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八讲算式谜(一)(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八讲算式谜(一)(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八讲算式谜(一)(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八讲算式谜(一)(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八讲算式谜(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算式谜(一)第一部分:趣味数学196算法一个数正读反读都一样,我们就把它叫做“回文数”。随便选一个数,不断加上把它反过来写之后得到的数,直到得出一个回文数为止。例如,所选的数是67,两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回文数484:67+76=143143+341=484把69变成一个回文数则需要四步:69+96=165165+561=726726+627=13531353+3531=488489的“回文数之路”则特别长,要到第24步才会得到第一个回文数,8813200023188。大家或许会想,不断地“一正一反相加”,最后总能得到一个回文数,这当然不足为奇了。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对于几乎所有的数,按照规则不断加下去,迟早会出现回文数。不过,196却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例外。数学家们已经用计算机算到了3亿多位数,都没有产生过一次回文数。从196出发,究竟能否加出回文数来?196究竟特殊在哪儿?这至今仍是个谜。第二部分:奥数小练一个完整的算式,缺少几个数字,那就成了一道算式谜。解算式谜,就是要将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齐,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算式。解算式谜的思考方法是推理加上尝试,首先要仔细观察算式特征,由推理能确定的数先填上;不能确定的,要分几种情况,逐一尝试。分析时要认真分析已知数字与所缺数字的关系,抓准解题的突破口。【例题1】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6()()(2)()0()()+2()15-3()1680914857练习1:在“庆元旦”晚会上,主持人小丽出了这样两道题目:请大家想一想,被纸片盖住的是什么数字?【例题2】在下面算式的□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答案:已知被乘数个位是8,积的个位是2,可推出乘数可能是4或9,但积的百位上是7,因而乘数只能是4,被乘数百位是1,那么十位上只能是9。(算式见右上)练习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成立。【例题3】A、B、C、D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求使得下面算式成立A、B、C、D各自代表的数字。ABCDACD+CD989练习3:下面的符号各表示几?(1)(2)(3)【例题4】.A、B、C、D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它们各是什么数字时同上面的算式成立?ABCD-CDCABC练习4:(1)用这十个数字组成下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个数字,请把这个算式补齐.(2)下面算式中汉字或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请将汉字或字母还原成数字。5abcde我爱数学×3×91abcde4学数爱我【例题5】下面的算式里四个小纸片各盖住一个数字,问被盖住的四个数字的和是多少?练习5:(1)下面的算式里,每个方框代表一个数字,问:这个方框中数字的总和是多少?(2)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请将算式中的图形或字母还原成数字。1○2□ABCD-□1△+ABED3○○EDCAD第三部分:数学史话算筹的认识1.什么是算筹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是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的小棍,用木、竹、骨等材料制成。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而它们的发明,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2.算筹计数法

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1-5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种计数法遵循一百进位制。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春秋时,算筹已作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被普遍采用,筹的算法已趋成熟。算筹记数的规则,最早载于《孙子算经》,用算筹表示数目有横、竖两种方式。

算筹记数制度十分明确地体现了十进位制记数法,便利简洁,与世界古代各民族的记数法相比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以其为基础发展出一整套筹算算法,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独特风格,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数学成就。参考答案:练习1:正确算式为:(1)136+975=1111(2)102-96=6。练习2:(1)127×7=889;(2)229×8=1832;(3)134×4=536。练习3:(1)31+131+1831=1993,□=1,○=8,△=3;(2)189+189+189=567,=9,○=,1,△=8;(3)194+194+194=582,□=1,○=,4,△=9;练习4:(1)764+289=1053解析:首先通过读题先确定和的最高位数必是1;因为加数的百位数是2,1、2都已用过,所以和的百位数必是0;8已用过,所以,第一个加数的百位必是7;两个十位数相加要进1位到百位,鉴于012478都已使用,剩余数满足条件的尝试一下,得解。(2)a=7;b=1;c=4;d=2;e=8。解析:根据e与3的乘积的末位是4,可确定e是8.再根据积中的e是8可知d与3的乘积的末位数是6,进而确定d是2,位次类推可推出c是4,b是1,a是7。(3)1089×9=9801。解析:一个四位数乘9得数仍是一个四位数,可确定这个四位数的最高位一定是1,所以“我”是1,再根据积是四位数,可确定积的最高位上的数是9,所以“学”是9,因“学”是9,所以“爱”与9的乘积不能大于10,所以“爱”是0,再根据积中的“爱”是0,推出“数”是8。据此解答。练习5:(1)解析:每个方框中的数字只能是0∼9,因此任两个方框中数字之和最多是18。现在先看看加数与加数中处于“百位”的两个数字之和,这个和不可能小于18,因为不管它们后面的两个二位数是什么,相加后必小于200,也就是说最多只能进1.这样便可以断定,处于“百位”的两个数字之和是18,而且后面两位数相加进1,同样理由,处于“十位”的两个数字之和是18,而且两个“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