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培训课件:《生命体征监测技术》_第1页
医院培训课件:《生命体征监测技术》_第2页
医院培训课件:《生命体征监测技术》_第3页
医院培训课件:《生命体征监测技术》_第4页
医院培训课件:《生命体征监测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概念:生命体征原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1995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正式将疼痛确定为第5生命体征。

主要内容学习目的:1、体温2、脉搏3、呼吸4、血压5、疼痛学习目的1、判断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否异常;2、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分析热型,间接了解心脏、循环、呼吸功能情况;3、协助诊断,为治疗、预防、康复、护理提供依据。评估1、患者的年龄、病情、心理、合作程度、30分钟内是否剧烈运动、是否进食冷、热饮。2、环境:安静、安全、整洁、注意保暖。准备1、护士准备: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2、物品准备:弯盘2个(内盛消毒并擦干水银柱甩至35℃以下的体温计、纱布3块、75%酒精浸润过的2块、干纱布1块)记录单,笔,秒针表,血压计(检查完好),听诊器,手消毒液。一、体温概念

是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在新陈代谢和骨骼肌的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常以口腔、腋窝、直肠等处测量的体温来代表温度。成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

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

37℃(36.3℃~37.2℃)腋温36.5℃(36.0℃~37.0℃)肛温37.5℃(36.5℃~37.7℃)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测量时间及注意点

注意点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再口服蛋清液或牛奶,保护消化道黏膜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粗纤维食物,加快汞的排出。

禁用于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患者;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测肛温。腋下有汗液,有助于散热,影响测量体温的准确性

时间口温:3min肛温:3min腋温:10min异常体温(一)发热以口腔温度为准,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

(二)体温过低当体温低于35℃时称为体温不升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畏寒高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皮肤灼热

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大量出汗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在39~40℃,持续数天或数月,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体温维持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温差可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低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严重化脓性疾病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再次升高。常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高热病人的护理

1、病情观察(1)四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观察病人面色,脉搏血压、呼吸(2)药物或者物理降温后30分钟观察体温的变化,做好记录(3)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2、降温与保暖3、补充营养和水分4、口腔护理5、皮肤护理体温过低的护理

1、保暖升高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

2、给予保暖措施3、密切观察病情

4、加强病因治疗

5、做好心理护理

体温计的消毒ღ

浸泡于75%酒精30分钟后取出冲洗ღ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内30min取出,ღ再浸泡于冷开水中,略等片刻,取出ღ消毒纱布擦干,存放在有盖清洁盒内备用二、脉搏

一、概念: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在表浅动脉上可摸到动脉搏动正常脉搏成人:60~100次/分,

儿童比成人快与呼吸的比例约为4:1~5:1。脉律规则,每搏强弱相等,柔软、有弹性异常脉搏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分缓脉: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分(一)频率异常(二)节律异常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细数,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听诊心率完全不规则,(三)绌脉:心房纤颤早搏间歇脉脉搏短绌应如何测量?脉搏短绌者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或“停”口令,计时1min。

脉搏短绌测一分钟异常脉搏的护理1.休息2.准备好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3.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4.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5.心理护理

注意事项

1、不可用拇指诊脉2、为偏瘫病人诊脉,应选择健侧肢体3、如脉搏细弱而触摸不清,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分钟4、病人若有剧烈活动应该休息20分钟后测量三、呼吸一、概念: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排出体外的过程称呼气,气体进入肺的过程称吸气正常成人呼吸为16~20次特点:节律规则均匀无声不费力女性:胸式呼吸男性和儿童:腹式呼吸

在测量脉搏后,仍保持诊脉姿势,将手按在诊脉部位似数脉搏状,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以一起一伏(即一呼一吸)为一次。南极冰站长原创作品危重患者或患者呼吸微弱不宜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异常呼吸(一)频率异常:呼吸过快频率快而有规律>24次/分,高热、疼痛、体力劳动、甲亢呼吸过慢频率缓慢有规律,<10次/分麻醉药或镇静剂过量、脑肿瘤(三)深度异常:深度呼吸:又称库氏呼吸,呼吸深大而规则,见于酸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浅快呼吸:呼吸浅表不规则,呼吸时深时浅,见于呼吸肌麻痹、胸肺有疾患、休克、呼吸中枢衰竭(二)节律异常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20秒)后,又开始重复。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压增高、脑炎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和濒死患者。间断呼吸: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期后有凯撒呼吸,反复交替。叹气样呼吸:在一段浅快的呼吸节律中出现一次深大的呼吸,并伴有叹息声。多见于精神紧张、神经衰弱的患者,反复发作则是临终前的表现。(四)声音异常:蝉鸣样呼吸:吸气时伴高调的哮鸣音,见于喉头水肿、喉头有异物鼾声呼吸:呼吸过程中伴有粗大的鼾声,见于气管或大支气管有分泌物、昏迷(五)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费力喉、气管、异物或肿瘤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哮鸣音,见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费力,呼吸频率增加,见于重症肺炎、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呼吸异常的护理

1、密切观察2、环境舒适3、充分休息4、气道通畅5、心理护理6、急救准备7、健康教育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2)在患者安静时测量呼吸(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及婴儿应测量一分钟,病人呼吸微弱或者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丝置于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次数、计数一分钟四、血压

一、概念在血管中流动着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90~139/60~89mmHg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差为30~40mmHg换算公式:1kPa=7.5mmHg1mmHg=0.133kPa)卧位:平腋中线体位:所测部位的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坐位:平第四肋测量方法将袖带平整缠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一指为宜,将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处,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以每秒4mmHg左右的速度放气,同时双眼平视汞柱所指刻度,在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影响读数的原因袖带过松

偏高袖带过紧

偏低被测肢体位置过高

偏低被测肢体位置过低

偏高

袖带过窄

偏高袖带过宽

偏低运动、抽烟等后立即测量

偏高血压异常

(一)高血压指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140mmHg/≥90mmHg(二)低血压指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且有明显的血容量不足的表现≤90/≤60mmHg(三)脉压增大:>40mmHg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亢(四)脉压减小:<30mmHg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血压异常的护理

1、发现异常,复测,分析可能的原因:测量方法,病人的情绪,病人的基础血压2、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嘱病人卧床休息观察血压,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以免意外注意事项1.血压计的准确性:定期检查及校对血压计。2.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3.正确选择测量肢体:偏瘫、一侧肢体外伤或手术的病人测血压应选择健侧肢体。4.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复测量,重测时,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是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再进行第二次测量,必要时,双侧对照。五、疼痛

一、概念: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二、分类1、按病程:急性痛慢性痛2、按程度:微痛轻痛甚痛剧痛3、按性质:钝痛锐痛其他4、按起始部位及传导途径: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牵涉痛假性痛神经痛5、按部位:头痛、胸痛、腹痛等三、疼痛评估工具1、数字评分法0-10代替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