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8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含解析鲁科版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8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含解析鲁科版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8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含解析鲁科版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8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含解析鲁科版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评价18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含解析鲁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课时评价18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4·西安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自发反应就是不行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全部的过程D.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C解析:A项,非自发反应在肯定条件下也能发生,自发反应进行得也不肯定较快,错误;B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ΔH>0,该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错误;C项,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ΔG=ΔH-TΔS,若ΔG<0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若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正确;D项,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ΔG=ΔH-TΔS<0,从反应方程式知TΔS<0,说明ΔH<0,错误。2.只变更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有关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K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平衡向右移动时,K不肯定变更C.K有变更,平衡肯定移动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增大2倍,K也增大2倍D解析:变更压强或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K不变,A项和B项均正确;K只与温度有关,K发生了变更,说明体系的温度变更,则平衡肯定移动,C项正确;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增大2倍,化学平衡常数应为K2,D项错误。3.探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对于反应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B.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汽车排气管中运用催化剂,可以变更产生尾气反应的方向C.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D.肯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D解析:A项,ΔH<0、ΔS>0,在任何温度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错误;B项,运用催化剂只能变更反应的活化能,不能变更反应的方向,错误;C项,CaCO3(s)的分解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可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D项,Mg在氯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则MgCl2(l)分解生成Cl2(g)和Mg(l)为吸热反应,ΔH>0,该反应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则ΔS>0,正确。4.(2024·淄博模拟)Burns和Dainton探讨发觉Cl2与CO合成COCl2的反应机理如下:①Cl2(g)2Cl·(g)快②CO(g)+Cl·(g)COCl·(g)快③COCl·(g)+Cl2(g)COCl2(g)+Cl·(g)慢其中反应②存在v正=k正c(CO)c(Cl·)、v逆=k逆c(CO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③的活化能B.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eq\f(k正,k逆)C.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②的速率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并提高COCl2的平衡产率B解析: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③的活化能,故A错误;反应②存在v正=k正c(CO)c(Cl·)、v逆=k逆c(COCl·),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eq\f(cCOCl·,cCO·cCl·)=eq\f(k正,k逆),故B正确;慢反应确定整个反应速率,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关键是提高反应③的速率,故C错误;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而COCl2的平衡产率不变,故D错误。5.如图曲线表示其他条件肯定时,反应2W(g)+Q(g)2G(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中W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是()A.a点B.b点C.c点D.d点C解析:纵轴表示W的转化率,横轴表示温度,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此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对应的W的转化率,因此b、d两点v正=v逆,B、D均错误;从c点作纵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e点,如下图,这表示若想达到c点对应温度的平衡状态,须要转化更多的W,则c点未达到平衡状态,且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C正确;类似的,a点v正<v逆,A错误。6.密闭容器中,由H2和CO干脆制备二甲醚(CH3OCH3),其过程包含以下反应:i.CO(g)+2H2(g)CH3OH(g)ΔH1=-90.1kJ·mol-1ii.2CH3OH(g)CH3OCH3(g)+H2O(g)ΔH2=-24.5kJ·mol-1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由H2和CO干脆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中,CO平衡转化率随条件X的变更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H2和CO干脆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条件X为压强C.X增大,二甲醚的产率肯定增大D.X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肯定减小A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将ⅰ×2+ⅱ得:2CO(g)+4H2(g)CH3OCH3(g)+H2O(g)ΔH=-204.7kJ·mol-1,因此由H2和CO干脆制备二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若X表示压强,依据2CO(g)+4H2(g)CH3OCH3(g)+H2O(g)可知,压强越大,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与图像不符,B项错误;依据图像可知,X可能是温度,温度上升,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二甲醚的产率减小,C项错误;依据图像可知,X可能是CO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但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7.(2024·枣庄模拟)在肯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发生反应:2A(g)B(g)+C(g)。反应过程中c(C)随时间变更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在0~50s的平均反应速率v(C)=1.6×10-3mol·L-1·s-1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025mol·L-1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上升温度,平衡时c(B)=0.09mol·L-1,则该反应的ΔH<0D.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A,该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不变B解析:反应在0~50s的平均反应速率v(C)=eq\f(0.08mol·L-1,50s)=1.6×10-3mol·L-1·s-1,A正确;该温度下,平衡时,c(C)=0.10mol·L-1,则c(B)=0.10mol·L-1,c(A)=0.50mol·L-1-0.20mol·L-1=0.30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K=eq\f(0.10mol·L-1×0.10mol·L-1,0.30mol·L-12)≈0.11,B不正确;上升温度,平衡时c(B)=0.09mol·L-1<0.10mol·L-1,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ΔH<0,C正确;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A,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等效,所以A的转化率不变,D正确。8.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更,则()A.a=3B.a=2C.B的转化率为40%D.体积扩大后,B的转化率不变CD解析: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时,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即a=1,A、B两项均错误;假设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量为xmol,则A、B、C、D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x)mol、(3-x)mol、xmol、xmol,设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常数K=eq\f(x2,2-x·3-x)=1,解得x=1.2,B的转化率为eq\f(1.2mol,3mol)×100%=40%,所以C项正确;平衡不移动,则B的转化率不变,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ⅰ.N2(g)+O2(g)2NO(g)ΔH=+180.7kJ·mol-1ⅱ.2NO(g)+2CO(g)N2(g)+2CO2(g)ΔH=-746.5kJ·mol-1(1)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ⅱ在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3)T温度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和2molCO发生反应ⅱ,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0~5min内该反应速率v(N2)=0.016mol·L-1·min-1。①T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②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与起始时容器内压强之比为________。(4)肯定条件下,向起始容积为5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1molO2发生反应ⅰ。O2的平衡转化率[α(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1所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正)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2所示。①图1中,M、N、P三点所对应的状态下,v正>v逆的是________(填标号),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T1温度时,K正=1,则O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图2中画出逆反应平衡常数(K逆)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解析:(1)依据盖斯定律,(ⅰ+ⅱ)×eq\f(1,2)得CO(g)+eq\f(1,2)O2(g)CO2(g)ΔH=-282.9kJ·mol-1。(2)反应ⅱ的ΔH<0,ΔS<0,要使ΔG=ΔH-TΔS<0,T值应较小,所以反应ⅱ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3)①由v(N2)=0.016mol·L-1·min-1可知,5min达到平衡时,c平(N2)=0.08mol·L-1,则c平(CO2)=0.16mol·L-1,c平(CO)=c平(NO)=0.04mol·L-1,故平衡常数K=eq\f(cN2·c2CO2,c2CO·c2NO)=800mol-1·L。②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与起始时容器内压强之比为(0.4+0.4+0.8+1.6)∶(2+2)=4∶5。(4)①肯定温度下,M点对应状态的O2的转化率小于其平衡转化率,反应正向进行建立平衡,v正>v逆。②设T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xmol·L-1,则平衡时c(N2)=(0.2-eq\f(x,2))mol·L-1,c(O2)=(0.2-eq\f(x,2))mol·L-1,平衡常数K=eq\f(c2NO,cN2·cO2)=eq\f(x2,0.2-\f(x,2)2)=1,解得x≈0.133,故O2的平衡转化率为eq\f(\f(0.133,2)mol·L-1,0.2mol·L-1)×100%≈33.3%。K正·K逆=1,故逆反应平衡常数(K逆)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与正反应平衡常数(K正)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完全对称。答案:(1)CO(g)+eq\f(1,2)O2(g)CO2(g)ΔH=-282.9kJ·mol-1(2)较低(3)①800mol-1·L②4∶5(4)①M肯定温度下,M点对应状态的O2的转化率小于其平衡转化率,反应正向进行建立平衡②33.3%如图10.(2024·山东模拟)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乙酸甲酯,其催化醇解反应可用于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已知v正=k正x(CH3COOCH3)·x(C6H13OH),v逆=k逆x(CH3COOC6H13)·x(CH3OH),其中v正、v逆为正、逆反应速率,k正、k逆为速率常数,x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1)反应起先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测得348K、343K、338K三个温度下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的变更关系如下图所示。该醇解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348K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在曲线①、②、③中,k正-k逆值最大的曲线是________;A、B、C、D四点中,v正最大的是________,v逆最大的是________。(2)343K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1∶1、1∶2和2∶1进行初始投料,则达到平衡后,初始投料比为________时,乙酸甲酯转化率最大;与按1∶2投料相比,按2∶1投料时化学平衡常数Kx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该醇解反应运用离子交换树脂做催化剂,下列关于该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a.参加了醇解反应,但并不变更反应历程b.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数c.降低了醇解反应的活化能d.提高乙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解析:(1)依据图像,①的反应速率最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