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分离、提纯、检验、鉴别
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徐州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蚕丝与羊毛:取样,灼烧,闻气味
B.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将气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点燃
C.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生成
D.分离氯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获得二氧化锦: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2023秋•呼兰区校级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方法
A氯化钾二氧化铳溶解、过滤、洗涤、
干燥
B水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锦、过滤
取滤液
C二氧化碳氮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干
燥
D氧气二氧化硫在气体中使硫燃烧
A.AB.BC.CD.D
3.(2023秋•大观区校级期末)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选项物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CO2(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Fe(Cu)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过
滤
CCaO(CaCO3)高温煨烧
DMnO2(KC1)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
4.(2024•乳山市二模)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和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为除去可溶性杂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适量
过量过量
除去难溶性杂质NaOH溶液射Na2cQ;溶咚
步骤②>
的食盐水步骤①
A.步骤①和②的顺序不能颠倒
B.步骤③中的操作是过滤
C.步骤③中所得沉淀的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D.步骤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5.(2023秋•慈利县期末)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
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酒精和水闻气味
B分离锌粉和铜粉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
KC1固体干燥
D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
察是否变浑浊
A.AB.BC.CD.D
(2023秋•高新区期末)下列实验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先加足量的水、然后过滤
CaCO3
B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
KC1固体涤滤渣、干燥
C除去CO2中少量的co在氧气中点燃
D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味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
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A.AB.BC.CD.D
7.(2023秋•长治期末)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操作n:量取水
称量_—虐逑〜蒸特弛》称量
粗盐价斛,过滤-1"发精盐
滤渣
操作I操作出操作IV操作V操作VI
A.操作I在称量粗盐时,应将粗盐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操作III过程应不断搅拌,增大粗盐的溶解度
C.操作IV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V过程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8.(2024•内蒙古)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NaCl中的CaC12加水溶解,通入适量CO2
B鉴别酒精和水观察颜色
C除去CaCO3中少量CaO高温燃烧
D鉴另!JCuSO4溶液和Cu(NO3)2溶液取样,分别滴加BaC12溶液
A.AB.BC.CD.D
9.(2024•海陵区校级模拟)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
是()
实验内容实验设计
A鉴别NH3、SO2气体分别伸入湿润的pH试纸
B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0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HC1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
NaOH溶液
D除去KC1固体中的杂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
CaCO3燥
A.AB.BC.CD.D
10.(2023秋•东阿县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另ijCaCO3、NaCl、NH4NO3加水溶解,观察溶解和温度
粉末的变化情况
B检验CO2中混有的HC1气体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HC1
C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加入足量稀盐酸
铁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滴加适量Ca(OH)2溶液至
Na2c03无沉淀产生,过滤
A.AB.BC.CD.D
11.(2024•滨州模拟)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Cl
B.Na+、H+、NO?CO;-
-
c-NH;、K+、QH>SOj
D.Ag+、Mg2+、N0->Cl
12.(2024•安源区二模)在下列溶液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Cu+;H+;K+;NQ-
B.Ag+;Na+;Cl-;SQ2-
C.H+;Na+;Ba2+;OH
D.K+;Ba2+;SQ2~;OH
13.(2023秋•丰城市校级期末)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Na+的无色透明溶液中:Fe3+>K\SOrNO3
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soj、cr
C.使酚酗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Mg2+、皿;、soj、cr
D.含有大量的硝酸领的溶液中:Na+、K+、HCQ->SQ2-
14.(2023秋•井陵县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O2通过盛有
中的HC1NaOH溶
气体液的洗气
瓶
B除去氧气把混合气
中混有的体通过装
水蒸气有浓硫酸
的洗气瓶
C鉴别分别溶于
NaOH和水,测溶
NH4NO3解前后液
固体体温度变
化
D除去NaCl加入适量
溶液中的的稀盐酸
NaOH
A.AB.BC.CD.D
15.(2024•徐汇区二模)能用于鉴别NaCl溶液、NaNO3溶液的是()
A.稀硫酸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钾溶液
16.(2024•北京一模)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uSO4
C鉴别NaOH溶液和石灰水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B.BC.CD.D
17.(2023秋•平罗县期末)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倒入适量的水
C.观察颜色D.伸入燃着的木条
18.(2024•旺胎县校级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草木灰中含有碳酸盐:取样,加入稀盐酸
B.鉴别黄铜和黄金: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加热
C.除去硝酸铜溶液中的硝酸银:加入足量的锌,过滤
D.分离CaO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
19.(2024春•鼓楼区校级月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3
A.Ci?+、Al\NQ->SOf
B.Ba2+>KAOH\Cl-
C.Mg2+、Na+、OH\SQ2-
D.Ag+、Ca2+>Cl\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0.(2024春•淮阳区校级月考)除去NaCl溶液中CaCh>MgC12、Na2s0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
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1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3溶液。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加过量的Na2c03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上述试剂中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原因是。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分离、提纯、检验、鉴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24•徐州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蚕丝与羊毛:取样,灼烧,闻气味
B.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将气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点燃
C.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生成
D.分离氯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获得二氧化镒: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C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
质的质量。
C、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锌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蚕丝、羊毛线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取样,灼烧,闻气味,均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
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样,加入过
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锦的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镒难溶于
水,加水溶解、过滤能分离出二氧化锌,再对二氧化锦进行洗涤、干燥即可,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氯化
钾,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
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2.(2023秋•呼兰区校级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方法
A氯化钾二氧化镒溶解、过滤、洗涤、
干燥
B水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镭、过滤
取滤液
C二氧化碳氮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干
燥
D氧气二氧化硫在气体中使硫燃烧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答案】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
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
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KC1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除杂,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
C、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氧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在气体中使硫燃烧,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
项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
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2023秋•大观区校级期末)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选项物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CO2(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Fe(Cu)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过
滤
CCaO(CaCO3)高温煨烧
DMnO2(KC1)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答案】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
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
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
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煨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KC1易溶于水,Mn0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采用的方法
正确。
故选:Bo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
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024•乳山市二模)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和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为除去可溶性杂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适量
过量过量
除去难溶性杂质NaOH溶液射Na2cQ;溶咚
步骤②>
的食盐水步骤①
A.步骤①和②的顺序不能颠倒
B.步骤③中的操作是过滤
C.步骤③中所得沉淀的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D.步骤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粗盐提纯的步骤及发生的化学反应,需要对每一步的操作和目的有清晰的理
解。
【解答】解:A.步骤①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镁,因为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
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步骤②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因为碳酸钠能与
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最后都可以通过加入稀盐酸去除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因
此这两个步骤的顺序可以颠倒,说法不正确;
B.步骤③中的操作是过滤,目的是将前面步骤中生成的沉淀(氢氧化镁、碳酸钙)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说法正确;
C.步骤③中所得沉淀的成分是步骤①和步骤②中生成的氢氧化镁和碳酸钙,说法正确;
D.步骤④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目的是除去前面步骤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能与氢氧化
钠和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是一道典型的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了粗盐提纯的步骤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从
出题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既考查了学生对粗盐提纯步骤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
化学反应的掌握情况,
5.(2023秋•慈利县期末)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
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酒精和水闻气味
B分离锌粉和铜粉加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
KC1固体干燥
D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
察是否变浑浊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B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
质的质量。
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闻气味,有酒的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无明显气味的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
能达到目的。
B、分离锌粉和铜粉,加足量的稀硫酸,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过滤,能分离出铜,但无法分离出锌,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KC1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得到二氧化铳,能除去
MnO2中混有的少量KC1固体,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可检验CO中是否含
有C02,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
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3秋•高新区期末)下列实验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先加足量的水、然后过滤
CaCO3
B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
KC1固体涤滤渣、干燥
C除去CO2中少量的co在氧气中点燃
D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味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
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B
【分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B、二氧化镭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
【解答】解:A、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
除杂原则,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镐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可得到二氧化
铳,故B符合题意;
C、除去CO2中少量的CO,不能在氧气中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
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
气体杂质,故C不合题意;
D、甲烷和氢气燃烧都会生成水,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都会出现水雾,
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不合题意。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2023秋•长治期末)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操作n:量取水
称量W滤液冷却称量
粗盐一>溶解一>过滤〒蒸发一青盐
滤渣
操作I操作DI操作IV操作V操作VI
A.操作I在称量粗盐时,应将粗盐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操作III过程应不断搅拌,增大粗盐的溶解度
C.操作W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V过程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答案】c
【分析】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
析判断。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应将粗盐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故选项
说法错误。
B、操作III是溶解,搅拌是为了加速溶解,不能通过搅拌增大粗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操作IV能将滤渣和滤液分离,是过滤操作,过滤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8.(2024•内蒙古)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NaCl中的CaC12加水溶解,通入适量CO2
B鉴别酒精和水观察颜色
C除去CaCO3中少量CaO高温燃烧
D鉴另CuSO4溶液和Cu(NO3)2溶液取样,分别滴加BaC12溶液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D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
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CO2不能与CaC1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法错误。
B、酒精和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煨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
法错误。
D、取样,分别滴加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Cu(NO3)2溶液,
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
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4•海陵区校级模拟)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
是()
实验内容实验设计
A鉴别NH3、SO2气体分别伸入湿润的pH试纸
B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0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HC1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
NaOH溶液
D除去KC1固体中的杂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
CaCOs燥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A
【分析】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
两种气体的目的。
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
质量。
【解答】解:A、分别伸入湿润的pH试纸,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pH>7;二氧化硫与
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pH<7,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过量,能除去杂质
但引入了新的杂质HC1,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再通过NaOH溶液,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除去氯化氢,但是气体又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了水蒸
气,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D、氯化钾固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碳酸钙,不能得到
氯化钾固体,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
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0.(2023秋•东阿县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另UCaCO3、NaCl、NH4NO3加水溶解,观察溶解和温度
粉末的变化情况
B检验CO2中混有的HC1气体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HC1
C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加入足量稀盐酸
铁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滴加适量Ca(OH)2溶液至
Na2c03无沉淀产生,过滤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A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
质的质量。
D、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
质的质量。
【解答】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镂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
低,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能使紫色
石蕊溶液变红色,则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不能检验CO2中的HC1气体,故选项不
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和氧化铁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
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
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1.(2024•滨州模拟)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Cl-
SQ2-,
B-Na+、H+、NO?COg"
C-NH;K+、0H-'SOj
D.Ag+、Mg2+、NO?cr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答案】A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
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H4+、OFT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Ag+、C「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
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12.(2024•安源区二模)在下列溶液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Cu+;H+;K+;N0g
B.Ag+;Na+;Cr;S0:
C.H+;Na+;Ba2+;OH
2+2-;OH
D.K+;Ba;So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答案】A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
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C「与Ag+能结合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H+与OIT能结合成H2O,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与soj反应生成BaSCU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
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3.(2023秋•丰城市校级期末)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Na+的无色透明溶液中:Fe3\K\50:、NOg
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SO2-,cr
C.使酚醐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Mg2+、岫;、so2-,cr
D.含有大量的硝酸领的溶液中:Na+、K+、HCQ-,SQ2-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答案】B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
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
可。
【解答】解:A.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含有铁离子,因为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显黄色,故错误;
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正确;
C.使酚献溶液呈红色的溶液显碱性,镁离子、镂根离子在碱性环境下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含有大量的硝酸钢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硫酸根离子,因为硫酸钢为不溶于水的沉淀,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
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特定离子的颜色。
14.(2023秋•井隆县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O2通过盛有
中的HC1NaOH溶
气体液的洗气
瓶
B除去氧气把混合气
中混有的体通过装
水蒸气有浓硫酸
的洗气瓶
C鉴别分别溶于
NaOH和水,测溶
NH4NO3解前后液
固体体温度变
化
D除去NaCl加入适量
溶液中的的稀盐酸
NaOH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A
【分析】A、根据HC1和NaOH溶液反应,除去了HC1气体,但CO2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不符合
“不增、不减、易分离”的除杂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氧气不跟浓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液体温度升高,硝酸镂溶于水吸热,液体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除去CO2中的HC1气体时,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虽然HC1和NaOH
溶液反应,除去了HC1气体,但CO2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不符合“不增、不减、易分离”的除杂
原则,故A不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氧气不跟浓硫酸反应,把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氧
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液体温度升高,硝酸镂溶于水吸热,液体温度降低,可鉴别氢氧化钠和硝
酸镂,故C正确;
D、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
NaCl溶液中的NaOH,故D正确。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5.(2024•徐汇区二模)能用于鉴别NaCl溶液、NaNO3溶液的是()
A.稀硫酸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钾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答案】B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
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稀硫酸与NaCl溶液、NaNO3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
别,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银溶液与Na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与NaNO3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
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溶液与NaCl溶液、NaNO3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
项错误。
D、氢氧化钾溶液与NaCl溶液、NaNO3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
选项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
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6.(2024•北京一模)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uSO4
C鉴别NaOH溶液和石灰水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实验设计题.
【答案】B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
物质的质量。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
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B、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操作能达到目的。
C、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无明显现象,取样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不能鉴别NaOH溶液和石灰水,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目
的。
D、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杂质硫酸
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
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23秋•平罗县期末)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倒入适量的水
C.观察颜色D.伸入燃着的木条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答案】D
【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经济的资金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唾液腺黏液囊肿
- 美术雕刻土豆课件
- 工程经济运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个人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试题及答案
-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初中寒假交通安全教育
- 工程经济学前沿问题试题及答案
- 艺考教育创业计划书
- DB32∕T 1649-2010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 DLT 1053-2017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英语分项汇编(全国)专题 22 完形填空(新高考15空)(学生卷)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章丘市第四中学2024年高一下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化妆品中二恶烷的检测方法
-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3年-2024年邮储银行大堂经理岗位资格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察右后旗宿泥不浪铁矿2023年度治理计划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9课《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精美课件
- 模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课件
- 高考日语-必考11个语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