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七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下图实验,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2.甲、乙、丙三个地区蝗虫种群中,对某种杀虫剂是否敏感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三个种群不同个体的比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蝗虫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特征是隐性性状B.乙地区蝗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为20%C.丙地区使用该杀虫剂后蝗虫的死亡率最高D.三个地区蝗虫种群差异是生殖隔离导致的3.俗话说“一公一母,一年二百五”,说明家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高,一只母家鼠一年最多怀8次胎,每胎最多15-16只幼仔。下列有关家鼠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只有每次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多B.自然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起始呈加速增长,K/2后稳定增长C.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室内地面硬化比安放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D.若采用安放捕鼠夹的捕杀方法控制鼠害,在K/2时捕杀效果最好4.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可以降解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以维持细胞与机体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B.细胞自噬过程降解后的产物不能被回收和再利用C.细胞自噬异常容易导致癌细胞的出现D.细胞自噬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5.组织液是机体内占比例最大的细胞外液。过敏、炎症常引起局部组织水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共同构成了机体的内环境B.水肿部位组织液中所增加的水主要来源于组织细胞C.细胞依赖内环境的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央视一则报道称,有的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能够聚集辐射。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D.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会导致基因突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2)图中③表示_____,合成的主要场所是_____。(3)图中方框内的碱基应为_____,对应的aa5应为_____(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4)图中的氨基酸共对应_____个密码子。8.(10分)如图表示小肠绒毛的结构,甲、乙、丙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丙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图中丙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两种的细胞有___,丙中水分的来源是___________(3)用图示表示甲、乙、丙三者在物质交换上的关系:__________(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9.(10分)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有关问题:(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_________形成冷觉。同时,寒冷时,正常人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2)寒冷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______(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还存在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__分泌增加,共同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这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3)冬泳过程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_________,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表示某种高等生物(含2对染色体)的几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1)A图表示________时期,此细胞称为________细胞。此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图细胞分裂一次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个。(2)B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3)C图表示________期,此细胞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此细胞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是________细胞。11.(15分)图1是某反射相关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3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m、n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1)图1中,a代表______。(2)图2表示的结构称为______,兴奋在其中的传递方向可表示为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3)图3中,如果人体内激素②水平升高,则耗氧量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在寒冷环境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填“m”或“n”)的分泌量也增加,两种激素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二者关系表现为______作用。(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当取指血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现象。【详解】A、单侧光照射下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作用,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故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A正确;BC、甲中无尖端,也无外源生长素,故主枝不生长;乙和丁有顶芽且均含有生长素,单侧光照射两者均可弯向光源生长;丙无尖端,但有外源生长素,故可直立生长;B正确,C错误;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D正确。故选C。2、D【解析】由柱形图可知,甲地区,敏感性纯合子的比例是78%,抗性杂合子为20%,抗性纯合子是2%,敏感性基因频率是78%+20%÷2=88%,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20%÷2=12%;乙地区中,敏感性纯合子的比例是64%,抗性杂合子为32%,抗性纯合子是4%,敏感性基因频率是64%+32%÷2=80%,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4%+32%÷2=20%;丙地区中,敏感性纯合子的比例是84%,抗性杂合子为15%,抗性纯合子是1%,敏感性基因频率是84%+15%÷2=91.5%,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15%÷2=8.5%。【详解】A、由于杂合子表现为对该杀虫剂为抗性,说明抗性的为显性性状,所以蝗虫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特征是隐性性状,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地区蝗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20%,B正确;C、丙地区敏感性纯合子比例高于甲、乙两地区,故使用该杀虫剂后蝗虫死亡率最高,C正确;D、三个地区蝗虫种群的差异可能是由环境不同引起的,也可能是杀虫剂使用的时间和剂量引起的,这三个地区的蝗虫是同一个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D。3、C【解析】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不只是出生率高,A项错误;自然增长率在K/2后减速增长,B项错误;将室内地面硬化可以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比安放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C项正确;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应在种群数量较少时采用安放捕鼠夹的捕杀方法控制鼠害,D项错误。4、B【解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详解】A、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车间,据此可推测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A正确;B、细胞自噬过程降解后的产物能利用的在细胞中继续再利用,不能利用的排出细胞外,B错误;C、细胞自噬可以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若异常可能会导致癌细胞的出现,C正确;D、细胞自噬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细胞适应环境的结果,D正确。故选B。5、B【解析】1.组织水肿是在特殊情况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中,导致水肿的现象。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如下:过敏反应、肾炎或组织损伤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长期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组织液渗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机体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A正确;B、水肿部位组织液中所增加的水主要来源于血浆,因为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B错误;C、细胞营养的获取以及代谢废物的排出均依赖内环境,同时细胞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6、B【解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内因是DNA复制发生差错或碱基发生改变等.。【详解】A、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但不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A错误;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如果导致遗传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B正确;C、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辐射不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非基因片段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导致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翻译②.核糖体(2)①.mRNA②.细胞核(3)①.UUU②.赖氨酸(4)7【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翻译过程,其中①是氨基酸,②为tRNA,③为mRNA,④为核糖体。【小问1详解】图示为mRNA与核糖体结合合成多肽的过程,是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小问2详解】③表示mRNA,是翻译的模板,真核细胞中合成mRNA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小问3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方框内的碱基应为UUU;tRNA上有反密码子,与aa5对应的密码子在mRNA上,是AAA,编码赖氨酸。【小问4详解】图中共有7个氨基酸,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一个密码子,所以决定7个氨基酸的是7个密码子。【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要求考生识记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1).细胞内液(2).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3).蛋白质和无机盐(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5).组织液、淋巴、消化液(甲、乙、消化液)(6).(7).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8).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淋巴,丙是血浆,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具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大理化性质,其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1)比较甲组织液、乙淋巴、丙血浆及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细胞内液,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丙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丙血浆中的水分来自于消化道中,组织液和淋巴。(3)甲组织液,乙是淋巴,丙是血浆,其物质交换关系为。(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还有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以及分析题图,准确作答。9、(1).大脑皮层(2).神经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负反馈(反馈)(5).肾上腺素(6).协同作用(7).胰岛B细胞(8).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冷觉,形成“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该过程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后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在寒冷时,二者分泌量增多,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的功能。【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干内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初级精母细胞③.2④.2⑤.4(2)①.有丝分裂后②.4(3)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0③.精细胞【解析】A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生物为雄性,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小问1详解】A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生物为雄性,A为初级精母细胞;此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上下一黑一白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该图细胞分裂一次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半,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DNA分子有4个。【小问2详解】B图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级,且含有同源染色体,B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此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C图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级,且没有同源染色体,C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此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是精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虑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11、(1).效应器(2).突触(3).A→B(4).增加(5).m(6).协同(7).非条件反射(8).大脑皮层【解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