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说明: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D.《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2.《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A.未能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B.开始向西方学习C.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D.成为洋人的朝廷3.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指的是()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主要是指()A.太平天国女官B.《天朝田亩制度》C.洪秀全玉玺D.《资政新篇》5.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辛丑条约》的危害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6.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如下图)。其中“第二段”短跑的鲜明特点是()A.谋求技术创新B.谋求教育创新C.谋求制度创新D.谋求思想观念创新7.“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A.自强求富B.变法维新C.民主科学D.民主共和8.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A.传播文化助交流B.悬壶济世医天下C.锐意改革促发展D.抗击侵略卫主权9.下表为义和团运动亲历者对这场运动的记载。这反映出()记载亲历者(义和团)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企图利用义和团的清朝大臣刚毅A.历史记载受记载者立场的影响B.一手史料的价值高于二手史料C.历史解释受到战争的影响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10.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11.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同点,应填写()A.救亡图存B.自强求富C.扶清灭洋D.三民主义12.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人民的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C.救亡图存的探索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3.以下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空白处的内容应为()A.创办《民报》B.领导辛亥革命C.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护国战争14.袁世凯就职大总统后,不断破坏责任制内阁,一度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这反映了()A.戊戌变法的局限性B.辛亥革命的必要性C.民主革命的艰巨性D.五四运动的广泛性15.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宋教仁遇刺④袁世凯称帝A.④②①③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16.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B.关注民生问题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D.主张绝对平均17.从下列两幅形势图中可以得出的推论是()二次革命形势图护国战争形势图A.革命运动都从南到北席卷全国B.革命中宣布独立的省区完全相同C.两次斗争都反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展开了不懈斗争18.民国初年,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这反映的阶段特征是()A.护国战争失败B.农民起义不断C.西方列强入侵D.军阀割据混战19.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创办报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如图所示报刊()维新运动期间《民报》创刊号《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A.有效抵御了列强的侵略B.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所创办C.是宣传先进思想的载体D.推动国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20.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这些口号和主张()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B.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C.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D.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21.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的“三只兔子”。下列关于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B.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C.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D.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22.习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指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23.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变成了工人,发展成为一场席卷全国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4.某博物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特展,有如下四个单元:“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以下属于“东方破晓”单元展品的是()A.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B.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C.中共七大会场的复原场景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25.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8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辛亥革命民国取代帝国,诚然来的过于急骤,无论从思想上、组织上都缺乏充分的准备,但却是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材料三“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材料一中,“炮口的逼迫下”指的是哪一战争?(1分)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理解。(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与方向”的角度,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3)材料三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什么运动?(1分)这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什么准备?(2分)(4)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2分)27.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8分)材料一孙中山活动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主要事迹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2年至1905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的变化。(2分)(2)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论点加以论述。(6分)28.“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富强之梦】材料一图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图二轮船招商局图三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1)根据以上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3分)【维新之梦】材料二百日维新自1898年6月11日起实施,其变法内容主要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兴办商业体系、开办新式学堂、开放言论、废除科举制度、取消政府内部无用官职等。百日维新对传统教育的否定,促进了西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摘编自《近代中国教育史料》(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百日维新”是由什么派别领导的一场改革?(2分)材料二中哪一句话属于历史结论?(2分)根据材料二写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2分)【民主之梦】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政治遗嘱》(1925年)(3)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又是什么?(2分)(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即可)(4)综合上述材料和图片,这些不同阶层的“中国梦”是否实现了?(1分)为什么?(请选择其中一场运动说明理由)(4分)29.八年(2)班围绕“纪念馆场馆建设”展开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任务一:选址规划】材料一林则徐像林则徐,福建侯官人(现隶属福州市)。主要成就是主持虎门销烟,他是近代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反抗殖民侵略斗争中涌现的伟大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摘编自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简编》【任务二:主题设计】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①第一部分前仆后继救亡图存②第二部分民众觉醒主义抉择③第三部分早期组织星火初燃④第四部分开天辟地日出东方⑤第五部分砥砺前行光辉历程——摘自中共一大纪念馆五大主题展板【任务三:文脉赓续】材料三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声、光、电、图、实物等多方面来表现事件的精神。——摘编自陕西省文物局《走进红色纪念馆》等(1)根据材料一,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设立林则徐纪念馆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应放置的主题展板位置(写出序号即可)(1分),并为该展板添加解说词。(提示:解说词包括时间、地点及意义)(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纪念馆的历史价值。(4分)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DBACADACA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BBDDCDADAA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8分,第28题16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12分)(1)鸦片战争。(1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分)(3)五四运动。(1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4)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言之有理即可)。(2分)27.(8分)(1)变化:由主张改良到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2分)(2)论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6分)论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1894年,孙中山和黄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