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初中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重点)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素养)学习目标目录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0102030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新课导入——关于母爱的名言写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整体感知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多音字(

)勉强(

)倔强(

)强大强qiǎnɡ(

)任劳任怨(

)姓任任rèn(

)周济(

)济南济jìjǐ(

)调料(

)调查调tiáodiào用于地名和姓氏。jiànɡqiánɡrén用于姓氏或形容人多时,读jǐ辍(

)不辍啜(

)啜泣缀(

)点缀chuòzhuì碌(

)劳碌禄(

)俸禄lùlù形近字chuò塾(

)私塾熟(

)熟悉shúshú籍()祖籍藉()狼藉jíjí蔼(

)和蔼霭(

)雾霭ǎiǎi车子不走是“辍”张嘴抽噎是“啜”用线连接是“缀”字词溺:淹没在水里。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劳碌:事情多而辛苦。私熟: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宽厚:(待人)宽容厚道。仁慈:仁爱慈善。连夜:当天夜里(就做)。字词慰勉:安慰勉励。不辍:不停。辍,停。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妯娌: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初读感知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大意。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13具体展开来写母亲勤劳一生、爱憎分明和深明大义的特点。第三部分14—17概括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纪念之意。总写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朱德的母亲给朱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出文中表现母亲性格和品质的词语。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支持革命深明大义……再读课文母亲的勤劳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找出关键语段,进行赏析。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劳动量大

劳动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用勤劳的家庭来写母亲的勤劳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1、做家务、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周济和照顾比自己穷的亲戚。

性格和蔼,并有朴素的阶级意识2、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朴素善良,同情穷苦人民3、生活困苦,却节衣缩食送作者读书。

有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4、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的作者许多安慰。

深明大义5、母亲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不论联系与否,都在家过着辛勤劳作的生活。

深明大义与辛勤劳作结合全文思考:母亲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和影响?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作者生产的知识。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时间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母亲的个性品质作者小时候(记忆时起)1885~1900年前后1905年1908年1919年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抗战以后1944年“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不辍劳作识大体、明事理深明大义勤劳朴实勤俭持家理解、支持革命热爱劳动母亲的事迹细读感悟1.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2.“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课文倒数第二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三层。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高度评价母亲,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人物形象勤劳聪慧“她身体高大结实”,除了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了“有铜钱那样厚”的“家织布”,一套衣服可以有两三个孩子“接着穿还穿不烂”。一生未曾脱离过劳动,以劳动为生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虽至晚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坚强不屈在剥削阶级的侵害面前,“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鼓励作者去寻找新的生活。在作者幼年以沉痛的三言两语启发了他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识大体、顾大局节衣缩食供养作者去读书,想着靠他作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受或少受“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作者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毅然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征途。作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更加积极地支持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美德?贯穿其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主旨归纳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个别西方政客对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为富不仁,这太让民众失望了。B.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C.沙和尚从不埋怨路途遥远,是一个任劳任怨的苦行僧。D.小李公司的资金一时周转不灵,只好求亲告友,东挪西借。解析:

“为富不仁”指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这里用来形容无视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个别西方政客,不恰当。A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B.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

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点拨:如果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那么中间不能用顿号。解析:B.句末点号应放在后引号内;C.“吃大户”应该加上引号;D.“六、七百”中间不加顿号。A3.(23-24·吉林松原阶段检测改编)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语序不当,“讨论”

和“听取”调换位置。)B.由于母亲对朱德的悉心教育,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缺少主语,删掉

“使”。)C.春天的峡山水库碧波荡漾,树木葱茏,风景如画,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搭配

不当,将“季节”改为“地方”。)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解析:“整整”与“左右”前后矛盾,应删除其中一词。D4.(吉林长春校级阶段检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

全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B.朱德同志的母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于

革命事业。C.“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句中的“勤

劳”一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D.“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

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总结性的叙述,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

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广大劳动人民。D解析:“母亲是……中国的历史”这句话是议论。(1)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fùyù(  ),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2)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chuò(  )劳作,尤喜纺棉。(3)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 

)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āitòng(  )是无法补救的。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富裕辍hèng哀痛解析:“任劳任怨”是褒义词,与前面的“不起模范带头作用”不符。6.(23 - 24·松原宁江区期中)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A.现在不少私企老板挖空心思让工人做得多,拿得少,真是为富不仁。

B.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我爷爷一生勤劳,到了老年仍是不辍劳作,七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解析:

A.语义矛盾,“约200”可以是不到200,也可以是200多,“约”和“余”去掉一个。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与“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这两层之间是递进关系,应该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D.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由于”“使”中的一个。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A.学习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后,学校组织了以“感恩母爱”为主题

的征文活动,约200余名同学参加。

B.朱德创作的《回忆我的母亲》,以真挚的情感和质朴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

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