地区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西藏林芝地区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西藏林芝地区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西藏林芝地区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西藏林芝地区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2.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全能性 D.多样性3.下列有关胰腺和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腺分泌的激素不止一种B.沃泰默通过实验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是受化学物质调节的C.促胰液素通过导管进入到体液当中,随血液流到全身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4.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中含有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等B.就所含成分而言,乙和淋巴的更相似C.三者都具有一定的渗透压、pH和温度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中5.某DNA片段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3%,腺嘌呤占15%,则这个DNA片段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A.19%、31% B.31%、19%C.23%、15% D.46%、30%6.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包括一个种群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其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灵芝多糖是灵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是由葡萄糖等单糖聚合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组成元素包括_____等。(2)为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①配制4组灵芝多糖溶液,分别为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组。将实验小鼠平均分组,每组10只,每天按20ml/千克体重灌喂灵芝多糖溶液。②30天后,测量实验小鼠各项指标。a.测定溶血空斑数: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B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体外实验方法。具体操作为:将绵羊红细胞作为______注射到小鼠腹腔,4天后取其脾脏用胰蛋白酶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浮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上,放入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b.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指数:DTH的发生与抗体无关,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正相关。③实验结果如下:剂量低中高最高溶血空斑3.523.783.843.81DTH指数20.820.723.222.3④分析上表可知,高剂量的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________免疫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⑤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存在缺陷,请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_________8.(10分)醋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是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氧化为_____,进而生成醋酸。

(2)为了从某细菌样品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_______染色法进行筛选。

(3)将菌种进行临时保存时,可在低温下使用试管斜面保存,但该方法除保存时间短外,菌种还易___________;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菌种,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9.(10分)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Ⅰ.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1)A细胞是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促进排卵。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采取腹腔给药的方式,连续20天每天给一定剂量的Kp-10(鹌鹑需要生长发育到一定日龄后才能够开始产蛋)。本实验是从鹌鹑开始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3)据图可知,Kp-10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最初开始产蛋的日龄。本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养殖场______(是/否)可以采取每天饲喂一定剂量KP-10来增收。10.(10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30oC之间,能在pH为3.0~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多套相同的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oC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在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取1mL培养液进行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同学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再盖上盖玻片,则实验结果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预测实验结果:B组和D组中环境容纳量较大的是_______,A组和B组相比,先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都是传出神经B.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控制C.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图示中的a是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指促甲状腺激素,c是指甲状腺激素,d是指肾上腺素,e是指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场所不同,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再根据题意作答。2、A【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对于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详解】变形虫能做变形运动,说明其细胞膜发生了形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选A。3、A【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是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胰腺分泌的激素不止一种,A正确;B、沃泰默通过实验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是受神经调节的,B错误;C、促胰液素是一种激素,分泌后,弥散到体液当中,随血液流到全身,C错误;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D错误。故选A。4、D【解析】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因此可以确定图中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详解】A、图中甲表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A正确;B、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多,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所以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非常相近,B正确;C、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三者都具有一定的渗透压、pH和温度,C正确;D、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乙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5、B【解析】mRNA是由DNA的一条链转录来的;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T-A,G-C,C-G。【详解】若某DNA片段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3%,腺嘌呤占15%,即A+U占3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个DNA分子中A+T也占38%,则A=T=19%,C=G=31%。B正确,ACD错误。故选B。6、D【解析】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详解】A、同一个物种可以在不同地域有多个种群,A错误;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C、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D正确。故选D。【点睛】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C、H、O②.抗原③.体液免疫和细胞④.另设一组对照试验,除每天灌胃等量的蒸馏水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解析】溶血空斑实验原理是将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家兔或小鼠,取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与高浓度绵羊红细胞混合后加入琼脂糖凝胶中,其中每个释放溶血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在抗体的参与下可溶解周围的绵羊红细胞,在周围形成一个可见的空斑,一个空斑代表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的数量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由表格数据可知,高剂量的灵芝多糖会导致溶血空斑增多和DTH指数上升,据此推测可以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1)灵芝多糖属于糖类,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2)a.将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注射到小鼠腹腔,该抗原即红细胞会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抗体。④结合表格数据可知,高剂量灵芝多糖可以增加空斑数目,空斑数目越多说明体液免疫越强;另外高剂量的灵芝多糖还可以提高DTH指数,DTH指数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呈正相关,故高剂量的灵芝多糖可以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⑤该实验中缺乏相应的对照组,对照组应不加灵芝多糖,每天给小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8、(1).氧气(2).乙醛(3).刚果红(4).被污染或产生变异(5).甘油管藏法【解析】1、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实验室中常用刚果红染液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筛选目的微生物时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是无菌操作。2、果醋的制作原理: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进而生成醋酸。(2)筛选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可以将纤维素染成红色,而纤维素被分解后,其产物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所以就会出现透明圈。(3)试管斜面保存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菌种,可用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于-20℃冷冻箱内保存)。【点睛】本题以微生物培养和筛选相关知识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识记果醋的发酵原理和纤维分解菌筛选的原理。9、(1)①.垂体②.GnRH神经元(下丘脑神经细胞)(2)减少(3)①.不影响②.在42-50日龄内,随着日龄的增加,产蛋率逐渐提高(其他答案合理即可)③.否【解析】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的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综合上述分析,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Kp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小问2详解】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进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日龄;在42-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养殖场在产蛋前每天饲喂Kp-10,不是每天饲喂。【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和识图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0、(1)①.培养液浓度、温度②.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变化③.取样时间、pH、酵母菌的初始数目、活化酵母菌液的初始体积等(2)①.第5天时酵母菌种群数量过多,不稀释难以计数②.偏大(3)①.B组②.B组【解析】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小问1详解】据题表分析可知,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浓度、温度,因变量是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变化,无关变量有取样时间、pH、酵母菌的初始数目、活化酵母菌液的初始体积等,要保持适宜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