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植保方案指南TOC\o"1-2"\h\u5668第1章绿色植保概述 3115251.1绿色植保的定义与意义 384071.2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26996第2章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4315102.1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4155402.1.1生物因素 4106232.1.2非生物因素 5201252.1.3人为因素 5234102.2防治方法及策略 5174912.2.1农业防治 540352.2.2生物防治 5160452.2.3化学防治 5214892.2.4物理防治 5279162.2.5综合防治 56710第3章生物防治技术 6245023.1天敌生物的应用 6176403.2病原微生物防治 6241093.3植物源农药及生物制剂 614846第4章物理防治方法 6269084.1防虫网的应用 7101764.1.1防护作物 732784.1.2突破生长限制 7112354.1.3防虫网材料选择 741794.2灯光诱杀 7226944.2.1常见诱虫光源 7119574.2.2诱虫灯的设置与应用 7121984.2.3诱虫灯使用注意事项 7130344.3热处理与辐照处理 7103714.3.1热处理 7216224.3.2辐照处理 8188364.3.3应用实例 825033第5章化学防治策略 8192475.1绿色化学农药的选择与应用 8283825.1.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8169865.1.2根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择具有特定防治对象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8127275.1.3优先选择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8301785.1.4结合农药的剂型、使用方法和施药时机,优化农药使用策略,降低农药使用量。 8172985.2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8228115.2.1选用经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批准的低毒低残留农药。 8299835.2.2根据农药标签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避免超量使用。 8168755.2.3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 853645.2.4加强病虫害监测,适时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8234885.3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同 8171715.3.1根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搭配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实现优势互补。 9101485.3.2优化施药技术,降低化学农药对生物农药的影响,保证生物农药的活性。 93265.3.3采用交替使用、轮换使用等策略,减少单一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抗药性风险。 965445.3.4加强病虫害监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植保目标。 928561第6章生态平衡与绿色植保 996376.1植物多样性与病虫害防控 9238266.1.1植物多样性与病虫害自然调控 9256006.1.2植物多样性种植模式 9227896.1.3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9266806.2生态农业与绿色植保 932736.2.1生态农业模式 945566.2.2生态农业技术与绿色植保 10120486.2.3生态农业与病虫害监测预警 1012936.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086186.3.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0144066.3.2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1057686.3.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07983第7章植保机械与设备 10158457.1喷雾机械 1038227.1.1背负式喷雾器 10201607.1.2车载式喷雾机 1018477.1.3悬挂式喷雾机 1010257.2热烟雾机 11126127.2.1热烟雾机原理 11153697.2.2热烟雾机的应用 11112007.2.3使用注意事项 1154997.3飞防无人机 11130187.3.1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 11316087.3.2无人机选型 11281867.3.3无人机作业注意事项 11257767.3.4无人机维护与保养 1114765第8章绿色植保标准化生产 11255788.1标准化生产的概念与意义 11120998.2绿色植保标准化生产技术 12240608.3绿色植保产品的认证与监管 124789第9章植保技术培训与推广 1262149.1绿色植保技术培训 12105149.1.1培训目标 13113009.1.2培训内容 13298839.1.3培训方式 1338429.2植保技术示范与推广 13265509.2.1示范基地建设 1371539.2.2推广模式 13259639.2.3推广策略 13130339.3农户参与与培训 14305599.3.1农户参与 14253749.3.2农户培训 14298669.3.3激励措施 14283第10章植保法律法规与政策 14671510.1我国植保法律法规体系 142008510.1.1法律层面 141693810.1.2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41851710.2绿色植保政策支持与实施 15682010.2.1农药减量使用政策 15696410.2.2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技术支持政策 1531510.2.3农业生态补偿政策 152801810.3植保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5348010.3.1绿色植保技术将成为主流 153269310.3.2农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52838810.3.3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152283410.3.4植保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15第1章绿色植保概述1.1绿色植保的定义与意义绿色植保,即以环保、生态、可持续为原则,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在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植保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绿色植保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植保注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方法,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保证消费者健康。(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植保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绿色植保通过优化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成本,减轻农民负担。1.2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绿色植保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度重视绿色植保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绿色植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绿色植保技术不断创新。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绿色植保提供了技术支撑。(3)绿色植保产品广泛应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性信息素等绿色植保产品得到广泛应用,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4)绿色植保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农业部门为主导,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绿色植保体系。未来,绿色植保发展趋势如下:(1)技术集成与创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研发绿色、高效、环保的植保新技术。(2)绿色植保产品研发与应用。加大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绿色植保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3)信息化与智能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治决策的智能化。(4)绿色植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绿色植保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绿色植保技术的普及率与到位率。第2章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2.1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植物病虫害发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规律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生物因素(1)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是引发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2)害虫:昆虫、蜱螨、蜗牛等是植物的主要害虫,它们通过取食、刺吸、产卵等方式对植物造成危害。2.1.2非生物因素(1)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具有显著影响。(2)土壤环境: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土壤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发生有一定影响。2.1.3人为因素不合理施肥、施药、农事操作等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2.2防治方法及策略针对植物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采取以下防治方法及策略:2.2.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通过种植抗病、抗虫品种,降低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风险。(2)调整作物布局:根据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土壤改良和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2.2.2生物防治(1)天敌生物: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2)生物农药:使用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等,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2.2.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针对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适时进行防治。2.2.4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诱虫灯、黄板、防虫网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2.2.5综合防治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对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防治过程中,应注重病虫害监测,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调整防治策略。第3章生物防治技术3.1天敌生物的应用生物防治是绿色植保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自然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降低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天敌生物的应用是其中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1)天敌昆虫的应用:如捕食性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它们能有效控制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2)天敌螨类的应用:利用捕食性螨类控制植物害螨,如智利小植绥螨、钝绥螨等。(3)天敌真菌和细菌的应用:如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可防治多种害虫。3.2病原微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防治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感染和杀死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细菌: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对多种害虫具有防治作用。(2)真菌:绿僵菌、白僵菌、拟青霉菌等,可防治多种害虫。(3)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对特定害虫具有高度专一性。(4)线虫:斯克里布纳属线虫、异小杆属线虫等,用于防治地下害虫。3.3植物源农药及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及生物制剂是利用植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生物活性物质研制而成的农药,具有绿色、环保、低毒、低残留等特点。(1)植物源农药:如鱼藤酮、苦参碱、印楝素等,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2)生物制剂:如植物生长调节剂、昆虫信息素、生物酶等,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干扰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第4章物理防治方法4.1防虫网的应用防虫网作为一种物理防治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有效隔离害虫,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安全。其主要应用方式如下:4.1.1防护作物在温室、大棚及露天作物上覆盖防虫网,可防止各类害虫如蚜虫、飞虱、菜青虫等入侵,有效降低害虫种群密度。4.1.2突破生长限制对于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如高山蔬菜、花卉等,采用防虫网可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4.1.3防虫网材料选择防虫网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根据防治对象及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网孔大小和材料。4.2灯光诱杀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对特定光谱的趋光性,通过诱虫灯诱杀害虫,降低田间害虫种群密度,具有环保、高效、操作简便等特点。4.2.1常见诱虫光源灯光诱杀主要采用紫外线光源,如黑光、高压钠灯、LED灯等。不同害虫对不同光谱的敏感度不同,可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诱虫光源。4.2.2诱虫灯的设置与应用诱虫灯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覆盖主要害虫发生区域;二是保证光源照射范围与作物生长高度相匹配;三是诱虫灯的安装高度以1.52米为宜。4.2.3诱虫灯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诱虫灯时,应定期清理诱捕器,避免害虫尸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注意诱虫灯的使用时间,以免影响天敌种群。4.3热处理与辐照处理热处理与辐照处理是利用物理方法对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无残留、环保、高效等优点。4.3.1热处理热处理是利用高温对作物种子、种苗或土壤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害虫等有害生物。热处理方法包括热水处理、蒸汽处理等。4.3.2辐照处理辐照处理是利用射线(如γ射线、X射线等)对作物种子、种苗进行处理,改变害虫生理代谢,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辐照处理时应注意剂量控制,避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4.3.3应用实例在实际生产中,热处理与辐照处理可应用于蔬菜、花卉等种子处理,以及苗木、种苗的病虫害防治。这两种方法还可用于土壤消毒,降低土传病虫害的发生。第5章化学防治策略5.1绿色化学农药的选择与应用化学农药在植保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关注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绿色化学农药旨在减少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提高农药的靶标特异性。在选择与应用绿色化学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5.1.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5.1.2根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择具有特定防治对象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5.1.3优先选择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5.1.4结合农药的剂型、使用方法和施药时机,优化农药使用策略,降低农药使用量。5.2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绿色植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应遵循以下要点:5.2.1选用经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批准的低毒低残留农药。5.2.2根据农药标签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避免超量使用。5.2.3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5.2.4加强病虫害监测,适时施药,提高防治效果。5.3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同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可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5.3.1根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搭配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实现优势互补。5.3.2优化施药技术,降低化学农药对生物农药的影响,保证生物农药的活性。5.3.3采用交替使用、轮换使用等策略,减少单一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抗药性风险。5.3.4加强病虫害监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植保目标。第6章生态平衡与绿色植保6.1植物多样性与病虫害防控植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对病虫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植物多样性,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植物多样性与病虫害防控的关系。6.1.1植物多样性与病虫害自然调控植物多样性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对病虫害实施自然调控。不同植物种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同,植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6.1.2植物多样性种植模式推广植物多样性种植模式,如间作、套作等,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农药使用,有利于绿色植保。6.1.3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加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有助于实现病虫害的长期有效防控。6.2生态农业与绿色植保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6.2.1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注重作物、土壤、水分、气候等要素的协调,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6.2.2生态农业技术与绿色植保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农业技术,可以有效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6.2.3生态农业与病虫害监测预警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有利于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6.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植保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3.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6.3.2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针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绿色植保。6.3.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为绿色植保提供科学依据。第7章植保机械与设备7.1喷雾机械7.1.1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是一种便携式喷雾设备,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农田和果园。该设备主要由药液箱、喷雾装置和背负系统组成。喷雾器应选用雾化效果好的喷嘴,保证药剂均匀喷洒。7.1.2车载式喷雾机车载式喷雾机适用于大面积农田和果园的病虫害防治。该设备通常由车辆、喷雾装置和药液箱组成。根据作物高度和防治需求,可调节喷雾装置的高度和喷幅。7.1.3悬挂式喷雾机悬挂式喷雾机适用于葡萄、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该设备可悬挂在作物架上,实现近距离、均匀喷洒,减少药剂浪费。7.2热烟雾机7.2.1热烟雾机原理热烟雾机通过高温将药液瞬间雾化,形成烟雾状颗粒,使药剂在空中长时间悬浮,提高防治效果。7.2.2热烟雾机的应用热烟雾机适用于温室、大棚等封闭空间的病虫害防治,能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7.2.3使用注意事项使用热烟雾机时,应注意药液浓度、设备温度和作业环境,保证安全、高效地完成植保作业。7.3飞防无人机7.3.1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飞防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喷洒均匀、减少农药浪费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农田、果园和茶园的病虫害防治。7.3.2无人机选型根据作业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型号。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载药量、续航能力、飞行速度和喷洒系统。7.3.3无人机作业注意事项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时,应遵守相关法规,保证飞行安全。同时要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作业。7.3.4无人机维护与保养定期对无人机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主要包括电池、电机、喷洒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的检查与保养。第8章绿色植保标准化生产8.1标准化生产的概念与意义标准化生产是指在植保产品生产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实施科学、规范、高效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绿色植保标准化生产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2绿色植保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植保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选抗病抗虫品种:选用抗病抗虫能力较强的作物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2)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3)物理防治技术:采用诱杀、阻隔、捕捞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减轻化学农药的环境污染。(4)化学防治技术: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5)科学施肥技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提高作物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6)农田水分管理:合理调控农田水分,提高作物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8.3绿色植保产品的认证与监管为保证绿色植保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对绿色植保产品实施认证和监管制度。(1)绿色植保产品认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绿色植保产品进行审查、检测和评价,对符合条件的产品颁发认证证书。(2)绿色植保产品监管:加强对绿色植保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3)建立健全绿色植保产品追溯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绿色植保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追溯,提高产品质量监管效率。(4)加强绿色植保产品宣传和培训:提高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绿色植保意识,促进绿色植保产品的普及和应用。第9章植保技术培训与推广9.1绿色植保技术培训9.1.1培训目标绿色植保技术培训旨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掌握绿色植保技术的操作要领,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9.1.2培训内容(1)绿色植保理念及政策法规;(2)绿色植保技术原理与操作方法;(3)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4)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的合理使用;(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9.1.3培训方式(1)集中授课;(2)现场教学;(3)实践操作;(4)远程教育;(5)互动交流。9.2植保技术示范与推广9.2.1示范基地建设建立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基地,展示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农户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9.2.2推广模式(1)引导与政策支持;(2)科研院校与推广部门合作;(3)龙头企业带动;(4)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示范;(5)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9.2.3推广策略(1)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制定针对性的推广方案;(2)结合农业项目,将绿色植保技术融入其中;(3)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认知度;(4)建立健全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9.3农户参与与培训9.3.1农户参与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绿色植保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农户在植保技术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9.3.2农户培训(1)开展针对性培训,满足农户需求;(2)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农户技能水平;(3)建立长期培训机制,保证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期中试卷(二)
- 全国学生竞赛试题及答案
- 妇女保健试题及答案高一
- 布艺温馨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工程的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设计理论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商业AIGC擎舵-数字人
- 2024年广告设计师设计市场调研试题及答案
- 功能性纺织品的设计试题及答案
- 天津市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复习课件
-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
- 学位论文写作及其学术规范课件
- 022旋翼干式塑料表壳水表
- 特殊旅客的航空服务文献综述
- 实验模式动物斑马鱼左正宏
- 小学后进生转化记录表4篇-后进生转化
- 钢箱梁运输与安装施工方案
- DDI辅导员工迈向成功-辅导领导力系列
- 兼职教师任职承诺书
- 上海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