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2024春统编八下语文完全备课(导学案)】(含答案)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3.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1.了解作者
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诗人、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的散文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疲惫的灵魂,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
2.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轻盈(yínɡ)喧哗(xuān)驿道(yì)奔流(bēn)
草甸(diàn)矗立(chù)目眩(xuàn)闸口(zhá)
徘徊(pái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蘸(zhàn)
眺望(tiào)流淌(tǎnɡ)擦拭(shì)硕大(shuò)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②高耸地立着。()
③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④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⑤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二、探究案
1.课文结构梳理
一滴水经过丽江“我"由雪变成冰,再变成一滴水丽江古城无限热爱
①的漫长旅行来到②奔流走过草甸、落水洞仰望③兴奋地来到丽江古城在四方街的漫游历程
“我”奔流到④边,汇入了江海
2.思考探究
(1)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3)第1段有什么作用
(4)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
(5)“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6)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7)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第6段写“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么作用?“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9)“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
(10)第7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1)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12)“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
(13)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14)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
(15)“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6)第16段强调“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而开头说“我是一片雪”,第2段写“我”“变成了坚硬的冰”,为什么?
(17)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在哪里?
(18)丽江不但风景美、建筑美,而且民俗美。为了很好地表现丽江的美,作者匠心独运,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主次分明,行文灵活而不紊乱。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1)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还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介绍风景。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时,作者往往不单纯使用说明性的介绍,而是将其转化为叙事性的讲述甚至适当的描写。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
(22)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①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②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③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④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三、质疑案
1.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点拨要点
一、预习案
1.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轻盈(yínɡ)喧哗(xuān)驿道(yì)奔流(bēn)
草甸(diàn)矗立(chù)目眩(xuàn)闸口(zhá)
徘徊(pái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蘸(zhàn)
眺望(tiào)流淌(tǎnɡ)擦拭(shì)硕大(shuò)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喧哗②矗立③徘徊④目眩神迷⑤五彩斑斓
二、探究案
1.课文结构梳理
①一滴水②丽江坝③玉龙雪山④金沙江
2.思考探究
(1)一滴水
(2)
(3)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4)“我”是一片雪,然后变成了坚硬的冰,成为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后来被阳光融化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化为雪之前,“我"是一滴水。
(5)①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②开满鲜花的树。③马帮来往的驿道。④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6)体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古城历史悠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7)承上启下
(8)开门见山点明“我”沉睡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9)◎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看见了潭水映照雪山。
(10)是第3段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的延续发展。为第10段“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的评述做铺垫。
(11)◎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12)◎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子、字画店、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悠然的主人。
◎看到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1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浇花时平和、悠然。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闲话中恬静、和谐。
“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交谈中热情、融洽
(14)因为四方街“名扬世界”,可以作为丽江当地文化的代表。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15)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和视角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表现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
(16)“雪"冰”“水"是同一种物质在“雪山”“冰川"河流”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形态,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均不能完成对丽江全景的游历,而写“雪"在玉龙雪山顶上变成“冰”,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融化为“水”流过丽江古城,流过黑龙潭,流入金沙江,可以写出丽江漫长的历史以及古城的变迁,更符合实际情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17)①风景美: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以玉龙雪山为背景,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②建筑美: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这里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这里的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③民俗美:建筑、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等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18)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更易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以亲身阅历者的身份去观察并叙述,不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19)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②“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匆匆一瞥,能全面而灵动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点。
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20)文章先从玉龙雪山的冰川写起,交代丽江的起源;接着写“我"奔流到丽江沿途的所见所闻,其中既有山峦、瀑布、树木、鲜花,更有千百年来建设美丽丽江的纳西族人,由“丽江坝”到“丽江城"称谓的变化,则反映出丽江由封闭的古老城镇变为开放的旅游城市这一历史变迁;最后作者抓住重点,对丽江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四方街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那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无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丽江古城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21)例如第14段作者从多个感官角度进行描写,“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从视觉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欢笑与歌唱"从听觉角度描绘了人们的闲适与怡然自乐;“夜凉如水”从触觉角度写出了夜的凉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例如关于丽江古城的建设和出名,作者采用的是讲述小故事的写法;关于丽江城的选址缘由、四方街前水闸的作用,则以简要的描写来表现。这样就让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自然和谐地融入了全文如水流动的叙事中,文章的表达也显得更加圆融,更有整体感。
(22)①“依止"写出了古城的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罐头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操作规范考核试卷
- 线上预约打车平台协议
- 箱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考核试卷
-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安全教育培训设计考核试卷
- 糖果与巧克力企业市场渠道拓展与整合策略实践案例考核试卷
- 幼儿园主题教育
- 小学生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 环境监测中的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考核试卷
- 游戏开发项目管理与团队沟通考核试卷
- 托班课程:生气了怎么办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举一反三 专题1.5 整式的混合运算与化简求值专项训练(30道)(举一反三)(原卷版+解析)
- 栏杆计算书完整版本
- 星巴克消费者数据分析报告
-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方案
- PMC-651T配电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使用说明书V1.2
- 中国红色革命故事英文版文章
- 《体育保健学》课件-第三章 运动性病症
- 雷雨话剧第四幕雷雨第四幕剧本范文1
- 办公设备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 服装终端店铺淡旺场管理课件
- PQR-按ASME要求填写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