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GXDSL00—2024乘用车辆车内空气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乘用车的数量急剧增加。然而,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新车内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其他有害物质的释放,对乘客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乘用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需要控制和监测以及处理,因此,制定《乘用车辆车内空气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显得尤为必要。本标准旨在规范乘用车车内空气管理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及维护,确保车内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乘员的健康与舒适。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和技术发展现状,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车型和技术条件的差异,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方法和评价体系,为乘用车制造商、检测机构和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依据。希望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规范的具体内容,包括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操作指南等各个方面。第一部分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一章范围第一条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的设计和制造,主要针对车内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具体包括但不限于:1.零部件和材料的选用;2.车内空气管理系统的设计、安装及维护;3.整车及零部件的检验和测试方法。第二条相关规范性引用文件为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和科学性,以下文件也构成本标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GB/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3.ISO12219-1:2010《公路车辆内空气质量测量方法》。2T/GXDSL00—2024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一条术语和定义1.*乘用车(PassengerCar设计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在常温常压下具有较高蒸汽压的有机化学物质,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3.车内空气管理系统(In-carAirManagementSystem用于控制和改善车辆内部空气质量的系统,包括空气过滤、通风、温湿度控制等子系统。4.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通常以PM2.5和PM10表示。5.外部空气导入模式(ExternalAirIntakeMode通过车辆空调系统从车外吸入新鲜空气的工作模式。6.内循环模式(RecirculationMode空调系统循环使用车内已过滤空气的工作模式。7.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至少99.97%的0.3微米以上颗粒物的过滤器。8.活性炭过滤器(ActivatedCarbonFilter利用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净化空气的过滤器。9.负离子体发生器(AnionGenerator通过释放负离子来改善空气质量的装置,负离子可以附着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上,使其沉降。10.等离子体发生器(plasmagenerator采用非平衡正负氧离子技术,通过释放一定比例的正、负氧离子到车内,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活性。第二部分车内空气质量限值及技术要求第四章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限值第一条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限值根据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种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浓度应符合以下限值:1苯≤0.112≤1.103二甲苯≤1.504≤1.505苯乙烯≤0.2667≤0.103T/GXDSL00—2024第二条车内空气中细菌总数限值根据GB/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车内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应符合以下限值:这些限值需在车辆处于静态条件下,即燃油车发动机熄火,新能源车电机断电)、车门和车窗关闭、空调系统处于最大风量运行状态时进行测量。这些限值需在车辆处于静态条件下,车窗和车门保持关闭状态,空调系统处于最大风量运行状态时进行测量。第三条定期检测要求车辆生产企业需在车辆出厂前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并保证每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符合上述限值要求。同时,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以确保车辆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空气质量持续达标。第五章车内空气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第一条空气过滤系统1.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所有乘用车应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其颗粒物过滤效率应≥99.97%,对0.3微米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应符合ISO16890标准。此外,过滤器的材料和设计应满足环保要求,不得释放二次污染物。2.活性炭过滤器:车辆应配备活性炭过滤器,用于吸附和去除车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活性炭过滤器的碘值应≥900mg/g,以确保高效的吸附能力。第二条I/O模式切换功能1.外部空气导入模式:车辆空调系统应具备外部空气导入模式,当车外空气质量良好时,优先使用外部空气进行通风,以减少车内污染物的累积。此模式应在车辆启动初期默认开启,持续时间不少于5分钟。2.内循环模式:车辆应具备内循环模式,以便在外部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时切断外部空气导入,通过循环使用车内已过滤的空气来保持车内空气质量。在内循环模式下,空调系统应与高效空气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协同工作。第三条空气监测与反馈系统1.实时监测设备:车辆应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内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4T/GXDSL00—2024碳(CO2)、甲醛(HCHO)tvoc等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氧气浓度。监测数据应实时显示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fotainmentSystem)屏幕上,以便驾驶员及时了解车内空气质量状况。2.反馈与控制机制: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车内污染物浓度超过限值时,车辆应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并增大空调风量,以快速降低车内污染物浓度,同时可以通过非平衡正负氧离子释放技术实现车内空气的洁净),同时,如室外空气质量良好时,应提示驾驶员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开窗通风或更换空气过滤器。第四条空气净化装置1.负离子发生器:车辆应配备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浓度应控制在每秒每立方厘米3000到30000个之间;确保不会产生静电效应,避免对车机系统产生干扰;负离子发生器放电位置应该具有自清洁装置,以确保使用寿命;2.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发生器应采用表面接地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确保电气安全;放电电压需控制在相应装置的氧气电离电位以内,确保不产生臭氧、羟基自由基、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正负氧离子的比例保持在1:2或以上,确保能中和城市环境正负氧离子失衡的情况。3.对于配备负离子和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车型,臭氧浓度应控制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一般建议第三部分车内空气管理系统检验方法第六章试验方法概述第一条受检车辆准备在进行车内空气管理系统的检验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车辆状态确认:确保受检车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与车内空气管理系统相关的设备均能正常运行。2.预处理阶段:车辆在检验前应在环境温度25±1°C,相对湿度50±10%的条件下静置16至24小时,车窗和车门保持关闭状态,空调系统设定为最大风量,使用外部空气导入模式运行至少30分钟。3.设备校准:所有检测仪器必须在检验前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第二条采样点的设置为了准确反映车内空气质量,应合理设置采样点:1.采样点数量:根据车辆的大小和内部布局,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一般情况下,每个座位附近应设置一个采样点,且总数不得少于四个。2.采样点位置:采样点应布置在呼吸区域,通常距离座椅表面20厘米,水平距离车厢内侧壁10厘米处。对于有特殊通风设计的车辆,应根据实际通风效果适当调整采样点的位置。3.采样频率:每个采样点至少进行三次采样,每次采样间隔不少于5分钟,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检测结果。5T/GXDSL00—2024第七章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检测方法第一条检测步骤1.采样准备:按照HJ/T400—2007标准的规定准备采样设备和材料,包括吸附管、采样泵、流量计等。2.样品采集:在受检车辆的每个采样点连续采集空气样本,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三个样品,每个样品的采样体积不少于6升。采样过程中应避免人员活动对车内空气造成扰动。3.样品分析:将采集的空气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VOCs的浓度。第二条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1.数据处理:计算每个采样点的三次采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得到该点的平均污染物浓度。如果某个采样点的一次检测结果与其他两次结果的偏差超过20%,则该次结果无效,重新进行采样和分析。2.结果判定:将所有有效采样点的平均污染物浓度与表1中的限值进行比较,判断受检车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果所有采样点的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限值,则判定该车辆车内空气质量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第八章车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第一条检测步骤1.采样准备:GB/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准备采样设备和材料,包括生物采样器、采样泵、流量计等。2.样品采集:按GB/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附录G细菌总数的测定规定,用撞击法进行样品采集。3.样品分析:将采集的空气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后得到细菌菌落数的测定方法。第二条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1.数据处理:按采样点中细菌总数测定值的最大值给出检测结果,单位CFU/m3。2.结果判定:将有效采样点的检测数据与规定中对微生物细菌总数的限值进行比较,判断受检车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果所有采样点的细菌总数均未超过限值,则判定该车辆车内空气质量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第九章车内空气管理系统性能验证第一条空气过滤系统性能测试1.HEPA过滤器效率测试:使用标准粉尘源(如DEHS球状微粒)挑战HEPA过滤器,通过上下游粒6T/GXDSL00—2024子计数器的读数计算过滤效率。要求过滤效率不低于99.97%。2.活性炭过滤器吸附效率测试:将活性炭过滤器置于环境舱中,通入一定浓度的甲醛和苯蒸气,测定过滤器上下游的浓度变化,计算吸附效率。要求甲醛吸附效率不低于80%,苯吸附效率不低于75%。第二条I/O模式切换功能测试1.外部空气导入模式测试:在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的条件下,启动外部空气导入模式,连续运行1小时,记录空调系统风量和车内CO2浓度的变化。要求CO2浓度下降幅度不低于初始值的30%。2.内循环模式测试:在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条件下,启动内循环模式,连续运行1小时,记录空调系统风量和车内PM2.5浓度的变化。要求PM2.5浓度下降幅度不低于初始值的50%。第三条空气监测与反馈系统测试1.传感器精度测试:使用标准气体对车内空气质量传感器进行校准,检查其准确性和响应速度。要求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超过±10%,响应时间不超过3分钟。2.反馈控制机制测试:模拟车内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情况,观察空调系统是否能够自动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并增大风量。要求系统在污染物浓度超标后的5分钟内完成切换动作。第四条空气净化装置性能测试1.负离子发生器:使用负离子测试仪在车内不同位置测量负离子浓度,检查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负离子浓度在每秒每立方厘米3000到30000个之间。2.非平衡正负氧离子发生器:使用离子测试仪在车内不同位置测量离子浓度,检查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负离子浓度在每秒每立方厘米1000到30000个之间,正负离子的比例≥1:2。第四部分附录与资料性附录第十章附录A单位换算与科学计数法第一条单位换算关系为了确保本标准中使用的各个单位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1米(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00,000微米(µm)=1,000,000,000纳米(nm)-1英寸(inch)≈2.54厘米(cm)-1英尺(ft)≈30.48厘米(cm)-1英里(mile)≈1,609,344厘米(cm)2.面积单位:-1平方米(m²)=10,000平方厘米(cm²)=1,000,000平方毫米(mm²)=1,000,000,000平方微米(µm²)=1,000,000,000,000平方纳米(nm²)7T/GXDSL00—2024-1平方千米(km²)=1,000,000平方米(m²)=1,000,000,000,000平方厘米(cm²)3.体积单位:-1立方米(m³)=1,000升(L)=1,000,000毫升(mL)=1,000,000,000微升(µL)=1,000,000,000,000纳升(nL)-1立方厘米(cm³)=1毫升(mL)=1,000立方毫米(mm³)=1,000,000立方微米(µm³)=1,000,000,000,000立方纳米(nm³)4.质量单位:-1千克(kg)=1,000克(g)=1,000,000毫克(mg)=1,000,000,000微克(µg)=1,000,000,000,000纳克(ng)-1吨(t)=1,000千克(kg)=1,000,000克(g)5.温度单位:-摄氏温度(°C)与华氏温度(°F)之间的换算公式为:°C=(°F-32)/1.8-开尔文温度(K)与摄氏温度(°C)之间的换算公式为:K=°C+273.156.压力单位:-1标准大气压(atm)=101,325帕斯卡(Pa)=1,013.25毫巴(mbar)=760毫米汞柱(mmHg)=14.696磅力/平方英寸(psi)-1帕斯卡(Pa)=1牛顿/平方米(N/m²)=1,000,毫巴(mbar)=1,0^-3毫巴(mbar)=1,巴(bar)7.浓度单位:-质量浓度(mg/m³):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毫克/立方米(mg/m³)。例如,1ppm(百万分之一)的苯在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转换为质量浓度进行比较。-体积浓度(ppm,ppb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第五师双河市教师考试真题
- IT企业停水停电应急处理方案
- 2025年春季学校外来人员安全管理计划
- 2025年一年级下册艺术欣赏活动计划
- 2025年苏教版二年级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计划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计划
- 离职保密协议书六篇
- 2025年全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工厂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必刷】
- 2025年公司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完整
- 发热病人中医护理
- 捕鼠公司合同协议
- 工程审计面试题及答案
- 锂电行业异物管控
- 安置房收楼合同协议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15)知识测试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风险与战略研究报告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实施方案
- 2024年共青团团校考试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