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考点突破训练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考点突破训练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考点突破训练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考点突破训练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考点突破训练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1.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别时,吸水力随质壁分别程度变更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也能发生质壁分别B.质膜连同以内部分大幅收缩导致发生质壁分别C.细胞吸水力随着质壁分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D.处于A点时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D【解析】洋葱内表皮细胞具有大的液泡,所以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也能发生质壁分别,A正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以质膜连同以内部分大幅收缩导致发生质壁分别,B正确;质壁分别程度越大,说明细胞失水越多,则细胞液浓度越大,所以细胞吸水力随着质壁分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C正确;处于A点时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A点之后接着发生质壁分别,D错误。2.下列试验运用显微镜视察叙述错误的是()A.视察植物洋葱外表皮细胞时,能视察到质膜部分紧紧地贴着细胞壁B.视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解离的目的是使果胶层松散,细胞简单分开C.视察经染色的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可能会看到细胞外有油脂滴D.视察黑藻叶片细胞时,用高倍显微镜可清楚视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答案】D【解析】视察植物洋葱外表皮细胞时,能视察到质膜部分紧紧地贴着细胞壁,A正确;视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盐酸和酒精1:1进行解离,目的是使果胶层松散,细胞简单分开,B正确;视察经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可能会看到细胞外有橘黄色油脂滴,C正确;视察黑藻叶片细胞时,用高倍显微镜可清楚视察到叶绿体,但膜结构看不到,D错误。3.下图装置的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二糖不能通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加入蔗糖与麦芽糖的溶液至管内外液面保持相平,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漏斗中液面上升到最高时半透膜内外都会检测到还原糖B.漏斗中液面起先时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C.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D.漏斗中液面保持不变时,管内液面比外面高【答案】C【解析】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接着吸水,液面接着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漏斗中液面上升到最高时半透膜内外都会检测到还原糖,A正确;由于蔗糖与麦芽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因而起先时漏斗液面上升,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接着吸水,液面接着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B正确;蔗糖酶是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玻璃槽中不能测出蔗糖酶,C错误;漏斗中液面保持不变时,漏斗内的蔗糖酶及麦芽糖不能透过半透膜,维持肯定的浓度差,管内液面比外面高,D正确。4.用一种半透膜(允许单糖和水分子通过,二糖不能通过)将水槽从正中间隔开,均分为等体积的两部分。左侧放入100mL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右侧放入100mL浓度为10%的麦芽糖溶液,然后两侧均加入10mL浓度为5%的麦芽糖酶溶液。将装置置于相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两侧分别取等量的部分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视察颜色变更。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依据颜色变更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B.达到平衡后,两侧液面高度相同C.加入双缩脲试剂,两侧溶液均会呈现紫色D.该试验可证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右侧水槽中,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透过半透膜进入到左侧,两侧均有葡萄糖,故无法依据颜色变更证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达到平衡后,左侧溶液浓度高于右侧,B错误;两侧溶液中均含麦芽糖酶(本质为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均会呈现紫色,C正确;本试验用的是半透膜而不是生物膜,因此无法证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5.如图所示的a、b、c、d四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导致a和b、c和d形态存在差异的主要缘由相同B.c和d可用于视察质壁分别试验,而a和b不行以C.四种细胞均可用作视察有丝分裂的试验材料D.用纤维素酶处理这四种细胞,形态发生变更的是c、d【答案】D【解析】变形虫a和草履虫b属于不同种类的生物,二者形态存在的差异由不同的遗传物质确定,同一根尖上的根毛细胞c和分生组织细胞d遗传物质相同,形态上存在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d中不含大液泡,故不行以作为视察质壁分别的试验材料,B错误;根毛细胞c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c、d为植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去掉细胞壁后将呈球状,D正确。6.用打孔器制取簇新萝卜圆片若干,平均分为6组且每组重量为W1,再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材料,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并分别称重(W2)。其中W2-W1/W1,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浓度为0g/mL的一组,W2-W1=0B.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各组细胞的质壁分别程度在渐渐增大C.蔗糖溶液浓度为0.1g/mL的一组,植物细胞没有物质的跨膜运输D.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0.4g/mL时,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g/ml的一组,(W2-W1)/W1=0.04,故W2-W1≠0,A错误;由图可知,在蔗糖溶液浓度为0-0.12g/ml之间时,(W2-W1)/W1﹥0,细胞是吸水的,没有发生质壁分别,B错误。由图曲线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1g/mL左右时,W2-W1﹥0,细胞是吸水的,此时细胞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C错误;由图曲线可知,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0.4g/mL时,(W2-W1)/W1起先上升,但是此时并没有用清水处理,若原生质层没有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不会自动复原,所以此时原生质层已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的,D正确;选D。7.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更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试验起先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更C.试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D.试验结束时,甲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A、依据图示,试验起先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在渐渐加大,细胞在失水,故甲、乙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A正确。B、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放入乙溶液中时,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在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之前表现为质壁分别,后来随着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时,表现为质壁分别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由于有乙溶液溶质分子进入,浓度增大,B错误。C、试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水分子进出平衡,故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C正确。D、试验结束时,细胞液中的水进入甲、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液,故二者的浓度有所下降,D正确。8.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60mL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更状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若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3g/m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降低B.图乙表示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发生质壁分别,10min后发生质壁分别复原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实力最强D.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答案】B【解析】淀粉是多糖,分子质量远大于蔗糖,所以若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换为质量浓度为0.3g/m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降低,A正确;图乙表示的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10min内处于质壁分别状态,但从A点细胞的失水量起先削减,说明此时细胞已经起先吸水,到10min时,细胞已经处于复原的状态,B错误;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实力最强,C正确;分析图可知,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D正确。故选B。9.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浸润在肯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当平衡后,细胞仍保持活性状态,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可能吸水膨胀,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B.细胞可能吸水膨胀,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C.细胞可能未发生质壁分别,此时细胞液浓度肯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别,此时细胞液浓度肯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分析,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浸润在肯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若该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会吸水,体积略微膨胀,A正确;若该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别,B错误;细胞可能未发生质壁分别,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蔗糖溶液)浓度,C错误;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别,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10.细胞中的酶与代谢亲密相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一只U型管底部中心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视察右侧液面的变更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液面的变更状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 B.液面可能会始终上升至肯定高度后停止C.液面可能先下降后再上升至肯定高度停止 D.该试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答案】C【解析】半透膜不允许二糖通过,但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所以液面的变更状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A正确;假如半透膜不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所以液面可能会始终上升至肯定高度后停止,B正确;假如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所以液面可能先上升后再下降至肯定高度停止,C错误;二糖分别为蔗糖和麦芽糖,只加入麦芽糖酶溶液,所以该试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正确。11.将适量等长度等体积的相同土豆条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甲、乙、丙溶液中一段时间(甲溶液与丙溶液的溶质是同种物质),直至b时后,均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试验期间持续视察土豆条体积变更,并计算相对体积,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溶液中,丙浓度>乙浓度>甲浓度B.甲、乙、丙溶液的溶质均能进入土豆细胞C.甲溶液中土豆细胞液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渗透压D.放回低浓度溶液后,乙中土豆条的细胞质基质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甲与丙是同一种溶液,且丙溶液中细胞失水最快,且放到低浓度溶液中不能复原,说明丙溶液的浓度高于甲溶液,细胞过度失水导致不能吸水复原;甲、乙溶液中,土豆条起先失水的速率相等,说明两者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但是甲溶液中细胞自动吸水复原,说明甲溶液的溶质可以被细胞汲取;乙溶液中,土豆条放入低浓度溶液中才起先吸水,说明其溶质不能进入细胞。依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溶液的浓度小于丙溶液,而乙溶液的渗透压与甲溶液差不多,但是两者的浓度不太好比,A错误;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丙的溶质可以进入土豆细胞,而乙不行以,B错误;甲溶液中土豆细胞液渗透压起先小于外界溶液渗透压,后来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C错误;由于放回低浓度溶液后,乙溶液中的土豆发生质壁分别复原,因此乙中土豆条的细胞质基质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D正确。12.将水稻、番茄幼苗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O44-的培育液中,一段时间后,发觉番茄养分液中Mg2+、Ca2+浓度下降,而水稻培育液中Mg2+、Ca2+浓度上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培育液中Mg2+、Ca2+浓度上升,是水稻细胞外排离子的结果B.植物根成熟区细胞汲取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C.番茄与水稻相比,

其对Mg2+、Ca2+

须要量大,而对SiO44-须要量小D.此试验说明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汲取差异取决于培育液中离子的浓度【答案】C【解析】水稻培育液中Mg2+、Ca2+浓度上升,是水稻汲取Mg2+、Ca2+的速度小于汲取水的速度,的结果,A错误;植物根成熟区细胞汲取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一段时间后,水稻培育液中Mg2+与Ca2+浓度上升、SiO44-浓度降低,而番茄培育液中Mg2+与Ca2+浓度降低、SiO44-浓度上升,说明水稻汲取Mg2+与Ca2+量小于番茄汲取Mg2+与Ca2+量,水稻汲取SiO44-量大于番茄汲取SiO的量,即番茄与水稻相比,其对Mg2+、Ca2+须要量大,而对SiO44-须要量小,C正确;水稻和番茄对Mg2+、Ca2+、SiO44-离子的汲取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其汲取差异取决于根细胞膜上运输相应离子的载体数量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D错误。13.某同学为视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分别置于肯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和物质B溶液中,发生质壁分别后再置于蒸馏水中,试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更曲线Ⅰ、Ⅱ如图所示。相关推想正确的是A.a点前,有物质A和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B.a点前,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变更量相等C.b点前,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c点前,两组试验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两条曲线失水速率不同,可推想a点前,有水分子和物质A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缘由可能为A、B溶液浓度一样,但物质不同,导致A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细胞壁具有的伸缩性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不同,所以a点前失水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更量小于原生质体的体积变更量,B错误;b点前,处于失水状态,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C错误;置于蒸馏水中后,细胞渗透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限制,至c点时,液泡体积均达到最大,但在a点前有物质A进入到细胞内,故到达平衡时两组细胞液浓度不相等,D错误。14.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通过主动吸水实现质壁分别复原B.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出细胞的过程须要载体蛋白的参加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汲取K+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时Na+通过帮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A【解析】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通过渗透吸水实现质壁分别复原,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因此须要载体蛋白的参加,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汲取K+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通过无氧呼吸供应能量,C正确;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时,Na+内流,由于神经细胞中钠离子浓度低,神经元外钠离子浓度高,因此,Na+通过帮助扩散进入细胞,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15.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的试验如下图所示(起先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肯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试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A.漏斗中液面起先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接着上升,然后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和漏斗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答案】B【解析】长颈漏斗中加入蔗糖溶液,漏斗内溶液浓度比漏斗外溶液浓度高,故水通过猪膀胱膜进入漏斗中,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单糖分子增加,单糖分子透过猪膀胱膜的速度比水分子慢,故液面会先上升后下降,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加酶前后,由于蔗糖无法通过猪膀胱膜,故烧杯中均无法检测出蔗糖,C选项错误;加酶后,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能够通过猪膀胱膜,蔗糖酶无法通过猪膀胱膜,故烧杯中能够检测出葡萄糖和果糖,但不能检测出蔗糖酶,D选项错误。1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别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壁分别指植物细胞在肯定蔗糖溶液环境中,细胞质与细胞壁分别的现象B.用黑藻叶片进行试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试验现象的视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视察到的质壁分别程度可能不同D.用相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根尖有关的细胞,均可以发生质壁分别及自动复原【答案】C【解析】质壁分别指植物细胞在肯定蔗糖溶液环境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别的现象,A错误;用黑藻叶片进行试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试验现象的视察,B错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视察到的质壁分别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用相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根尖成熟区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别及自动复原,D错误。故选C。17.在视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及复原试验中,依次视察到如图甲、乙的二种状态,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细胞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乙→甲状态时,细胞液的吸水实力在持续增加C.要发生乙→甲的变更,必需将细胞置于清水中D.结构①的伸缩性强于②,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能自由通过结构①【答案】A【解析】由图示可知,甲状态时,水分子仍旧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正确;乙→甲变更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别复原,细胞液的吸水实力在持续降低,B错误;乙→甲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别复原,其变更的缘由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不肯定将细胞置于清水中,C错误;结构①的伸缩性弱于②,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能自由通过结构①,D错误。故选A。18.图表示某种试验状态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比照组和试验组都在同一个细胞先后进行,属于自身比照B.当该细胞停止质壁分别瞬时,⑥与⑦中溶液的浓度相等C.若⑥中的溶质可以被汲取,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自动复原D.处于⑤中的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各种细胞器不属于原生质层【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膜,⑤是细胞质,⑥是细胞外液,⑦是细胞液。图示细胞处于质壁分别状态,该细胞前后自身比照,无需额外设计比照试验,A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别的外因是细胞外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细胞失水,因此当该细胞停止质壁分别瞬时,⑥与⑦中溶液的浓度相等,B正确;若⑥中的溶质可以被汲取,会导致质壁分别后的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进而导致该细胞可能会发生自动复原,C正确;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因此处于⑤中的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各种细胞器都属于原生质层,D错误。19.“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取山丹丹花瓣细胞分别置于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更状况如图甲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所致B.若B溶液的浓度减小,则甲图曲线中b点左移C.甲图中a点细胞状态对应乙图中的①D.b时刻,B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B【解析】由甲图可知,放在A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放在B溶液中的细胞先失水后自动吸水。甲图中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溶质不同所致,B溶液中溶质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内,故细胞会发生质壁分别后的自动复原,A错误;若B溶液的浓度减小,细胞内外浓度差变小,细胞失水量会削减,复原原始状态所需的时间会缩短,故甲图曲线中b点左移,B正确;甲图中a点细胞处于质壁分别的状态,对应乙图中的②,C错误;b点后,细胞接着吸水,故b时刻时B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故选B。20.下图是植物水培生长系统的示意图,培育槽中放置了能产生小气泡的多孔固体作为气泡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气泡石用于保持溶液中氧的饱和状态,避开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B.养分液中的水和矿质元素足够时,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系细胞C.相比土壤种植,水培系统增加了植物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可利用性D.当养分液的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答案】B【解析】A、气泡石可以产生小气泡,从而保持溶液中氧的饱和状态,避开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矿质元素在养分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以主动运输方式被植物汲取,B错误;C、在土壤中,很多矿质离子会被吸附到土壤颗粒上,对于根系来说,水培系统增加了植物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可利用性,C正确;D、当养分液的浓度过高时,植物可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可能会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B。21.科学家们做过这样的试验:打算好含Ca2+和Mg2+和SiO44-的培育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育液中培育,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离子浓度变更不同,是由于番茄和水稻根细胞膜上相关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B.有些离子浓度超过初始浓度,说明根对离子的汲取与根对水的汲取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若将植物培育在缺Mg的培育液中,其他条件不变,则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左移D.若用显微镜视察浸润在该培育液中的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可能会视察到质壁分别和质壁分别自动复原现象【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水稻汲取水的相对速度比汲取Ca2+、Mg2+多,造成培育液中Ca2+、Mg2+

浓度上升;番茄汲取水的相对速度比汲取Si4+多,造成培育液中Si4+浓度上升。A、各种离子浓度变更不同,体现了根对离子的汲取具有选择性,这跟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不同的离子它们的载体不一样,A正确;B、在培育过程中,水稻选择性汲取离子,水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说明根对离子的汲取与根对水的汲取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B正确;C、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若将植物培育在缺Mg的培育液中,其他条件不变,则该植物的光补偿点右移,C错误;D、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大液泡,Ca2+和Mg2+和SiO44-可被细胞汲取进入细胞液,若用显微镜视察浸润在该培育液中的番茄根尖成熟区细胞,有可能会视察到质壁分别和质壁分别自动复原现象,D正确。22.如图表示培育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汲取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说明正确的是()A.曲线ab段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足够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汲取K+D.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答案】A【解析】左图为钾离子汲取速率随养分液中钾离子浓度变更的曲线,在肯定范围内随钾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大,到达b点之后,增加幅度减小,几乎不再增加,超过c点以后,又渐渐减慢;右图为钾离子汲取速率随养分液中氧气相对含量变更的曲线,在肯定范围内与氧气相对含量呈正相关,达到f点之后,可能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如载体蛋白数量等),因而其速率不再增加,。曲线ab段是随着养分液中K+浓度增加,K+汲取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足够,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bc段可能是载体数量是有限的,故A正确;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育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供应的实力削减导致;故B错误.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供应能量来汲取钾离子;故C错误.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育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育液中K+浓度;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23.正常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减小时,图1细胞膜上Na+/K+—ATP酶(结构A)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详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Na+外流属于被动运输B.图2中的甲侧为细胞质基质C.Na+/K+一ATP酶由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D.K+和Na+进出细胞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D【解析】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跑内,Na+移出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图2中乙侧为细胞质基质,B错误;Na+/K+-ATP酶位于细胞膜上,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错误;K+和Na+进出细胞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正确;故选D。24.将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视察洋葱表皮细胞汲取M的速率,结果如图。对结果的说明最合理的是A.细胞汲取M需载体蛋白的参加B.细胞汲取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细胞汲取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D.细胞汲取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答案】A【解析】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可能物质M的载体蛋白饱和,因此说明细胞汲取M需载体蛋白的参加,A正确;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汲取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M溶液浓度增加,细胞汲取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通入空气后不没有变更汲取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错误;故选A。25.下面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A.人体红细胞中K+汲取速率随O2浓度变更的状况B.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更的状况C.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更的状况D.质壁分别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实力【答案】B【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K+汲取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图不符,A错误;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渐渐增加,符合题图曲线,B正确;底物浓度为0时,反应速率也是0,因此曲线的起点应当是原点,与题图不符,C错误;细胞质壁分别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吸水实力渐渐减小,与题图不符,D错误;故选B。26.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中的结构③的排列式不同B.神经细胞去极化时Na+通过②进入细胞,且不须要ATPC.氧气进入细胞可用b表示,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淌性和不对称性D.将③包袱大分子药物,定向送入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性【答案】B【解析】③是磷脂双分子层,不同膜结构③的排列方式相同,A错误;Na离子通过②蛋白质进入细胞,此过程为帮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①为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b表示从细胞中出来,C错误;将③包袱大分子药物,定向送入靶细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淌性,D错误。27.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根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溶胶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溶胶中酶的损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C.该载体蛋白导致细胞的吸水实力减弱D.该载体蛋白导致植物的耐盐性提高【答案】C【解析】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主动运输的方式就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加细胞的吸水实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28.重金属Cd2+是剧毒环境污染物,土壤中的Cd2+会影响植物的多种生理过程。某同学探讨Cd2+污染对香椿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d2+对香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B.Cd2+对香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趋势与蒸腾速率、气孔开度的变更一样C.当Cd2+处理浓度大于2mg/kg时,因气孔开度下降而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D.随Cd2+浓度增大,导致2和10mg/kg组胞间CO2浓度低的干脆缘由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Cd2+对香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A正确;图中可以看出,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放度的图像均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B正确;当Cd2+处理浓度大于2mg/kg时,图中可以看出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不降低,意味着因气孔开度下降与净光合速率下降无关,C错误;2和10mg/kg组胞间CO2低的缘由分别是蒸腾速率过高和外界环境溶液浓度过高,D正确。29.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C.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须要载体和能量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A.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均为帮助扩散,故A错误;B.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故B正确;C.帮助扩散不须要载体,故C错误;D.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体现的是细胞膜的流淌性,故D错误。30.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O2含量变更对小肠上皮细胞汲取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是细胞膜的外侧B.图二说明K+的汲取方式是主动运输C.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行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D.图二中K+汲取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答案】D【解析】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有多糖,多糖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说明上侧为是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据图二曲线可知,起先随O2含量增多,呼吸速率加快,供应能量增多,K+汲取速率增大,随后O2含量接着增多,K+汲取速率受载体数量限制,不再增大,说明K+的汲取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为主动运输方式汲取,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汲取葡萄糖是帮助扩散,故该细胞不行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C正确;图二中K+汲取速率不再增加时,氧气含量还在接着增加,故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不是氧气含量,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31.医学探讨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突触前膜B.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淌性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结合后,将导致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突触小泡与①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①是突触前膜,A正确;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能分解而积累,B正确;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淌性,C正确;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突触后膜神经元细胞Y兴奋,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故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3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汲取物质须要消耗能量B.蛋白酶的分泌依靠于生物膜的流淌性C.乙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答案】D【解析】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汲取物质须要载体、须要消耗能量,A正确;蛋白酶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依靠于细胞膜的流淌性,B正确;乙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原体、有害的物质也可以进入细胞膜,D错误;故选D。33.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下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靠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汲取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载体蛋白2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整有关D.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只具有运输功能能【答案】D【解析】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汲取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载体蛋白2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整有关,C正确;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催化功能和调整功能,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4.正常土壤的土壤液盐分含量约为2g.kg-1,盐碱化越高的土壤,土壤液盐分含量越高。土地盐碱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选育耐盐作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某探讨小组将A、B两个品种的小麦植株各均分为3组,试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光照等其他培育条件相同且相宜)。组别一二三四五六小麦品种AAABBB土壤液盐分含量/(g.kg-1)258258CO2汲取速率/(umol·m·-2·s-1)24.423.317.326.123.016.6(l)随着土壤液盐分含量的上升,两品种小麦汲取CO2的速率均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验环境下,___(填“A”或“B”)品种小麦更耐盐,缘由是_________(3)依据本试验,____(填“能”或“不能”)推断在盐分含量为8g.kg-1的土壤中,每天光照10小时,A品种小麦的粮食产量更高,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土壤液盐分含量上升,根系吸水削减,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所以CO2汲取速率降低A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A品种净光合速率(CO2汲取速率)降低的幅度较小不能A品种小麦试验条件下CO2汲取速率较高,但两个品种小麦的呼吸速率未知,无法推断【解析】(l)两个品种的小麦随着土壤液盐分含量的上升,根系吸水削减,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所以CO2汲取速率降低。(2)试验环境下,随着土壤液盐分含量上升,B品种二氧化碳汲取速率下降幅度更大,故A品种小麦更耐盐。(3)本试验中,在盐分含量为8g.kg-1的土壤中,A品种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为17.3umol·m·-2·s-1,B品种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为16.6umol·m·-2·s-1,由于呼吸速率未知,不能确定每天光照10小时,哪个品种的粮食产量更高。2.洋葱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洋葱由管状叶、鳞茎等组成,管状叶呈圆筒形、暗绿色;洋葱的鳞茎(由鳞片组成)呈椭球形,外表皮多为紫红色。请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视察到如图2、图3两个视野,其选择的试验材料分别为洋葱的_____、________(部位),其中具有细胞活性的是图_____的材料。(2)一段时间后,显微镜视野中的图3变成了图4。分析可能的缘由有:①用引流法在载玻片上加入________,变更了环境溶液的浓度,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②环境溶液运用的是硝酸钾溶液,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洋葱的鳞茎中可以储存大量养分物质,为探究其养分物质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请写出简要的试验思路并表明对试验结果的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根尖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3清水质壁分别复原(或渗透吸水)硝酸钾进入植物细胞液,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别自动复原将白色的洋葱鳞片捣碎榨汁,再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还原糖【解析】(1)图2视野中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因此选择的试验材料为洋葱的根尖,该洋葱的根尖细胞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解离环节就已经死亡。图3视野内的细胞处于质壁分别状态,而且原生质层的颜色较深,说明选择的试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别,因此图3的材料具有细胞活性。(2)一段时间后,显微镜视野中的图3变成了图4,即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别复原,说明此时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分析可能的缘由有:①用引流法在载玻片上加入清水,使环境溶液的浓度降低,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渗透吸水,发生了质壁分别复原。②环境溶液运用的是硝酸钾溶液,由于硝酸钾进入植物细胞液,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至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别自动复原。(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为探究洋葱的鳞茎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可将白色的洋葱鳞片捣碎榨汁,再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还原糖。3.某探讨小组为探究质壁分别进行如下操作。依据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步骤一: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在显微镜下视察发生质壁分别;步骤二:将肯定量蔗糖加入30%的蔗糖溶液中使其浓度达到50%,一段时间,在显微镜下视察发觉发生质壁分别的程度;步骤三:将步骤二中视察结束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视察细胞。(1)在步骤一中,试验相宜用显微镜的_____(填“低”或“高”)倍物镜,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作为试验材料的缘由分别为_____。(2)在步骤二中,视察到的结果是:质壁分别程度_____,在该过程中水分子穿膜速率_____(填“上升”或“下降”),缘由是_____。(3)在步骤三中若视察到的细胞质壁分别没有复原,则缘由可能是_____。【答案】低液泡中含有色素,便于视察加深下降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试剂浓度过高,细胞会过度失水而死亡,无法复原【解析】(1)在步骤一中,试验相宜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作为试验材料的缘由分别为其液泡中含有色素,便于视察。(2)将肯定量蔗糖加入30%的蔗糖溶液中使其浓度达到50%,一段时间,在显微镜下视察发觉发生质壁分别的程度加深,在该过程中水分子穿膜速率下降,缘由是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3)在步骤三中若视察到的细胞质壁分别没有复原,则缘由可能是试剂浓度过高,细胞会过度失水而死亡,无法复原。4.某同学为探究不同物质及浓度对洋葱表皮细胞失水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试验。请回答:步骤1配制具有肯定浓度梯度的蔗糖和氯化钠溶液各10mL,分别加入培育皿中,加盖、编号。步骤2从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的相同部位撕取外表皮若干,快速分别投入到上述培育皿中,使其完全浸入溶液,浸泡10min。步骤3依次取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视察并拍照。步骤4统计照片中细胞总数及质壁分别细胞数,计算质壁分别细胞占比,结果如图。(1)步骤1中培育皿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步骤3中制作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心滴加1~2滴________。(2)试验表明,当两种溶液的浓度低于0.2mol·L-1时,洋葱表皮细胞几乎不发生质壁分别,缘由是____________。在0.4mol·L-1蔗糖溶液中大约只有20%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别,同一表皮的细胞质壁分别不同步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试验结果分析,0.6mol·L-1NaCl溶液的渗透压比0.6mol·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________。(4)在“视察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及复原试验”中,一般认为使材料中50%左右的细胞发生质壁分别的溶液浓度为志向试验浓度,因为用该浓度溶液进行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选用0.35mol·L-1NaCl溶液进行试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防止水分蒸发,引起溶液浓度变更相应培育皿中的溶液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存在差异高既能保证视察到质壁分别现象,又不至于细胞内失水过多而影响其复原试验操作中NaCl溶液浓度难免发生变更,从而导致质壁分别细胞占比发生较大变更【解析】(1)步骤1中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引起溶液浓度变更,故培育皿加盖。步骤3中制作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心滴加1~2滴相应培育皿中的溶液,削减对试验影响。(2)试验表明,当两种溶液的浓度低于0.2mol·L-1时,洋葱表皮细胞几乎不发生质壁分别,是因为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水。由于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存在差异,故在0.4mol·L-1蔗糖溶液中大约只有20%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别。(3)相同的浓度的物质,分子量小的分子数较多,故0.6mol·L-1NaCl溶液的渗透压比0.6mol·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高。(4)在“视察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及复原试验”中,一般认为使材料中50%左右的细胞发生质壁分别的溶液浓度为志向试验浓度,因为用该浓度溶液进行试验既能保证视察到质壁分别现象,又不至于细胞内失水过多而影响其复原;不宜选用0.35mol·L-1NaCl溶液进行试验的理由是试验操作中NaCl溶液浓度难免发生变更,从而导致质壁分别细胞占比发生较大变更。5.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更曲线(O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胀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依据图示可知,稀释猪的红细胞时应选用浓度为_____mmol/L的NaCl溶液.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内容物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血影”,则“血影”的主要成分是_____.(2)分析如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甲的吸水实力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乙,缘由是_____.(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觉红细胞吸水胀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缘由可能是_____.【答案】150蛋白质和磷脂小于红细胞甲失水量少,细胞液渗透压较低,细胞吸水实力较弱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解析】(1)依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在低渗透溶液中,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内容物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血影”,依据红细胞的结构可知,“血影“主要是细胞膜,因此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2)分析图,B点的NaCl的溶液浓度高,因此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液渗透压较高,因此细胞吸水实力较强。(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觉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缘由可能是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6.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面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核膜的基本支架成分是在____________(填细胞器)中合成的。线粒体中可合成ATP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干脆影响了_______________的跨核孔运输,最终达到抑制细胞生长的效果。该类物质进出细胞核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2)物质进出核孔具有选择性,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__________________A.RNA聚合酶B.ATP合成酶C.核糖体蛋白D.ATP水解酶(3)下列生理过程可能受二甲双胍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A.细胞分裂B.转录RNAC.分泌蛋白质D.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转化为无活性RagC(4)图中物质ACAD10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效果为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答案】内质网线粒体基质和内膜无活性和激活型RagC0ACDABC抑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粒体的功能及跨膜运输的有关学问。据图分析可知,无活性RagC运进细胞核和激活型RagC运出细胞核都要消耗ATP,无活性和激活型RagC的相互转化不须要ATP;激活型RagC促进mTORC1在核膜传递信息,使核内SKN1受到抑制,不激活ACAD10,细胞就正常生长。(1)核膜的基本支架成分是磷脂分子,属于脂质,脂质在内质网中合成。线粒体中基质和内膜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其次、三阶段,都可合成ATP;据图分析,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ATP合成大量削减,无活性和激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都须要ATP功能,故干脆影响了无活性和激活型RagC的跨核孔运输,最终达到抑制细胞生长的效果。该类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无需经过核膜,故经过0层生物膜;(2)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促进转录,核糖体蛋白进入细胞核,参加核糖体组装,细胞核有须要消耗能量的活动,故要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放能,这些蛋白质类的大分子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细胞核内不能合成ATP,ATP合成酶无需进入细胞核,故选ACD;(3)由于“二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所以细胞分裂、RNA转录、分泌蛋白运输等这些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都受到影响,由图示可知,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转化为无活性RagC不消耗ATP,故选:ABC;(4)据分析可知,假如细胞质中无激活型RagC,就会激活细胞核中物质ACAD10,抑制细胞生长。7.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探讨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将分别的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水渗入到红细胞内部,红细胞膨胀、裂开,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所得到的红细胞质膜具有很大的变形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当红细胞的内容物渗漏之后,质膜可以重新封闭起来形成红细胞血影,其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A~F代表不同的蛋白质)(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方式排出Na+汲取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2)探讨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结果如下表:试验处理蛋白质种类处理后红细胞血影的形态ABCDEF试剂甲处理后++++--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还能保持注:“+”表示有,“-”表示无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中,使细胞膜裂开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想,对维持红细胞血影的形态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填字母)。(3)探讨发觉,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亲密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上升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