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大气受热过程_第1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大气受热过程_第2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大气受热过程_第3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大气受热过程_第4页
2022地理高考考点狙击-大气受热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EQ\*jc0\*hps21\o(\s\up9(),)(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②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③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拓展提升】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下表为欧亚大陆上青藏高原与阿尔卑斯山林线高度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青藏高原与阿尔卑斯山线高度对比位置东部边缘内部西部边缘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林线高度(米)3200-38001600-17004000-49002000-24003200-38001800-2000山体效应主要是因为山体内部增强了(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2.造成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②土壤③纬度④植被⑤面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3.阿尔卑斯山西部边缘林线比东部边缘更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气温高 B.光照强 C.降水多 D.坡度缓【答案】1.C2.D3.C【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考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地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已大为减弱,因此是山体内部增强了地面辐射,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2.由图表可知,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较阿尔卑斯山明显,青藏高原内部的林线高度比外部高800m,而阿尔卑斯山内部的林线高度比外部高400m。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因此隆起的山体规模越大、高度越高,山体效应越明显,青藏高原的面积大于阿尔卑斯山,海拔高于阿尔卑斯山,因此山体效应较明显,①⑤正确。其次二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尤其是纬度位置对山体接收到太阳辐射量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山体效应不同,青藏高原的纬度较低,山体效应较阿尔卑斯山明显,③正确。土壤和植被不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也不是影响山体效应的主要因素,②④错误。故选D。3.森林面积会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阿尔卑斯山西部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东坡多,因此西部边缘林线比东部边缘更高,C选项正确。东西两侧气温差异不大,A选项错误。阿尔卑斯山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东西坡光照差异不大,B选项错误。无法判断东西坡的坡度陡缓情况,D选项错误。故选C。中国气象报记者史一卓报道5月7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消息,全球月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首次在2015年3月超过了400ppm,创下了新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干洁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汽 C.氮气 D.氧气5.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宇宙空间6.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

)A.使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增加 B.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C.使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 D.使全球气候变暖【答案】4.C5.A6.D【解析】4.干洁空气主要是由氮和氧组成的,还包括臭氧、二氧化碳等微量气体。其中氧大约占有21%,氮大约占78%,剩下的是微量气体所占的比例。故在干洁空气中,体积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氮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5.因为现代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含碳燃料的燃烧以及动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过程,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较氮气、氧气大,所以二氧化碳主要分布近地面大气中对流层,A正确,BCD错。故选A。6.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红外线,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A、C错;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没有吸收作用,不会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B错;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热量保存在低层大气中,大气逆辐射增强。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提高大气的储热能力,使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故本题选D。“极地果蔬”是指种植在青藏高原上的有机果蔬。地处川西高原的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米,当地从山东引进温带瓜果蔬菜种植技术,在大棚内种出20多个绿色果蔬品种,不但满足了当地农牧民的“菜篮子”,还成为成都市农业产业转移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川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理塘县利用温室大棚种植“极地果蔬”,可以(

)A.增加棚内光照强度 B.提高地表土壤温度C.防止土壤肥力流失 D.加快空气流动速度8.与成都平原相比,理塘县生产“极地果蔬”的优势条件是(

)A.地势起伏较小 B.日照时间较长 C.灌溉水源充足 D.劳动力较充足9.理塘县“极地果蔬”供应港澳地区,首先要(

)A.扩大果蔬生产规模 B.提高果蔬运输效率C.加强品种改良技术 D.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答案】7.B8.B9.C【解析】7.温室大棚能够透光,但不能增加棚内光照强度,A错误;温室大棚可使太阳辐射进入,升高温度,提高地表土壤温度,也可以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保温,B正确;对土壤肥力不影响,C错误;温室大棚空间密闭,会减弱空气流动速度,D错误。故选B。8.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理塘位于川西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因此,理塘县生产“极地果蔬”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日照时间较长。故选B。9.港澳地区属于高端消费市场,理塘县要想用极地果蔬打开港澳地区高端市场,必须首先加强品种改良技术,通过绝佳的品质先得到了当地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亲睐,C正确;扩大果蔬生产规模、提高果蔬运输效率、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等是站稳市场后的做法,ABD错误。故选C。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能产生下沉气流。下图分别示意2015年9月11日阿拉伯半岛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过境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11.地面辐射出现低谷主要因为(

)A.气温降低 B.蒸发吸热 C.大气反射增强 D.相对湿度增大12.推测曲线M可能代表(

)A.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短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吸收短波辐射【答案】10.A11.C12.C【解析】10.读图,大致12时-14时前后,其相对湿度明显增大,表明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增多,正经历天气系统过境过程,且该时间段海平面气压明显下降,在14-15时气压由急剧上升,结合材料“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能产生下沉气流”可知,强对流过程中,水滴下降时对空气拖曳产生下沉气流,导致该时间近地面气压显著上升,结合阿拉伯半岛等信息推测,该天气系统应为热带风暴,属于强对流天气系统,过境时带来强降水,且降水的历时短,热带风暴即气旋,A正确,B错。若冷锋过境,过境后在较长时间内受大范围的冷气团控制,过境后较长时间段内气压整体较高,不会出现图示气压变动情况,C错。暖锋影响下降水的历时长,不会出现强对流天气,D错。故选A。11.图中显示13时地面辐射显著降低,地面辐射低谷持续到16时前后,这期间气旋系统过境,整体云层较厚,大气反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出现低谷,C正确。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降低是地面辐射降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A错。蒸发吸热主要作用于热带风暴的形成过程中,图中地面辐射的低谷期持续在热带风暴的过境过程中,蒸发吸热不是地面辐射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B错。相对湿度增大,反映的是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且图中显示14时左右相对湿度显著下降,而此时地面辐射仍然处于低谷期,说明不是相对湿度增大导致地面辐射出现低谷,D错。故选C。12.M在12时后继续变大,不可能为太阳辐射,A错。13时左右天气系统过境时,云层增多,M继续变大,受云层削弱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M不可能为地面反射或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BD错。随着云层的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14时左右,下沉气流明显,大气逆辐射减弱,M曲线下降,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该地大气逆辐射又有所增强,随着风暴系统的过境,降水减少,天气逐渐转晴,大气逆辐射减弱,所以M表示大气逆辐射,C正确。故选C。上海市嘉定区环保部门使用城区大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手段,通过对目标点A及其周边不同方向的网格化点位PM2.5浓度监测数据(下图)分析,成功对目标点A发生在1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的污染事件进行了准确判断并监管,有力的促进了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间目标点A西北点B北点C东南点D南点E西点F1.1220:0016162528301623:00331626711161.131:453718291521222:453920342022213:454720241715204:454820281516215:155721435231245:456524283518307:45684670666547目标点A及周边网格化点位PM2.5浓度(µg/m³)利于环保部门准确监测目标点A排污的气象条件是(

)A.雨雪天气 B.逆温天气 C.大风天气 D.沙尘天气14.推测C、D、E网格化点位靠近(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城市公园 D.交通干线【答案】13.B14.D【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于环保部门准确监测目标点A排污的气象条件是逆温天气,逆温现象的形成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有利于监测排污情况,B正确;雨雪天气、大风天气、有利于污染物的沉降和扩散,监测到的排污情况不准确;沙尘天气时,空气中弥漫着沙尘多,监测到的污染物受自然沙尘影响大,对人类活动的排污监测数据不准确,ACD错误。故选B。14.由表中数据可知,C、D、E网格化点中PM2.5浓度在7:45时远高于其它时间,推测它应该是位于交通干线,在早晨上班的高峰期,达到最大值,D正确;商业区在早晨7:45时还没有开始营业,在晚上20:00左右正是人们下班后在商业区活动较多时,应是晚上20:00左右时的PM2.5浓度大于早上7:45时,因此不是商业区,A错误;行政区和城市公园区绿化一般比较好,PM2.5浓度应较低,而且日变化较小,所以也不可能是行政区和城市公园区,BC错误。故选D。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器"羲和号"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平均高度517千米的预定轨道,其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在轨运行的“羲和号”(

)A.脱离了地月系 B.属于河外星系 C.属于类地行星 D.是地球的卫星16.在轨运行的“羲和号”所在的大气层(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有若干电离层C.气温随高度变化较小 D.存在较厚的臭氧层【答案】15.D16.B【解析】15.由材料“顺利进入平均高度517千米的预定轨道,其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知“羲和号“太阳探测器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太阳探测卫星,不是行星,C错误,D正确;由于“羲和号“太阳探测器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太阳探测卫星,因此并没有脱离地月系,也不属于河外星系,AB错误;故选D。16.由材料可知在轨运行的“羲和号”所在的大气层高度为517千米,属于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B正确;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A错误;地球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变化都较大,C错误;存在较厚的臭氧层的是平流层,D错误;故选B。2020年1月2日,第八届北京昌平草莓节落下帷幕。昌平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草莓稳产与高产。左图为草莓大棚内部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7.与大棚外相比,温室大棚内(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不变 D.④增强18.大棚通风换气时,空气流动状况可能是(

)A. B. C. D.19.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A.平流层中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短波辐射C.对流层中的尘埃吸收地面辐射 D.平流层中的CO2吸收长波辐射【答案】17.D18.B19.A【分析】17.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棚内棚外无关,A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棚的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②基本不变,B错误;由于大棚的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所以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够穿过大棚,被地面吸收,棚内热量与外界交换较少,不易散失,棚内地面和大气温度较高,因此③和④均增强,D正确,C错误。所以选D。18.大棚通风换气的作用是降温,当大棚内的温度过高,会影响作物生长,利用室外冷空气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因此大棚内的热源,大棚外是冷源,大棚内热气流上升向门外流,大棚外的气流下沉向门里流,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平流层中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A正确,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BD错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是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尘埃不会吸收地面辐射,C错误,所以选A。2021年8月,袁隆平团队的科研项目之一“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的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巨型稻”的叶子从分裂到收割整个过程都是很青、很绿,叶面更大更宽。专家称,“巨型稻”亩产预计在1500斤至1800斤之间,它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也非常好,能达到国家二级米质的标准。“巨型稻”的田里还可以蓄水发展“稻鱼共生”项目,养鱼、养虾、养蟹,增产增收。下图为“巨型稻”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巨型稻”试种成功的决定因素是(

)A.水热组合 B.技术条件 C.市场需求 D.政策支持21.“巨型稻”叶面特点对“稻田共生”种植模式的有利影响是(

)A.减少鸟类捕食水田里的鱼、虾 B.增大水田温差,提高水稻品质C.减少水田热量损失,提高水温 D.减少水田害虫危害,提高品质22.重庆大足“巨型稻”米质非常好,能达到国家二级米质的标准,其原因可能是(

)①品种优良

②昼夜温差大

③生态环境优

④光合作用强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20.B21.A22.D【解析】20.由材料可知,巨型稻是袁隆平团队的科研项目之一,科学技术起决定作用。故选B。21.结合材料分析,巨型稻身形笔挺,具有产量高、抗倒伏、叶茂冠密,叶面更大更宽等特点,稻株高约1.8米-2.2米,在巨型稻高大稻株,宽大叶面的庇护下,田里的鱼、虾、蟹等可获得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减少鸟类的捕食,A正确;叶面宽大无法增大水田温差,B错误;叶茂冠密减少太阳辐射到达水面,降低水温,C错误;田里的鱼、虾、蟹等可捕食稻田里的害虫,与叶面无关,D错误。故选A。22.结合材料分析,“巨型稻”是袁隆平团队的科研项目之一,是经过科学技术改良的优秀水稻品种,①正确;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②错误;“巨型稻”以鱼、虾、蟹等的粪便为肥料,整个生长过程不需要施肥,鱼、虾、蟹等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不施化学农药、全生物防治、绿色无公害的目的,生态环境优,③正确;“巨型稻”的叶子从分裂到收割整个过程都是很青、很绿,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质多,④正确。故选D。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农民常用地膜有两种,一种是白地膜(无色透明地膜);另一种是黑地膜(透光率约10%)。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白地膜直接影响(

)A.① B.② C.③ D.④24.北方农民夏季用黑地膜主要是为了(

)A.提高土壤肥力 B.抑制杂草生长 C.保持土壤温度 D.扩大昼夜温差【答案】23.C24.B【解析】23.读图可知,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由于白地膜属于高压膜,厚度只有0.03mm,其透光性好,地温高,容易与土壤粘着,适于北方地区。主要用于蔬菜、瓜类、棉花及其他多种作物。白地膜(无色透明地膜)透光性好,使地面气温升高,直接影响③地面辐射,使地面辐射增强,C正确。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24.覆盖黑色地膜跟土壤肥力无关,A错误。黑色地膜透光率仅10%,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可用于杂草多的地区,节省除草成本,B正确。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不易下传热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