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60篇背诵篇目情景默写训练汇编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60篇背诵篇目情景默写训练汇编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60篇背诵篇目情景默写训练汇编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60篇背诵篇目情景默写训练汇编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60篇背诵篇目情景默写训练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

2024届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0篇)

情境默写训练汇编

一、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

2.孔子认为质朴与文饰应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否贝I」“

3.智、仁、勇是儒家传统道德中的三个重要范畴,孔子曰:“一

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5.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阐述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

6.孔子强调在待人接物时要尊重他人意愿,《论语》口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1.《论语》十二章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劝学(节选)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

形成一个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o

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o

(1)学不可以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屈原列传》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

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

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

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

传》中有形象的描述:“,J

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

《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4.谏太宗十思疏

(1)《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

是:,。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推理打开话题,然后引出正题

“,"一句,巧妙地构成三个排比句,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从大与小的关系,阐

述了失掉人心的危害性。

(4)《谏太宗十思硫》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

子是:,o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的句子是“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7)《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两句表述了相似的观点。

(8)《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

疏》中的“,"相似。

(9)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

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同时用水与船的关系提醒统治者“",应

该深切戒慎。

(10)《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

业的普遍现象。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7)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9)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10)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

5.《师说》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白姓,就足以抵抗秦国,

紧接着说:",,?”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

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o

(4)《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________”,嘈杂的音声“_________

(5)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

眺,盼望皇帝临幸。

(6)《阿房宫赋》中“”和“”两个问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描写阿

房宫中宏伟壮观的“桥”和“复道二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远观阿房宫盘结交错的建筑群,它们犹如密集的蜂房和

旋转的水纹,接着作者感叹“______",建筑之多,让人不能分辨东西方向,是因为这些建筑

U,,

______________O

(8)不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阿房宫赋》里所说:_______,o

(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对掠自六国的珍宝丝毫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浪费

的两句是“,

(10)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

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

(1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无尽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

霍无度的语句是:,?

(12)杜牧在《阿房宫赎》中用“,”概括了秦王统一天下的大业,

交弋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4)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

(5)一肌一容/尽态极妒

(6)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7)噩不知几千万落/高低冥迷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0)廊腰缚回/檐牙高啄

(11)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

(12)六王毕/四海一

7.《六国论》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4.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

5.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

样评论刺秦事件:“,

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乂在六国下矣

4.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8.答司马谏议书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

子是:“,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

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

“",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5)《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回应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

“征利”的指责。

(6)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

中有出,“—,—”,根本算不上拒谏。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8)《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

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北宋政坛士大夫们往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

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J

(10)《答司马谏议书》中,从“,”两句,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

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1)《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诚布公直接点明二人政见

不一及其原因所在。

(1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13)《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作者从人性的

惰息及士大夫随波逐流的惯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对者“汹汹然”的根源。

(1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4)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5)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6)辟邪说,难壬人

(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己

(8)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0)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1)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3)人习于苟且非一E,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9.《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演叱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

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

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1.袁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

10.项脊轩志

(1)南京姑娘在自家附近小水坑边拍摄到斑鸠、喜鹊常来栖息发呆的画面,这让人不禁

联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二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和两个细节描写,通过狗、鸡,写出

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

象的句子是:,o

(4)《项脊轩志》中,作者用“,”一句,很自然将感情基调由“喜”

转“悲”,语言非常朴素。

(5)《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深情回忆妻子常常到肝中“,”,夫妻

二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

(6)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描写出了项脊轩

美丽可爱的十五之夜的美景。

(7)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描写了庭院台阶的

景象,用“_________”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

(8)《项脊轩志》中,",,"三句不仅写出了作者日常细

微的感觉,还刻画出了一个忍耐寂寞的读书人形象。

(9)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在门外自言自语的话从而表达祖母对作者考

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

(10)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作者将破I日的小屋修建成自己的书斋后,在庭院中种植绿

色植物使老屋增加了新的光彩的句子是“,,J

(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东犬西吠;鸡栖于厅

(3)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4)多可喜,亦多可悲

(5)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7)(而)庭阶寂寂;今已亭亭如盖矣

(8)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9)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10)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

“,”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

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

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

题时的恭敬态度。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

子路是因为子路“,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

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

12.《报任安书》

1.司马迁谈到《史记》成书的目的是“,

2.《报任安书》中描写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献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名

摩灭,不可胜记,o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

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

可用,,"。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仲尼厄而作《春秋》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3.《过秦论(上)》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

,o2.《过秦论》中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

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3.《过秦论》中

贾谊用“,,,

”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4.《过秦论》中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的句子是“,

5.《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铜铸以为金人十二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5J二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4.《礼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男有分女有归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5.《陈情表》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靖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4.《礼运》

1.《礼运》中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

,42.《礼运》中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

一特征的句子是“

3.《礼运》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

4.《礼运》中能表现人人都安居乐业的语句是“,'

5.《礼运》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14.《礼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男有分女有归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5.《陈情表》

1.《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

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2.《陈情表》中用“,”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

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

4.《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已经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

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

15.《陈情表》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薜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6.归去来兮辞(并序)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过去

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写了作者问道于行人,

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写作者拄技或游或息,

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怨自慰的句子是:

(5)《归去来兮辞并序》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写作者在园中散步,情景交融,

作者似乎己经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园子的乐趣。

(7)《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

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8)《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作者跟乡里故人的交往的句子是:,。

(9)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_________0

(10)《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愉快

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_________。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5)舟遥遥以轻顺,风飘飘而吹衣

(6)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7.种树郭橐驼传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机遇”是:“—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技能高超,描写他种的树枝繁叶茂、早熟多

果的句子是:“,

(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说自己种树的窍门和管理

的经验是“,",如此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树木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出了作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

谈种树,而在谈“养人”,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

(5)《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官吏来的时候召集百姓的句子是:“,J

(6)《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其他人效仿郭橐驼种树,却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的句子是:

(7)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从培土和根土的角度概括树木的本性,同时也揭示了种树

要领的句子是“,

(8)《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

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其中用“,”来概括“养人”之不善,从而与

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9)《种树郭橐驼传》中先把官吏来乡,扰民伤民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之后又用百姓

的生活实况大胆质问“长人者”:",,?”从而阐释了“治

人’'更要“养人”的道理。

(10)《种树郭橐驼传》中“”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体现了“文章合

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

17.种树郭橐驼传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且硕茂早实以蕃

(3)其苻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4)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5)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7)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9)吾小人辍维餐以劳史者且不得暇又何以带吾生而安吾性耶

(10)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8.伶官传序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

一句话是:“,

(2)《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3)《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4)《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

(5)《伶官传序》中,描写主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

(6)《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9・”

(7)《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

,。

18.伶官传序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满招损,谦得益

(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9.《石钟山记》

1.《石钟山记》中苏轼借“,,可乎?”明示自

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

2.《石钟山记》中苏轼实地考察,深夜乘小舟至绝壁下,看到大石侧立千尺,

3.《石钟山记》中苏轼刚要回去,听到有大声从水上发出,“”一句写出了声音的

特点。

4.《石钟山记》中用“,”两句点出郦道元不能

知道石钟山命名真相的原因。

19.《石钟山记》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3.噌眩如钟鼓不绝4.上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20.《登泰山记》

1.《登泰山记》中写诸人登泰山途中经历的艰险的两句是“,

2.《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

”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

3.《登泰山记》中写诸人在日观亭中等待日出,“”描写出大风的猛烈。

4.《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的两句是“,描写日已出的三

句是“,,

20.《登泰山记》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大风扬积雪击面

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三、诗词曲(40首)

21.静女

(1)《邺风•静女》中点明女子与男子约会地点的句子是:,。

(2)《诗经•静女》中描写女子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男子着急的句子是“—

(3)在《静女》中,男子到城角赴约,但静女“",男子只能“

(4)《诗经•邺风•静女》中写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的

句子是:_________,O

(5)《邺风・静女》中“,”两句解释了男子对恋人赠物“爱屋及

乌”式的反应。

(6)《邺风•静女》中:",J朱熹对此评曰:“非此英之为美,特

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7)《静女》中写女主人公跋涉郊野亲自采来茅草赠予恋人的句子是:“,

。”物微意深,一如陆凯《赠范晔诗》中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8)《诗经•静女》中,“,”两句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所赠

管箫的喜爱。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2)爱而不见,搔首蜘崛。

(3)爱而不见搔首胸蹦

(4)自牧归美,洵美且异。

(5)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7)自牧归英,泡美且异。

(8)彤管有炜,说蟀女美。

22.无衣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是:?。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o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是:

(5)《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o

(6)《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7)有人说《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三句上,这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22.无衣

(1)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4)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5)岂口无衣与子同袍。

(6)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7)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23.《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一

";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

二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3.我们可以从《离骚》中“,”这两个句子看出,

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4.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

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

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23.《离骚》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限兮惟庚寅吾以降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朝塞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4.《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

“,J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

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3.

《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

4.《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

5.《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

句是“—

24.《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5.短歌行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2)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

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3)《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借写姑娘思念情

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两句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

屈驾前来探望我。

(5)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鹿鸣》里的“”两句表

达了招纳贤才的热情。

(6)《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o

(7)《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

长久难遣)的诗句是:,o

(8)《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9)《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自比周公,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

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10)《短歌行》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意诉

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11)《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

句子是:“,_________

(12)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曹操《短歌行》

中的诗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8)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契阔谈请心念旧恩

(1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1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6.归园田居(其一)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

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

(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

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6.归园田居(其一)

(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7.《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

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二

2.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二3.《拟行路难(其

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4.《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

的现实内容。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

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27.《拟行路难(其四)》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脚躅不敢言

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5.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28.《春江花月夜》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对应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

句子是“,二3.《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

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4.《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

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二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

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的句子是“,0

28.《春江花月夜》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6.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29.山居秋暝

(1)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2)《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

29.山居秋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0.蜀道难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李白在《蜀

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说蜀道难行,这句诗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了山高水曲的特点。

(4)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

的睑要。

(5)李白《蜀道难》中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写山谷中水流发出巨响的两句是“,

(6)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

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7)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行人步履艰难、抚胸叹息的两句是“,:

(8)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蜀道开辟之前,只有禽类可

以飞越崇山峻岭进入蜀地。

(9)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有两处以

“_________”的表情变化和“”的动作情态承接,凸显了蜀道之“难

(10)杜鹃,是诗人常用的意象之一,如李白的《蜀道难》""一句中借月下杜

鹃的鸣叫衬托哀愁之情;李商隐的《锦瑟》的“”一句也用杜鹃的传说隐喻内心怨

恨,意境无比凄美。

(11)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

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这开路的艰难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李

白《蜀道难》中的诗句:“,J

(12)在近期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方尊是古蜀国王一级的人享用的器物。李白《蜀

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古蜀国的建立年代久远。

30.蜀道难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扪参历并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飞湍瀑流争喧眩眯崖转石万壑雷

(6)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扪参历并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9)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0)又闻子规啼夜月望帝春心托杜鹃

(1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31.《梦游天姥吟留别》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的句子是“,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

“”令人叹为观止。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

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J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

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31.《梦游天姥吟留别》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2.《将进酒》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

句是“,

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3.《将进酒》中,“,”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

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4.《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一

5.《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32.《将进酒》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