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的方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复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直线与圆的方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复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直线与圆的方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复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直线与圆的方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复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直线与圆的方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复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归纳+题型突破)

课标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

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探索并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8.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9.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归纳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1)倾斜角的定义

①当直线/与x轴相交时,我们以无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a叫做直线/

的倾斜角.

②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直线的倾斜角a的取值范围为0°3z<180°.

2.直线的斜率

(1)直线的斜率

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a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女表示,即/tana.

(2)斜率与倾斜角的对应关系

1/1i

图示——._JL0

。/0x\1X°

倾斜角(范围)。=0°0°<a<90°a-=90°90°<a<180°

斜率(范围)k=ak>0不存在k<0

(3)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过两点P(无I,>1),尸2(&,丫2)0#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二^

X2—即

【注】(1)倾斜角和斜率都可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二者相互联系.

(2)涉及直线与线段有交点问题,常根据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斜率公式求解.

二、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不重合)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时:

在这两条直线都有斜率的前提下,只需看它们的斜率之积是否等于一1即可,但应注意有一条直线与

尤轴垂直,另一条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这两条直线也垂直.

三、直线的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经过一点斜率为左,则方程y—为=左0—X。)叫作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点斜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①已知直线的斜率并且经过一个点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②当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时,若直线的倾斜角a=90。,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

但因为/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都等于尤1,所以直线方程为x=xi;若直线的倾斜角a户90。,则直线的斜率

k=tana,直线的方程为y—y0=(tana)"(x—x0).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的斜率为公在y轴上的截距为方,则直线方程为产fct+b,这个方程叫作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九(0,6)

0于0

OX

(2)斜截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已知直线的斜率以及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I经过两点尸|(汨,%),R02,为),弘抄2),则方程卫二江=二二工叫作直线I的两点式

yi—%12—

方程.

(2)两点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①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已(汨,弘),尸2(9,为),且X#X2,%分2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②当%=孙,M处2时,直线方程为X=X|(或X=X2).

③当X1,X2,M=%时,直线方程为v=M(或了=%).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1)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定义:

设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a,在y轴上的截距为6,且时0,卬0,则方程?+?=1叫作直线/的截

距式方程.

8(0,6)/

A(a,0)

~O~*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选用截距式方程的条件是存0,以0,即直线/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非零,所以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

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3)截距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①已知直线在无轴上的截距、y轴上的截距,且都不为。时,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式求直线方程.

②已知直线在无轴上的截距、y轴上的截距,且都为。时,可设直线方程为>=质,利用直线经过的点的

坐标求解左,得到直线方程.

5.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关于x,y的二元一

次方程Ax+8y+C=0(其中A,B不同时为0)叫作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对于方程Ax+By+C=O(A,B不全为0):

ArAC

当毋0时,方程Ac+8y+C=0可以写成尸-怖x-1,它表示斜率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1的直

DDDJD

线.特别地,当A=0时,它表示垂直于y轴的直线.

C

当8=0时,A#0,方程Ax+3y+C=0可以写成x二—-,它表水垂直于x轴的直线.

(2)一般式方程的使用方法: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直线方程中最为一般的表达式,它适用于任何一条直线.

6.辨析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方程形式直线方程局限性选择条件

不能表示与x轴垂①已知斜率;②已知

点斜式y-y=k(x-x)

0<0直的直线一点

不能表示与X轴垂①已知在y轴上的截

斜截式y=kx+b

直的直线距;②已知斜率

不能表示与X轴、①已知两个定点;②己

两点式y—y[―一0

=y轴垂直的直线知两个截距

z/2-yix2-g

不能表示与X轴垂①已知两个截距;②已

T=i

截距式ab直、与y轴垂直、知直线与两条坐标轴

过原点的直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求直线方程的最后结

Ax+By+C=O

一般式表示所有的直线果均可以化为一般式

(A,B不全为0)

方程

7.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参数方程

除了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方程外,还有一种形式的直线方程与向量有紧

密的联系,它由一个定点和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唯一确定,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本质上是一致的.

如图1,设直线/经过点尸(X。,%),v=O,w)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P(无,y)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向

---->->---->->

量尸与V共线.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存在唯一的实数3使尸。尸=小,即(》_刈”_为)句(九”),所以

x=Xo+mt

①.

y=y0+nt

在①中,实数f是对应点尸的参变数,简称参数.

由上可知,对于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尸(无,y),存在唯一实数f使①成立;反之,对于参数f的每一个确

定的值,由①可以确定直线/上的一个点尸(x,y).我们把①称为直线的参数方程.

四、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1.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

直线方程形式的选择方法:

①已知一点常选择点斜式;

②己知斜率选择斜截式或点斜式;

③已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用截距式;

④已知两点用两点式,应注意两点横、纵坐标相等的情况.

(2)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直线的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系数,最后代入直线方程.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①设方程;②求系数;③代入方程得直线方程.

若已知直线过定点/(x。,%),则可以利用直线的点斜式y-y0=k\x-x。)求方程,也可以利用斜截式、

截距式等求解(利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时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斜截式一般式

劣+Bi?+Ci=0(4:+W0)

l\\y=k\x+b\

方程

h:y=kvc+bi

l2-A2x+B2y+C2=0(^2+%W0)

AB2-(当儿昆力。时,记为4-耳)

相交k\=t=ki石R瓦

442+8由2=0(当332片0时,记为4A2_)

垂直瓦,瓦=―

fA1B2-A2B1=O或JA1B2-A2B1=O

BIC2—B2cl手014c2—401/0

平行k\=ki且、

(当42星。2/0时,记为劣_旦G)

4与2。2

Ai=XA2,Bi=X,B2,Ci=kC2(X^O)

重合女尸左2且b\=bi(当时,记为劣=旦=&)

-A,2与2。2

五、直线的交点与距离

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二芝二;’,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

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22

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穷多

解,则两条直线重合.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方程组的解的关系

设两直线+Biy+G=0(4?+厌手,直线+B2y+C2=0(芯+B升0).

方程组r),,「八的解

4x+Dy+G=0

一组无数组无解

[A2x+B2y+C2=0

直线Z1和/2的公共点个数一个无数个零个

直线/1和h的位置关系相交重合平行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2

平面内两点尸I(XQ1),尸2(》2,无)间的距离公式为|尸|尸』=V(x2—X,)+(y2—yd.

特别地,原点0到任意一点P(x,y)的距离为|OP|=,x2+*.

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⑴定义:

点P到直线/的距离,就是从点P到直线/的垂线段尸。的长度,其中。是垂足.实质上,点到直线的

距离是直线上的点与直线外该点的连线的最短距离.

(2)公式:

\Ax+By+C|

已知一个定点尸Go,%),一条直线为/:Ax+2y+C=0,则定点尸到直线/的距离为d=00

y/A2+B2

3.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⑴定义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

(2)公式

设有两条平行直线h+为+G=0,l2-.Ax+By+C2=Q,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塌岩?.

4.中点坐标公式

公式:

Xi+X2

设平面上两点B3,M),尸2(尤2,为),线段RB的中点为M(X。,%),则《

六、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方程(x—a)2+(y—6)2=〃(>0)叫作以点3力)为圆心,厂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很容易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

(3)圆的标准方程的适用条件: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知道,一个圆的标准方程中含有三个字母(待定),因此

在一般条件下,只要己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求解圆的标准方程.

3.圆的一般方程

(1)方程/+y2+Dx+Ey+F=0(£>2+E?-4/>0)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的适用条件:从方程的形式可以知道,一个圆的一般方程中含有三个字母(待定),因

此在一般条件下,只要己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就可以求解圆的一般方程.

下列情况比较适用圆的一般方程:

①已知圆上三点,将三点坐标代入圆的一般方程,求待定系数。,E,F-,

②已知圆上两点,圆心所在的直线,将两个点代入圆的方程,将圆心卜-亨)代入圆心所在的直线

方程,求待定系数E,F.

4.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

(1)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的关系:

二元二次方程//+Bxy+Cy2+Dx+Ey+F=O,对比圆的一般方程—+y2++£>+F=0

+£2—4尸>0),我们可以看出圆的一般方程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但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不一定是圆的

方程.

(2)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二元二次方程//+Bxy+Cy2+Dx+Ey+F

F

>0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如图所示,点M与圆A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

W

⑵圆A的标准方程为(x—a)2+3—6)2=*,圆心为/(“/),半径为r(r>0);圆A的一般方程为

2222>

x+y+Dx+Ey+F=0(<D+E-4F>0).平面内一点MQ。,%).

判断方法

位置关系

几何法代数法(标准方程)代数法(一般方程)

点在圆上\MA\=r(xo-a)2+(yo-Z?)2=r2

Xo+yo+Dx0+Ey0+F=0

2

点在圆内\MA\<r(xo-a)+(yo-b)若+谛+DXQ+Ey0+F<0

2

点在圆外\MA\>r(xo-a)+(yo-Z7)2>产笳+必+DXQ+Ey。+F>0

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方程组的情况如下:

位置相交相切相离

交点个数两个一个零个

图形(

d与r的关系d<rd=rd>r

方程组有两组不

仅有一组解无解

解的情况同的解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①代数法: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根据方程组解的个数来研究,若有两组不同的

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交;若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即、=0,则直线与圆相切;若无实数解,即

A<o,则直线与圆相离.

②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厂的大小来判断,当衣厂时,直线与圆相交;当心7■时,直线

与圆相切;当上厂时,直线与圆相离.

2.圆的切线及切线方程

(1)自一点引圆的切线的条数:

①若点在圆外,则过此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

②若点在圆上,则过此点只能作圆的一条切线,且此点是切点;

③若点在圆内,则过此点不能作圆的切线.

(2)求过圆上的一点(x。,%)的圆的切线方程:

①求法: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厚0),则由垂直关系可知切线斜率为由点斜式方程可求

得切线方程.如果金。或左不存在,则由图形可直接得切线方程.

②重要结论:

2

a.经过圆/+=/2上一点尸(10,外)的切线方程为了0、+yoy=r.

2

b.经过圆(x—ay+(y—bY—r上一点P(x0,^0)的切线方程为(%o—。)(%—。)+(乂)一份(v—6)=/.

c.经过圆工2+歹2+m+份+尸=0上一点尸(XoJo)的切线方程为Xox+vo)+。•".X。+E,+F

=0.

3.圆的弦长问题

设直线/的方程为产丘+加圆。的方程为(工—死尸+白一%)2=〃,求弦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几何法

如图所示,半径八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弦长/三者具有关系式:r2=c/2+^y.

(2)代数法

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设交点坐标分别为皿礼乂),8(向/2).

①若交点坐标简单易求,则直接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

y=kx+b

②若交点坐标无法简单求出,则将方程组消元后得一元二次方程,由一元

2

(X—x0)+(y—%)2=r-

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X1•X2或%+玖,了2的关系式,通常把程引=与1+左2同一可或

\AB\=3一叫作弦长公式.

九、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其中外离和内含统称为相离,外切和内切

统称为相切.

0

外离外切相交

内切内含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①利用圆心距和两圆半径比较大小(几何法):

222

设两圆(x—Oj)+(j—瓦)=疗与(x—a2)+(y—仇)2=以的圆心距为d,则

d=\/(02—mF+(。2—bl)。,两圆的位置关系表示如下:

位置关系关系式图示公切线条数

外离d>门+设四条

外切d=n+r2三条

£

|n-r2|<J<n+r

相交两条

2

内切d=\n-r2\一条

内含0<J<|n-r2|©无

②代数法:联立两圆方程,根据方程组解的个数即可作出判断.

当A>0时,两圆有两个公共点,相交;当A=0时,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包括内切与外切;当A<0时,

两圆无公共点,包括内含与外离.

2.两圆的公切线

(1)两圆公切线的定义

两圆的公切线是指与两圆相切的直线,可分为外公切线和内公切线.

(2)两圆的公切线位置的5种情况

①外离时,有4条公切线,分别是2条外公切线,2条内公切线;

②外切时,有3条公切线,分别是2条外公切线,1条内公切线;

③相交时,有2条公切线,都是外公切线;

④内切时,有1条公切线;

⑤内含时,无公切线.

判断两圆公切线的条数,实质就是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3)求两圆公切线方程的方法

求两圆的公切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公切线的条数,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

设公切线的方程为广区+6,最后根据相切的条件,得到关于匕b的方程组,求出匕6的值即可.要注意公切线

的斜率可能不存在.

3.两圆的公共弦问题

(1)求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的常用方法

两圆相交时,有一条公共弦,如图所示.

设圆Ci+F+A尤+By+E=0,①

圆C2:X?+必++瓦了+产2=0,②

①-②,得(Di—2)x+(Ei—&)»+耳—巴=0,③

若圆G与圆相交,则③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若尸(x。,%)为圆C1与圆C?的交点,则点

尸(无0,为)满足k+7o+DiXo+Exy0+Fj=0且而+yo+D2x0+E2y0+F2=0,所以

(A-。2)沏+㈤一Ejy。+Fl—尸2=o.即点尸(沏,珀适合直线方程,故尸(沏,%)在③所对应的直线上,③

表示过两圆G与交点的直线,即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2)求两圆公共弦长的方法

①代数法:将两圆的方程联立,解出两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公共弦长.

②几何法: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利用圆的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

定理求出公共弦长.

重要题型

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若直线=与直线2x+3y-6=。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反思总结

(1)对于一条与a轴相交的直线,以a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I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a,即为直线/的倾

斜角,也就是说把a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a,那么a就称为直线

的倾斜角.

(2)规定:当直线1与a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

(3)范围:直线的倾斜角a的取值范围是[0,z).

(4)斜率公式:经过P(Xl,%),P(尤2J2)(尤度尤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左=^二工

(5)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非所有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为,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巩固训练:

2

1.已知直线4:y=2x+3a,l2:y=(a+l)x+3,若“/J,则a=()

B.-1

D.±1

2.已知直线6:x+ay_2=0,/2:(a+l)x-ay+l=0,若qia=-2,则〃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直线4:依+3y+4=0,:x+(a—2)y—5=0,贝。

A.若a=l,贝也的一个方向向量为(3,—1)B.若1八,则。=—1或。=3

3

C.若则a=:D.若4不经过第二象限,贝UaVO

4.已知直线〃经过4(3,〃?),3(机-1,2),直线〃经过点C(l,2),£>(-2,"?+2).

⑴若〃〃〃,求",的值;

(2)若乙,/2,求机的值.

题型二直线的方程

【例2】过点尸(3,0)作一条直线/,它夹在两条直线心2尤-y-2=0和3x+y+3=0之间的线段恰被点尸

平分,则直线/的方程为()

A.8x+y—24=0B.8x—y-24=0

C.8x+y+24=0D.x+8y+24=0

反思总结

求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求直线的方程,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将直线方程设成点斜

式或斜截式。或者根据题目条件的特点,使用其他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

直线方程综合问题的两大类型及解法

(1)与函数相结合的问题:一般是利用直线方程中X,y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关于武或y)的函数,借助函数

的性质解决.

(2)与方程、不等式相结合的问题:一般是利用方程、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来解决.

巩固训练

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⑴经过点4(-1,-3),且斜率等于直线3x+8y-l=0斜率的3倍;

(2)过点“(0,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

2.已知直线4:办+2〉-12=0,直线4过点A(T,1),.在①直线4的斜率是直线>=x的斜率

的2倍,②直线4不过原点且在无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

上面的横线中,并解答下列问题.

(1)求4的一般式方程;

⑵若《与4在无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的值.

3.已知直线小(2+m)x+(l—2〃?)y+4-3〃?=0.求证:无论相为何实数,直线4恒过一定点

4.设直线/的方程为(a+l)x+y+2_a=0(aeR)

(1)若/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的方程.

(2)若直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A,交y轴负半轴于点8,4103的面积为S,求S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

的方程.

题型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例3]已知动直线加:尢t-y+4=0和":x+Ay-3-2A=0,P是两直线的交点,A、B是两直线机和〃分

别过的定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点的坐标为(3,-2)B.m±n

C.|上4卜归回的最大值为10D.P的轨迹方程为f+/-2x—2y-3=0

反思总结

(1)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解由两直线方程联立组成的方程组,得到的方程组的解,即交点的坐标.

(2)求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先解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再结合其他条件写出直线方程.也可

借助直线系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方程.

利用距离公式应注意的点

(1)点P(xo,yo)到直线x=a的距离d=|xo—a|,到直线y=b的距离d=|y()—b|.

(2)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要把两条直线方程中x,y的系数化为相等.

巩固训练

1.若动点4(演,%),2(尤2,必)分别在直线4:X+»-7=0和:尤+y-5=0上移动,则AB的中点M到原点距离

的最小值为()

A.372B.2C.72D.4

2.直线/:》-(左2+1卜+左2=0与圆C:/+y2=i的交点个数不可能为()

A.0B.1C.2D.3

3.已知直线/:(2a+3)x-(a-l)y+3a+7=0,aeR.

(1)证明直线/过定点A,并求出点A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若直线/'过点A,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在x轴上的截距的求直线/'的方程;

(3)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的取值范围.

4.已知三条直线;ll:2x-y+a=0,/2:4x-2y-l=0,/3:x+y-\=0,且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竽.

⑴求a的值;

(2)若a>0,能否找到一点尸,使P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点尸在第一象限;②点P到4的距离是点P到

4的距离的2倍;③点P到4的距离与点尸到。的距离之比是夜:君,若能,求点P的坐标;若不能,说明

理由.

5.若三条直线》+>-3=0户->+1=0,尔+77-5=。相交于同一点,则点(九〃)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为,,

题型四直线综合

[例4]如图,射线OA,。8所在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1#),不=(1,-左)(左>0),点尸在一493内,

PM_LQ4于M,PNLOB于N.

(1)若%=1,尸[I]],求|。闾的值;

(2)若尸(2,1),AOMP的面积是求上的值;

(3)已知上为常数,M,N的中点为T,且%MON=[当P变化时,求|。刀的取值范围.

K

反思总结

定点问题:

(一)将直线方程化为点斜式y—yo=k(x—xo),则直线过定点(xo,yo)

(二)含参直线方程转化为等式恒成立问题

直线1恒过定点说明与参数的取值无关,求定点只需把方程整理成关于参数的式子,令参数的系数为零。

(三)从特殊到一般

从直线系的角度看方程,交点即为定点.所以要求定点、定值,可以先根据特殊位置找到这个定点(定值),明确了

解决问题的目标,然后进行一般情况下的推理证明.

巩固训练

1.已知“BC的顶点B(5,-l),C(l,3),设AABC的外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到直线BC的距

,h

离为d,垂心(三边高的交点)到顶点A的距离为3则==.

a

2.已知不同的两点2(“,-6),。(6+1,“-1)关于点(3,4)对称,则必=.

题型五圆的方程

[例5]方程/+、2+m+万丫+尸=0表示的曲线是以(-2,3)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则的值分别为()

A.4,—6,3B.—4,6,3

C.—4,6,-3D.4,—6,—3

反思总结

求解圆的方程常用思路:

一是结合平面图形的有关特点,先求圆心坐标和半径,再利用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方程;

二是充分利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圆的方程为一般式(或标准式),再结合题设求得参数D,E,F(或a,b,r)的值,

这样就可以写出圆的方程.

巩固训练

1.圆/+/+以-1=0关于点(0,0)对称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A.X2+/-4%-1=0B.x2+(y-2)2=5

C.x2+y2+8x+15=0D.(x-2)2+y2=5

2.若圆/+一依+2y+i=。与圆/+>2=1关于直线y=x-i对称,过点C(—°,°)的圆p与>轴相切,贝帼

心P的轨迹方程为()

A.;/-4x+4y+8=0B.;/-2元一2'+2=0

C.y2+4%-4y+8=0D.^2-2x-y—1=0

3.已知圆的一条直径的端点分别是A(-l,0),B(3,-4),则该圆的方程为.

4.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2的距离之比为定值4(4*1)的点的轨迹是圆,

此圆被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Qv中,A(-2,0),3(4,0),点p满足前>=7.设点P的

轨迹为C.

①轨迹C的方程为(X+4)2+/=9.

PD1

②在x轴上存在异于A,2的两点使得々=彳.

PE2

③当三点不共线时,射线PO是NAPB的角平分线.

④在C上存在点使得|同0|=2|八例.

以上说法正确的序号是.

5.点尸(-3,1)在动直线m(x-l)+-1)=0上的投影为点M,若点N(3,3),那么|上例的最小值为.

题型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6]若直线/:入7-2=0与曲线c:713g产=尸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与2]B.(*4)C.唱2]D.GT

反思总结

弦长问题:

但凡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都会遇到弦长问题,但高考中单纯的以求弦长为目标的问题较少。小题中大

多是已知弦长求参数的值(范围)这一类的逆向思维问题,大题中往往是将弦长作为条件的综合问题,因此,弦长

问题举足轻重。

解决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问题的核心:在由弦心距(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的一半及半径所构成的直角三

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最值与范围问题:

最值问题是范围问题的特例,因此,研究的方法、手段基本相同。在处理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最值与范围问题时,

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圆的几何性质直接判断,如过圆内一个定点的弦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就可以

结合图形利用弦长与弦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二是构建目标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或基本不等式

研究最值与范围。另外,在特定的情境中,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研究最值与范围问题可以取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巩固训练

1.已知圆。:/+y=4,过直线/:x+y-6=0上一点尸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贝I]()

A.若点P(2,4),则直线A3的方程为x+2y—2=0B.四边形X4O3面积的最小值为2&Z

C.线段的最小值为短D.点。始终在以线段为直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