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学案_第1页
2022届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学案_第2页
2022届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学案_第3页
2022届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学案_第4页
2022届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择性必修2)命题角度一电子排布式、电离能和电负性eq\a\vs4\al(|回扣)eq\a\vs4\al(——核心知识)eq\a\vs4\al(|)1.不同能层的能级、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轮廓图归纳(1)能层、能级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能层一二三四五…符号KLMNO…能级1s2s2p3s3p3d4s4p4d4f5s……最多容纳电子数22626102610142……281832…2n2(2)常见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形状轨道个数seq\x(1)球形1peq\x(2)哑铃形3(px,py,pz)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牢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三规律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即1s→2s→2p→3s→3p→eq\x(3)4s→eq\x(4)3d→4p→5s→4d→5p→6s……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容纳eq\x(5)2个自旋状态eq\x(6)相反的电子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eq\x(7)相同(2)明确表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四方法表示方法举例电子排布式Cr:eq\x(8)1s22s22p63s23p63d54s1简化表示式Cu:[Ar]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Fe:eq\x(9)3d64s2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3)防范核外电子排布常见错误①电子排布式a.3d、4s书写顺序混乱如eq\b\lc\{\rc\(\a\vs4\al\co1(Fe:1s22s22p63s23p64s23d6×,Fe:1s22s22p63s23p63d64s2√))b.违背洪特规则特例如eq\b\lc\{\rc\(\a\vs4\al\co1(Cr:1s22s22p63s23p63d44s2×,Cr:1s22s22p63s23p63d54s1√))eq\b\lc\{\rc\(\a\vs4\al\co1(Cu:1s22s22p63s23p63d94s2×,Cu:1s22s22p63s23p63d104s1√))②电子排布图错误类型错因剖析改正违背能量最低原理违背泡利原理违背洪特规则违背洪特规则3.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递变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注意第ⅡA族、第ⅤA族的特殊性)依次减小(1)特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充满(p3、d5、f7)和全充满(p6、d10、f14)的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为稳定状态,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如第一电离能:Beeq\x(10)>B;Mg>Al;Neq\x(11)>O;P>S。(2)应用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eq\x(12)+n,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eq\x(13)+1价。4.元素电负性的递变性(1)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eq\x(14)增大;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依次eq\x(15)减小。(2)应用①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eq\x(16)1.8,金属元素的电负性eq\x(17)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eq\x(18)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eq\x(19)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②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电负性大的元素易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元素易呈现正价。③判断化学键类型: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的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共价键。eq\a\vs4\al(|归纳)eq\a\vs4\al(——思维升华)eq\a\vs4\al(|)书写电子排布图时的“五”注意(1)一个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一个箭头表示一个电子。(2)不同能级中的□要相互分开,同一能级中的□要相互连接。(3)整个电子排布图中各能级的排列顺序要与相应的电子排布式一致。(4)当□中有2个电子时,它们的自旋状态必须相反。(5)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eq\a\vs4\al(|对点)eq\a\vs4\al(——演练落实)eq\a\vs4\al(|)1.按要求书写:(1)Sc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V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基态G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四周期核外电子排布未成对电子数和周期数相同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d14s2(2)(3)[Ar]3d104s1(4)[Ar]3d104s24p1(5)[Ar]3d64s22.按要求回答问题:(1)半夹心结构催化剂M能催化乙烯、丙烯、苯乙烯的聚合,其结构如图所示。组成M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名称)。(2)钛元素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个,能量最高的电子占据的能级符号为________。(3)①已知Al的第一电离能为578kJ·mol-1、第二电离能为1817kJ·mol-1、第三电离能为2745kJ·mol-1、第四电离能为11575kJ·mol-1。请解释其第二电离能增幅较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电离能I(Cu)________(填“>”或“<”)I(Zn)。③基态铜原子核外电子占有的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____种。(4)以第二周期为例,除Be、N外,其他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①科学家可以通过________法发现太阳存在有大量的铁元素。从结构上分析Fe3+比Fe2+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SCN-常用来检测Fe3+的存在,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氧(2)23d(3)①Al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其3s上有2个电子为全满状态,较稳定②>③29(4)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大,故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5)①原子光谱Fe3+价电子排布式为3d5,为半满结构,而Fe2+价电子排布式为3d6②N>S>C命题角度二共价键类型、杂化轨道和空间构型eq\a\vs4\al(|回扣)eq\a\vs4\al(——核心知识)eq\a\vs4\al(|)1.σ键、π键的判断方法(1)由轨道重叠方式判断“头碰头”重叠为eq\x(1)σ键,“肩并肩”重叠为eq\x(2)π键。(2)由共用电子对数判断单键为eq\x(3)σ键;双键或三键,其中一个为eq\x(4)σ键,其余为eq\x(5)π键。(3)由成键轨道类型判断s轨道形成的共价键全都是eq\x(6)σ键;杂化轨道形成的共价键全部为eq\x(7)σ键。2.杂化轨道和空间结构的判断方法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目杂化轨道夹角立体构型实例sp2180°eq\x(8)直线形BeCl2sp23120°eq\x(9)平面三角形BF3sp34109°28′eq\x(10)正四面体形CH43.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1)价电子对数的计算价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eq\f(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电子数×m±电荷数,2)(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在判断分子构型中的应用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②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电子对数σ键对数孤电子对数电子对立体构型分子立体构型实例220直线形eq\o(□,\s\up2(11))直线形BeCl2330三角形eq\o(□,\s\up2(12))平面三角形BF321eq\o(□,\s\up2(13))V形SO2440四面体eq\o(□,\s\up2(14))四面体形CH431eq\o(□,\s\up2(15))三角锥形NH322eq\o(□,\s\up2(16))V形H2O4.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和分子立体构型的相互判断分子组成(A为中心原子)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子立体构型实例AB20sp直线形BeCl21sp2V形SO22sp3V形H2OAB30sp2平面三角形BF31sp3三角锥形NH3AB40sp3正四面体形CH4[特别提醒](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时,不仅要考虑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所占据的空间,还要考虑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小。排斥力大小顺序为LP—LP>LP—BP>BP—BP(LP代表孤电子对,BP代表成键电子对)。(2)三键、双键、单键之间的排斥力大小顺序:三键—三键>三键—双键>双键—双键>双键—单键>单键—单键。(3)排斥力大小对键角的影响分子杂化轨道角度排斥力分析实际键角H2O109°28′LP—LP>LP—BP>BP—BP105°NH3109°28′LP—BP>BP—BP107°COCl2120°C=O对C—Cl的排斥力大于C—Cl对C—Cl的排斥力形成两种键角分别为124.3°、111.4°5.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其物理性质相似,化学性质不同。常见等电子体:微粒通式价电子总数立体构型CO2、SCN-、NOeq\o\al(+,2)、Neq\o\al(-,3)AX216e-eq\o(□,\s\up2(17))直线形COeq\o\al(2-,3)、NOeq\o\al(-,3)、SO3AX324e-eq\o(□,\s\up2(18))平面三角形SO2、O3、NOeq\o\al(-,2)AX218e-eq\o(□,\s\up2(19))V形SOeq\o\al(2-,4)、POeq\o\al(3-,4)AX432e-eq\o(□,\s\up2(20))正四面体形POeq\o\al(3-,3)、SOeq\o\al(2-,3)、ClOeq\o\al(-,3)AX326e-eq\o(□,\s\up2(21))三角锥形CO、N2AX10e-eq\o(□,\s\up2(22))直线形CH4、NHeq\o\al(+,4)AX48e-eq\o(□,\s\up2(23))正四面体形6.分子的性质(1)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类型空间构型键角键的极性分子极性代表物AB直线形极性eq\o(□,\s\up2(24))极性HCl、NOAB2直线形180°极性eq\o(□,\s\up2(25))非极性CO2、CS2AB3平面三角形120°极性eq\o(□,\s\up2(26))非极性BF3、SO3AB4正四面体形109°28′极性eq\o(□,\s\up2(27))非极性CH4、CCl4(2)溶解性①“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eq\o(□,\s\up2(28))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eq\o(□,\s\up2(29))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②“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3)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eq\o(□,\s\up2(30))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HClO<HClO2<HClO3<HClO4。eq\a\vs4\al(|归纳)eq\a\vs4\al(——思维升华)eq\a\vs4\al(|)“五方法”判断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1)根据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判断①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正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②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平面三角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③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直线形,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2)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5°,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80°,则分子的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3)根据等电子原理进行判断如CO2是直线形分子,CNS-、Neq\o\al(-,3)与CO2互为等电子体,所以分子构型均为直线形,中心原子均采用sp杂化。(4)根据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判断如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是sp3杂化,为3是sp2杂化,为2是sp杂化。(5)根据分子或离子中有无π键及π键数目判断如没有π键为sp3杂化,含1个π键为sp2杂化,含2个π键为sp杂化。eq\a\vs4\al(|对点)eq\a\vs4\al(——演练落实)eq\a\vs4\al(|)1.CS2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写出两个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_。解析:S=CS中,存在σ键和π键;分子是直线形,C原子采取sp杂化。答案:σ键和π键spCO2、COS(或SCN-等)2.磷和氯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解析:PCl3中,P含有一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心原子P采取sp3杂化。答案:三角锥形sp33.石墨烯(图甲)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图乙)。(1)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σ键的个数为________。(2)图乙中,1号C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该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________(填“>”“<”或“=”)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解析:(1)两个成键原子间有且只有一个σ键,1号C与周围3个C形成3个σ键。(2)图乙中,1号C形成了4个σ键,杂化方式为sp3,形成四面体结构,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接近109°28′;而甲中1号C形成平面三角形结构,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为120°,因此图乙中的键角小。答案:(1)3(2)sp3<4.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解析:甲醇中碳原子形成4个σ键,为sp3杂化,甲醇分子内O—C—H键角接近109°28′,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形,O—C—H键角接近120°。答案:sp3小于5.(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__。(2)H2Se的酸性比H2S________(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SOeq\o\al(2-,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解析:(1)首先根据S8的结构和价电子特点,确定其杂化方式。S的价电子数是6,其中形成2个σ键,还有两对孤电子对,故杂化方式为sp3。(2)H—Se键的键长比H—S键的键长长,所以H—Se键易断裂,故H2Se的酸性比H2S的强;SeO3中Se的杂化方式为sp2,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Oeq\o\al(2-,3)中S的杂化方式为sp3,与3个O原子配位,故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答案:(1)sp3(2)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命题角度三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eq\a\vs4\al(|回扣)eq\a\vs4\al(——核心知识)eq\a\vs4\al(|)1.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作用微粒分子H与N、O、F原子强度比较共价键eq\o(□,\s\up2(1))>氢键eq\o(□,\s\up2(2))>范德华力影响因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eq\o(□,\s\up2(3))大,范德华力越大形成氢键元素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对性质的影响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分子间氢键使熔、沸点升高,溶解度增大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2.配位键(1)孤电子对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称为孤电子对。(2)配位键①配位键的形成:成键原子一方提供eq\o(□,\s\up2(4))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eq\o(□,\s\up2(5))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②配位键的表示:常用“→”来表示配位键,箭头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如NHeq\o\al(+,4)可表示为,在NHeq\o\al(+,4)中,虽然有一个N—H键形成的过程与其他3个N—H键形成的过程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之后,4个共价键就完全相同。(3)配合物如[Cu(NH3)4]SO4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H2O、NH3、CO、F-、Cl-、CN-等。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Zn2+、Ag+等。3.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1)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如:金刚石>NaCl>Cl2;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如:Na>Cl2(金属晶体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则很低,如汞等)。(2)形成原子晶体的原子半径越eq\o(□,\s\up2(11))小、键长越eq\o(□,\s\up2(12))短,则键能越大,其熔、沸点就越eq\o(□,\s\up2(13))高,如:金刚石>石英>碳化硅>晶体硅。(3)形成离子晶体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eq\o(□,\s\up2(14))多,离子半径越eq\o(□,\s\up2(15))小,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就越eq\o(□,\s\up2(16))高,如:MgO>MgCl2,NaCl>CsCl。(4)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其形成的金属键越强,金属单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如:Al>Mg>Na。(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较规律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eq\o(□,\s\up2(17))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HI>HBr>HCl;②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CO>N2;③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支链越少,其熔、沸点就越高,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④同分异构体中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邻位取代物>间位取代物>对位取代物,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eq\a\vs4\al(|归纳)eq\a\vs4\al(——思维升华)eq\a\vs4\al(|)“原因解释”型试题解题模型eq\a\vs4\al(|对点)eq\a\vs4\al(——演练落实)eq\a\vs4\al(|)1.镁、铜等金属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时,先制备无水氯化镁,然后将其熔融电解,得到金属镁。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子核外电子按一定轨道顺序排列,轨道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燃烧时,电子获得能量,从内侧轨道跃迁到外侧的另一条轨道。跃迁到新轨道的电子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随即就会跳回原来轨道,并向外界释放能量(光能)2.简要解答下列问题。(1)氧元素的氢化物(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S,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______(填“>”或“<”)Ka(苯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沸点比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2)<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3)O—H键>氢键>范德华力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3.(1)CuSO4可由Cu和H2O2在H2SO4溶液中反应得到:Cu+H2O2+H2SO4=CuSO4+2H2O。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不含有________(填字母)。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 d.金属晶体(2)Al2O3、SiC、Si、金刚石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其熔点高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干冰、冰二者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S2熔点高于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SiC、Si、金刚石金刚石>SiC>SiC—C、C—Si、Si—Si的键长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熔点依次降低(3)冰冰晶体中分子间存在氢键(4)CS2和CO2均为分子晶体,CS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因此CS2熔点高于CO24.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表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化学键C—CC—HC—OSi—SiSi—HSi—O键能/kJ·mol-1356413336226318452(1)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硅烷中的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小于烷烃分子中C—C键和C—H键的键能,稳定性差,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形成,所以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2)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命题角度四晶体结构及简单计算eq\a\vs4\al(|回扣)eq\a\vs4\al(——核心知识)eq\a\vs4\al(|)1.典型晶体模型晶体晶体结构晶体详解离子晶体NaCl(型)(1)每个Na+(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Na+)有eq\o(□,\s\up2(1))6个,每个Na+周围等距且紧邻的Na+有eq\o(□,\s\up2(2))12个;(2)每个晶胞中含eq\o(□,\s\up2(3))4个Na+和eq\o(□,\s\up2(4))4个Cl-CsCl(型)(1)每个Cs+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有eq\o(□,\s\up2(5))8个,每个Cs+(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s+(Cl-)有eq\o(□,\s\up2(6))6个;(2)如图为8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1个Cs+、1个Cl-CaF2(型)在晶体中,每个F-吸引eq\o(□,\s\up2(7))4个Ca2+,每个Ca2+吸引eq\o(□,\s\up2(8))8个F-,Ca2+的配位数为eq\o(□,\s\up2(9))8,F-的配位数为eq\o(□,\s\up2(10))4金属晶体简单立方堆积典型代表Po,空间利用率eq\o(□,\s\up2(11))52%,配位数为eq\o(□,\s\up2(12))6体心立方堆积典型代表Na、K、Fe,空间利用率eq\o(□,\s\up2(13))68%,配位数为eq\o(□,\s\up2(14))8六方最密堆积典型代表Mg、Zn、Ti,空间利用率eq\o(□,\s\up2(15))74%,配位数为eq\o(□,\s\up2(16))12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典型代表Cu、Ag、Au,空间利用率eq\o(□,\s\up2(17))74%,配位数为eq\o(□,\s\up2(18))12分子晶体干冰(1)8个CO2分子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又各占据1个CO2分子;(2)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有eq\o(□,\s\up2(19))12个混合晶体石墨晶体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2,C采取的杂化方式是eq\o(□,\s\up2(20))sp2杂化原子晶体金刚石(1)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以eq\o(□,\s\up2(21))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2)键角均为eq\o(□,\s\up2(22))109°28′;(3)最小碳环由6个C组成且六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4)每个C参与4条C—C键的形成,C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1∶2SiO2(1)每个Si与4个O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2)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4个“eq\f(1,2)O”,n(Si)∶n(O)=1∶2;(3)最小环上有eq\o(□,\s\up2(23))12个原子,即eq\o(□,\s\up2(24))6个O,eq\o(□,\s\up2(25))6个Si2.晶体结构的计算方法(1)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方法——均摊法熟记几种常见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含有的粒子数目。A.NaCl(含4个Na+,4个Cl-)B.干冰(含4个CO2)C.CaF2(含4个Ca2+,8个F-)D.金刚石(含8个C)E.体心立方(含2个原子)F.面心立方(含4个原子)(2)答题模板①计算晶体密度的方法②计算晶体中微粒间距离的方法eq\a\vs4\al(|归纳)eq\a\vs4\al(——思维升华)eq\a\vs4\al(|)晶胞计算的解题流程eq\a\vs4\al(|对点)eq\a\vs4\al(——演练落实)eq\a\vs4\al(|)1.NH4H2PO4和LiFePO4属于简单磷酸盐,而直链的多磷酸盐则是一种复杂磷酸盐,如:焦磷酸钠、三磷酸钠等。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如图所示:这类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表示为________(用n代表P原子数)。解析:可以根据磷酸根、焦磷酸根、三磷酸根的化学式推导:POeq\o\al(3-,4)、P2Oeq\o\al(4-,7)、P3Oeq\o\al(5-,10):磷原子的变化规律为:1,2,3,4,n氧原子的变化规律为:4,7,10,3n+1酸根的变化规律为:3,4,5,n+2因此这类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