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期,天津海河上的一句话火遍全国——“生存一分钟,快乐60秒”。什么是快乐,我们又如何获得快乐,这些问题简单又深奥。一心向学的颜回是快乐的,泛舟赤壁的苏轼是快乐的;有的在人间烟火中找寻快乐,有的将快乐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快乐,如何收获快乐?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牵手现代科技演绎出迷人的“中国式浪漫”:“良渚少女”与当代少年穿越时空同频共舞,秋分与桂花、水与潮、宋韵与诗词三组文化元素在体育场中央循环映现,激光投影与镶嵌着梅兰竹菊图案的国家名称花窗交相辉映……一场开幕式将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彰显无余,也将文化交流的影响推向世界各方。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央视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河南卫视舞蹈《洛神水赋》《唐宫夜宴》的各地巡演,各地博物馆开发的科技赋能的展览项目和文创产品,它们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正在越来越蓬勃地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行为或经历吗?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与此相关的作文。要求:(1)联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与“自知”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人说,“知人”很重要,我们要学会认识人心,辨别人品;有人说“自知”很重要,我们要认清自己,客观看待自己;还有人说“自知”比“知人”更重要,只有“自知”,才能更好地“知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哲学家庄子的主要观点之一,意思是人既要能得心应手地利用外物,又要保持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庄子的这一思想也是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保持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指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天津市东丽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12月测试语文试卷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乘组虽然平均年龄最大,但飞行本领依然保持青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年轻并不完全与年龄相关,保持少年感,不向命运妥协,敢拼、敢闯、敢为人先。心若不老,生命便永远年轻。你对以上两则材料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敢做鲲鹏,追求大乐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别,远大于人种的差别。细察人们对快乐的追求可知,人与人悲欢,竟是如此之不同,如同鸱鸟食腐鼠烂肉而乐,鹓鶵食练食醴泉方欢;燕雀笑话大鹏之自讨苦吃,而以于草莽之间飞腾跳跃为乐;大鹏鄙视燕雀之鄙陋浅薄,而以于云霄之上攀飞腾跃为乐。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立志成为新时代的鹓鶵大鹏,以持守高洁为快乐,以实现远大理想为愉悦。并不是说追求浅层次快乐就是可鄙的。快乐有不同的层次。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都应该得到尊重,都应该获得满足,因这些需求获得满足而收获的快乐,也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但是,首先,我们应明白,浅层次的快乐虽然也值得尊重,但如果永远只满足于浅层次的快乐,就会成为站不起来的人,永远匍匐在地面上。其次,我们尤其应该知道,不能因为我们享受、迷恋于浅层次的快乐,就像鸱鸟、鹓鶵那样沾沾自喜。沾沾自喜也就罢了,甚至还要笑话、嘲笑崇高,这就可怜、可鄙了。郁达夫在悼念以振兴家国为乐的鲁迅先生时曾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如果不能与有追求的人共舞,至少要学会鼓掌;如果不能鼓掌,至少不能喝倒彩。放眼当下,中华民族面临大机遇,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但也应看到,我们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途中有急流暗礁,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我辈中国青年,更应该敢立大志、敢求大功,追求高层次的快乐,把自己的快乐与建设我们的国家、复兴我们的民族统一起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以家国繁荣为乐,家国必然走向兴盛。我们国家重新崛起的过程,正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追求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大快乐的过程。青年周恩来,追求大快乐,把读书之乐与中华民族之崛起统一起来;青年鲁迅,追求大快乐,把写作之乐与改造国民性以求塑造新人结合起来。他们就是以攀腾云霄为乐的大鹏,他们就是以饮食醴泉练食为乐的鹓鶵。有大志向,方有大作为;有大情怀,方有大快乐。生活在伟大时代,就不要辜负时代的馈赠。当代青年,不应匍匐在地上,而应树立大志向,拥有大情怀,追求大快乐,从而让我们的国家,既有人间烟火气,人烟阜盛;又展繁盛大国姿,国富民强。愿我辈青年,争做鲲鹏,追求不同凡响之大乐,建立不同凡响之大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以“生存一分钟,快乐60秒”引出话题。这句话实际上是号召大家要在生活中追求快乐、营造快乐。材料由此提出问题:什么是快乐?如何获得快乐?这是引导考生去思考“快乐”的内涵和外延,思考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快乐;也是在引导考生思考获取真正的“快乐”的途径。最后,材料列举了颜回的快乐、苏轼的快乐,提到了与人间烟火相关的快乐、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快乐。这实际上是向考生展示了快乐的外延,帮助考生打开思路。题干部分提出写作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快乐,如何收获快乐?”整体看来,本命题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快乐”有不同的层次,追求“快乐”有不同的途径,新时代的青年应树立怎样的“快乐”观,应以怎样的方式去追求“快乐”。写作时,要注意对“快乐”这一概念进行深入辨析。“快乐”有不同层次:有低级趣味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有精神生活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有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带来的快乐。有了对概念的精准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辩证分析如何取舍。浅层次的快乐,容易收获,但带来的往往是短暂的感官愉悦,不能给人以持久深广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可感;深层次的快乐,难以获取,但带来的往往是持久的精神满足,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灵魂的安顿。生活中,对浅层次快乐的追求,可以有,但要取之有道;对深层次快乐的追求,必须有,要取之循理。立意:1.享受人间烟火之快乐,不忘世外高致之愉悦。2.振兴家国,人间大乐。3.别有快乐在红尘之外。4.箪食瓢饮不妨精神愉悦。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例举了亚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诸多精彩表演,材料进一步点明这些表演的意义,彰显了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也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材料由亚运会进一步联想引申,例举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取得了经济效益,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从材料可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在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对待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了把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独特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现代理念和现代方法,不断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诗题要求写一篇与传统和科技相结合的相关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参与或欣赏过的成功案例,在此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这类现象的看法。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守传统文化之正,创当代文化之新。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在传统文化中萃取精华加以保护传承,是当代文化形成的必经之路;二、创新发展,与时代相结合,是传统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三、作为新时代弄潮儿,我们也应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的浪花。立意:1.创新与传统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2.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美丽“邂逅”。3.传统与现代,彰显科技力量。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知人智自知明,人己两知方大成“学愈进而愈古,义愈推而愈高”,人生成败之义,盛衰兴亡之机都在历史的一言一说,一笔一画之中传承和熔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齐桓九合诸侯之霸业已经转眼成空,唯鲍叔知人知己之德备受推崇。道德的完满不是一味的谦让,而是能够恰如其分地使别人与自己悉得其所,不嫉贤而进谗,不自弃而退隐。“知人”与“知己”互相投射,成就了具有无穷意蕴的处世智慧。仅此一点,鲍叔便值得千年之后的喝彩!“认识你自己”,德尔斐的神谕宛如一缕灵动的清风,吹开了哲学的大门。静言思之,理固宜然,对自己清楚的定位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成全,实际上亦是在自我价值实现道路上的棋高一着。试想,假如鲍叔顾盼自雄,偏要一肩担起天下之大,不仅难成一匡天下,挥戈退日之大业,自身也“举鼎而绝膑”,受后人奚落讥笑。再观鲍叔之举,一人进而四海怀化,一身退而褒扬万古,“六根清净方为稻,退后原来是向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知人与知己融于一人之身,则明智矣,则行无过矣,则渐入大成之境矣!高山仰止,方起凌绝顶之意;景行行止,更待法先贤之人。“人己两知”的处世智慧,一如奔腾的江水,顺之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逆之则“折戟沉沙樯倾楫摧”。且看纸上谈兵如赵括者不知人且不知己,赵倚叠如山之收藏,一旦之间尽归秦人;且看锁国迷醉如晚清政府者知己而不知人,终致山河破碎巨舰横江;且看亦步亦趋如邯郸学步者知人而不知己,“丢其故步,匍匐而归”。可见,“知人”与“知己”好比一撇一捺,捺是撇的支撑,撇是捺的依靠,一撇一捺方能撑一个英气勃发的“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厚古薄今是人之通病,不可否认,精致利己主义是面透镜,会矮化崇高、放大焦虑。然而我却幸运于这样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历史穿透力与时代使命感一经碰撞,就掠扰卷涌的流云,鼓动疾驰的飚风。自知力不如前的“铁榔头”,推毂后进,助推女排姑娘们连战连捷;抗疫的战场上,逆行者们各司其职,为世界献出了中国方案。诸位,“飐飐轻舟随浪起,何不畏?从来惯作风波计”,千年之前鲍叔荐管仲,成就了齐桓之治,如今的我们若能牢记“己欲立而立人”之教诲,融“知人”与“知己”为一,自然是合金铸剑别有锋芒。这正是:知人者智兮自知者明,人己两知兮方致大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老子》的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然后提出人们对于“知人”“自知”的不同认知。其实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对待世界和如何对待自己,写作重点是对待世界和对待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具体来看,老子的名言同时强调了“自知”和“知人”的重要作用,所谓“自知”,即自我认知,明晓自我的能力、理想、成就,认知本人的优缺点等;而“知人”则是指知晓朋友、下属、上司、对手、敌人等的为人秉性、生活习性、作风习惯、才能特长等。“自知”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与准确定位,体现人的“个体性”,是自我价值认同和实现的前提。“知人”是对他人的理性认识,体现人的“社会性”,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知人”,是为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为了交流情感、互相扶持;是为了因才施用,人尽其才;是为了得到赏识,以发挥才能;也可以是为了抓其弱点,攻其不善,进而超越对手、战胜敌人,保存、壮大本人。“自知”则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以事为鉴;“知人”应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知其性。考生可在“自知”和“知人”中任选其一进行构思,也可从“知人与自知”的关系入手,辩证地看待二者的作用:不知人也不自知,知人而不自知,自知而不知人,知人而自知,自知是为了更好地知人等。行文思路上,以“知人兼自知”为例,全文可采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观点,自知知人方大成。然后从“知人者智”的角度进行论述,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其实发展非常重要,可联系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以此才能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以例证和引证为主;从“自知者明”的角度论述,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通过审视自己去探索人性的优缺点,可用对比论证,发现自己的优点容易,认识自己的缺点较难,而知道自身不足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如爱听赞美,不听忠言,追求形式重于实质等。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人己两知才能更好地发展完善自己。立意:1.人贵在自知。2.知人者智。3.知己知彼,百战百胜。4.不求知己,但求己知。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心灵的瓦尔登湖在现代社会的物欲洪流中,如何保持一颗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成为追求平衡与和谐的关键。漫步繁华的世界,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名言“物物而不物于物”让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在这部作品中,梭罗描述了他如何离开喧嚣的都市,来到瓦尔登湖畔寻求心灵的宁静,通过亲身实践教导人们如何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自由和纯净。在梭罗的瓦尔登湖畔,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聆听大自然的呼唤,享受心灵的宁静。这种生活态度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庄子,他们都在告诉人们,物质固然重要,但心灵的自由和纯净更为可贵。然而,岁月流逝,我们在社会诱惑中长大,心灵被物欲填满,开始变得焦虑不安。为了追求物质财富,我们拼尽全力,甚至不惜牺牲亲情、友谊和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纯真,失去了宁静,失去了庄子所说的那种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我们可曾想过,生命中真正宝贵的,并非金钱和物质,而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如亲情、友谊、梦想和快乐。当我们为了物质而疲于奔命时,是否已忘却了这些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应学会超脱物质的束缚,寻找心灵的瓦尔登湖。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美好,用心感受亲情的温暖、友谊的真挚和梦想的激情。如此,我们才能重新拥有那份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让心灵回归宁静与和谐。让我们学会放下沉重的包袱,回归简单的生活,寻找心灵的瓦尔登湖。在那里,我们将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重新拥有庄子那般超脱的心境。那时,我们将不再被物质所累,而是真正成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时常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找到生命的真谛,实现心灵的升华。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里,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美好,让心灵回归瓦尔登湖的清澈与宁静。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忘初心,珍惜那些真正宝贵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心灵的和谐与平衡,成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人。那时,我们将拥有最美的风景,那就是心灵的瓦尔登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里有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大意是,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会受到牵累呢!庄子的这句话既没有否定“物物”,也没有一味强调“不物于物”。既能得心应手地“物物”,又能保持“不物于物”的心境,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人可以以的“物”与日俱增,“物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物于物”的人也日益增多。“物”本来就是用来“物”的,人要主导、驾驭、使用“物”,而不是被“物”所“物”、所“累”、所“役”。如果“物于物”,“物”反而成了负担、累赘,人也就成了“物”的“奴”。心为物役,是一件可悲的事。作文应该体现对这句话的思考,既能很好地“物物”,享受“物”带来的便利、乐趣,又能“不物于物”,摆脱对物的过度依赖,追求心灵的自由,才能不为“物役”,超然“物外”。写作时可以分别阐述当今时代应学会“物物”,如此可能会事半功倍;当然不能过于依赖于“物”,要学会不为物役、不为物累。具体论述时要重点阐述“如何做”,尤其是“不物与物”,应该将“物”的概念具体化,如功名利禄是“物”,骄奢淫逸、弄权贪赃则是“物于物”。古今中外,物噬主、钱吃人、人为物役的事例不胜枚举,被名缰利锁捆绑、被欲望蒙着眼睛、被权力牵着鼻子、被“孔方兄”抽打着推磨的人何其多也,被所谓的“功劳簿”绊倒、被享乐主义吞噬、被奢靡之风吹翻的悲剧也频频上演。兴亡更替、沉浮载覆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不忘初心,不物于物,方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立意:1.物物是能力,不物于物是智慧。2.不为物役,作心灵的主人。3.不为外物羁绊,方得自在人生。天津市东丽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12月测试语文试卷【答案】例文:怀少年心,逐赤子梦在岁月的长河中,人的心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衰退,而是变得更加成熟和敏锐。正如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所言,“我们乘组虽然平均年龄最大,但飞行本领依然保持青春。”他们正是怀少年心,逐赤子梦,成为我辈青年学习的榜样。

怀少年心,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少年心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对挑战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种勇敢和无畏,正是少年心的重要体现。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勇往直前。

逐赤子梦,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行动。赤子梦是心中的理想和追求,是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它代表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望,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正如乔布斯所说:“你的工作将填满你生活的大部分,唯一的方式做出真正伟大的工作就是热爱你所做的。”这种热爱和追求,正是逐赤子梦的核心。

怀少年心,逐赤子梦,要明确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梦想,可以是一个理想,也可以是一个愿望。只有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有动力去追求和努力。如古人所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确的的目标可以激发我们的积极性,增强我们的动力。

怀少年心,逐赤子梦,要持续学习和成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少年的心态,才能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古人云:“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