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单元)(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头是 ()A.公元221年 B.公元220年C.公元前220年 D.公元前221年【解析】选D。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秦统一全国是公元前221年,故D正确;A、B、C错误。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做巨大变更”。材料中的“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C.中心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解析】选C。依据所学,“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做巨大变更”事实上是对中心集权制度的主动确定,A、B、D所述制度并非嬴政创立,解除。【补偿训练】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舍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解析】选C。从时间上及联系史实可以看出,“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舍命争夺的最高目标”中的“新名号”是指皇帝,皇帝驾驭着最高权力,因此“这一制度”是皇帝制度,故答案为C。3.(2024·常州高二检测)《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君相冲突,尚不突出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皇权至上,大权独揽【解析】选D。依据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以得出皇权至上,大权独揽,故答案为D;A说法与主旨不符,解除;B说法与皇权至上不符,解除;C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4.(2024·武汉高二检测)《汉书·地理志》言:“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这说明秦朝实行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 D.世袭制【解析】选B。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开“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材料中“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据所学学问可知,秦的措施是“废分封,行郡县”,故B正确。5.司马光曾谈及唐初名臣裴矩道:“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贞观之初的社会经济得以复兴B.唐太宗虚怀纳谏C.唐朝初期吏治清明、学术自由D.三省六部制发挥了实效【解析】选B。材料阐述的是唐朝贞观年间出现了直言进谏的现象,这主要得益于唐太宗的虚怀纳谏,故B正确。A、D与进谏、纳谏无关;C是直言进谏、纳谏的影响,而非缘由。【补偿训练】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需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持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C.让庶族地主获得进入仕途之道D.实行各民族和谐的政策【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许久必需心存百姓。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持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养精蓄锐,故选A。6.贞观四年,唐太宗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辩,某大臣提出“……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唐太宗接受其策。这一争辩最有可能是 ()A.讨伐西突厥政权问题B.吐蕃王朝和亲问题C.东突厥部众归附问题D.印度佛教东传问题【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后,很多部众归附唐朝,唐太宗接受温彦博的建议,建立很多羁縻府州,故C正确。7.唐太宗时期,朝鲜高丽王朝开国君主王建曾云:“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该言论主要表明 ()A.唐文化已波及全世界B.唐太宗时期的唐文化已影响到邻国C.唐太宗注意传播唐文化D.唐朝与高丽在文化上有相通之处【解析】选B。“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强调高丽国仰慕唐文化,在制度上学习唐制,这说明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文化对高丽国产生了深刻影响,故B正确。A、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D不符合材料主旨,均解除。8.(2024·贵阳高二检测)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又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借此彰显自己的汉学功底 B.以儒家思想巩固统治C.内心仰慕崇拜儒学 D.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冲突【解析】选B。康熙帝高度评价朱熹是为了表示他尊奉儒学,但这是现象,从本质上看,尊奉儒学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选择B。9.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以纪念币面中的主子公 ()A.收复台湾 B.统一国家C.设立台湾府 D.建立台湾【解析】选A。纪念币币面中的主子公是郑成功。1661年郑成功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故A符合题意;郑成功没有统一国家,故B不符合题意;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了清朝,1684年设立台湾府,故C不符合题意;台湾在郑成功之前就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10.(2024·福州高二检测)《中国古代史》(下)中记叙:“雅克萨反击战……在沙俄军队遭遇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状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这主要表明 ()A.清廷在尼布楚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B.康熙年间的中国国力仍世界领先C.康熙帝对俄国实行了敏捷的外交策略D.中俄斗争的焦点在尼布楚地区【解析】选A。由材料“在沙俄军队遭遇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状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可知,清廷对沙俄的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功,在尼布楚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11.(2024·全国卷Ⅰ)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困难,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合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据《周书》(1)依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7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苏绰“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可知他才能超群;“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可知他尤善理财;“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合起民心,由弱变强”,可知他政绩卓著;“性俭素,不治产业”,可知他克己奉公;“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可知他举荐人才。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概括,材料“制定‘六条诏书’”为官员建立了行为规范;针对“经济文化落后”,苏绰主见“尽地利”“均赋役”,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针对“民族关系困难”,苏绰提出“先治心、敦教化”,使得“西魏成功凝合起民心”,可知凝合起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答案:(1)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举荐人才。(2)为官员建立了行为规范;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统一;凝合起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建了条件,而传统农夫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限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主动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起先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4分)【解析】第(1)题,“主要影响”,由材料一信息“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概括得出:中心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第(2)题,“历史作用”,由材料二信息“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建了条件,而传统农夫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限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主动性……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概括得出: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夫生产主动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答案:(1)影响:中心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夫生产主动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13.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先民平(公允)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命……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遵守法律……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细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12分)【解析】第一问“特点”,据材料“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可知,中心集权,不行分封制;据“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可知,不行世官制;据“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可知,平政遵守法律。其次问“观点”,据“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可知,确定秦始皇功绩。答案:特点:中心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遵守法律。观点:确定秦始皇功绩。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在《臣轨》中说道:“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是以古之禁末作用,所在利农事也……故好农功者,虽利迟而后富,好末作者,虽利速而后贫……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定焉。”材料二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秋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武则天在“置鸿、宜、鼎等州制”中说:“其雍、同旧管及同太等州,土狭人稠,营种辛苦,有情愿向神都编贯者,宜听,仍给复三年,百姓无田业者,任其所欲。即各差清强官押领,并许将家口自随。”——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德林《武则天的管理思想》(1)依据材料一,指出武则天时期的经济政策及武则天对发展农业的看法。(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迁移人口的目的并分析其意义。(5分)【解析】第(1)题从“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是以古之禁末作用,所在利农事也……故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可以看出武则天主见的政策是重农抑商,她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强调垦殖、粮食和农业之间存在亲密关系,要充分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会“家给人足,则国自定焉”。第(2)题从“其雍、同旧管及同太等州,土狭人稠,营种辛苦,有情愿向神都编贯者,宜听”可以看出武则天迁移人口的目的是改善土狭人稠,营种辛苦的状况。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发挥土地和劳动力的潜力,对当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缓解了人多地少的冲突,对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主动作用。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看法:垦殖、粮食和农业发展相互联系,农业是“建国之本”;农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家给人足”,最终国家自然安定。(2)目的:解决“土狭人稠”和“营种辛苦”的问题。意义:移民垦荒,发挥土地和劳动力的潜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冲突。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行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接受的方法。(4分)【解析】第(1)题,评价者所持的立场、所处的历史环境、评价的目的等诸多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作出的评价结论。北宋、南宋对王安石评价的不同,深受不同历史环境的影响。第(2)题,梁启超充分确定王安石的功绩,也是因为其处于改革的大环境中,深刻地相识到作为改革家所担当的历史使命和历史风险。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在于王安石变法。(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动改革,挽救民族危亡。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看法;考证历史材料的真伪。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康煕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提出台湾去留问题,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不同声音。……道光年间魏源《圣武记》载:“方郑氏之初平也,廷议以其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专守澎湖。”内阁学士李光地甚至主见:“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荷兰有,亦听之。”康熙皇帝说:“台湾弃取所关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物理考试的声波传播题目及答案
- 农业电商投资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商务英语考试商业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家具设计考试的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研究试题及答案
- 从业人员试题类型及答案
- 农业电商行业规范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幼儿园数学形式多样试题及答案
- 和声与旋律搭配的技巧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师考试多样化学习试题及答案
- 决胜千里的土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课件
- 匹兹堡全球创新城市-案例研究
- 玻璃幕墙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左右》课件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
-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1
-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课件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技术培训
- 【小升初】2023小学六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升学毕业试卷及答案(时政+上下册考点)04
- 乳化液废水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