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第4讲全球气候变更与气候类型[考纲展示]1.全球气候变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气候分布、特征及成因考纲虽没有明确要求,却是高考必考内容。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选取详细区域辅以气候统计图表考查气候类型特点、成因,进而深度考查气候及气候变更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1.区域认知:相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及自然景观差异。2.综合思维: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综合分析某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人地协调观:结合全球气候变暖案例的成因、危害及防卫措施,培育正确的环境观。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基础自查]学问清单特殊提示全球气候变更及其影响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更之中(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温煦干湿变更。(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更。①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②主要缘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变更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沉没的危急。【辨析】理解全球气候变更的两个误区1.全球气候变更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更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更,是一种客观变更。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更的各种表现之一。2.全球变暖,并非各地都升温全球气温上升,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全球气候变更及其影响(2)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有利影响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使作物产量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表现低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将削减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3)影响水循环过程3.应对气候变更的措施(1)节能减排:削减化石能源的运用,多运用清洁能源;削减消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削减废弃物排放。(2)爱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3)主动应对:科学预料,主动适应将来气候变更。【点拨】1.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更了的环境,加上人类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迁移,导致物种灭亡。(2)海水温度变更及某些洋流的潜在变更,导致鱼类聚集地变更,使某些渔场消逝,或某些渔场扩大。(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加重。2.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1)削减排放: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增加汲取:植树造林,削减破坏。(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加,加强国际合作,实行经济和政策手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限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限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限制全年高温少雨2.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限制冬季温柔多雨,夏季燥热干燥3.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限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限制全年温柔多雨【点拨】气候类型的推断1.依据分布规律判读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确定气候类型。2.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推断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驾驭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可依据景观图特征推断气候类型。如下图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点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确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凹凸分布。(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3)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安排匀称;内陆地区相反。(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地形: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6)人类活动:通过变更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续表学问清单特殊提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限制冬长寒冷,夏短凉快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旁边的沿海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限制全年寒冷,降水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旁边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点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几处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四地,虽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缘由如下:(1)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位于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3)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深化探究]1.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提示不认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大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样事务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2.气候变暖只有害而无利吗?提示不是。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但中低纬地区因这种气候变更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从全球衡量,气候变暖害大于利。3.全球变暖是不是完全由人为因素造成?提示不是。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4.地中海气候区农业生产首先须要解决什么问题?该区适合哪些农业类型发展?提示该区夏季高温干燥,光照剧烈,雨热不同期——发展农业首先须要解决浇灌问题。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园艺业或水果种植业发展。5.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提示有利:降水足够,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不利:热量、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热点快递]热点扫描多围绕某区域典型的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为切入点,以区域图、景观图、气候统计图表为信息载体,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终落实到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上。[热点题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昆明和多巴(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部,距省会西宁市22km)是目前我国已建立的进行耐力性项目训练的两个国家高原体育基地。昆明基地位于25°02′N,平均海拔1897m;多巴基地位于36°39′N,平均海拔2240m。材料二昆明和多巴气候资料比较图。(1)分析多巴基地夏季比冬春季节更适合训练的缘由。(2)分析相对于多巴基地,昆明基地更适合训练的缘由。(3)试列举耐力性项目运动训练基地需具备的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从多巴的全年温度变更、日照时数变更、降水量变更等图像资料中找寻夏季比冬春季节更适合训练的缘由。冬春季节,降水量稀有,晴天多,光照强,太阳光中紫外线含量高,对运动员有较明显的损害;气候干燥,对运动员的呼吸不利;气温低,不利于运动员进行较长时间的室外运动。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空气潮湿,云雨对太阳辐射量(特殊是紫外线)有减弱作用,气温相宜,给运动员的训练创建了有利条件。第(2)题,从图文资料中找寻昆明相对于多巴的优势条件。昆明地区海拔低,纬度低,空气密度、空气氧含量、气压均比多巴地区高;气候温柔潮湿,相宜训练的时间更长,且有利于削减紫外线对运动员的损害。第(3)题,题中表明,昆明和多巴是目前我国已建立的进行耐力性项目训练的两个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因此依据两个基地的区域特征进行归纳即可:海拔高,最好在2000m以上;气温相宜,最好在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等。答案:(1)冬春季节:降水量稀有,太阳辐射对运动员有较明显的损害;气候干燥,对运动员的呼吸不利;气候寒冷,对运动员的能量储备要求相应提高,不利于运动员进行较长时间的室外运动。[或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太阳辐射量削减,气温相宜,给运动员的训练创建了有利条件。](2)昆明地区海拔低,纬度低,空气密度、空气氧含量、气压均比多巴地区高,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的能量储备;气候温柔潮湿,相宜训练的时间更长,且有利于削减紫外线对运动员的损害。(3)海拔高,最好在2000m以上;气温相宜,最好在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更[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24·高考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更,土地覆被也随之变更,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削减,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削减。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更的首要缘由是()A.气温上升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削减(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溶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削减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解析:第(1)题,由材料“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削减”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更的首要缘由可能是气温上升。A对。气温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削减,表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行能增多。C错。降水削减不会导致凹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第(2)题,西伯利亚地区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冻土广布,气温上升会导致冻土溶化,低凹地区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对。洪水是由暴雨、快速融冰、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快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与湿地面积增加关系不大。A错。材料中“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更”表明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更的主要缘由是气候变更。B错。没有材料显示该地地面沉降的信息。C错。第(3)题,气候变暖使冻土溶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凹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削减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C对、B错。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平地削减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林地。A错。气温上升使冻土溶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主要转化为寒漠。D错。答案:(1)A(2)D(3)C2.(2024·高考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溶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定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更的表述,与实际状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削减(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沉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溶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通过两幅景观图的对比,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本题以文字材料和景观图的形式呈现。抓住图像要素的变更,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解法指导]答案:(1)D(2)D[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气温上升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更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上升的主要缘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详细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最终结果如下所示:(2)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考法体验]提升解题实力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格陵兰反照率变更”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缘由主要有()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气候变冷③冰川溶化加剧④冰川面积扩大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2.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更”可知,气候变更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③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使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则地表冰雪削减而反射率下降。第2题,全球变暖会使寒冷的西伯利亚热量条件改善,从而使森林带向北扩展;北部因北冰洋极冰的溶化、海平面上升,及陆上融雪量激增而入海水量上涨,最终导致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故②④正确。答案:1.B2.D2024年1月以来,吉林省少雨雪,几乎无积雪覆盖,且出现最暖1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1.3℃,较常年高4.3℃,居历史同期高温第1位。下表为2024年1月吉林省各州市平均气温、距常年平均值及高温排位。据此完成3~4题。长春吉林通化松原辽源白城白山四平延边长白山平均气温(℃)-11.6-11.8-11.2-11.1-12.2-11.2-13.2-10.1-9.9-12.7距平均值(℃)4.55.23.75.14.34.934.33.83.5高温排位21416151123.据表可知()A.1月份各市州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B.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低3.0~5.2℃C.长春、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D.吉林市平均气温为-11.8℃,在各州、市中距平均值最高,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1位4.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吉林省某些地区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不断加剧,缘由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太阳辐射减弱 D.降雪削减、雪期推后解析:第3题,据表格可知,1月份各市州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高3.0~5.2℃,吉林、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故选D。第4题,由于全球变暖,吉林省各地区降雪削减且雪期推后、缩短,会导致积雪对植被的爱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答案:3.D4.D考点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24·高考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解析:可结合当地气候类型及地形,从谷地的焚风效应(气流下沉,有增温柔削减降水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答案:宾川县位于暖和潮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2.(2024·高考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琅勃拉邦自然风光美丽、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解析:琅勃拉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即雨季,闷热潮湿,对旅游出行不利;1~2月,气温相对较低,且降水少,人们体感较为舒适;此时为旱季,降水少,洪涝、泥石流等灾难发生的机率较小,有利于出行平安。答案:处于旱季,降水相对少,气温相对低,湿度相宜,灾难相对少,出行平安。3.(2024·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动身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马路信息如图所示。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1.区域认知:本题通过我国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区域对比,考查区域差异认知。2.综合思维:本题从要素综合的角度考查影响气温凹凸的因素相关高速马路信息示意图联系区域地理学问,通过对比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推断[解法指导]答案:A[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有,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长、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化内陆、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长到赤道旁边。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考法体验]提升解题实力肯尼亚是非洲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境内有数十个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野生动物巡游胜地之一。下图a为肯尼亚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b为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1.依据图中信息,推断到肯尼亚观看动物的最佳时间为()A.1~2月 B.3~5月C.6~9月 D.10~12月2.下列对内罗毕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年平均气温较低,属于温带气候B.气温年较差小,主导因素是距海近C.气温变更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影响D.7月气温低和云量多关系亲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肯尼亚6~9月降水较少,植被密度低,动物更简单被看到。水资源较少,动物活动在水源四周,易于观看。依据气温曲线,此时段气候凉快,利于旅游出行。故选C。第2题,内罗毕位于赤道旁边的东非高原上,由于海拔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A错。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地形,B错。气温变更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影响,C对。该地位于南半球,7月云量少,D错。故选C。答案:1.C2.C————————————————————————————————————学霸加餐‖培优提能*再下一城2018年1月7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38年来第三场降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2024年和2024年)。气象局说明,本次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溶化加快有关。据此完成1~2题。1.2024年以前,有利于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是其()A.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B.地处迎风坡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2.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A.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溶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溶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C.北大西洋暖流增加,海冰大量溶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温降低D.全球气候变暖,海冰溶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冷空气强盛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1000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