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共27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单元3学科语文年级九
学习目标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4、背诵默写本词。
重点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难点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这是秋瑾的一首诗。提起“满江红”,同学们一定会想起岳飞的那首《满江红》,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鉴湖女侠秋瑾也写过一首《满江红》,今天我们来看看她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情感。板书课题。听激趣
讲授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4、背诵默写本词。作者简介: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被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写作背景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新课学习:注音:徒思浙(túzhè)侬(nóng)胸襟(jīn)莽红尘(mǎng)划节奏: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上片: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美称;早:形容时间过得快,转眼。为篱下:在篱笆下;拭:擦;歌残:歌声渐渐消散;独:独自;浙:指浙江;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侬:我强派:强迫蛾眉:长长而略弯的眉毛,借指女子,词中指贵妇人身份。殊未屑:很不屑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上片写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乐忧相煎的心情。“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下片:列:属列,范围;烈:刚烈;算平生:想想平日肝胆:指真诚的心。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俗子胸襟:俗人心胸(狭窄)。末路:无路可走。磨折:经受磨难挫折。莽红尘:莽莽人世。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里,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裳。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巾。作者清醒地估计到“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的困境。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主题: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合作探究】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诗人有哪些复杂情感?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读读笔记注音划停顿笔记讨论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4目标2目标3
理解性默写:1、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秋瑾的《满江红》中“___”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3、《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句子是:____,____。4、《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鉴湖女侠侠肝义胆的词句是:____?___。6、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以“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悲痛,又含蓄抒发了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问答题: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殊未屑"一词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请从写作方法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扩展延伸】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注释】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靖康耻:指钦宗靖康二年,京师和中原沦陷,徽钦二宗被掳往金国的奇耻大辱。朝天阙:朝见皇帝。《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南宋大英雄岳飞创作的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该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全词气势磅磺,感情充沛,笔力雄健,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展现出民族英雄岳飞的伟大志向和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1、这首词写于南宋抗金的背景下,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词中表现出对不共戴天的敌寇切齿痛恨的句子是哪几句?表现出必胜的信心和对朝廷的无限忠诚的句子是哪几句?。2、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和秋瑾的《满江红》各表现词人怎样的精神?_________做练习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