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检测试题_第1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检测试题_第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检测试题_第3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检测试题_第4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1.日本大化改新开始于()A.646年B.676年C.746年D.776年2.日本大化改新效仿的对象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C.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D.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但保留了部分私地4.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主要有()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C.促进了日本经济和文化的发展D.以上都是5.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是()A.土地国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奴隶主土地所有制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6.日本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能力B.庄园的兴起和发展C.为了保护庄园主的利益D.以上都是7.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A.天皇B.将军C.大名D.武士8.日本幕府统治长达()A.近700年B.近800年C.近900年D.近1000年9.在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天皇的地位是()A.掌握实际权力B.国家的象征,没有实际权力C.与将军共同执政D.被废除10.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A.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B.平等、自由、博爱C.追求财富和荣誉D.维护庄园主利益11.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的时间是()A.622年B.630年C.632年D.640年12.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A.穆罕默德B.耶稣C.释迦牟尼D.孔子13.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A.622年B.630年C.632年D.640年14.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中,伴随着()A.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B.大规模的对外战争C.统一阿拉伯半岛D.以上都是15.阿拉伯帝国在()时期达到鼎盛。A.穆罕默德B.四大哈里发C.倭马亚王朝D.阿拔斯王朝16.阿拉伯帝国是一个()A.政教合一的国家B.世俗国家C.民主国家D.奴隶制国家17.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A.政治中心B.经济中心C.文化中心D.以上都是18.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有()A.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B.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C.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等医学著作D.A和B19.阿拉伯文化的特点不包括()A.多元性B.开放性C.宗教性D.封闭性20.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不包括()A.著有《伤寒杂病论》B.著有《医学集成》C.著有《医典》D.对医学知识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21.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包括()A.保存和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D.阻止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生22.古代印度的德里苏丹国是()A.印度教国家B.佛教国家C.伊斯兰教国家D.基督教国家23.德里苏丹国统治时期,印度社会的变化不包括()A.伊斯兰教成为国教B.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长期共存C.出现了新的建筑风格D.印度完全伊斯兰化24.古代朝鲜半岛先后建立了()等政权。A.高句丽、百济、新罗B.高句丽、新罗、高丽C.百济、新罗、高丽D.高句丽、百济、高丽25.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效仿()进行改革。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6.高丽王朝建立后,在政治上()A.效仿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B.加强中央集权C.地方实行郡县制D.建立了幕府统治27.朝鲜半岛的李朝建立于()A.1392年B.1492年C.1592年D.1692年28.李朝在文化上的成就主要有()A.创造了朝鲜文字B.发展了朝鲜的文学、史学和艺术C.传承和发展了儒家文化D.以上都是29.古代东南亚国家中,()在13世纪时达到强盛。A.吴哥窟B.占婆C.爪哇D.骠国30.吴哥窟是()的著名建筑。A.缅甸B.柬埔寨C.越南D.泰国二、非选择题(共110分)31.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2)简述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文化成就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3)简述古代朝鲜半岛的历史发展进程、政治制度变革和文化特点。32.材料分析题(25分)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材料二:“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令》所体现的土地制度及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大化改新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特点。(15分)33.论述题(25分)比较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答案1.A。日本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这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2.A。日本大化改新效仿的对象是唐朝,当时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日本通过派遣遣唐使等方式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等。3.D。大化改新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没有保留私地这一内容。改革包括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实行班田收授法等。4.D。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了日本经济和文化的发展。5.A。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是土地国有制,实行班田收授法。6.D。日本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包括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能力、庄园的兴起和发展、为了保护庄园主的利益等。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地方势力壮大,中央权威下降,武士为保护庄园主利益而逐渐形成集团。7.B。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将军,天皇成为国家象征,大名是地方诸侯,武士是将军和大名的下属。8.A。日本幕府统治长达近700年,从12世纪晚期开始到1868年明治维新结束。9.B。在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际权力,实际权力掌握在将军手中。10.A。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对武士的行为和道德观念有着深刻影响。11.C。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的时间是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12.A。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耶稣是基督教的核心人物,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13.A。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622年,这一年穆罕默德率领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14.D。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统一阿拉伯半岛等。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凝聚力,通过战争实现了半岛统一和对外扩张。15.D。阿拉伯帝国在阿拔斯王朝时期达到鼎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16.A。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国家元首同时也是宗教领袖。17.D。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宏大,商业繁荣,文化学术发达。18.D。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还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19.D。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包括多元性、开放性、宗教性,不包括封闭性。阿拉伯文化吸收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对各种文化持开放态度,且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20.A。《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东汉张仲景所著,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著有《医学集成》《医典》等,对医学知识进行了广泛收集和整理。21.D。阿拉伯文化保存和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没有阻止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生,反而为其提供了一定条件。22.C。古代印度的德里苏丹国是伊斯兰教国家,由突厥人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3.D。德里苏丹国统治时期,伊斯兰教成为国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长期共存,出现了新的建筑风格,但印度并没有完全伊斯兰化,印度教仍然广泛存在。24.A。古代朝鲜半岛先后建立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等政权。25.A。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效仿唐朝进行改革,如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26.B。高丽王朝建立后,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27.A。朝鲜半岛的李朝建立于1392年,由李成桂建立。28.D。李朝在文化上创造了朝鲜文字,发展了朝鲜的文学、史学和艺术,传承和发展了儒家文化。29.A。古代东南亚国家中,吴哥窟在13世纪时达到强盛,吴哥窟是柬埔寨的著名建筑。30.B。吴哥窟是柬埔寨的著名建筑,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二、非选择题答案及解析31.(1)答案:背景:国内:日本社会矛盾尖锐,贵族与部民之间的矛盾、贵族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斗争不断。当时日本是奴隶制国家,部民制盛行,部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同时,日本的经济发展受到旧有制度的束缚,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困难。国际:中国唐朝的繁荣昌盛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为日本提供了改革的借鉴模式。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贵族世袭制,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管理。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官员从地方豪族中选拔。经济方面: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把土地分给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死后土地归还国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庸、调。历史意义:社会转型: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它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建立起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贵族势力,使国家权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减少了内部纷争和战乱。经济发展:班田收授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有地可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统一调配资源,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文化进步:日本积极吸收唐朝文化,在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化改新为日本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使日本文化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答案:建立和发展历程:伊斯兰教创立与发展: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宣扬安拉是唯一的真神。最初,伊斯兰教受到麦加贵族的迫害,但在麦地那逐渐发展壮大。统一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这一年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此后,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军队逐步统一阿拉伯半岛,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半岛基本统一。对外扩张与帝国建立: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继续对外扩张。在四大哈里发时期和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大领土,先后征服了西亚、北非、西班牙等地,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文化成就:数学方面: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医学方面: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等医学著作,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学方面:《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包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的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建筑方面:清真寺建筑独具特色,有巨大的穹顶、高耸的宣礼塔等,如麦加大清真寺等,体现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文化传承:阿拉伯人保存和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衰落时期,阿拉伯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希腊、罗马著作,使这些古典文化得以保存下来,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文化交流:阿拉伯帝国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将东方的文化,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数学等传播到西方,同时也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文化创新:阿拉伯人在吸收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其在数学、医学、文学、建筑等领域的成就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答案:历史发展进程:三国时代:古代朝鲜半岛先后建立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等政权,三国之间长期相互征战、交流和融合。**新罗统一继续新罗统一与发展:新罗在唐朝的支持下,于7世纪后期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统一后的新罗效仿唐朝进行改革,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如在农业方面改进生产技术,商业上与唐朝等周边国家开展贸易。高丽王朝时期:9世纪末,新罗统治衰落,高丽王朝兴起。高丽王朝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既有交流合作,也面临外部压力,如与契丹、女真等民族政权的交往和冲突。李朝时期: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朝。李朝时期朝鲜半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展,与明清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长期维持稳定发展态势,直到近代受到外部列强的冲击。政治制度变革:新罗:新罗统一后,建立了以国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置了各级官僚机构,地方上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通过模仿唐朝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了对国家的治理,提高了行政效率。高丽王朝:高丽初期,在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上设置道、府、郡、县等行政单位。后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了府兵制,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势力割据。李朝:李朝建立后,在政治制度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议政府等机构,协助国王处理政务;在地方,完善了行政区划,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同时,李朝还实行了一系列封建等级制度,明确了不同阶层的权利和义务。文化特点: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朝鲜半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从新罗时期开始就积极吸收儒家思想,到李朝时期达到高峰。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朝鲜社会的道德准则,如重视孝道、忠诚等。朝鲜的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培养了大量的儒家学者,推动了朝鲜文化在思想、文学、史学等方面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朝鲜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语言方面,李朝时期创造了朝鲜文字,这是朝鲜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艺术领域,朝鲜的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朝鲜的宫廷音乐、民间舞蹈等,反映了朝鲜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佛教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佛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朝鲜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朝鲜的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与本土的信仰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朝鲜特色的佛教文化,体现在寺庙建筑、佛教艺术等方面,同时也影响了朝鲜人民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32.(1)答案:土地制度:材料一所体现的土地制度是班田收授制。班田收授制是日本大化改新中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国家将土地收归国有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土地分配给公民。特点:国有性质与定期分配:土地所有权归国家,这体现了土地制度的国有性质。每六年进行一次班田,即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定期分配的方式保证了土地资源在公民中的相对公平分配,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在某些人手中。有条件使用:受田农民只能在规定的年限内使用土地,不能终生占有,并且土地不得买卖。这一特点限制了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权,保证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同时也使土地能够根据人口等情况适时调整分配。特殊土地的除外情况:材料中提到神田、寺田不在班田收授的范围内,这表明宗教土地在土地制度中有特殊地位,反映出当时宗教势力在日本社会中的影响,宗教土地可以不遵循国家的一般土地分配规则。(2)答案:选择性吸收:日本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并非全盘接受。从材料可知,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这表明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是有选择性的,根据自身的国情和社会文化传统,对唐朝文化进行筛选,只吸收那些适合本国发展和符合本国价值观的部分。融合创新:日本在吸收唐朝文化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将外来文化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融合创新。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虽然借鉴了唐朝的中央集权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点,对官员选拔、地方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政治制度。这种融合创新使得外来文化能够更好地在日本落地生根,促进了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保持民族特色: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日本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在大化改新及之后的发展中,日本的民族文化依然在传承和发展,如日本的本土宗教信仰、民族艺术等并没有被唐朝文化所取代。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背景下,通过将外来文化与民族特色相结合,构建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体系。33.答案:相同点:都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变革时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阿拉伯国家在伊斯兰教创立后,通过统一阿拉伯半岛和对外扩张,建立起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也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从部落社会向封建帝国的转变过程,都开启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文化发展都受到外部文化影响且具有融合性:日本在大化改新过程中深受唐朝文化影响,积极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吸收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如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唐朝建筑的影子,又有日本自身的民族特色;阿拉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周边地区如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地的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如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的改进,阿拉伯医学中也包含了希腊医学等其他地区医学知识的融合。宗教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日本,佛教对其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