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1页
2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2页
2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3页
2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4页
2 《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离骚(节选)》学案(含答案)——高二语文寒假轻松衔接离骚(节选)——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轻松衔接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离骚》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等注本。

二、文言知识

【通假字】

1.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僻静,幽静)

2.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

3.偭规矩而改错(“错”同“措”,举措)

4.何方圜之能周兮(“圜”同“圆")

5.芳菲菲其弥章(“章”同“彰”,明显,显著)

【词类活用】

1.名余曰正则兮(名词作动词,给……起名)

2.字余曰灵均(名词作动词,给……表字)

3.朝搴阰之木兰兮(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4.夕揽洲之宿莽(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5.纫秋兰以为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6.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容词作名词,壮盛之年;秽恶之行)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品质)

8.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9.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死)

10.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赞许)

11.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抑制)

12.回朕车以复路兮(使动用法,使……返回)

13.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用法,使……步行)

14.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用法,使……高)

15.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长)

【古今异义】

1.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时序更替。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3.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

今义:美貌的女子。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5.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没有准则。

今义:形容水势壮阔浩大。

6.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

今义:形容工艺品或诗文书画细致精巧。

7.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

今义:指经济状况不好。

8.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流水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9.自前世而固然

古义:本来就是这样。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10.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多。

【文言句式】

1.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锡余以嘉名,即“以嘉名锡余”)

译文: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2.纫秋兰以为佩。(省略句,应为“以之为佩")

译文: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

3.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不吾与,即“不与吾”)

译文: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4.来吾道夫先路!(省略句,应为“道夫于先路")

译文: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5.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句,“以揽茝”,介宾短

语作状语,应放在动词谓语“申"前)

译文:又因为我采集白芷为饰而给我加上罪名。

6.高余冠之岌岌兮。

(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岌岌冠")

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

7.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陆离佩")

译文: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体解”中包含被动,被体解)

译文: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啊。

9.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替"中包含被动,被废弃、贬斥)

译文: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忍尤而攘诟(忍受耻辱)

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及行迷之未远(及时)

D.苟余情其信芳(只要)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偭规矩而改错B.进不入以离尤兮

C.芳菲菲其弥章D.惟草木之零落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竞周容以为度②集芙蓉以为裳

B.①哀民生之多艰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①夫孰异道而相安②偭规矩而改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名余曰正则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

C.制芰荷以为衣兮D.回朕车以复路兮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忽反顾以游目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B.总角之宴长余佩之陆离

C.纫秋兰以为佩固时俗之工巧兮

D.帝高阳之苗裔兮伏清白以死直兮

6.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恐年岁之不吾与B.恐美人之迟暮

C.不吾知其亦已兮D.高余冠之岌岌兮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理想和信念。

10.直抒胸臆,表白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继《诗经》后,中国南方又产生了一种新兴诗体——《楚辞》。《楚辞》以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主,也收集了后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宋的作品。《楚辞》在形式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第一种形式是“骚体”。“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离骚》在内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以美人香草为喻托,表达了悲秋的摇落无成之慨、对理想的追寻以及殉身无悔的志意。《离骚》的句子较长,大致是“兮”字的前后各六个字。因为句法的扩展,篇幅也随之延长,这就使得这种诗歌有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楚辞》中的骚体,就逐渐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发展为赋的先声。

《楚辞》的另一种形式是“楚歌体"。“楚歌体”主要指的是《楚辞》中的《九歌》这一组诗。它本是楚地祭祀鬼神时由男女巫师所唱的巫歌,多用爱情的口吻来叙写一种期待和召唤的浪漫感情,因而能够引发人们许多方面的联想。《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离骚》短,①最常见的是“兮"字前后各三个字为主。②后世的《九歌》成为七言诗的源头。

③总之,“骚体”与“楚歌体"代表了《楚辞》中两种不同的形式。④无论是“骚体”或是“楚歌体”,⑤都大量使用了“兮”等语气词。⑥由于语气词的间用,给《楚辞》增添了一种飞扬飘逸的风采。

11.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离骚》的三个特点,每处不超过8个字。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四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伏:守,保持;译文: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故选C。

2.答案:D

解析:A.“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B.“离"通“罹”,遭遇。C.“章"通“彰”,明显。D.无通假字。故选D。

3.答案:A

解析:A.以:都是介词,“把";B.之:①结构助词,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C.而: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然后;故选A。

4.答案:C

解析:A.名,给……取名,名词活用作动词。B.死,为……而死,动词的为动用法;直,正道,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没有词类活用现象。D.回,使……转回,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C。

5.答案:D

解析:A.游目:放眼纵观,古今义相同。穷困: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今义,贫穷。B.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多。C.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工巧: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D.苗裔:指子孙后代,古今义相同。清白:指品行端正无污点及廉洁自律等,古今义相同。故选D。

6.答案:B

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应为“恐年岁之不与吾”;C项,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D项,定语后置句,应为“高余岌岌之冠兮”。

7.答案:A

解析: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是官名。故选A。

8.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答案: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0.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

11.答案:①形式是“骚体”。②以美人香草为喻托。③散文化的趋势。

解析:由“第一种形式是‘骚体’"可知形式是“骚体”。由“《离骚》在内容和感情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以美人香草为喻托"可知以美人香草为喻托。由“因为句法的扩展,篇幅也随之延长,这就使得这种诗歌有了散文化的趋势”可知有散文化的趋势。据此可以概括出三个特点。注意不要超过字数。

12.答案:①句,删去“为主"。②句,“后世的《九歌》成为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