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试卷达标检测卷(含解析)
1.某小组同学想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
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进行实验。他们把弹簧的上端固定,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
测出弹簧的长度3算出比原长1的伸长量AL(AL=L-£o),并把实验数据填在了下表
中。
表一
钩码重力(牛)01234
弹簧的长度1(厘米)4.25.05.86.67.4
弹簧的伸长量(厘米)00.801.62.43.2
表二
钩码重力(牛)01234
弹簧的长度1(厘米)2.12.52.93.33.7
弹簧的伸长量(厘米)00.40.81.21.6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
步结论是:。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④该小组同学想继续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是否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
案:。
答案: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仲
长量越大;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
越长的伸长量越大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
解析: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当弹
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材料和横截面均
相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见解析
【详解】
①[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同一根弹簧受到的
拉力逐渐增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也逐渐增大,可得出结论: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
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②⑵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可知,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
同的两根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越长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可得出结论:材
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
③(a)⑶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当弹簧的材料和横截面相同
时,拉力变为原来的几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
长均相同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
根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变为原来的几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变为原来的几
倍,即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原长成正比。
④⑸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应用控制变量法,所以,探究弹簧长度的
增加量是否与弹簧的材料有关时,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和长度相同,比较材料不同的两根
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材料的关系,在弹簧下挂上相同同的钩码,算出比原长Lo的伸长量
△I(△£=£-£o),并记录数据,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
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甲图是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o
(2)根据表中数据在乙图中合理标出标度,并画出图象;()
次数1234
质量m/kg0.10.20.30.4
重力G/N134
(3)根据图象可得初步结论:
答案:0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
(I)[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ON。
(2)[2]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物体的质量的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
(1)⑴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0N。
(2)⑵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物休受到的重力为物体的质量的10倍。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中标出标度并将每组数据逐个描点,作图如下:
(3)⑶根据图象可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所以可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陈明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做“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实验。下表
是陈明同学收集的实验数据。
拉力/N00.51.01.52.02.5
弹簧总长度/cm6.07.28.49.610.812.0
弹簧伸长量
/cm01.22.43.6——
(3)⑷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
0.5N,弹黄的伸长量也增加1.2cm,所以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的拉力成正比,故可
得到: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4)⑸此实验结论应用在我们所学过的弹簧测力计这一测量工具中。
4.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G/m(N/kg)
物体10.10.989.8
物体20.21.969.8
物体30.32.94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_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比,你判
断的依据是o
(3)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重力与质量之间
(4)该小组的同学在继续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物体重力
的大小跟物体形状是否有关”的探究实验,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
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被测物体形状重力
正方体4.8N
橡皮泥球4.2N
三棱锥3.6N
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这个结论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依据是:O
答案:弹簧测力计天平正见解析
错误在实验中没有保证橡皮泥的质量不变
【详解】
(1)[1][2]本实验要测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因此须用到弹簧测力计和
解析;弹簧测力计天平正见解析
错误在实验中没有保证橡皮泥的质鼠不变
【详解】
(1)卬⑵本实验要测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因此须用到弹簧测力计利托盘天平。
(2)⑶⑷分析数据可知,比值基本不变,等于9.8N/kg;故可得出的结论:物体的重力
m
和质量成正比。
(3)⑸利用数学中描点连线的方法作图即可,如下图:
(4)⑹⑺因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所以在探究重力大小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时,应保证质量不变;该小组的同学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未保持橡
皮泥的质量不变,所以得到了错误结论。
5.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m/kg0.10.30.50.70.9
G/N0.982.944.906.86
(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___________方向调零。
(2)如图所示,利用测力计测量码重力时,使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
A.钩码的重力B.钩码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钩码对弹簧的拉力D.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9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No
(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竖直C8.82B
【详解】
(1)⑴测量物体重力时,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
向调零。
(2)⑵弹簧向下伸长,钩码对弹簧有向下的力,故使弹簧
解析:竖直C8.82B
【详解】
(1)[1]测量物体重力时,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2)⑵弹簧向下伸长,钩码对弹簧有向下的力,故使弹簧伸长的力为钩码对弹簧的拉
力。故选C。
(3)⑶分析表中数据可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9.8N/kg
tn
当物体的质量为0.9kg时,它受到的重力为
G=n?x9.8N/kg=0.9kgx9.8N/kg=8.82N
(4)[4]因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图象过坐
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选B.
6.如图所示是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毛巾表面
-----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1)实验时要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
动时的初速度O(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时
因为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分析三次实验得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选填“大”或“小”),它的速
度减小得越慢,运动时间越长,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零,这时物体将。
(4)该实验探究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有:o(写出一种)
答案:相同木板力(或阻力、摩擦力)小匀速直线运动
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等)
【详解】
(1)[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
解析:相同木板力(或阻力、摩擦力)小匀速直线运动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
等)
【详解】
(1)[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始速
度相等,同一高度小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滑下时,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
到达水平面时小车动能相同,所以速度相同。
(2)⑵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木板表面比较光滑,阻力较小,则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前
进的距离最远,因为小车受阻力,所以最后会停下来,因为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⑷⑸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长;如果物体的表面
绝对光滑,物体就不会停止运动,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则物体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4)[6]实验的最终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
理法。在研究时,控制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控制了小车的质量和速度不变,使用了
控制变量法。
7.小新同学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挂钩的木块、一个祛码、两块材料相同但表
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一个弹簧测力计。小新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第1次和第
2次实验用的是同一长木板,第3次用的是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为了完成实验,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拉力的大小。
(2)他做第1次实验时,拉力F、木块移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2、3所
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No
(3)当正确完成第1次和第2次实验后,发现第二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比第一次的
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通过比较第次和第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二。
答案:匀速直线等于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
力越大23
【详解】
(1)[1][2]只有沿水平方向且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解析:匀速直线等于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3
【详解】
(1)[1]⑵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
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
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⑶由图3知:2~6s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
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2知此过程的拉力为3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3N;6~8s物
体做减速运动,但由于压力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3N,故第7s
时,摩擦力为3N。
(3)⑷由1、2两次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
小的关系,故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⑸⑹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图2、3两次符合要求。
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巾)上做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是: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
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完成了滑动摩擦力的探究,好学的小华又对空气阻力
充满了好奇;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
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呢?小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华选用了如下器
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挡)、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
璃板(小车与玻璃板的摩擦不计)、小车;
可调谏申风扇
(4)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
阻力;根据的知识,当小车静止时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5)小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
风速低中高
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0.82.23.8
/N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6)小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
骤:;
(7)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写出一个)。
答案:匀速直线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没有控
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二力平衡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
力越大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
解析:匀速直线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相同二力平衡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
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物体的
形状、相对空气速度、空气密度等
【详解】
(1)⑴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
态,由平衡条件知道,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⑵由图甲和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中接
触面粗糙,测力计示数越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由此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
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由图甲和丙所
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
力就越大的结论。
(4)⑷实验时,空气的阻力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当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和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道,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则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5)⑸表格中的数据是探窕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
得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概括得出结论是: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
(6)⑹小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
时,应控制风速不变,所以具体步骤是: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同、
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7)⑺根据物体运动时,空气对物体产生阻力的大小应注意分析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中
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物休表面光滑程度,空气密度等等。
9.小亮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块,质量相同的长方
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
(1)为了准确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长木
板滑动,原理是::
(2)为了验证猜想①,他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
一定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为了验证猜想②,他利用图乙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验证猜想②,他的做法是:
重新做一次实验。
(4)实验中他感到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一定困难,经过思考,小亮想按图丙的装置进行
实验,固定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下的长木板,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变,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
答案:匀速直线二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将塑料块与木块上下位置换一下,匀速直线拉动它们操作方便,实
验中不必再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
解析:匀速直线二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将塑料块与木块上下位置换一下,匀速直线拉动它们操作方便,实验中不必再
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比较容易读出数据
【详解】
(1)⑴⑵实验中,为了准确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
体,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一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拉力,得出摩擦力的大
小。
(2)⑶⑷甲乙实验中,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木块对木板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说明
在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⑸验证猜想二,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因此可以将塑料块与木块
上下位置换一下,匀速直线拉动它们与实验乙进行对比验证。
(4)⑹实验丙中,改拉木板,不管木板是否匀速被拉动,木块始终相对地面保持静止,
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伽利略曾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面先后铺上不同材料,让小车自斜面同一高度
由静止开始滑下。
(1)实验时,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
有相同的;
(2)实验中,小车最后都会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根据图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距离越
(4)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不受任何力作用,它将
木板
答案:速度运动状态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1)⑴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使小车进入平面时的速度保持相
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就能使小
解析:速度运动状态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1)[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使小车进入平面时的速度保持相同,让同一
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就能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2]实验中,小车受到摩擦阻力作用,最后都会在水平面上停下来,小车的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3]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前进距离越远。
(4)[4]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可推理得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不受阻力,它
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将废弃的矿泉
瓶装上水后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两次实验(只填序号)。
(3)通过分析比较图中C、D、E三次实验。得出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的结论。
(4)你认为(选填“能”或“不能”)通过A、B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o
(5)同组的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在B、C两次实验中,瓶中的水对底部的
压力和压强大小相等吗?若在B、C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B、Fc,水对
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B、pc,请你分析并比较:FBFc,papc(选填
“>”、或)。
答案:海绵凹陷(或形变)程度B、C受力面积压力大小不能
受压物体材料不同>二
【详解】
(1)[1]实验时,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压力作用
解析:海绵凹陷(或形变)程度B、C受力面积压力大小不能受压物体材料不
同>=
【详解】
(1)⑴实验时,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不同质量的瓶子放在海绵
上,海绵的凹陷程度不相同。
(2)⑵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
同,只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可以选用BC两次实验。
(3)[3]⑷图中C、D、E三次实验,受力面积相同,C中压力最大,作用效果最明显,故
可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
(4)⑸⑹不能通过A、B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受压面
材料不同。
(5)⑺⑻若在B、C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B、pc,根据p=pg/b因
深度相同,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PB=PC,根据F=pS,SB>故FB>&。
12.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
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
说明该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本实验中U形管能否视为连通器
(填“是”或“否”);
(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
形管两边液面的;
(4)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答案:高度差不漏气否相等高度差变大液体深度液
体密度
【详解】
(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
的气体向右侧移
解析:高度差不漏气否相等高度差变大液体深度液体密度
【详解】
(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
侧移动,U型管中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
压强大小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⑵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橡胶管密封性良
好,装置不漏气。
⑶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U形管的上端有一个不
是开口的,故不是连通器;
(2)[4]乙图、丙图和丁图橡皮膜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橡皮膜的朝向不同,压强计是U
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等,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⑸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
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
(4)⑹⑺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
度。
13.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情景,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完成下列问
题:
(1)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
强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中叫;
(2)实验中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探头处水的压强越(选填“大”
或“小”);
(3)比较甲、乙、丙三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
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
(5)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浓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
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
答案:转换法大相等深度液体密度
【详解】
(1)[1]将探头放入水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将空气压入U形管,通过观
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来比较大小,这采用的
解析:转换法大相等深度液体密度
【详解】
(1)[1]将探头放入水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将空气压入U形管,通过观察压强计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来比较大小,这采用的是转换法。
(2)[2]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探头处受到水的压强越大。
(3)[3]比较甲、乙、丙图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所处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
不同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句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
(4)⑷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增加,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
大,说明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增大,则可得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5)⑸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
边液体的液面高度差变大,液体内部的压强增大,表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14.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
遢曲黜朋主篙
甲乙丙丁戊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压强计金属盒上的
橡皮膜应选用(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
(2)实验中通过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端液面的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如图甲、乙、丙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
方向,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选填"不改变”或“改变”),这说明同种液
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根据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这是“探窕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5)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利用如图戊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注入
水和盐水的深度相同时,若橡皮膜出现图示情况,说明隔板左侧的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隔板右侧的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则隔板
(选填“左”或“右”)侧的液体是盐水。
答案:相平薄高度差不改变相等甲、丁小于右
【详解】
(1)[1][2]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在实
验中,U形管
解析:相平薄高度差不改变相等甲、丁小于右
【详解】
(1)⑴⑵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在实验中,U形
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薄一些的为好,这样在测量时会较灵敏,实验效果明
显。
(2)⑶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通过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来反映压强的大
小,这用到了转换法。
(3)[4]⑸如图甲、乙、丙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
不同的方向,会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不改变,这说明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
向的压强相等。
(4)⑹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深度,图甲和丁
符合题意。
(5)[刀⑻若橡皮膜出现图示情况,即橡皮膜向左凸出,说明隔板左侧的液体对橡皮膜压
强小于隔板右侧的液体对橡皮膜压强,因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pgh可知,则隔板右侧的
液体密度较大,是盐水。
15.生活经验告诉我们:①自行车在烈日暴晒下,车胎容易发生爆炸。②压缩一段封闭在
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需要的推力越大。
(1)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
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2)为验证猜想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端空气
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时,缓慢地向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
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到达为止,目的是为了控制相同;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①实验中用反映气体压强的大小,下列实验中与本实验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实验过程发现,水的温度越高,上方水银柱的长度越长
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气体产生的压
强越;
(3)为验证猜想二,进行如下操作:
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段空气柱。将玻
璃管竖直固定,要使空气柱不断变短,需要不断向玻璃管内注入水银,说明猜想二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4)天气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因为轮胎内气压过大而爆胎,请说出一种防止爆胎
的方法。
水银柱
标记处
空气柱
答案:标记处气体体积水银柱的长度A大正确适当放出部分气体
【详解】
(2)⑴⑵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时,缓慢地向玻
璃管
解析:标记处气体体积水银柱的长度A大正确适当放出部分气体
【详解】
(2)田⑵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时,缓慢地向玻璃管内注入
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目的是为了控制气体体积相同。
①⑶⑷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用水银柱的长度反映气体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
换法。
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到等效替代法,故A符合题意;
B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都运用了转换
法,故与本实验研究方法相同的是BC,故BC不符合题意。
②⑸实验过程发现,水的温度越高,上方水银柱的长度越长,水银柱的压强越大,由此可
以得到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气体产生的压强越
大。
(3)⑹为验证猜想二,进行如下操作: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
(20℃)下用水银封闭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要使空气柱不断变短,需要不断
向玻璃管内注入水银,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有关,故猜想二是正
确的。
(4)⑺天气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因为轮胎内气压过大而爆胎,防止爆胎的方法
是适当放出一些气体(或泼水降温)。
16.小明利用“曹冲称象”原理,在家利用量筒、碗、透明水槽和足量的水(密度p表已
知)、油性笔等,测量小玻璃珠的密度。
(1)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步骤D补充完整):
A.如图甲,把碗放入盛有水的透明水槽中,取一定数量的小玻璃珠放入碗中,用油性笔
在水槽外壁“标记”水面位置;
B.如图乙,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枳必;
C.如图丙,取出碗中所有的小玻璃珠后放入量筒中,记下小玻璃珠和水的总体积L;
D.如图丁,将丙图量筒中的水倒入空碗内,直到水槽中的水面与标记,记下量筒
中小玻璃珠和剩余水的总体积%;
(2)完成下列填空(选用g、吻、g和P水表示):
①小玻璃珠的总体积为;
②小玻璃珠的总质量为m=;
③小玻璃珠密度的表达式为p透=;
(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有以下几项措施,其中有效的是o
(a)减小水槽的口径
(b)增大碗的容积
(O增加小玻璃珠的数量
答案:相平V2-V1P水(V2-V3)P水ac
【详解】
(1)[1]当丁图水槽中液面与标记相平时,甲图与丁图中碗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V排甲二V排丁
⑵①⑵由
y-V
解析:相平V2-V1p水修"3)六/p水ac
【详解】
(1)口]当丁图水槽中液面与标记相平时,甲图与丁图中碗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V片甲=v排丁
(2)①⑵由乙、丙两图可知,玻璃珠的体积
V=V2-V1
②⑶由于
V抖甲排丁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丁两图中碗受到的浮力相等,又由于碗处于漂浮,浮力等于碗和
碗内物体的总重力,所以甲图碗内玻璃珠的总重力等于丁图碗内水的重力,由6=闭9知二
者质量相等,即玻璃珠的总质量
m=m水
根据题意可知,丁图碗中水的质量
m*p水(LM)
故玻璃珠的总质量
m=p木修-g)
③⑷玻璃的密度
60水(匕一匕)匕-匕
「玻-歹-匕—匕-匕_匕。水
(3)⑸在水槽中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时,减小水槽底面积,可以增加水的深度的变化量,
从而提高精度,a正确;增加玻璃珠的数量,利用累积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提而测量
精度,c正确,而增大碗的容积对不能提高测量精度,故选ac。
17.小敏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敏的
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o
a
4N
(1)比较图(a)、(b),物体A浸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N;
(2)比较(b)、(c)和(d)三组实验时,小敏和小华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小敏认为物
体A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小华认为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你认为的结论更合理,理由是;
(3)比较(d)与(e)两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拓展)在上述实验中可以求得物体A的体积为n?,(e)中所用盐水的密度为
kg/m3(已知水的密度1.0xl()3kg/m3)。
答案:4小华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排
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详解】
(1)[1]由图(a)、(b)知,
解析:4小华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KT11.2x10,
【详解】
(1)[1]由图(a)、(b)知,物体A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产G-F示=4.0N-3.6N=0.4N
(2)⑵⑶由图(b)、(c)、(d)知,物体A木完全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
着A所处的深度变化而变化,即A所受浮力与浸入的深度有关,但完全浸没后,A所处的
深度发生变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即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而整个过程,所
受浮力随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所受的浮力不变,那么小华
的结论更合理。
(3)[4]由(d)、(e)两图知,物体A分别浸没水和盐水中,即排开的液体相同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A所受的浮力不同,那么在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物体所受
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⑸由图(a)、(d)知,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有浮力
F浮尸G-Fi=4.0N-3.0N=1.0N
据阿基米德原理得,物体A的体积
二舄二I.0N
=10^m3
33
「水g1.0x10kg/mx1ON/kg
⑹由图(a)、(e)知,A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12=G-F小=4.0N-2.8N=L2N
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盐水的密度
PH-4江=------r=1.2xl05kg/m3
g%lON/kgxlO^m3
18.为预防肺炎,小明用密度为0.8g/cm3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75%的酒精,他查阅资料
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他进行
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甲乙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中所
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
位置平衡;
(2)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祛码的
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祛码盒中最小的祛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
应该(选填序号);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住码后移动游码
(3)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
读出了量筒中酒精的体积;
(4)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品,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
质量为______g:
(5)小明配制的酒精的密度为g/cm3。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配制的酒精溶液中添
加适量的(选填“纯酒精"或'‘水");
(6)如图丁所示是小明用粗细均匀吸管制成的简易密度计,该简易密度计刻度部分的4
。两点的测量范围是1.0g/cm3^1.6g/cm3,将其放入某种液体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AD的
中点C,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3Og/cm3;
(7)如图戊所示是三位同学用不同的粗细均匀吸管制成的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中时的情
形,则在测量其他液体密度时结果精确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选填序号)。
答案:右B620.9纯酒精小于②①③
【详解】
(1)[1]调节天平在水平台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
节,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所
解析:右B620.9纯酒精小于②①@
【详解】
(1)田调节天平在水平台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指针偏
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⑵当小明将祛码盒中最小的祛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右
侧诙码偏轻,此时应该调节游码,即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B符合题意,AC不符
合题意。
故选Bo
(4)[3]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
m=50g+10g+2g=62g
(5)⑷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酒精的体积
l/=40mL=40cm3
倒入量简中酒精的质量为
m'=98g-62g=36g
酒精的密度为
p--=36g=0.9g/cm3
V40cm3
⑸由于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所以需要添加密度小的纯酒精。
(6)⑹密度计的重力不变,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浮力也不变。设4
C、。三点显示的密度分别为Pi、色、心则可得
自身匕=。28匕=2遥匕
约去g可得
vi-v2=—~—
p\Pl
vy-v.=—-—
Pl。3
由题意知,
—匕-匕
mm_mm
P\PiPiPa
解得:
2p\p32xl.0g/cm3xl.6g/cm3.__.
p、==-----------;----------------7—»1.23g/cm3
P\+PJ10g/cm+1.6g/cm
3
所以这种液体的密度小于1.30g/cmo
(7)⑺密度计的特点是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上小下大,而且分度值越小越准确,深
度越深相邻两密度值的间距越大;由题图可知密度计②所处的深度最深,相邻两密度值的
间距最大,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最准确:密度计③所处的深度最小,相邻两密度值的间距
最小,分度值最大,所以在测量其他液体密度时结果精确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②©③。
19.在学习浮力部分知识时聋萱想要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操作步骤如图
a、b、c、d、e、f所示:
ABCDEF
实验步骤bCdef
测力计示数/N2.42.32.22.22.0
(1)在实验步骤b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
(2)分析实验步骤a、b、c、d,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有关;分析
三个实验步骤,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
关”)。
(3)曾萱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步骤f中液体的密度是kg/m3,
(4)同组的小鲁同学想用电子秤来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C
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如图A所示;
②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拴好,缓慢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矿石未触碰到烧杯底部,电子秤的
示数如图B所示,
③然后缓慢放下矿石,让被测矿石沉入烧杯底部,如图C所示。
根据实验步躲中的数据,可测出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被测到矿石的密度是
_____kg/m3
(5)小鲁同学想到还可以利用这•矿石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她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的这一液体,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液体中,烧杯静
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从=0.13m,如图甲所示;
②将刚才实验中的矿石擦干水放入烧杯中,此时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h=0.04m,容
器中液体的深度H2=0.18m,如图乙所示;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厉=0.07m,如图丙所示,已知圆柱
形容器底部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则这一液体的密度为kg/m3o
答案:3排开液体的体积ade无关1.41033002.5103
1.5103
【详解】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由指针位置可知,
解析:3排开液体的体积ade无关1.4><1033002.5X1031.5x103
【详解】
田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由指针位置可知,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
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实验步骤b中拉力为2.4N,则步骤b中物体所受浮力
F.?=G-F拉=2.7N-2.4N=0.3N
⑵网⑷由a、b、c、d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嘉兴市南湖投资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新工人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历年考题
- 2025工厂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 2025年公司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年真题)
- 2025商业大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双头应急灯合作协议书
- 2025房屋买卖合同
- 2025海商法中船舶航次保险合同研究
- 2025年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协议
- 《员工健康与安全培训》课件
- 100以内加法减法口算1000题家庭练习打印
- 《铁路线路工》 课件 项目七 养路机械
- 电梯的应急预案培训
- GB/T 45166-2024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总则
- 《水分测定法培训》课件
- 某海上平台的油气集输工艺设计20000字【论文】
- 脱硝催化剂环境影响评估-洞察分析
-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血液学检验课件)
- 案例3 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
- T-CTSS 3-2024 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排污许可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