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文言文阅读培优训练附答案
命题点一古诗阅读
(一)(2017•福建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寨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轲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将士们翻山越岭、-奔赴
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表示最高,“百千”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2018•郴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本诗中“”一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
气势。
1
4.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
的青春朝气。请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例进行赏析。
(三)(2018•云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本诗额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6.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2016•河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木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8.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2017•桂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0题。
2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②王谢:指王导
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9.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10.“诗贵含蓄”,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均体现了这一点,但又各具特色,请
比较分析。
(六)(2016•广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n—12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
展现的画面。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
命题点二文言文阅读
(一)(2017•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3题。
河中石兽
纪的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钦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
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棹数小舟棹:划船
B.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C.渐激渐深激:猛烈
D.转转不已已:停止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
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
河水带着离开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
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
4
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然后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接着写老河兵
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最后揭示主旨。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
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
可“据理藏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
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苛蕃:
(2)濯清链而不妖濯:
(3)香远燕清益:
(4)亭亭净植植:
(5)宜乎众矣宜:
5.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
6.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2018•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蒋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沧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用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耳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
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
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②,水潦③注售,崔苇生焉,
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污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群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孤岂欲卿帝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
D.及鲁肃建寻阳过:拜访
9.下列句子士,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浮注焉
A.复到舅家问厚
6
B.且簟置土石
C.夫章国,难测也,惧有伏亭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营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四)(2017•安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生。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
(2)才是陋室斯:
(3)谈笑有鸿俺儒:
(4)无窸感之劳形案牍:
(5)子欲居九夷欲:
14.翻译下列句子。
7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日:“陋,如之何?
15.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用原文语句填空)
16.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芋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
操?
(五)(2018。山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18题。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故其
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
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删改)
【注】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
的历史影响。②羚羊挂角:出自《埠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
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③凑拍:凝合、聚合、
拼凑的意思。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祯的号,论诗提倡“神韵”。
17.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言不由衷
B.言简意赅
C.余韵悠长
D.理屈词穷
18.揣摩文中画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作者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与自己的“境界”说进行
8
,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诗词评论的根本。通过文
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答案与解析:
命题点一古诗阅读
1.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C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采用的
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
来”的意思,并非“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意思答对即可)
3.割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直抒胸臆,不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还表现了他岸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5.①优美的自然景色;②淳朴的乡村民俗。
6.“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
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7.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索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另I.绪,我举起
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符合诗意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诗歌画面。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时,要发挥想象,紧
扣诗歌中的形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绘,突出诗歌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8.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考生应首先指出运用了哪种修
辞手法,然后说明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最后指出这样写的效果。
9.杜诗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
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
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10.杜诗即景感怀抒情,含蓄委婉。首句写景,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的地点。三、四句抒怀,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
“商女”之歌《玉树后庭花》,过渡自然,再由《玉树后庭花》之靡靡,牵出“不
9
知亡国恨”,间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刘诗怀古,多借助对景物的描绘,蕴含含蓄之美。乌衣巷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
草丛生,残照荒凉。作者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柄旧巢唤起人们的想象,
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作者将感慨寄寓在景
物描写之中,语言浅显,却有一种含蓄之美。
1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边
传来阵阵蛙声。(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声”展开合理想象,组织
语言即可)。
12.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怅惘无奈的心情。
命题点二文言文阅读
1.C【解析】C项激”的意思是“受水等外力的冲击、推动”。
2.B【解析】作答时,考生要先关注下面重点字词的意思:①尔辈,你们;②
究,研究、探求;③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④是,这;⑤非,不是;⑥怎么;
⑦为,被;⑧暴涨,突然上涨的河水;⑨携,携带;⑩去,离开。再对应选项,
找出翻译正确的一领即可。
3.D【解析】D项,讲学家只发表了议论,并未采取行动。
4.(1)多(2)洗(3)更加(4)竖立(5)应当
5.(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面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对于
菊花的喜爱(或“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意思对即可)
6.“爱菊”:花之隐逸者也。“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二段交代了陶渊明“爱菊”和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根据题目要求,直接引用文中相关语句回答即可。
7.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
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要指出语句中包含的感情,或者蕴含的
哲理,需要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发问,慨叹了
生活中像莲一样保持高洁品质的人越来越少。
8.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D项,“过”的意思是“经过”。
9.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C项,与例句中的“焉”
10
都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的意思。A项,指示代词,指代方仲永的情况;B
项,疑问代词,哪里;D项,语气词,无实义。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项,《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史书;B项,“古人都可以自称‘孤’”表述有误,“孤”是古代
王侯的自称;C项,“严厉批评”表述有误。故答案选D。
H.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
么晚呢!
12.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参考译文】
【乙】孔子对孔鲤说:“孔鲤啊,我听说能够使人整天都不厌倦的,大概就
只有学问了。一个人的容貌体态不值得让人欣赏,勇猛力量不值得让人畏惧,祖
先不值得让人赞杨,宗族姓氏也不值得让人称道。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为天下
四方所闻知,并且能够流传后世的,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所以君子不能够不
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能够使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能够使人越
接触就越明智的,是学习。(一个人注意了学习和修饰容貌)就好像水池有雨水
注入,崔苇丛生。虽然有人来看,但又有谁能知道它的源泉呢?”
13.(1)出名,有名(2)这(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5)想,想要
14.(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有又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殊句式,还要注意翻
译出句中关键词语的准确意思。第(1)句中的“上”“入”,第(2)句中的“或”。
需要注意的是,第(2)句出自课外文言文,“如……何”为固定句式,翻译时
应多加注意。15.惟吞德馨君子居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意的能力。作答时,直接从文中摘取原句即可。
甲文表明主旨的句子是“惟吾德馨”,这也是“陋室不陋”的原因;乙文中表明
主旨的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钢材购销合同协议
- 工地供货签单合同协议
- 商铺服务合同协议模板
-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大纲
- 种植葡萄入股合同协议
- 离婚父母赡养协议书模板
- 开分店入股协议个人合同
- 大股东股权转让合同协议
- 租房合同协议住宅用房版
- 安徽芜湖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GA/T 992-2012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要求
- 河流专题复习-重点课件
-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与绩效整合(中文版)
- 2022年全国职工书屋推荐书目
- 哈萨克斯坦铁路车站代码
- 装配式建筑设计设计专篇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绥满公路大庆黄牛场至齐齐哈尔宛屯段扩建项目B4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 身体红绿灯课件
- Pentacam白内障应用(第二版)
-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与联合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