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开发实践TOC\o"1-2"\h\u15376第一章绪论 359131.1研究背景 326742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5401.2.1研究目的 356941.2.2研究意义 3178461.3研究内容与方法 416401.3.1研究内容 4148311.3.2研究方法 421942第二章精准农业概述 4229722.1精准农业的定义与发展 462132.1.1精准农业的定义 4191472.1.2精准农业的发展 4161372.2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 5318212.3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5323122.3.1国内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5297672.3.2国外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525562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541733.1功能需求 520813.1.1系统总体功能 574393.1.2模块功能需求 6197653.2功能需求 68723.2.1系统响应速度 647503.2.2系统稳定性 7324633.2.3系统兼容性 782263.3可行性分析 7123743.3.1技术可行性 7286473.3.2经济可行性 7150033.3.3社会可行性 7287933.3.4法律可行性 713917第四章系统设计 7291604.1总体架构设计 732154.2模块划分 8138154.3数据库设计 827160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9100685.1数据采集技术 9252665.1.1传感器技术 960345.1.2遥感技术 9172725.1.3物联网技术 986805.2数据预处理 9233285.2.1数据清洗 92665.2.2数据整合 9279125.2.3数据规范化 9226705.3数据挖掘与分析 10280095.3.1数据挖掘方法 10140175.3.2数据挖掘应用 10226455.3.3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 1031188第六章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10172046.1决策支持系统架构 10235006.1.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10170526.1.2系统架构组成 1110646.2决策模型建立 1177546.2.1模型选择 1179436.2.2模型参数设置 11115416.2.3模型求解 1164126.3决策算法实现 11322446.3.1线性规划算法实现 11213166.3.2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实现 1130506.3.3灰色关联度算法实现 11107966.3.4算法优化与改进 1224822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 1223887.1界面设计原则 12260417.1.1用户为中心 12238077.1.2功能明确 12273907.1.3界面一致性 12230367.1.4可扩展性 1294147.2界面布局与交互设计 1253847.2.1界面布局 12190907.2.2交互设计 12282787.3界面实现技术 13284017.3.1前端技术 13153547.3.2后端技术 13288387.3.3设计工具 1310682第八章系统测试与优化 13148218.1测试策略 13217918.2测试用例设计 14262228.3功能优化 1430460第九章系统部署与推广 15285639.1部署方案设计 15245709.1.1系统部署目标 15136819.1.2部署方案设计 15249509.2推广策略 16140479.2.1推广目标 16200129.2.2推广策略 1655999.3培训与维护 16228879.3.1培训 16134649.3.2维护 164244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72230810.1工作总结 171903610.2创新与不足 172270210.3未来研究方向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精准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作为精准农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农业种植管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式经营,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我国农业种植管理现状,开发一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2研究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智能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2)降低资源消耗: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施肥方案等,减少化肥、农药等资源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担。(3)保护生态环境: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推动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我国农业种植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研究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3)设计并开发一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4)对系统进行测试与优化,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1.3.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实地调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种植管理现状,收集相关数据。(3)系统设计:运用软件工程方法,设计并开发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4)系统测试与优化: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测试,验证系统功能,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第二章精准农业概述2.1精准农业的定义与发展2.1.1精准农业的定义精准农业,又称精细农业、智能农业,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确监控、智能决策和自动化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2.1.2精准农业的发展精准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推广精准农业技术,主要关注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大了对精准农业技术的研究力度,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3)提升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精准农业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在政策、产业、市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2.2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用于获取农业环境、土壤、作物等信息。(2)农业生产自动化技术:包括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传感器等,用于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作业。(3)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4)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网络化。(5)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农业专业知识,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2.3国内外精准农业发展现状2.3.1国内精准农业发展现状我国精准农业发展迅速,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技术研发取得显著成果。在政策层面,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快精准农业发展的文件,为精准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技术层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农业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产业层面,我国精准农业产业链逐渐完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3.2国外精准农业发展现状在国际上,精准农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在精准农业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美国通过实施精准农业项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精准农业技术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3.1功能需求3.1.1系统总体功能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智能的管理手段。其主要功能需求如下:(1)用户管理:系统需具备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一致性。(2)种植计划管理:系统应能根据土壤、气候、作物种类等信息,为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3)作物生长监测:系统需实时采集作物生长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并生长曲线,便于用户掌握作物生长情况。(4)病虫害防治:系统应具备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案推荐等功能,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5)农事管理:系统需支持农事活动记录、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6)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应能对种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3.1.2模块功能需求(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作物生长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3)种植计划模块:根据用户需求和作物生长数据,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4)病虫害防治模块:识别病虫害,推荐防治方案。(5)农事管理模块:支持农事活动记录、任务分配、进度跟踪等功能。(6)数据分析模块:对种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类报表。3.2功能需求3.2.1系统响应速度系统需在用户操作后迅速响应,保证用户体验。具体要求如下:(1)数据采集模块:实时采集数据,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速度不低于100MB/s。(3)种植计划模块:种植计划时间不超过5分钟。(4)病虫害防治模块: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案推荐时间不超过2分钟。3.2.2系统稳定性系统需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满足以下要求:(1)数据采集模块: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24小时,故障率低于1%。(2)数据处理模块: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24小时,故障率低于1%。(3)种植计划模块: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24小时,故障率低于1%。(4)病虫害防治模块: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24小时,故障率低于1%。3.2.3系统兼容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满足以下要求:(1)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2)支持多种数据库,如MySQL、Oracle、SQLServer等。(3)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C等。3.3可行性分析3.3.1技术可行性本系统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和开发工具,如Java、Python、MySQL等,具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3.3.2经济可行性本系统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且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显著效益,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3.3.3社会可行性本系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社会可行性。3.3.4法律可行性本系统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具有较高的法律可行性。第四章系统设计4.1总体架构设计本节主要阐述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以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总体架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架构:采用B/S架构,便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降低客户端的维护成本。(2)开发框架:采用SpringBoot作为开发框架,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运行稳定性。(3)数据库:使用MySQL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前端技术:采用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构建友好的用户界面。(5)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技术,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4.2模块划分本节主要对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进行模块划分,以便于开发、维护和扩展。系统模块划分如下:(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控制等功能。(2)农田管理模块:包括农田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3)作物管理模块:负责作物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4)种植计划管理模块:包括种植计划的制定、执行、调整和统计分析等功能。(5)农事活动管理模块:负责农事活动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6)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7)系统设置模块: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权限设置等功能。4.3数据库设计本节主要对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以满足系统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数据库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表设计:根据系统模块划分,设计相应的数据表,包括用户表、农田表、作物表、种植计划表、农事活动表等。(2)字段设计:为每个数据表设计合适的字段,包括字段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约束等。(3)索引设计:为常用查询字段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效率。(4)数据关系设计:设置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如外键约束、关联字段等。(5)数据完整性设计:通过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6)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5.1数据采集技术5.1.1传感器技术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中,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的核心。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实现对农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传感器技术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为精准农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5.1.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手段。在精准农业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质量、水资源分布等。遥感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强、分辨率高等特点,为精准农业提供了全局性的数据支持。5.1.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将农田中的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控。物联网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手段,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2数据预处理5.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去除数据中的错误、重复、不一致等无效信息。通过数据清洗,可以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奠定基础。5.2.2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将不同来源、格式、结构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形成结构化、完整的数据集。数据整合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5.2.3数据规范化数据规范化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符合特定的数据格式。数据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5.3数据挖掘与分析5.3.1数据挖掘方法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方法主要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预测等。关联规则挖掘可以找出作物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聚类分析可以划分不同类型的农田,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分类预测可以预测作物产量、病虫害等。5.3.2数据挖掘应用数据挖掘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生长监测:通过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数据的挖掘,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2)病虫害预测:通过对历史病虫害数据、环境因素数据的挖掘,预测未来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防治措施。(3)产量预测:通过对作物生长周期内各类数据的挖掘,预测作物产量,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计划提供依据。(4)水资源管理:通过对水资源分布、消耗等数据的挖掘,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3.3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中,常用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有:Python、R、SPSS、MATLAB等。这些工具具有丰富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可以满足精准农业数据挖掘与分析的需求。第六章决策支持系统开发6.1决策支持系统架构决策支持系统(DSS)作为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架构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设计。6.1.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在决策支持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功能的独立和复用。(2)分层设计:采用分层设计,使系统结构清晰,便于维护和扩展。(3)高内聚、低耦合:模块间尽量减少依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4)可扩展性:考虑未来功能的扩展,为系统升级留出空间。6.1.2系统架构组成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农业种植相关数据,包括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2)模型层:包含决策模型和算法,用于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3)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和查询决策结果。(4)接口层:负责与其他系统模块进行数据交互。6.2决策模型建立决策模型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决策模型的建立。6.2.1模型选择根据精准农业种植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决策模型:(1)线性规划模型:用于求解作物种植结构优化问题。(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评价作物种植效益。(3)灰色关联度模型:用于分析不同种植方案对目标的影响。6.2.2模型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求,为各决策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例如,线性规划模型中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6.2.3模型求解采用合适的算法对决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种植方案。6.3决策算法实现本节主要介绍决策算法的实现。6.3.1线性规划算法实现采用单纯形法、内点法等算法求解线性规划模型,得到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方案。6.3.2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实现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实现作物种植效益的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6.3.3灰色关联度算法实现通过计算不同种植方案与目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各方案对目标的影响,为决策提供参考。6.3.4算法优化与改进针对实际应用需求,对现有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和准确性。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7.1界面设计原则7.1.1用户为中心界面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行为习惯和认知特点。在界面设计过程中,要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保证界面简洁、直观、易用。7.1.2功能明确每个界面应具有明确的功能,避免功能混淆。界面上的元素和操作应与功能一一对应,方便用户快速理解和操作。7.1.3界面一致性保持界面风格、布局和交互的一致性,有利于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预期。一致性表现在颜色、字体、图标、布局等方面。7.1.4可扩展性界面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功能的增加和优化。在界面布局上,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和可能性。7.2界面布局与交互设计7.2.1界面布局界面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清晰明了:界面元素应清晰可见,避免过多冗余信息。(2)层次分明:合理运用空间布局,使信息层次分明,便于用户理解和操作。(3)响应式设计:针对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进行响应式设计,保证界面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良好展示。7.2.2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洁明了:操作步骤简单,易于理解。(2)实时反馈:对用户的操作给予及时、明确的反馈,提高用户满意度。(3)容错性:界面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容错性,降低用户误操作带来的影响。(4)一致性:保持交互逻辑的一致性,使操作更加自然。7.3界面实现技术7.3.1前端技术前端技术主要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界面实现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前端技术,实现以下功能:(1)页面布局:通过HTML和CSS实现页面的结构布局和样式设计。(2)交互效果:利用JavaScript实现页面元素的交互效果,如动画、弹窗等。(3)数据请求与处理:使用JavaScript进行数据请求和处理,实现与后端系统的交互。7.3.2后端技术后端技术主要包括Java、Python、PHP等编程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在界面实现过程中,后端技术主要负责以下任务:(1)数据处理:对前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和存储。(2)业务逻辑:实现系统业务逻辑,如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3)接口开发:提供与前端交互的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7.3.3设计工具在界面设计过程中,可使用以下设计工具:(1)UI设计工具:如Sketch、AdobeXD等,用于绘制界面原型和设计界面元素。(2)前端框架:如Bootstrap、Vue.js等,提供丰富的组件和库,加快开发速度。(3)代码审查工具:如Git、SVN等,用于代码版本控制和管理。第八章系统测试与优化8.1测试策略为保证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本项目采用了多种测试策略,以覆盖系统各个层面的功能、功能和安全性。测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单元测试:对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独立的测试,保证每个模块的功能正确实现。(2)集成测试:将各个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测试系统整体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3)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4)验收测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由用户进行验收测试,保证系统满足用户需求。8.2测试用例设计本项目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了以下几种类型的测试用例:(1)功能性测试用例:针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流程和异常流程。(2)功能测试用例:针对系统功能要求,设计测试用例,包括并发测试、压力测试等。(3)安全性测试用例:针对系统安全性要求,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4)兼容性测试用例:针对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设计测试用例,保证系统在各环境下正常运行。8.3功能优化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功能优化是一个持续关注的问题。本项目对系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能优化:(1)数据库优化:通过合理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索引和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2)代码优化:对关键代码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资源消耗。(3)缓存机制:引入缓存机制,减少对数据库的频繁访问,提高系统响应速度。(4)并发处理:采用多线程、异步等技术,提高系统并发处理能力。(5)资源监控:实时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发觉功能瓶颈并及时调整。通过上述测试与优化措施,本项目旨在保证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质量、稳定性和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第九章系统部署与推广9.1部署方案设计9.1.1系统部署目标本节主要阐述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部署方案的设计。部署目标为保证系统在农业生产环境中的稳定运行,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以下目标:(1)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需求;(2)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适应不同农业生产场景;(3)系统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应复杂农业生产环境;(4)系统部署简便,易于维护和管理。9.1.2部署方案设计(1)硬件部署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高功能:满足系统运行需求,保证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高可靠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高扩展性: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求,便于升级和扩展。(2)软件部署软件部署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兼容性:保证软件之间兼容,避免出现冲突;安全性: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可维护性:便于系统维护和管理,提高运维效率。(3)网络部署网络部署主要包括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内部网络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外部网络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实现与农业生产现场的远程连接。(4)系统集成将各硬件、软件、网络等组成部分进行集成,保证系统整体运行稳定、高效。9.2推广策略9.2.1推广目标本节主要阐述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推广策略。推广目标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提升农业产值;(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9.2.2推广策略(1)政策支持加强与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为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系统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2)市场推广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农业生产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工地签约协议合同书
- 装修劳务协议书范本
- 西藏正规旅游合同协议
- 装修工程合同价增补协议
- 茶楼酒店转让合同协议
- 药材种植收购合同协议
- 苗圃园租赁合同协议
- 公务员试题讲解及答案
- 献血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 纺织检测方法与设备使用试题及答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 国有企业职场礼仪培训XXXX最新版课件
- 第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优秀资料
- 完美日记营销体系策略深度解析(深度解析完美日记崛起的驱动力)
- 动火许可证(模板)
-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范文五篇
- 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正本)
-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 【学习课件】第七章天然气处理与轻烃回收
- Thermo Form 311 CO2培养箱中文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