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第三版)》课件 安防方案设计V3CH08_第1页
《安防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第三版)》课件 安防方案设计V3CH08_第2页
《安防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第三版)》课件 安防方案设计V3CH08_第3页
《安防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第三版)》课件 安防方案设计V3CH08_第4页
《安防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第三版)》课件 安防方案设计V3CH0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安防系统工程

的工作规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安防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第三版第8章安防系统工程的工作规范8.1用户设计任务书与需求分析8.2现场勘察及防护等级确定8.3安防系统工程的行业标准8.4初步设计8.5正式设计8.6安防系统的集成设计8.7安防系统控制中心的设计8.8系统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设计8.9文档编写与图纸绘制8.1用户设计任务书与需求分析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的最根本依据应该是用户的设计任务书以及国家的有关规范与标准。所谓设计任务书,是指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管理要求以及本身的需要,将设防目的和技术要求以文字、图表形式写出的文件。安全防范工程立项前必须有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可作为单独文件也可作为招标书中的技术部分,是合同书中必须执行的附件。设计任务书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也可请设计单位或咨询机构代编。设计任务书应有编制者签名,主管部门审批(签名)并加盖公章才被视为有效文件。

设计说明书应对整个系统的构成、性能、整体技术指标、采用的技术手段、实施的方案、各个分系统之间以及各分系统与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它必要的事项等做出较详细的说明和论述,以作为给设计方的基本依据。在设计任务书里,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系统应具有的总体功能,技术性能,技术指标,所用入侵探测器的数量、型号,摄像机的数量、型号,摄像机镜头的要求,云台的要求,工作环境情况,传输距离,控制要求等各方面的要求以文字形式写出。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根据GA/T75-94,应包括任务来源、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建设工期、工程投资控制数额、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8.2现场勘察及防护等级确定

1.勘察内容P232

(1)根据工程的具体建筑的各功能区域平面布置、用户对房屋的使用要求和防护目标的情况,确定划分一、二、三级防护区域和位置。

(2)重点安全保卫部位(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的所有出入口的位置、门洞尺寸、用途、数量、重要程度等要进行勘察记录,以此作为防入侵报警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依据。

2.勘察记录

(1)防区的区域划分平面图(其中并分为一号、二号、三号区域);

(2)出入口、窗户的位置和地下通道的走向平面图;

(3)摄像机、探测器、报警照明灯等各种器材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平面图;

(4)管线走向,出线口平面图;

(5)中心控制室平面布置图以及控制室管线进出位置图;

(6)光照度变化、电磁波辐射强度数据表;

(7)总体平面图;

(8)系统方框图。

3.确定防护等级根据安全防范的风险状况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其中包括资金投入等,从而综合确定安防系统应达到的防护等级。国家公共安全主管部门对各类功能建筑的安全防护等级的规定及要求是我们在工程设计中确定防护等级的基本依据。

8.3安防系统工程的行业标准

安防行业的标准已经逐步完善,现在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内,已经初步覆盖了从安全防范的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施工验收等多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管理方面也有不少法规文件。GB15209-2006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12663-2019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5322-2003可燃气体探测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12899-2018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通用技术规范GB15210-2018通过式金属探测门通用技术规范GB15407-1994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GB10408-2000入侵探测器GB/T15211-2013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408-2011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GB12899-2018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通用技术规范GB/T16571-2012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16676-2010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16796-2022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17565-2022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8108-2014车用电子警报器GB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安全防范的国家标准8.4初

初步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划出防区的管理区域,即一号区、二号区、三号区等。第二步:根据防区的划定,画出整个安防系统的布防图。第三步:根据布防图确定具体防范手段和采用的防范措施(报警探头、摄像机、门禁、电控锁以及其它防范方式)。在进行上述的第二、三步设计时,应对设置的探头、摄像机等计算并给出防范的覆盖面(区域)等。

第四步:认真检查、核对、计算布防图及防范手段是否有漏洞或死角(盲区)。第五步:根据前几步的设计,绘制出由前端(探头、摄像机)至控制中心的信号传输系统以及其它所有设备、部件的系统构成框图。系统构成框图必须标明或能看出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各种信号的流向、设备对应的位置、设备的基本数量等等。总之,应从系统构成框图上对整个系统构成全貌一目了然。第六步:根据系统构成框图做出设备、器材名细表及其概算。在设备、器材明细表上,应注明设备的型号、规格、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以及生产厂家。

第七步:做出工程总造价表(即概算,应包含设备、器材概算、工程费用概算、税金以及其它费用等)。第八步:根据上述各个步骤,写出设计说明书。以上是方案设计程序和步骤的一般形式。在具体做法上,有些步骤可以简化,但总体上不应相差太远。

方案设计说明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1)平面布防图(前端设备的布局图)。

(2)系统构成框图(图中应标明各种设备的配置数量、分布情况、传输方式等)。

(3)系统功能说明(包括整个系统的功能、所用设备的功能、监视覆盖面等)。

(4)设备、器材配置明细表(包括设备的型号、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数量、基本价格或估价、工程总造价等)。

8.5正

正式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的勘察和勘察过程中绘制的草图以及最后形成的现场勘察报告。

(2)方案设计中的布防图、系统构成图、设备器材清单以及设计说明书。

(3)施工现场的有关建筑图纸。

(4)布线中对管线的有关要求、标准以及具体的型号和规格。

(5)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6)对方案设计的论证意见(包括对方案设计提出的修改意见)。

正式设计书应包含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中的四部分内容,只不过应更加确切和完善。此外,还应包含下面几个重要设计文件:

(1)施工图。施工图是能指导具体施工的图纸。它应包括设备的安装位置、线路的走向、线间距离、所使用导线的型号规格、护套管的型号规格、安装要求等等。

(2)测试、调试说明。应包括系统的分调、联调等说明及要求。

(3)其它必要的文件(如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书等等)。

对工程图纸的要求是:

(1)具体详尽地绘制出布线图。要求注明管、线的型号、规格,布线的具体位置、高度,线的种类及数量;对于必须分开布放的线类,应加以标明。还应标明在出现交叉及平行布放线路时应采取的措施和间距;以及线的入口、出口及连接点等处的标明和应采取的措施、工艺以及对路由的要求等。

(2)对设备安装要求的说明。包括安装的位置、高度、安装方式、安装线的预留长度,以及在一起复合的设备(如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云台等复合安装在一起)安装时的安装顺序等。

(3)对某些设备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譬如外加防雨、防晒棚或防拆措施等)。

(4)必须给出图例以及有关的必要说明。

8.6安防系统的集成设计

安防系统包含若干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如智能楼宇的安防子系统,它又包含CCTV、门禁、报警、巡更、楼宇对讲等子系统,而在任何一个高标准的安防项目中,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将这些子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实现统一的管理,发挥更高的工作效率,一直是使用方和施工方最期待的。这就是安防系统的集成一体化设计问题。

技防系统的结构模式可粗略地分为组合式和集成式两大类。组合式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分别设置,集中管理;集成式是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和管理软件将各个子系统联网集成,从而实现对全系统的集中管理、集中监视和集中控制,即安防系统的系统集成。

所谓安防系统的系统集成是在统一平台上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的控制和监控,它综合利用各子系统产生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的变化情况,让各子系统作出相应的协调动作,也意味着信息通过和跨越不同的子系统,达到信息的交换、提取、共享和处理,这是系统集成的重点。在传统的安防系统工程中,三个最关键的安防产品中CCTV、门禁管理和防盗报警等均相对分立,甲方需要投入多台PC设备用于各个系统,也需要多个人在各自的管理平台上进行管理。安防一体化系统将CCTV、门禁管理、防盗报警等用一个统一的平台来管理,使甲方既节省了管理PC,又节约了人力资源。

可以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提供协议接口的产品这类产品厂商一般是提供单一门禁产品或单一的CCTV产品的厂商。顺应市场的发展,他们将自己的门禁产品或CCTV产品的相关通信协议开放。在一个集成化、一体化的安防项目中,这样的厂商会把自己的协议提供给工程商,由工程商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集成。这就需要具有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或自主研发能力的工程商才会将两个不同品牌的产品集成在一个项目中。然而,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一体化”的安防系统的维护却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系统中的产品是由两个不同的厂商提供的,在系统的运行中尤其是联动的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难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2)硬件协议联动的产品这类产品的提供商往往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安防厂商。他们旗下有多种安防产品的品牌,他们的经营范围涉及到不同的安防产品线。这类厂商一般会通过硬件协议联动的方式,将自己旗下的不同品牌的门禁产品和CCTV产品进行联动。另外也有一些只提供单一门禁产品的厂商也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联动一些指定品牌的CCTV产品。以上这两种方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协议集成”或“有缝集成”。这类系统中一般以刷卡或报警联动矩阵切换为主。

3)嵌入式集成的产品能够将门禁产品和CCTV产品进行嵌入式集成的厂商,一定是同时具有两种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厂商。通过嵌入式的软件集成,将两个产品用同一个管理平台来管理,并且在软件上实现两者之间的联动。这样的“安防一体化”系统我们称之为“无缝集成”或“嵌入式集成”。

8.7安防系统控制中心的设计

系统控制中心的设计,首先要依据系统前端的入侵探测器、摄像机等设备的数量和布局以及整个系统的情况和要求进行。这里主要的设计思路是:

(1)由入侵探测器的配置确定报警主机的型号与功能;

(2)由摄像机配置的数量决定视频切换主机输入的路数;

(3)由摄像机配置的数量决定监视器的数量,比如采用4∶1方式时,假设有16台摄像机,则应配4台监视器,并由监视器的数量决定视频切换主机输出的最少路数。这里还应说明的是,如控制台上有录像机等设备,还应考虑是否用专用的监视器对应录像机或有关设备。

(4)由摄像机所用镜头的性质决定控制台是否应该有对应的控制功能(如变焦、聚焦、光圈的控制等)。

(5)由是否使用云台决定总控制台是否应该有对应的控制功能(如云台水平、垂直运动的控制)。

(6)由是否用解码器决定控制台输出控制命令的方式(用解码器时控制台输出的编码信号用总线方式传送给解码器;不用解码器时控制台输出直接控制信号。一般来说,摄像机距离控制台较远,且摄像机相对较多,又都是有变焦镜头和云台的情况下,宜用解码器方式;反之,可以用直接控制方式)。

(7)由传输方式决定控制台上是否应加装附加设备。比如射频传输方式应加装射频解调器;光纤传输时应加装光解调器,等等。

(8)由传输距离决定是否采用远端视频切换方式,并由此决定控制台的切换控制方式以及对远端切换的控制方式。在远距离传输时,还可能采用视频传输、光纤传输、微波传输等其他传输方式。

(9)根据用户单位的风险等级、用户要求、摄像机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用录像机、长延时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等。

(10)根据上述情况决定电源容量的配置、不间断电源以及净化稳压电源的配置等。

(11)根据风险等级、用户要求决定采用单独的电视监控系统,还是电视监控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相结合。

8.8系统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设计

1.系统供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应采用220V、50Hz的单相交流电源,并应配置专门的配电箱。当电压波动超出-10%~+5%范围时,应设稳压电源装置。稳压装置的标称功率不得小于系统使用功率的1.5倍。摄像机宜由监控室引专线经隔离变压器统一供电;远端摄像机可就近供电,但设备应设置电源开关、熔断器和稳压等保护装置。二级防护以上报警系统应有不间断电源和能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的备用电源(如UPS)。

2.系统接地为了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防止干扰信号对系统串扰,引起误报,必须充分重视系统的接地。目前供电网络常用的是TN-S系统,即常说的三相五线供电制,这种供电方式仅有一根保护线PE的一点接地,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导线接到PE线上。其优点是PE线在正常工作时不呈现电流,因此设备外露部分也不呈现对地电压,有事故发生时容易切断电源。由于PE线上不呈现电流,有较强的电磁适应性,因此适用于数据处理、精密检测装置等供电系统。

3.安防系统接地接地系统采用什么形式一般可根据接地引线长度与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来确定:

(1)当频率在1MHz以下时,一般采用辐射式接地系统。辐射式接地系统即把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接地、功率接地和保护接地分开敷设的接地引线,接到电源室的接地总端子板上,在端子板上信号接地、功率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在一起,再引至接地体。

(2)当频率在10MHz以上时,一般采用环状接地系统。环状接地系统即将信号接地、功率接地和保护接地都接在一个公用的环状接地母线上,环状接地母线的设置地点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设在电源处。

(3)当频率在1~10MHz之间时,采用混合式接地系统。混合式接地系统即为辐射式和环状接地相结合的系统。

对于安防系统的接地,可以遵照如下的设计规范:

(1)系统的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

(2)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3)中心控制室应有专用接地干线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应使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其芯线截面不小于16mm2。

(4)中心控制室报警控制器的接地宜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体,但此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若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5)光缆传输系统中,各监控点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且宜与分监控点统一连接接地。光缆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

(6)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4.系统防雷

(1)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和摄像机装于旷野、塔顶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电缆端,应设置避雷保护装置。

(2)防雷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相连时,两者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3)不得直接在两建筑物的屋顶之间敷设电缆,应将电缆沿墙敷设置于防雷保护区以内,并且不得妨碍车辆的运行。

(4)系统的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规定。

8.9文档编写与图纸绘制

8.9.1编写技术文档1.初步设计(1)系统设计方案及系统功能;(2)系统的框图;(3)器材平面布防图及防护范围;(4)中央控制室的布局控制功能;(5)主要器材的性能、特点以及配套清单;(6)管线的敷设;(7)工程费用概算和工期。

2.技术设计一、二级工程在进入施工图设计以前,应先进行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内容:

(1)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系统的技术设计报告,即设计方提出采用的方案和实施手段;

(3)系统图及工作原理;

(4)中心控制设备的选型及主要性能、指标、产品型号、生产厂家;

(5)各种探测器、监控器材以及其它前端产品的型号、制造厂家、主要性能、指标;

(6)设备、器材清单。

3.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包括以下内容:

(1)探测器布防平面图、中心设备布置图、系统及分系统连接图;

(2)管线以及管线敷设图;

(3)设备、器材安装要求和安装图。

4.操作和维修说明书操作手册和维修说明应包括如下内容:

(1)系统使用、操作手册,说明系统各部分的监视要求、防范区域、报警顺序、流程和功能以及使用操作方法。

(2)系统的维修手册,表明系统故障多发部位,以及出现相应现象的判断方法和维修措施。

(3)计算机程序说明,包括防范系统设防、撤防以及其它相关程序的编写和修正。

(4)工程费用预算书。根据公安部颁发的安全防范工程费用的概预算编制方法,编写工程预算书,预算书含以下内容:①器材预算;②设计、施工费预算;③系统维护、修理费预算;④

工程验收费用预算。

8.9.2绘制工程图纸为了提高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质量,必须首先做好安防报警系统施工图的设计和绘制。施工图的设计必须与有关专业密切配合,做好动力的预留和管线的预埋与预留,以保证以后能顺利穿线和系统调试。绘制图纸要求主次分明,应突出线路敷设,电器元件等为中实线,建筑轮廓为细实线,凡建筑平面的主要房间,应标示房间名称,并要绘出轴线标号。

各类有关的防范区域应根据平面图明显标出,以检查防范的方法以及区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探测器布置的位置力求准确,墙面或吊顶上安装的器件要标出距地面的高度(即标高)。相同的平面,相同的防范要求,可只绘制一层或单元一层平面,局部不同时,应按轴线绘制局部平面图。比例尺的规定:凡在平面图上绘制多种设备,而数量又较多时,宜采用1∶100。但面积很大,设备又较少,能表达清楚的话可采用1∶200。

剖面图复杂的宜用1∶20、1∶30甚至1∶5,比例关系根据细小部分的清晰度而定。施工图的设计说明力求语言简练,表达明确。凡在平面图上表示清楚的不必另在说明中重复叙述,凡施工图中未注明或属于共性的情况,以及图中表达不清楚者,均需加以补充说明,如防范区域、空间防范的防范角等。单项工程可以在首页图纸的右下方,图角的侧上方列举说明事项。如果一个系统子项较多,属于统一性的问题,应编制总说明,排列在图纸的首页。

说明一般按下列顺序编写:

(1)探测器的选用、功能、安装;

(2)报警控制器的功能、容量、特点及安装;

(3)管线的敷设、接地要求、做法,室外管线的敷设,电缆敷设方式等。

1.设计图纸的规定

1)系统总平面图标出防范系统在总建筑图中的位置,标出监控范围、控制室的位置、传输线的走向、系统的接地等。

2)安全防范系统图●确定完成安防任务的设备和器材的相互联系,确定探测器的性能、数量以及安置的位置。●确定控制器的功能、容量。●

确定所有主要设备以满足定货要求。

3)每层、每分部的平面图确定探测器安装位置,注明标号,确立传输线的走向、管线数量、管线埋设方法以及标高。有可能的话绘出探测器的探测区域或范围。

4)主要设备材料表

(略)

5)复杂部位的安装剖面图

(略)

2.绘图标准绘制图纸的线条粗细原则是,以细线绘制建筑平面,以粗线绘制电气线路,以突出线路图例符号为主,建筑轮廓为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达到主次分明、方便施工的目的。

(1)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