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分层作业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24·衢州高一检测)中国古代某皇帝宣布废除中书省,原属中书省的六部归皇帝干脆管理。百官之首分散为各部的长官尚书,权力得以分散。据此推断该皇帝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帝【解析】选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三省之一,故A错误;依据所学,宋代设置中书门下,长官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故B错误;依据材料“宣布废除中书省”“六部归皇帝干脆管理”,结合所学,明代朱元璋废丞相,权归六部,故C正确;依据所学,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参加军务处理,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帮助皇帝处理军政事务,故D错误。【补偿训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解析】选D。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故选D。2.(2024·北京合格考)下边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依据辞条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 ()官署名。明代始设。洪武十五年,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殿、东阁各高校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帮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A.礼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解析】选C。依据“明代始设”“帮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结合所学学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阁臣帮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故C正确。3.“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解析】选B。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渐渐加大,故B正确。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错误;明朝中后期皇权渐渐加强,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D错误。【补偿训练】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朝内阁 ()A.限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选C。由“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可知,明朝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但是国家决策权依旧是驾驭在皇帝手中,故选C。4.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审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肯定制衡色调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解析】选B。依据材料“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审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内阁都在肯定程度上对皇帝有所约束,故B正确。5.(2024·北京学业考)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更。下图所示机构产生的影响是 ()A.中心对地方限制减弱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南书房参加机要事务D.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解析】选B。图中所示机构为军机处,它标记着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B正确。【补偿训练】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解析】选D。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刚好给皇帝传达信息,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限制的强化。【深化点拨】军机处的设置,既绕过内阁,也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总揽了中心机构的大权,但事实上,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诏令”,并无实权,权力都被皇帝集中到自己手中。6.“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更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细致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B.依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解析】选B。“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细致看”强调军机大臣依据皇帝旨意拟发谕旨,故选B。【补偿训练】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长,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同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长”可知该材料的主要观点为君权是贵族、官吏政治经济特权的来源,是对专制主义下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反映,故B正确。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加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实行了怎样的措施?他们所实行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2)依据材料二,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缘由是什么?(6分)【解析】第(1)题干脆依据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第(2)题提取材料二信息“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得出结论。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中朝”,剥夺丞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院等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减弱,皇权加强。(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丞相权力过大,会危及君主统治。(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干脆目的是 ()A.加强中心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解析】选B。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干脆目的是使六部干脆对皇帝负责,强化君主专制,故选B。2.(2024·全国卷Ⅰ)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渐渐演化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更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减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心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选B。由“直属六部”“演化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削减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地方权力,提高效率,故B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地方行政权力和减弱六部的权限,故A、C错误;明代中心集权不断加强,设立巡抚无法体现缓解中心与地方的对立,故D错误。3.(2024·驻马店高一检测)《明史·职官志》概述内阁高校士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这说明内阁 ()A.减轻了皇帝的负担B.在官品上没有固定级别C.实际权力并不亚于宰相D.对宦官专权构成制约【解析】选A。据材料“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可知内阁具有票拟的权力,减轻了皇帝的负担,故A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内阁的权力,而不是强调内阁的级别,故B错误;依所学,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国家行政机构,故C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内阁的职能,而不是强调对宦官的制约,故D错误。4.明朝阁臣制取代了宰相制,后期的阁臣实际权力特别大,被史学家称为“有相权而无相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阁臣是皇帝的政治秘书B.阁臣位极人臣,地位极高C.皇权旁落,阁臣越权越位D.君主专制制度自身的弊端【解析】选D。明朝内阁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旨意而定,因此出现题干所述现象的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本身的弊端,故D与题意相符。5.《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减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解析】选D。内阁权力的减弱主要是由于南书房和其后军机处的设置,所以选D。6.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 B.职官简练,事务悠闲C.理政人员素养低下 D.重视保密,较为封闭【解析】选D。A表述不符合史实,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故A错误;B表述中事务悠闲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C表述与题目中“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不符,属于主观臆测,故C错误;D表述与题目中“有官无吏”“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相符,故D正确。7.“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美丽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提高了中心政府的行政效率B.驾驭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肯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廷寄”过程中军机处将皇帝的密信干脆寄给相应大臣,削减了其中的一些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正确。军机处没有驾驭决策权,其仅具有皇帝的顾问职能,故B错误;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专制皇权,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机处与其他机构分权制衡,故D错误。8.(2024·银川高一检测)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更反映了 ()A.官僚机制运转更加敏捷B.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C.地方自主权力得到加强D.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解析】选D。依据题意,并未牵涉官僚体制的敏捷变动和运转,故A错误;B表述属于主观臆断,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依据题目中“皇帝临时派出”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权力的不断把控,故C错误;依据题目中“权限相对较小”“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得出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故D正确。【拓展延长】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2)加强思想限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3)改革中心机构。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元朝设中书省,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心机构的改革都听从于专制君权的须要。(4)注意选拔官吏。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育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途径。(5)加强对地方的限制。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地方设三司等。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材料二艺祖(宋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化历程。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一演化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更,概括其趋势。(12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晋至唐、宋代、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涉外公证讲座》课件
- 四川民族学院《文学风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海洋大学《景观建筑与外部环境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质量检测试题三(5月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灌云县高中名校2025年高三延长假期综合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丹东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2月份自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 昔阳县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测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25年初三五月份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文史类)试题含解析
- 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英语I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高考考前最后一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防伪包装技术
- X互联网公司WLAN无线网络优化方案全解
- 圆柱钢模计算书
- 合成宝石特征x
- 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 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模板(共22页)
- 隧道工程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实用教案
-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考试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真题
- 得力打卡机破解Excel工作表保护密码4页
- 炭阳极焙烧炉7室运行实践
- 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