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教案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教案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教案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教案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教案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教学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信”的信息材料,了解“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掌握演讲技巧。

3.以“信”为立身之本,做诚实守信之人。

重点难点

1.搜集、整理有关“信”的信息材料,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以“信”为立身之本,做诚实守信之人。

课前准备

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资料。比如: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等,汇总整理资料。

2.寻找身边讲诚信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

3.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信就像秩码,放上去

能稳定人生的天平,使之不再摇摆不定;诚信就像高山之水,能在纷繁的世界里洗尽铅华,留下真诚。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无信不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诚信,一起去话诚信、思诚信、说诚信吧!(板

书:人无信不立)

二、整体感知

L什么是“诚”?

明确:“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

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孟子》说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

是:诚信是天道的本来原则,而要做到诚信,这也是人世间本来的原则。

2.什么是“信”?

明确:《说文解字》认为“信,诚也”,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

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

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说

明孔子对“信”的重视。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守信。人生活

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在《论语》中,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

到三点: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掉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

项,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

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那么什么事都办不成,无

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3.什么是“诚信”?

明确: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信做人、诚实做事;“信”,即有信用、讲信

誉、守信义、不虚假。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

1.引经据典话诚信。

要求:

(1)组员将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

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

(2)根据以上材料,讨论:“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

(3)组长做好记录。

课堂展示:

明确:(1)有关“信”的名言警句。

言必信,行必果。一一孔子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一一《淮南子》

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一一刘向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一一程颐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一一西塞罗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一一莎士比亚

(2)有关“信”的成语典故。

明确:

成语: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言行一致、言而有信。

典故:季布一诺:秦末汉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

的友谊。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

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为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终使他免

遭祸殃。

曾子烹彘:曾参的妻子到集市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曾参的妻子对孩子说:“你回去,我回来杀

猪给你吃。”他的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参就要去抓猪杀。他的妻子制止他说:“只不过是与小孩

子开玩笑。”曾参说:“小孩子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子没有判断能力,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

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去欺骗。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因此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

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烹杀了那头猪。

商鞅立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就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

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相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

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此举取得了民众对他的信任,从而顺

利推行了新法令。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将都城附近多座烽火台点起烽火

——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

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却发现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而后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

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公元前771年,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再燃烽火,但诸侯

因不再相信他而未赶到。结果周幽王被杀,褒姒也下落不明。

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

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

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遵守诺言的宋庆龄:有一天,一个幼儿园接到通知,说宋庆龄要来看望孩子们。大家高高兴兴做好了

一切准备。谁知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飞沙走石。大家纷纷议论:“会不会不来了?”“也许,风

停了再来……”正在这时,只听大门外汽车喇叭声鸣,宋庆龄冒着漫天的沙尘来了。幼儿园老师很感

动,一位老师歉疚地说:“天气不好,您就改个日子再来嘛!”宋庆龄摇了摇头,认真地说:“不,

我不能失信,我应该遵守诺言。”

(3)“信”的意义。

明确: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能够持续发展的精髓所在。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恪守承诺、相互

信任的良好品德。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主体之间的活动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各

种失信行为频繁曝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诚信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诚信是每一个小家乃至社会这个大家团结稳定的根本所在,

更是社会主流价值观鼓励和倡导的正确选择。我们应当树立这样的认识:诚实守信依旧是社会的主旋

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以别人的过错来为自己的不诚信买单。只有人人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营造出

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正能量”。

“明礼诚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学生即将承担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的思想和行

为对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所以对中学生而言,

诚信尤为重要。

2.环顾身边思诚信。

要求:

(1)认真观察,善于发现。诚恳地访问,细心地倾听。讲故事,说感想。

(2)访问父母、老师等,虚心听取他们对诚信的理解。

(3)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反面事例,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4)反思自我: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吗?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的

诚信之人?

课堂展示:

(1)诚信访谈。

明确:公务员:说个例子吧。一天中午我去学校接女儿,随手在学校旁边的粮油店买了5元钱的苞米

面。卖主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我给了她50元钱,她把5元钱的苞米面称好后递给我,接着又给

我找了95元钱。我说:“大娘,我给你的是50元,你怎么给我找这么多?”大娘一边接回我还给她

的钱,一边说:“我还以为你给的是100元呢,今天我真是遇到好人了。"我的意思是,只要每个人

都能从生活点滴做起,都来做诚实守信的表率,那么社会就会因诚实而和谐,因守信而美好。

水果摊主:诚信?我觉得“诚信”就是顾客要一斤,你不能给八两,就是这么简单。我卖水果好多年

了,那些不足秤、以次充好的行为可能会得到眼前的利益,可是这利益不长远啊。要是顾客知道你卖

货缺斤短两、不讲诚信,谁还会再来买你的东西?

(2)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明确:首先,诚信缺失败坏社会风气。诚信缺失造成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提防的现象,使得人与

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失信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止,就会使许多诚实

守信的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让“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占据主导,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将下降。

其次,诚信缺失还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令很多人遭到伤害,很多企业面临危

机;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损害广大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3)反思自我: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的诚信之人?

明确:①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

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尽力做到,没能做到要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③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学习要踏实,不能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

④未经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

⑤拾到钱物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时要主动交给警察。

⑥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做了错事要及时改正,不隐瞒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不为了顾面子而将错就错。

⑦提高自身防骗的能力,敢于同欺诈行为做斗争。

四、拓展延伸

要求:

(1)围绕“诚信”这一话题,每人写一篇演讲稿,在小组内试讲。组员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一篇写得精彩的演讲稿和一位演讲出色的同学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

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3)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

(4)根据评价标准,公平选出优胜者。

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得分

1.要围绕“诚信”,观

点正确、鲜明,见解独

至II,内容充实、具体、

感人。

演讲内容(5分)

2.演讲稿结构严谨、构

思巧妙。

3.文字简练流畅,具有

较强的思想性。

1.演讲者能使用普通

话,吐字清晰,声音洪

凫。

2.表达准确、流畅、自

然。

语言表达(5分)

3.语言技巧处理得当,

语速恰当,语气、语调、

音量、节奏等符合情感

的变化,能熟练表达所

演讲的内容。

演讲者精神饱满,能较

好地运用姿态、动作、

形象风度(5分)

手势、表情,表达对演

讲稿的理解。

综合印象(5分)演讲者衣着端庄大方,

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

富有感染力。

演讲稿示例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想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是“诚信”。何谓“诚信”?顾名思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人与人相互交往,坦诚相待就是诚信。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一一孔子,他告诉世人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基……

至今,他的思想延绵数千年,诚信这一美德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相

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传遍全世界。因此,我们今天谈诚信,绝不是

突发奇想,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李白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他们都极言诚信的重

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是经过漫长的生活之浪淘漉而出的赤纯之金。

讲两个诚信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社会处于战争频繁、

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

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这么高的赏赐,结

果没有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

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得到了百姓对他

的信任,因此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实施后,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六

国。

而早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几百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

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一一烽火是边

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进攻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各诸侯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

匆匆赶到,待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褒姒一笑的花招后都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

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后来,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再燃烽火,但诸侯因不相信他而没来勤

王,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的话语有鸿毛之轻,也可以让人的话语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

以让人的灵魂贬值,也可以让人的心灵高贵;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生命灰暗苍白,也可以让

人的生命多彩绚烂。

听,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地说: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有一个声音在真诚地说:这世界需要诚信。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这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同祝道德之河永远奔流,让我们共唤诚信之歌永远唱响!

演讲稿示例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的魅力》.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里散发出

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多年前,一位北大新生入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园里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见一

位穿着布衫的长者,便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说道:“师傅,麻烦您帮我看着点啊!”一个多小时后,

这位新生办完一切手续回来,发现那位长者依然为他守着行李,寸步不离。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学大会

上,他发现,昨天为他守行李的长者正坐在主席台上。他就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北

大副校长一一季羡林先生。事后,这位学生说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将改变我的一生。”是

啊,诚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然而,诚信的魅力远不只如此。

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结果出乎人们的想象,没有一个

人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其中一位

只有小学文化的企业家说:“高深的理论我不懂。我只知道,诚信诚意对待我的每一位客户,诚信诚

意对待所有与我合作的人。”诚信使他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我们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

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怎样面对每一堂考试,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假如我们在学生时代随意糟蹋自

己的诚信,用虚假的成绩应付家长和老师,那么将来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让诚信使我们的人格闪光!

五、达标检测

(湖北咸宁中考)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材料组已收集了一些材料,

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

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半信

半疑的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元打

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

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电话要求你往银行账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

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

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

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

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或打电话给公安机关了解情况。我们要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多了解这类骗局,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答案:电信诈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