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学生版+家长版)_第1页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学生版+家长版)_第2页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学生版+家长版)_第3页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学生版+家长版)_第4页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学生版+家长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自学课day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学生版+家长版)

Day05:解锁古诗文阅读的画面描写题型

2024年暑假五升六语文双周自学课

第一篇:知识导航

第二篇:知识小酌

常考题型: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中的某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一句"描绘的画

面。

答题方法:

1、抓意象,看看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

2、抓修饰语,看看这些修饰语是如何刻画了这些景物。

3、描绘画面。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为了增添语言的优美性、生动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题的格式:

这首/句诗/词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模板种··……的氛围(意境),表达了诗/词人……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地方:

画面描写是描绘,而不是解释,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举个栗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描写。

答:在大漠的辽阔苍茫中,孤烟直上,仿若寂寥的灵魂升腾向无垠的天空。这片沙漠无边际的广袤,沉静中带有一份深邃的孤独。与此同时,远处一条长河蜿蜒而过,夕阳西下时,天际的边缘变得温暖而橙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如同一条流动的黄金带。

第三篇:小题速刷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流水高山心自知”,伯牙喜遇知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合适的一句是()

A.他能听懂我的琴声

B.他知道我弹的是高山和流水

C.他听出了我高远的志向,宽广的胸怀。

2.在朗读这部分的文言文时,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善哉/乎鼓琴

C.汤汤/乎若流水

阅读。

送二兄入蜀

(唐)卢照邻

关山①客子②路,花柳③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④怜无声。

【注释】①关山:这里指入蜀的关隘山川。②客子:旅居异地的人,这里指二兄。③花柳:古指游赏之地,这里形容繁华。④相顾:相看。

3.本诗诗题中的“”一词点明了二兄远行的目的地,第二句中“"则说明了出发的地点。“相顾怜无声”描绘了的情景。

4.下面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本诗相似的一项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请你用“/"划出诗句的停顿。(每句划1处)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阅读与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xī):小路。③留连:舍不得离去。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6.结合题目和诗句看,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

7.“千朵万朵”形容____________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的样子。

8.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的蝴蝶和的黄莺,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根据词中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奢靡环境,也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美。

B.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

C.这首诗的后两句写院外的景色,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

D.诗人表面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还隐含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写出来。

古诗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1.《渔歌子》描写的季节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首词都采用了(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的写法,其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3.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14.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感激之情B.怜爱之情C.赞美之情D.悲伤之情

15.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A.百鸟归来气象新B.千山万水入画来C.近水遥山皆有情D.南北西东万里程

阅读诗歌及图例,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6.诗人以“"、“”、“"代表“千山”,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种种困难。

17.阅读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完成练习。

(1)将诗句中提及的事件,用“〇”在红军长征路线图中圈出。

(2)诗句中的“暖"和“寒”分别指什么?

18.“等闲"是“寻常”的意思,“五岭"和“乌蒙”真的“等闲"吗?为什么?

19.2023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你的同学将在学校组织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朗诵会上朗诵本诗。请你给同学提两点朗诵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20.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1.读词的下片,填空。

星是的,雨是的。“见"同“”,应读作“"。作者行走在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

22.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于丰收之年的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之情。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3.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24.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

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

25.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的“”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26.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7.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A.送别之情B.思归之心C.喜悦之意D.愤怒之思

28.“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接近?()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四篇:名家阅读(詹谷丰)

骨头的姿势

——詹谷丰

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刘节,从小被父亲灌输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传的庭训,在这个读书人心中种下了拒绝屈膝的种子。但是,1927年6月清华园中的一幕,却重新塑造了他的膝盖。

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的投湖自尽,犹如在平静的颐和园里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刘节随同导师陈寅恪等人赶到那个悲伤的地方。除了那份简短从容的遗书之外,再也没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别人世的任何因果。

刘节在王国维的遗容中看到了拒绝生还的决绝表情,遗书中那些平静的文字从此就一直刻进了他的脑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

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宓、陈达、梁启超、梁漱溟以及北京大学马衡、燕京大学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齐整,神情庄重,他们头颅低垂,弯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静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陈寅恪教授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师生,都看见了他那身一丝不苟的长衫,玄色庄重。陈寅恪步履沉重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的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砖地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瞬间惊呆了,校长、教授、朋友、学生,在陈寅恪头颅叩地的三响声中,突然清醒过来,一齐列队站在陈教授身后,跪下,磕头,重重地磕头。

刘节,就是此刻在教授们身后跪倒的一个学生。当他站起来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在向他的导师,一代大儒王国维先生告别的时候,下跪,磕头,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庄重的礼节。这样的仪式,才能和先生的马褂以及头上那根遗世的发辫融为一体。陈先生用了一种骨头触地的姿势,完成了对王国维先生的永别。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经过时间的打磨,两年之后,屹立在清华园中。在以刘节为首的学生们的请求下,陈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译了王国维的殉世之谜——用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张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本质精髓。

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

许多年之后,当刘节教授在岭南大学的校园里见到陈寅恪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跪拜”这两个汉字组合的仪式就这样突然来临了。

在国民党败退逃往台湾的混乱中,陈寅恪拒绝了蒋介石的重金诱惑,在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的礼聘中来到了温暖潮湿的广州。而他的学生刘节,则早他三年到达广东,在并无约定的时光中等候同老师的再度相逢。

在美丽的康乐园里,学生们知道历史系主任刘节和历史系教授陈寅恪,似乎没有人了解他们过去的师生关系。但是,每逢传统节日,学生们都可以看到令他们惊诧的一幕。

节日来到陈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彻底脱去了平日西装革履的装束,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衫,布鞋皂袜,一派民国风度。见到陈寅恪先生的刹那,刘节教授便亲切地喊一声先生,撩起长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礼。

在刘节教授庄重的磕头礼中,学生们终于知道了刘节主任和陈寅恪教授的师生因缘,也知道了这对师生1927年6月在王国维先生遗体入殓仪式上通过庄重的下跪产生的心灵交集。

刘节教授用跪拜的仪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时候,岭南大学的长衫被时代的世风脱下了,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